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疆玉米新病害——疯顶病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邱荣芳
杨屾
郝彦俊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5-66,共2页
-
文摘
1992年调查发现,和田、喀什和巴音郭楞三个地州有玉米疯顶病发生,经观察其为害状和病原茵有性世代的特征,确认其为禾指霜霉菌[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 Thirum et al]侵染所致。
-
关键词
新疆
玉米
疯顶病
症状
禾指霜霉菌
发生规律
-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石河子甜菜苗病致病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邱荣芳
刘永江
陈新路
谢惠琴
张素珍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石河子甜菜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17-119,共3页
-
文摘
1989和1990年的研究表明,Phoma betae,Pythium debaryanum,Rhizoctonia,solani和Fusarium spp.是石河子甜菜苗期病害的主要致病真菌,它们分别占所采集的真菌分离物38.75%,17.05%,12.79%和8.99%。各地致病真菌的种类和组成比例又因土壤和耕作栽培制度的不同而异,在石河子一四五团灰色土和下潮地的病苗标样以Phoma betae为主;在玛纳斯粘重土的病苗标样以Rhizoctonia solani较多,在一五二团地膜甜菜的病苗主要是Pythium侵害所致。室内接种表明,上述致病真菌所引起的主要症状特征是有区别的。
-
关键词
甜菜
苗期
病害
病原
真菌
鉴定
-
分类号
S435.6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石河子甜菜褐斑病发生和流行因素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邱荣芳
刘永江
陈新璐
谢惠琴
张素珍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石河子甜菜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6-77,共2页
-
文摘
1989—1993年系统调查和分析表明,石河子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早晚和流行强度,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强弱、田间菌源数量和环境因素。同一品种,在菌源数量相同、栽培条件相对一致情况下,生长期间的气温左右着病害的潜育期,进而影响病害的发生发展速度;病害发生的早晚则取决于前期的降雨,病害的流行则取决于中后期的降雨次数和降雨量。
-
关键词
甜菜
褐斑病
发生因素
流行因素
-
分类号
S435.6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甜菜褐斑病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 4
-
-
作者
邱荣芳
刘永江
陈新璐
谢惠琴
张素珍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
文摘
田间人工接菌试验表明,甜菜褐斑病三个不同发病期,甜菜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受损失的程度,依病情指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在经济允许损失程度下依据相应产量损失回归方程得出了不同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
关键词
甜菜
褐斑病
危害
防治
-
分类号
S435.6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石河子甜菜苗期病害药剂防治研究
- 5
-
-
作者
邱荣芳
刘永江
陈新璐
谢惠琴
张素珍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新疆石河子甜菜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5期216-217,共2页
-
文摘
室内试验表明,不同药剂对石河子甜菜苗期病害的Phoma betae等4种致病菌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福美双对4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种子重量0.8%的福美双、土菌消和敌克松拌种,防治效果分别为76.9%,63.1%和55.4%,福美双分别与土菌消和敌克松按1:1混合后拌种,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用福美双、土菌消和敌克松拌种,进行防治示范,三者无显著差异,但以福美双效果最好,防效达61.5%。
-
关键词
甜菜
苗期病害
药剂防治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北疆家种贝母灰霉病的防治研究
- 6
-
-
作者
邱荣芳
刘兆第
郭宇远
高博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22-24,共3页
-
文摘
1987和1988年的防治试验和示范表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贝母种子,生长期间又用500倍液防治3次,贝母倒苗后和早春出苗前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即可有效控制贝母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
关键词
灰霉病
北疆
贝母
防治研究
出苗
病残体
倒苗
家种
流行
处理
-
分类号
S43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新疆小麦锈菌生理小种筒况
- 7
-
-
作者
邱荣芳
贾中和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研完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1982年第3期22-23,共2页
-
文摘
研究小麦锈病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分布及消长变异,不仅是小麦抗锈育种所必需,而且也能为小麦品种的利用和合理布局提供重要依据。六十年代初,有关部门曾对新疆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过鉴定,但未鉴定过叶锈菌生理小种。 1976—1981年,我们先后从伊宁市等9个县市采集小麦条、叶锈病菌标样。
-
关键词
锈菌
新疆
小麦
麦类作物
生理小种
标准样品
标样
-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就伊农13号的育成谈冬麦的抗锈育种
- 8
-
-
作者
邱荣芳
贾中和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61-62,共2页
-
文摘
伊犁地区为小麦条锈病严重流行区,小麦育种要以抗锈丰产为主要目标。冬小麦伊农13号是1975年以对条锈病菌免疫的劳夫林13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于后代针对抗锈性状、丰产性状、抗逆性状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它对条锈病菌免疫,穗大粒多,抗旱、抗倒伏性好,产量高而稳定,一般亩产300—400kg,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0%以上。
-
关键词
小麦
冬小麦
抗锈
育种
伊农13号
-
分类号
S512.1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新疆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 9
-
-
作者
郝彦俊
杨屾
郭文超
邱荣芳
-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74-176,共3页
-
文摘
对新疆玉米产区的系统调查研究表明,病残体和病土是玉米青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害发生与品种、前茬作物、覆膜、土质和地下水位密切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病株穗籽重损失率主要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田间发病株率和病株穗粒重损失率与单位面积产量损失程度均显著相关。因此,采用产量损失率=发病株率×单株穗粒重损失率来表述产量损失是可行的。
-
关键词
玉米
青枯病
通径分析
产量损失率
-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