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柴胡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抗菌作用及活性成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曲中原 杨小龙 +5 位作者 孙向明 邴一凡 王淇漩 汲晓玲 罗龙坦 邹翔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7-1644,1690,共9页
目的 探究南柴胡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抗菌作用及活性成分相关性,阐明抗菌药效物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及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提取后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10个极性部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 目的 探究南柴胡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抗菌作用及活性成分相关性,阐明抗菌药效物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及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提取后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10个极性部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为对象,以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n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为指标,阐释抗菌活性部位。通过UPLC-Q-TOF-MS/MS对不同极性部位进行分析,确定共有成分,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共有峰峰面积与MIC之间的相关性,筛选药效物质。结果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最佳抗菌部位。原儿茶酸、绿原酸、金丝桃苷、亚油酸、山奈酚、异槲皮苷、水仙苷、山奈素、柴胡色原酮酸9个成分与抗菌作用高度相关。结论 本研究为南柴胡地上部分在抗菌产品开发方面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柴地上部分 抗菌部位 抗菌作用 UPLC-Q-TOF-MS/MS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