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花生间作对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邱江梅 吴海宁 +8 位作者 黄志鹏 贺梁琼 李忠 钟瑞春 韩柱强 蒋菁 黎冰 唐秀梅 唐荣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896,共8页
为探明甘蔗/花生间作对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设置了甘蔗单作、花生单作、甘蔗/花生间作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根系浸提物和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作甘蔗根系分泌的总氨基酸及根... 为探明甘蔗/花生间作对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设置了甘蔗单作、花生单作、甘蔗/花生间作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根系浸提物和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作甘蔗根系分泌的总氨基酸及根系浸提液中的总糖显著高于单作,间作花生根系分泌的总糖显著高于单作。间作甘蔗根际土壤的碱解氮(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AN)、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和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显著高于单作甘蔗,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了花生根际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和pH。间作和单作甘蔗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差异不显著,间作花生的过氧化氢酶显著高于单作花生。根系分泌的酚酸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总糖与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根系浸提液中的有机酸与pH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与SOM呈显著负相关、与AK呈极显著负相关。脲酶与AK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与SOM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甘蔗/花生间作主要影响根系分泌氨基酸、总糖和酚酸的代谢活动,且可显著提高甘蔗的土壤有效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系统 根系分泌物 根系浸提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仙岩溶湿地古菌和细菌群落的共现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程跃扬 靳振江 +5 位作者 袁武 贾远航 梁锦桃 邱江梅 潘复静 刘德深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为了研究湿地土壤古菌、细菌,以及二者之间的共存机制,以会仙岩溶湿地中湖泊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为研究样地,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了古菌群落、细菌群落和古菌细菌之间群落的共现网络。结果表明:湖泊湿地土壤古菌的... 为了研究湿地土壤古菌、细菌,以及二者之间的共存机制,以会仙岩溶湿地中湖泊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为研究样地,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了古菌群落、细菌群落和古菌细菌之间群落的共现网络。结果表明:湖泊湿地土壤古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稻田和稻田撂荒地;稻田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湖泊湿地和稻田撂荒地;在门水平上,湖泊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的优势古菌均为Thaumarchaeota(奇古菌门)、Bathyarchaeota(深古菌门)和Euryarchaeota(广古菌门),优势细菌均为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共现网络分析表明,古菌、细菌和古菌细菌之间的正相互作用均多于负相互作用;古菌共现网络中起着关键连接作用的微生物为Bathyarchaeota(OTU9、OTU38、OTU85、OTU1093、OTU155和OTU231)和Nitrososphaeraceae(亚硝化球菌科)(OTU2);细菌共现网络中起着关键连接作用的微生物为Pyrinomonadaceae RB41(OTU21)、Acidobacteria subgroup 6(酸杆菌纲)(OTU48)和Rokubacteria(棒状杆菌门)(OTU44);古菌细菌共现网络起着关键连接作用的微生物为Bathyarchaeota(OTU9、OTU38和OTU85)、Nitrososphaeraceae(OTU2)、Anaerolineaceae(厌氧绳菌科)(OTU39)、Holophagae Subgroup 7(全噬菌纲)(OTU14)和Pyrinomonadaceae RB41(OTU21)。Mantel分析表明,影响古菌细菌共现网络关键类群的环境因子是pH、C/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微生物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湿地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细菌 古菌 共现网络 关键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