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的研究
1
作者 邵传森 王季午 朱圣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3年第5期225-229,279-280,共7页
本文对ELISA间接法检测HSV抗体作了下列研究:以两种较简易的方法,即病毒感染细胞连同维持培养基一起(方法一)或经洗涤后在PBS中(方法二)反复冻融,分别从原代兔肾、原代鸡胚、传代Vero和FL细胞制备HSV抗原,结果以方法二制取的Vero细胞病... 本文对ELISA间接法检测HSV抗体作了下列研究:以两种较简易的方法,即病毒感染细胞连同维持培养基一起(方法一)或经洗涤后在PBS中(方法二)反复冻融,分别从原代兔肾、原代鸡胚、传代Vero和FL细胞制备HSV抗原,结果以方法二制取的Vero细胞病毒抗原滴度最高;原代兔肾者次之。选取16份ELISA呈不同滴度的血清作中和试验,两法结果呈正相关关系(r=0.79,P<0.005)。初步得出△A492≥0.2可作为血清抗体阳性。以ELISA检测3组年龄人群血清抗体,婴儿组抗体阳性率6.6%,儿童组80%,成人组100%。最后,比较了酶联抗人IgG及酶联SPA ELISA检测的29份血清抗体含量,两种结合物测得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r=0.986,P<0.0005),并提出酶联SPA在鉴别两型HSV血清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中和试验 HSV 阳性血清 诊断血清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轮状病毒ELISA试剂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邵传森 楼跃飞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56-159,共4页
作者用自制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ELISA试剂检测细胞培养和88份粪样中轮状病毒,与丹麦Dako公司和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制备的轮状病毒ELISA试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自制试剂的细胞培养中轮状病毒最低抗原检出量是0.03TCI... 作者用自制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ELISA试剂检测细胞培养和88份粪样中轮状病毒,与丹麦Dako公司和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制备的轮状病毒ELISA试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自制试剂的细胞培养中轮状病毒最低抗原检出量是0.03TCID50;对低轮状病毒核酸含量粪样的阳性检出率为95.7%,均高于另二种试剂;检测88份粪样中轮状病毒,自制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98.3%、90%及0.88,与另二种试剂无显著性差别(P>0.05)。此外,自制试剂的阳性标本与阴性标本OD值均数之比约为另二种试剂的2.2倍。实验结果提示,本研究自制轮状病毒ELISA试剂检测轮状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替代同类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ELISA试剂,且易于目测判断结果,适于基层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诊断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电磁场对人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智东 曾群力 +5 位作者 郑云 张建宾 陈海祥 鲁德强 邵传森 夏大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手机射频电磁辐照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为评价手机射频电磁场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比吸收率(SAR)为4 W/kg的1800 MHzGSM射频电磁场间断(5 min开10 min停模式)辐照DC细胞0 h、1 h、12 h... 目的:研究手机射频电磁辐照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为评价手机射频电磁场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比吸收率(SAR)为4 W/kg的1800 MHzGSM射频电磁场间断(5 min开10 min停模式)辐照DC细胞0 h、1 h、12 h或24 h,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处理组DC表面HLA-DR和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及CD11c)的变化;以CCK-8试剂检测各组DC的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的差异;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DC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TNF-α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假辐照组相比,各辐照处理组DC表型分子HLA-DR、CD80、CD86、CD40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下降(P<0.05),但CD11c无明显变化;各辐照处理组DC的同种MLR能力明显降低(P<0.05),尤其以24 h处理组为甚。各辐照处理组DC的IL-12p70、TNF-α的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射频电磁场辐照对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免疫学 电磁场/副作用 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混合 细胞因子类 细胞 培养的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萜素对小鼠N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鲍建芳 邵传森 +1 位作者 沈建根 詹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61-263,284,共4页
目的 :探讨糖萜素对机体 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体外试验 ,不同浓度糖萜素体外直接作用小鼠脾细胞和 YAC-1细胞 ,用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代谢和 NK细胞活性 ;2体内试验 ,以糖萜素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喂养正常和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抑制 ... 目的 :探讨糖萜素对机体 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体外试验 ,不同浓度糖萜素体外直接作用小鼠脾细胞和 YAC-1细胞 ,用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代谢和 NK细胞活性 ;2体内试验 ,以糖萜素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喂养正常和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抑制 )小鼠 ,在不同时间段检测 NK细胞活性。结果 :1体外 <5μg/ ml的糖萜素浓度 ,对小鼠脾细胞生长和 N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 ( P>0 .0 5) ;2以糖萜素饲料喂养的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 ,各时间段 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喂养普通饲料的对照小鼠 ( P<0 .0 5)。结论 :口服糖萜素能明显增强小鼠 NK细胞活性 ,且使其稳定维持在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杀伤细胞 药物作用 糖萜素 NK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共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体内外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玮 邵传森 +6 位作者 沈建根 鲍建芳 潘建平 韩伟 寿林 项哨 郑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构建双亚基共表达鼠白细胞介素 - 12 (m IL- 12 )真核表达质粒 ,并观察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 :将m IL - 12 p35和 p4 0全长编码 c DNA构建在 pc DN A 3.1载体上 ,然后把 p35表达单元 (CMV- p35 - BGH PA)插入pc DNA 3.1/ p4 0载... 目的 :构建双亚基共表达鼠白细胞介素 - 12 (m IL- 12 )真核表达质粒 ,并观察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 :将m IL - 12 p35和 p4 0全长编码 c DNA构建在 pc DN A 3.1载体上 ,然后把 p35表达单元 (CMV- p35 - BGH PA)插入pc DNA 3.1/ p4 0载体 ,使两个目的基因均受各自的启动子 CMV控制 ,构建成 m IL - 12双亚基共表达质粒 p Cm IL -12 ,并进行体内外表达。结果 :p Cm IL - 12在体外转染 COS- 7细胞后 ,经 EL ISA证实有 m IL- 12表达 ,其表达上清能在体外明显增强小鼠 NK细胞活性。小鼠皮内注射 p Cm IL - 12亦能增强小鼠 NK细胞活性。结论 :所构建的质粒在体内外均能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 m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生物合成 质粒 基因表达 MIL-12 天然杀伤细胞 遗传载体 分子克隆 双亚基共表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淋球菌抗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建根 朱永良 +3 位作者 董玉娥 程东庆 鲍建芳 邵传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1-62,66,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快速的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 (DIGFA)用于检测淋球菌抗原。方法 :用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 ,以胶体金标记兔抗淋球菌IgG作探针 ,制成DIGFA反应盒。结果 :该反应盒特异性强 ,与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快速的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 (DIGFA)用于检测淋球菌抗原。方法 :用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 ,以胶体金标记兔抗淋球菌IgG作探针 ,制成DIGFA反应盒。结果 :该反应盒特异性强 ,与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无交叉反应 ,淋球菌抗原最低检出量为 63 .0 0ng/ml。经 5 1例临床分离株测定 ,敏感性为 98.0 4% ,特异性 1 0 0 %。 结论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DIGFA是一种简易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琴氏球菌 斑点免疫金 渗滤试验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造血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鲍建芳 林敏 +3 位作者 杨仁儿 夏大静 沈建根 邵传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Ficol分层法、3%明胶自然沉降法及6%羟乙基淀粉自然沉降法。结果:3%明胶自然沉降法所获有核细胞(NC)密度高达94.60(±23.80)×105/ml,... 目的:探讨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Ficol分层法、3%明胶自然沉降法及6%羟乙基淀粉自然沉降法。结果:3%明胶自然沉降法所获有核细胞(NC)密度高达94.60(±23.80)×105/ml,CFUGM数为64.30(±12.18)/105NC,CD34+细胞数为1.21(±0.37)×105/ml,均较其它两种方法为高(P<0.05)。结论:3%明胶自然沉降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造血干细胞 细胞分离 CD34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敏小鼠肺组织eotaxin和TNF-α的表达及药物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邓俊芳 谢强敏 +2 位作者 邓杨梅 邵传森 陈季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建立测定肺组织趋化因子 eotaxin m RNA、α-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m RNA表达的方法 ,观察抗炎药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 RT- PCR法测定肺组织 eotaxin m RNA、TNF- α m RNA表达 ,并通过观察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白细... 目的 :建立测定肺组织趋化因子 eotaxin m RNA、α-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m RNA表达的方法 ,观察抗炎药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 RT- PCR法测定肺组织 eotaxin m RNA、TNF- α m RNA表达 ,并通过观察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来验证 eotaxin和 TNF- α m RNA表达增多的功能。结果 :致敏小鼠抗原攻击后肺组织 eotaxin m RNA和 TNF- α m RNA表达与正常小鼠比较明显增多 ,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相应增加。抗炎药地塞米松对 eotaxin m RNA、TNF- α m RNA表达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受试的复方中药对 eotaxin m RNA表达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 TNF- α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肺组织 eotaxin m RNA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致 ,表明半定量 RT- PCR测定肺组织 eo-taxin m RNA的方法可用于探索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嗜酸细胞 哮喘/药物疗法 EOTAXIN 信使核糖核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鲍建芳 王建有 +1 位作者 鲁德强 邵传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小鼠 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小鼠脾细胞体外经不同强度微波直接辐射不同时间后 ,用 L DH法测定小鼠 NK细胞的活性 ,并用 MTT法测定脾细胞的生长代谢。结果 :1 4种不同强度的微波 (0 .0 5 m W/ cm2 ,0 .1 m... 目的 :观察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小鼠 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小鼠脾细胞体外经不同强度微波直接辐射不同时间后 ,用 L DH法测定小鼠 NK细胞的活性 ,并用 MTT法测定脾细胞的生长代谢。结果 :1 4种不同强度的微波 (0 .0 5 m W/ cm2 ,0 .1 m W/ cm2 ,0 .2 m W/ cm2 ,0 .4m W/ cm2 )辐射 2 0 min,其 NK细胞活性与假辐射组相比变化不大 (P>0 .0 5 )。2两种强度 0 .1 m W/ cm2和 0 .4m W/ cm2 微波辐射 40 min以上 ,NK细胞活性较假辐射组明显降低 (P<0 .0 5 )。 3脾细胞经两种强度 (0 .1 m W/ cm2 ,0 .4m W/ cm2 ) ,不同时间 (1 0 min、2 0 min、40 min、6 0 min)微波辐射 ,其生长代谢曲线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 :体外长时间低强度微波辐射能降低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损伤 NK细胞 活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IL-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玮 邵传森 +2 位作者 沈建根 潘毅 郑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观察体内注射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 IL - 12 )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C5 7BL / 6小鼠在接种 B16黑色素细胞后 3、5、7、9d分别给予 lipofectin包裹的 p Cm IL- 12质粒治疗 ,观察小鼠的肿瘤... 目的 :观察体内注射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 IL - 12 )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C5 7BL / 6小鼠在接种 B16黑色素细胞后 3、5、7、9d分别给予 lipofectin包裹的 p Cm IL- 12质粒治疗 ,观察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生存期以及 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阳离子脂质体明显增强 p Cm IL - 12质粒在体内的抗肿瘤生长活性 ,并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此外 ,p Cm IL - 12 /阳离子脂质体还能显著增强荷瘤小鼠的 NK细胞活性。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 IL - 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治疗应用 阳离子脂质体/治疗应用 黑色素瘤/药物疗法 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建根 鲍建芳 +1 位作者 邵传森 董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研制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新的淋病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淋球菌29106-5株作抗原,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研究单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建立了5个持续分... 目的:研制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新的淋病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淋球菌29106-5株作抗原,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研究单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建立了5个持续分泌抗淋球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他们所分泌的抗体效价可达1∶8192~1∶32786。5株单抗均能与淋球菌发生特异性结合,但对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15种其他微生物不起反应。淋球菌的最小检测量为1×104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 制备 生物学特性 淋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瘤苗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峻 何炳荣 +2 位作者 孙宏高 邵传森 沈建根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治疗作用,进一步探索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IL-18和/或gp100-DC,制备DC瘤苗,以ELISA、RT-PCR、FACS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所制备的DC瘤苗的效果,以...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治疗作用,进一步探索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IL-18和/或gp100-DC,制备DC瘤苗,以ELISA、RT-PCR、FACS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所制备的DC瘤苗的效果,以黑色素肿瘤动物模型鉴定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DC瘤苗,IL-18/gp100-DC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明显强于IL-18-DC或gp100-DC瘤苗。结论Th1型细胞因子IL-18和gp100共转染能显著增强DC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瘤苗 免疫保护作用 抗肿瘤免疫 白细胞介素-18 制备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TH1型细胞因子 IL-18 DC瘤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区人轮状病毒基因组的研究
13
作者 邵传森 程子华 朱圣禾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4-16,共3页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986年浙江省不同地理位置流行的轮状病毒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缙云县外其余地区均以L型为主,且不同地区的L型无明显差异,表明本省流行的轮状病毒基因型相对稳定.实验还发现2份混合感染标本有可...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986年浙江省不同地理位置流行的轮状病毒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缙云县外其余地区均以L型为主,且不同地区的L型无明显差异,表明本省流行的轮状病毒基因型相对稳定.实验还发现2份混合感染标本有可能存在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全文增补中
IL-12联合小剂量IL-2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及杀瘤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夏大静 鲍建芳 +1 位作者 沈建根 邵传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IL-12与IL-2 的最佳剂量配伍,以充分发挥两种细胞因子的抗肿瘤作用,从而减少使用剂量和降低毒副作用。方法:静止的或用小剂量IL-2 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含不同浓度IL-12 和(或)... 目的:探讨IL-12与IL-2 的最佳剂量配伍,以充分发挥两种细胞因子的抗肿瘤作用,从而减少使用剂量和降低毒副作用。方法:静止的或用小剂量IL-2 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含不同浓度IL-12 和(或)IL-2 的培养液培养后,分别用3H-TdR掺入法和LDH释放法测定PBMC的增殖作用及杀瘤活性。结果:①5~50 IU/m lIL-12 单独不能诱导PBMC增殖,但能与小剂量(10 IU/m l)IL-2 协同而促进PBMC的增殖,且能延长增殖作用时间。②经IL-12 作用后,PBMC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及NK抵抗的Raji细胞均产生明显的杀伤活性。激活的PBMC经IL-12 和IL-2 各10 IU/m l联合培养后,对K562 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率达最大值,分别为72.0±4.2% 和65.4±5.8% ,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人PBMC在体外经10 IU/m lIL-2激活后,再加入IL-12 和IL-2各10 IU/m l共同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投药和剂量 白细胞介素12/投药和剂量 药物协同作用 单核细胞/药物作用 免疫疗法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间接法检测人轮状病毒血清抗体的研究
15
作者 孙永良 朱圣禾 +1 位作者 孟继鸿 邵传森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5期197-200,共4页
本文对ELISA间接法检测人轮状病毒(RV)血清抗体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RV抗原能直接包被酶标反应板,与经免疫血清间接包被者无甚差异;RV抗原经EDTA、硫氰酸钾或盐酸胍预作用后再行包被,可提高抗原的包被效果.以ELISA间接法和间接... 本文对ELISA间接法检测人轮状病毒(RV)血清抗体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RV抗原能直接包被酶标反应板,与经免疫血清间接包被者无甚差异;RV抗原经EDTA、硫氰酸钾或盐酸胍预作用后再行包被,可提高抗原的包被效果.以ELISA间接法和间接双抗体夹心法同时检测34份血清标本,两者检出率无差异(P>0.05);进一步检测11份阳性血清的抗体效价,两法GMT分别为755.1和822.1,也无差异(P>0.05).进行ELISA间接法阻断试验,阻断率达95.6%;重复性试验表明变异系数在3.7~8.7%之间.因此,ELISA间接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可代替ELISA间接双抗体夹心法以检测RV血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轮状病毒 血清 抗体
全文增补中
手术对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智勇 陈庆廉 +2 位作者 胡劲 杨骅 邵传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6-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围手术期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周期改变,分析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对Balb/c小鼠行截肢术,分别于术后第1、2、3、4d处死,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检测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周...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围手术期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周期改变,分析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对Balb/c小鼠行截肢术,分别于术后第1、2、3、4d处死,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检测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周期。结果:术后第1天CD3+、CD4+细胞的(S+G2)期明显增高,分别为43.5±3.4%和46.5±4.1%,维持至术后第4天。CD8+(S+G2)期术后第2天62.7±5.7%较对照组41.3±1.9%明显升高。sIG(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术后第2天(S+G2)期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周期 围手术期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轮状病毒主要内壳蛋白Vp6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17
作者 楼跃飞 朱圣禾 +1 位作者 邵传森 蔡挺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248-251,共4页
本文采用猴轮状病毒SA11株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筛选出4株能稳定分泌抗SAll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株单克隆抗体均针对SAll内壳蛋白Vp 6,而其中一株具有对人和动物轮状病毒的广谱反应性.利用... 本文采用猴轮状病毒SA11株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筛选出4株能稳定分泌抗SAll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株单克隆抗体均针对SAll内壳蛋白Vp 6,而其中一株具有对人和动物轮状病毒的广谱反应性.利用此株单克隆抗体对62例婴幼儿腹泻样本作ELISA检测,并与PAGE结果比较,二者符合率为90.3%;且与电泳长型及短型的轮状病毒起反应,证明此株单克隆抗体具有抗轮状病毒群抗原决定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病毒抑制剂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