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十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钼和铜
1
作者 范琳琳 高静 邱运仁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2,共6页
首次采用异十醇聚氧乙烯醚(E-1006)-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溶液中的钼和铜,测定了体系相图,研究了水相初始pH值、体系温度、E-1006和硫酸铵质量浓度对钼、铜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2.0、温度313.15 K、E-1006和(NH_(4))_(2)... 首次采用异十醇聚氧乙烯醚(E-1006)-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溶液中的钼和铜,测定了体系相图,研究了水相初始pH值、体系温度、E-1006和硫酸铵质量浓度对钼、铜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2.0、温度313.15 K、E-1006和(NH_(4))_(2)SO_(4)质量浓度均为150 g/L条件下,钼萃取率为96.08%,钼铜分离因子达5 13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异十醇聚氧乙烯醚(E-1006) 钼铜分离 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PVB/Pluronic F127/PEG200体系的动态流变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邱运仁 欧阳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22,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温度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Pluronic F127/聚乙二醇(PEG)200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黏度随剪切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动态损耗模量随温度...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温度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Pluronic F127/聚乙二醇(PEG)200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黏度随剪切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动态损耗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非牛顿系数和损耗因子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体系在温度高于140℃时表现出均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低于140℃时动态储能模量明显偏离了均相体系低频末端的标度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嵌段共聚物 聚乙二醇 动态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稀溶液的流动沸腾传热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邱运仁 陈卫萍 思勤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3-436,共4页
实验介质为水 ,所用的添加剂为 2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 (简称PAM )和表面活性剂十八烷胺(简称ODA) ,在溶液质量流率为 30 .37~ 188.31kg/ (m2 ·s) .此外 ,在热通量为 15~ 47kW /m2 的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添加剂... 实验介质为水 ,所用的添加剂为 2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 (简称PAM )和表面活性剂十八烷胺(简称ODA) ,在溶液质量流率为 30 .37~ 188.31kg/ (m2 ·s) .此外 ,在热通量为 15~ 47kW /m2 的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添加剂稀溶液在垂直铜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情况 ,以双机理模型为基础 ,建立了相应的流动沸腾传热模型 .结果表明 ,用此模型方程计算流动沸腾传热系数 ,与实验值相比其误差在 15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沸腾 添加剂 稀溶液 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溶液的动态流变性能
4
作者 邱运仁 欧阳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73-1877,共5页
采用美国TA公司的AR2000型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温度、聚乙烯醇缩丁醛质量分数和剪切频率等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乙二醇(PEG)200体系的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体系的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和动态损耗模量都减小;... 采用美国TA公司的AR2000型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温度、聚乙烯醇缩丁醛质量分数和剪切频率等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乙二醇(PEG)200体系的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体系的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和动态损耗模量都减小;PVB质量分数增加,体系的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和动态损耗模量都增大;剪切频率增加,体系的复数黏度减小,动态储能模量和动态损耗模量都增大;损耗因子均随剪切频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剪切频率约为0.6 rad/s时出现内耗峰,且内耗峰的强度随PVB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聚乙二醇 动态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流动沸腾压降的影响
5
作者 邱运仁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研究了添加剂对垂直铜管内流动沸腾压降的影响。实验介质为水,所用的添加剂为分子量256万的聚丙烯酰胺胶乳(PAM)及十八烷胺(ODA).测定了添加剂溶液流动沸腾两相流压降,并且用Martinelli分离流模型回归了不同... 研究了添加剂对垂直铜管内流动沸腾压降的影响。实验介质为水,所用的添加剂为分子量256万的聚丙烯酰胺胶乳(PAM)及十八烷胺(ODA).测定了添加剂溶液流动沸腾两相流压降,并且用Martinelli分离流模型回归了不同添加剂浓度下的液相摩擦因子f1与液相雷诺券Ret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回归的模型方程计算两相流压降,与实验值比较其相对误差为15%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热通量和一定浓度范围内,加入少量添加剂PAM可改善流体的流动,减少流动沸腾的阻力,提高单位压降的沸腾传热系数;但ODA无明显的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流动 沸腾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强化超滤处理含镍废水 被引量:5
6
作者 郜国英 韦玉青 邱运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PMA-100)为络合剂,研究聚合物络合金属离子的强化超滤处理含镍废水,研究聚合物与金属离子质量比(mP/mM)、溶液pH、盐浓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等对镍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对金属离子截留率影响... 以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PMA-100)为络合剂,研究聚合物络合金属离子的强化超滤处理含镍废水,研究聚合物与金属离子质量比(mP/mM)、溶液pH、盐浓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等对镍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对金属离子截留率影响很大,在一定mP/mM下,pH在3~7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溶液pH有利于镍离子的截留;在一定pH下,镍离子的截留率R随mP/mM的增加而增加;溶液pH=6.0,mP/mM=7时,镍离子的截留率可达到99%以上;NaCl和Na2SO4的存在使镍离子的截留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 超滤 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RO组合膜处理大豆乳清废水 被引量:7
7
作者 缪畅 邱运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3-1627,共5页
采用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处理模拟大豆乳清废水,研究溶液浓度、操作压力、膜面流速、pH等对渗透通量与截留效果的影响,并探讨蛋白污染膜的清洗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操作压力下,渗透通量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膜面流... 采用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处理模拟大豆乳清废水,研究溶液浓度、操作压力、膜面流速、pH等对渗透通量与截留效果的影响,并探讨蛋白污染膜的清洗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操作压力下,渗透通量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膜面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对一定浓度的原料液,在操作压力小于0.7 MPa时,渗透通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操作压力大于0.7 MPa时,渗透通量不再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大豆乳清废水的等电点pH为4.5,当pH大于等电点时,渗透通量和截留率随pH的增大而增大;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对纳滤透过液的NaCl截留率在90%以上;蛋白污染纳滤膜经pH=10的NaOH溶液清洗后,通量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纳滤 反渗透 膜污染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解络-超滤分离金属关键指标预测与验证
8
作者 侯奔 高静 +1 位作者 邱运仁 王春育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88,共4页
根据剪切解络-超滤过程中金属离子的动态浓度关系和质量守恒定律,采用CodeBlocks17.12软件编写程序,建立了剪切解络-超滤工艺关键指标预测模型,实现了金属离子浓度、回收率、体积稀释倍数等指标的预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依次在转速800 ... 根据剪切解络-超滤过程中金属离子的动态浓度关系和质量守恒定律,采用CodeBlocks17.12软件编写程序,建立了剪切解络-超滤工艺关键指标预测模型,实现了金属离子浓度、回收率、体积稀释倍数等指标的预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依次在转速800 r/min、1 400 r/min、3 000 r/min下回收模拟废水中43μg/L的Co^(2+)、995μg/L的Ni^(2+)和88μg/L的La^(3+),3种金属的回收率均达99.8%以上时,超滤过程体积稀释倍数的预测值分别为7.0、7.5、5.75,实验值分别为7.5、7.25、6.25,可见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本模型对研究方案制定和调整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 解络合 超滤 剪切解络 预测模型 体积稀释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二醇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欧阳伟 邱运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94,98,共4页
采用美国TA公司的AR2000型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了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二醇(PVB/PEG)体系的流变学性能,研究了温度、PVB质量分数与PEG分子量对PVB/PEG体系的流动曲线和非牛顿指数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VB/PEG体系存在剪切变稀行为,... 采用美国TA公司的AR2000型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了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二醇(PVB/PEG)体系的流变学性能,研究了温度、PVB质量分数与PEG分子量对PVB/PEG体系的流动曲线和非牛顿指数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VB/PEG体系存在剪切变稀行为,为假塑性流体;温度升高,表观黏度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大;PVB质量分数增加,表观黏度增加,非牛顿指数减小;PEG分子量增加,表观黏度增加,非牛顿指数变化很小。在一定的浓度和剪切速率下体系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符合Arrhenius方程式,粘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非牛顿流体 流变特性 非牛顿指数 粘流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27质量分数对PVB/F127体系动态流变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伟 邱运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41-2945,共5页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聚醚F127质量分数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醚F127/聚乙二醇(PEG200)共混体系动态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动态损耗模量随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聚醚F127质量分数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醚F127/聚乙二醇(PEG200)共混体系动态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动态损耗模量随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非牛顿系数随聚醚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损耗因子随剪切频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聚醚F127质量分数增加,内耗峰峰值减小且剪切频率降低;体系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符合Arrhenius方程式,聚醚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使体系的黏流活化能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聚醚F127 聚乙二醇 动态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强化络合-超滤技术处理含锰废水 被引量:2
11
作者 钦梦园 邱运仁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5,100,共5页
在络合-超滤过程中引入旋转盘强化过滤过程处理含锰废水,选择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PMA)作为络合剂,主要探究了PMA和Mn(Ⅱ)形成络合物PMA-Mn的剪切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H=6、P/M(络合剂/金属离子质量浓度比)=12为PMA与Mn(Ⅱ)的最佳络... 在络合-超滤过程中引入旋转盘强化过滤过程处理含锰废水,选择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PMA)作为络合剂,主要探究了PMA和Mn(Ⅱ)形成络合物PMA-Mn的剪切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H=6、P/M(络合剂/金属离子质量浓度比)=12为PMA与Mn(Ⅱ)的最佳络合条件,此时Mn(Ⅱ)截留率高达99.1%;pH=4、5、6时,PMA-Mn络合物分别在800、1200、1400 r/min临界转速下发生解络,对应的临界剪切速率分别为5.32×10^4、1.10×10^5和1.47×10^5 s^-1;通过剪切诱导解络,可高效再生P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 络合剂 旋转盘 络合-超滤 剪切强化 膜分离技术 解络 废水处理 锰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盘剪切辅助络合-超滤处理含Cr^(3+)废水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强 邱运仁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用旋转盘辅助络合-超滤技术处理含Cr^(3+)废水,研究了最佳操作条件及络合物的剪切稳定性。结果表明,用聚丙烯酸钠(PAAS)作络合剂,pH=6.0,PAAS与金属质量浓度比为10时,Cr^(3+)截留率达到99.5%。pH=6.0时,PAA-Cr络合物会在旋转盘转速超过1... 用旋转盘辅助络合-超滤技术处理含Cr^(3+)废水,研究了最佳操作条件及络合物的剪切稳定性。结果表明,用聚丙烯酸钠(PAAS)作络合剂,pH=6.0,PAAS与金属质量浓度比为10时,Cr^(3+)截留率达到99.5%。pH=6.0时,PAA-Cr络合物会在旋转盘转速超过1 600 r/min时解络,其临界剪切速率为9.55×104s-1。通过剪切诱导解络法可以分离Cr^(3+)与PAAS,实现PAAS回收利用。实验结果可以指导络合-超滤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含铬废水 络合-超滤 旋转盘 剪切稳定性 临界剪切速率 剪切解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精馏分离丁酮与甲基异丁基酮
13
作者 黎晓 吴定宇 邱运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9-474,共6页
采用恒回流比、累加回流比及循环全回流常压间歇精馏分离丁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混合液,研究恒回流比操作下馏分组成对塔顶和塔釜温度的影响及各操作方式下产品质量分数以及MEK和MIBK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恒回流比操作下塔顶、塔... 采用恒回流比、累加回流比及循环全回流常压间歇精馏分离丁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混合液,研究恒回流比操作下馏分组成对塔顶和塔釜温度的影响及各操作方式下产品质量分数以及MEK和MIBK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恒回流比操作下塔顶、塔釜温度均随馏分浓度降低而升高,过渡馏分采出阶段塔顶温度上升24℃,塔釜温度上升0.3℃;当回流比由1增加到2和3时,过渡馏分量分别减少4.91%和11.52%,轻、重产品质量分数分别提高3.08%和1.12%,MEK和MIBK回收率分别提高15.44%和5.72%;累加回流比时,过渡馏分量较回流比为1时减少19.90%,轻、重产品质量分数分别提高3.44%和1.48%,MEK和MIBK回收率分别提高27.55%和8.55%;循环全回流方式下,过渡馏分量较回流比为1时减少38.92%,轻、重产品质量分数分别提高3.73%和0.97%,MEK和MIBK回收率分别提高42.43%和13.79%。采用不同方式均可得到质量分数大于95.0%的轻重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酮 甲基异丁基酮 间歇精馏 循环全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