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工艺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良 叶丽君 +2 位作者 邱瑞霞 秦广雍 黄雪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3,共5页
为提高澳洲坚果的出油率,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提取其油脂,优化温度、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等工艺参数,并分析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 为提高澳洲坚果的出油率,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提取其油脂,优化温度、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等工艺参数,并分析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 min、料液比1∶5 g/m L、萃取4次,该条件下澳洲坚果油得率可达80.7%。所制备的油脂品质好,可省去大部分精炼工序;脂肪酸组成以油酸(58.99%)和棕榈油酸(17.59%)为主,并含少量的棕榈酸(9.29%)和硬脂酸(4.15%)。上述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提取澳洲坚果油脂具有操作温度低、产品质量优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丁烷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汁和桃汁种类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建霞 白卫滨 +4 位作者 曹春廷 张振华 邱瑞霞 吴希阳 欧仕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8-291,共4页
本文采用苹果属过敏原蛋白的mal d 4.02基因,桃属微卫星标记MA023a分别作为苹果汁和桃汁特异性引物,并以植物高度保守的叶绿体AccD基因作为内标物,利用PCR检测方法对两种果汁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可以准确的对苹果... 本文采用苹果属过敏原蛋白的mal d 4.02基因,桃属微卫星标记MA023a分别作为苹果汁和桃汁特异性引物,并以植物高度保守的叶绿体AccD基因作为内标物,利用PCR检测方法对两种果汁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可以准确的对苹果和桃产品进行种属鉴定,苹果、桃属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10ng/μL,此方法能快速、准确对苹果汁和桃汁种类进行定性鉴定和掺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桃汁 种类特异性 PCR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甲基糠醛与氨基酸反应形成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歌 曾睿 +2 位作者 邱瑞霞 黄才欢 郑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84,共5页
将5-羟甲基糠醛(HMF)分别与丝氨酸、苏氨酸、γ-氨基丁酸、丙氨酸反应,采用GC-MS共检测出2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羰基化合物、酮类、呋喃类和烃类化合物。在HMF-丝氨酸反应体系中,吡嗪、5-甲基-2-呋喃甲醛和壬醛在高底物浓度和长反应时... 将5-羟甲基糠醛(HMF)分别与丝氨酸、苏氨酸、γ-氨基丁酸、丙氨酸反应,采用GC-MS共检测出2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羰基化合物、酮类、呋喃类和烃类化合物。在HMF-丝氨酸反应体系中,吡嗪、5-甲基-2-呋喃甲醛和壬醛在高底物浓度和长反应时间下生成量最高;而在HMF-苏氨酸反应体系中,苯乙酮、3-甲基-吡嗪与2,5-二甲基-吡嗪的生成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反应物浓度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在HMF-氨基丁酸体系中,癸醛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反应物浓度要在长时间反应条件下才会有显著性差异;在HMF-丙氨酸反应体系中,壬醛和癸醛的生成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多,但在相同反应时间下,却随浓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美拉德反应 氨基酸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仁油的品质特性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叶丽君 许良 +1 位作者 邱瑞霞 黄雪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47,共6页
为研究浸出澳洲坚果仁油(MNO)加热时的氧化稳定性,在测定其酸值(AV)、过氧化值(PV)、碘值(Ⅳ)、脂肪酸组成后,测定其在100、110、120、130、140、150℃下的氧化诱导期(IP)。结果表明:MNO的AV、PV和IV分别为0.089 mgKOH/g、0.019 mmol/kg... 为研究浸出澳洲坚果仁油(MNO)加热时的氧化稳定性,在测定其酸值(AV)、过氧化值(PV)、碘值(Ⅳ)、脂肪酸组成后,测定其在100、110、120、130、140、150℃下的氧化诱导期(IP)。结果表明:MNO的AV、PV和IV分别为0.089 mgKOH/g、0.019 mmol/kg和62 gI_2/100 g;其脂肪酸组成以油酸(69.81%)和棕榈油酸(14.90%)为主。在110~150℃范围内,MNO氧化的平均温度系数Q_(10)=2.24,其不同温度(T)下的IP符合方程IP=324 510e^(-0.081T)。MNO氧化的Arrhenius公式和过渡态理论反应速率常数热力学表达式分别为lnk=29.617-12 789(1/T)和In(k/T)=14.444-12 392(1/T),MNO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_a)、活化焓(△H_≠~θ)和活化熵(△S_≠~θ)分别为106.3 kJ·mol^(-1)、103.0 kJ·mol^(-1)和-77.5 J·K^(-1)·mol^(-1)。这些结果有助于评价MNO的质量和预测其贮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性 氧化动力学 澳洲坚果仁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国强 孟建新 +1 位作者 邱瑞霞 欧云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采用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在AminoPac PA10色谱柱上,用250mmol/L的NaOH溶液和1.00mol/L的乙酸钠溶液为淋洗液分离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以Au为工作电极,pH-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检测了血浆中的16种游离氨基酸,无需衍生,... 采用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在AminoPac PA10色谱柱上,用250mmol/L的NaOH溶液和1.00mol/L的乙酸钠溶液为淋洗液分离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以Au为工作电极,pH-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检测了血浆中的16种游离氨基酸,无需衍生,检出限为0.11~3.3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7%~117%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血浆 离子色谱 积分脉冲安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提取白鹃梅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玲玲 张广文 +1 位作者 杨婷婷 邱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9-244,共6页
本文以白鹃梅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白鹃梅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微波功率、时间、料液比、温度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波功率、时间、温度对总黄酮提取量影响比较显著;... 本文以白鹃梅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白鹃梅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微波功率、时间、料液比、温度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波功率、时间、温度对总黄酮提取量影响比较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7 W,时间63 min,料液比1∶26 g/m L,微波温度47℃,由此得到白鹃梅总黄酮提取量为14.59 mg/g,与预测值14.67 mg/g的相对误差为0.5%。总黄酮清除DPPH·、·OH、O-2·以及的IC50值分别为0.52、0.55、1.18 mg/m L。其清除DPPH·、·OH的能力高于BHT,而低于VC;清除O-2·的能力均低于VC、BHT。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能够提高白鹃梅中总黄酮提取量,且白鹃梅中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能力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鹃梅 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八氯二丙醚(S-421)的残留量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卫锋 洪振涛 +1 位作者 李嘉静 邱瑞霞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建立了蔬菜中八氯二丙醚(S-421)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分层,取部分提取液使用氮气吹干,以正己烷溶解,加浓硫酸进行净化,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三个添加水平的八氯二丙醚(S-... 建立了蔬菜中八氯二丙醚(S-421)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分层,取部分提取液使用氮气吹干,以正己烷溶解,加浓硫酸进行净化,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三个添加水平的八氯二丙醚(S-421)平均回收率(n=5)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为3.2%~6.4%。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八氯二丙醚(S-421) 残留量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鹃梅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玲玲 张广文 +1 位作者 郑树秀 邱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30,共6页
文中对白鹃梅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质谱仪、核磁共振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实验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相... 文中对白鹃梅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质谱仪、核磁共振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实验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相比其他相萃取物的活性大;从乙酸乙酯相萃取物中分离出3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化合物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2)、芦丁(rutin,化合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鹃梅 体外抗氧化 黄酮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团花花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葛婧 张广文 +1 位作者 邱瑞霞 欧仕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1,共5页
为了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试剂对米团花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采取水蒸气蒸馏法和超声波法对干米团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是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试剂提取得到的成分和含量有... 为了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试剂对米团花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采取水蒸气蒸馏法和超声波法对干米团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是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试剂提取得到的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水蒸气蒸馏法得到了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酯类;利用超声波法提取时,乙醚萃取得到11种,二氯甲烷萃取得到21种,石油醚萃取得到15种,主要是烷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团花 超声波 挥发性成分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01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解吸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升强 欧仕益 邱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63,67,共4页
为了从植物材料中分离、纯化绿原酸,研究了3种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优选出了D201树脂,其最大吸附量为101.2mg/mL树脂,最低吸附浓度为0.6μg/mL。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D201对绿原酸的解吸工艺:洗脱剂配比为无水乙醇:水:盐酸=50... 为了从植物材料中分离、纯化绿原酸,研究了3种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优选出了D201树脂,其最大吸附量为101.2mg/mL树脂,最低吸附浓度为0.6μg/mL。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D201对绿原酸的解吸工艺:洗脱剂配比为无水乙醇:水:盐酸=50:48:2(V/V/V)。实验表明D201可用于提取纯化马铃薯洗液中绿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01 绿原酸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瑞霞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海藻种属特异性多重PCR鉴定
12
作者 白卫滨 邹游 +3 位作者 曹春廷 邱瑞霞 孙建霞 吴希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为了对食用海藻进行种属特异性分子特征鉴定,采用试剂盒提取4种常见的食用海藻(石莼、龙须菜、海带、螺旋藻)样品DNA后,用常规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运用双重PCR技术检测引物的灵敏度。结果表明,4种食用海藻(石莼、龙须菜、海带、... 为了对食用海藻进行种属特异性分子特征鉴定,采用试剂盒提取4种常见的食用海藻(石莼、龙须菜、海带、螺旋藻)样品DNA后,用常规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运用双重PCR技术检测引物的灵敏度。结果表明,4种食用海藻(石莼、龙须菜、海带、螺旋藻)得到相应的不同大小单一条带,说明引物具有特异性;在双重PCR体系螺旋藻、石莼以及龙须菜、海带组合,得到石莼的检测限为362 pg,龙须菜的检测限为100 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海藻 种属特异性 多重PCR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D201分离纯化美拉德体系中丙烯酰胺的研究
13
作者 江姗姗 于淼 +1 位作者 邱瑞霞 欧仕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05-107,共3页
食品中存在的酚类物质会干扰HPLC法对丙烯酰胺的检测。通过7种树脂对绿原酸和丙烯酰胺标准溶液的静态吸附研究,发现D201能近乎完全吸附加入的绿原酸,而对丙烯酰胺的吸附率不足50%。将D201预处理加入了绿原酸反应后的美拉德体系样品溶液,... 食品中存在的酚类物质会干扰HPLC法对丙烯酰胺的检测。通过7种树脂对绿原酸和丙烯酰胺标准溶液的静态吸附研究,发现D201能近乎完全吸附加入的绿原酸,而对丙烯酰胺的吸附率不足50%。将D201预处理加入了绿原酸反应后的美拉德体系样品溶液,用HPLC法检测,发现丙烯酰胺能完全与杂质分离;同时考察了D201树脂和HPLC联用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发现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1.956%,平均回收率为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美拉德体系 丙烯酰胺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口蘑菌丝染色体分离制片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兴 邱瑞霞 莫美华 《食用菌》 2016年第5期64-65,共2页
研究各种处理对巨大口蘑菌丝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方法:以菌丝为试验材料,0.075mol/L的KCl和0.6mol/L的山梨醇为洗涤剂,考察不同酶解时间与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对巨大口蘑菌丝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结果:用KCl和山梨醇洗涤处理... 研究各种处理对巨大口蘑菌丝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方法:以菌丝为试验材料,0.075mol/L的KCl和0.6mol/L的山梨醇为洗涤剂,考察不同酶解时间与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对巨大口蘑菌丝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结果:用KCl和山梨醇洗涤处理的巨大口蘑菌丝,在25℃下酶解1—4h,酶解后用秋水仙素处理10~60min都能使巨大口蘑菌丝染色体解离出来;酶解4h,秋水仙素处理60min,菌丝染色体分散好,形态清晰,染色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口蘑 染色体制片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4种α-二羰基化合物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泰钢 黄才欢 +4 位作者 白卫滨 邱瑞霞 刘柳 张振华 欧仕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1,65,共5页
建立了4种α-二羰基化合物[3-脱氧奥苏糖(3-DG)、乙二醛(GO)、丙酮醛(MGO)、2,3-丁二酮(2,3-BD)]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首先将α-二羰基化合物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喹喔啉衍生物(温度为60℃,p H=9.00,反应时间4h),然后... 建立了4种α-二羰基化合物[3-脱氧奥苏糖(3-DG)、乙二醛(GO)、丙酮醛(MGO)、2,3-丁二酮(2,3-BD)]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首先将α-二羰基化合物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喹喔啉衍生物(温度为60℃,p H=9.00,反应时间4h),然后用HPLC检测。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Aq(4.6mm×250mm,5μm),流速为0.7m L/min,流动相A为0.1%醋酸水溶液,B为甲醇,线性梯度洗脱程序为:0-35min,B 35%-70%;35-40min,B 70%-35%;40-50min,B 35%。30min内4种喹喔啉衍生物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HPLC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能够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同时该方法适用于蜂蜜、食醋、凉果、咖啡中4种α-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α-二羰基化合物 邻苯二胺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蒜中呈色物质5-羟甲基糠醛的分离鉴定及其生成动力学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卜利伟 邱瑞霞 黄雪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0,共5页
为探究黑蒜中的呈色物质及其生成规律,将黑蒜破碎、乙酸乙酯萃取、真空硅胶柱分离后得到黑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99∶99∶1)洗脱部分,经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加标鉴定,然后用HPLC测定不同温度不同熟化时... 为探究黑蒜中的呈色物质及其生成规律,将黑蒜破碎、乙酸乙酯萃取、真空硅胶柱分离后得到黑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99∶99∶1)洗脱部分,经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加标鉴定,然后用HPLC测定不同温度不同熟化时期物料中该呈色物质的含量,进而对数据进行拟合。经ESI-MS和5-羟甲基糠醛(5-HMF)标准品内加法表明: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99∶99∶1)洗脱部分主要是5-HMF;另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熟化时间延长,5-HMF含量亦有不同增加,通过数据拟合发现黑蒜中的5-HMF生成属于一级反应,其阿雷尼乌斯公式是:ln K=-3 862.5(1/T)+7.98(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min-1;T为绝度温度,K),其反应活化能为32.11 kJ/mol。这些结果证实黑蒜的主要呈色物质之一是5-HMF,同时得到了其反应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Allium sativum L ) 黑蒜 5-羟甲基糠醛(5-HMF)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