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28
篇文章
<
1
2
…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钢花
何宇龙
+2 位作者
邱正松
关键
王晓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井漏是钻井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井下复杂问题,严重影响着钻井施工安全与钻井周期,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是高效治理井漏的关键。首先,综合测井、钻井、录井及地质等资料,结合漏层力学性质与物理机理分析,利用加权系数法,建立了基于“井漏综合指...
井漏是钻井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井下复杂问题,严重影响着钻井施工安全与钻井周期,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是高效治理井漏的关键。首先,综合测井、钻井、录井及地质等资料,结合漏层力学性质与物理机理分析,利用加权系数法,建立了基于“井漏综合指数”的井漏层位识别新方法。然后,研究了漏失通道类型及尺寸、漏失压差、漏失速度等井漏特征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给出计算模型,形成了多信息融合的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该方法在X区块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X区块实际井资料的处理结果与现场实际漏失地层的层位、漏失类型及漏失速度等井漏特征基本吻合。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井漏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其可以准确识别漏层的特征,为防漏堵漏技术优化及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特征识别
加权系数法
井漏综合指数
漏失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压力衰减法的低渗透储层高温敏感性评价实验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欣
苏文治
+4 位作者
单锴
孙昊
王超群
邱正松
张宇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1,共8页
低渗透油气藏在钻完井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且难以解除,而利用传统的稳态驱替法评价低渗透储层损害存在适用性差及实验效率低等技术局限。为此,基于压力脉冲衰减法基本原理,分析了上游压力衰减规律及其与岩心渗透率的关系,以岩心损害前后压...
低渗透油气藏在钻完井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且难以解除,而利用传统的稳态驱替法评价低渗透储层损害存在适用性差及实验效率低等技术局限。为此,基于压力脉冲衰减法基本原理,分析了上游压力衰减规律及其与岩心渗透率的关系,以岩心损害前后压力脉冲衰减时间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储层损害评价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并利用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深部低渗透砂岩岩心,开展了室温和150℃高温条件下的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实验条件一定时,压力衰减时间仅与岩心的渗透率有关,压力脉冲衰减法可在无需计算渗透率的情况下对低渗透岩心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价;(2)实验设备组成简单且操作便捷,避免了复杂的渗透率计算及其带来的误差,实验所需时间远低于常规的稳态法且可重复性良好,在低渗透气藏、特低渗透及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3)高温环境明显加剧了储层的敏感性损害,深部高温储层损害特征及技术对策研究需要充分考虑高温的影响。结论认为,该认识解决了传统低渗透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适用性差的难题,为高温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对策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压力衰减
稳态驱替
渗透率
储层损害评价
高温敏感性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芯片技术在油气田井下漏层定位中的应用
3
作者
苗海龙
马跃
+1 位作者
石钊睿
邱正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准确地定位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井漏位置,为制定堵漏措施提供支持,提高堵漏的成功率。方法由于漏失层位大量钻井液漏失会造成该位置温度变化异常,通过一种搭载微芯片的微型井下测量球状仪在井内循环,获取井下温度、压力分布数据,然...
目的准确地定位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井漏位置,为制定堵漏措施提供支持,提高堵漏的成功率。方法由于漏失层位大量钻井液漏失会造成该位置温度变化异常,通过一种搭载微芯片的微型井下测量球状仪在井内循环,获取井下温度、压力分布数据,然后基于这些数据掌握井下温度分布规律,并与理想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行对比,从而比较准确地定位漏失点位置。结果通过捕获井口返出的微芯片,获取井内温度压力数据,然后再对温度梯度变化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最终能够基于数据分析出较为准确的漏失层位。结论基于微芯片测量数据来定位漏失点是一种针对井下漏失情况诊断的新型、低成本且便捷的方法,为创新型井下测量微芯片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和代表性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芯片
温度分布
漏点判断
井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惠州26-6区块低渗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超群
张宇飞
+2 位作者
苗海龙
邱正松
单锴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针对惠州26-6区块古近系低渗储层保护技术难题,采用储层岩心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理化性能及敏感性评价实验,探讨了其储层损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对策,构建了适合惠州26-6区块的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结果表明:储层岩...
针对惠州26-6区块古近系低渗储层保护技术难题,采用储层岩心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理化性能及敏感性评价实验,探讨了其储层损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对策,构建了适合惠州26-6区块的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储层岩心为强速敏损害,临界流速0.1 cm^(3)/min;弱水敏损害,最大水敏损害率为21.29%,临界矿化度为120 g/L;中等偏弱碱敏损害,临界pH值为9,无酸敏损害。提高钻井液封堵性以减小滤液侵入、优选高效防水锁剂是保护储层的主要技术措施。所构建的储层保护钻井液热滚前后黏度、切力适中,且滤失性及润滑性能较好,单一钻井液静态和动态污染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分别为84.06%和85.39%,钻井液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区块
低渗储层
储层损害机理
储层保护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钻井液用新型极压抗磨润滑剂SDR的研制及评价
被引量:
24
5
作者
邱正松
王伟吉
+2 位作者
黄维安
钟汉毅
张世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90-91,共4页
针对目前钻井液用常规润滑剂极压膜强度低、润滑持效性差、荧光级别高、抗温性能差等问题,首先在植物油提取物中引入硫、磷、硼等活性元素,合成出一种钻井液用极压抗磨添加剂,然后将其与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基础油中,制备出了润...
针对目前钻井液用常规润滑剂极压膜强度低、润滑持效性差、荧光级别高、抗温性能差等问题,首先在植物油提取物中引入硫、磷、硼等活性元素,合成出一种钻井液用极压抗磨添加剂,然后将其与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基础油中,制备出了润滑剂SDR。性能评价结果表明,SDR加量为1.5%时,极压润滑系数降低率大于75%、极压润滑持效性强,抗温达180℃;对钻井液流变性和滤失性无明显影响,与不同钻井液体系配伍性良好;有较高的负荷磨损指数和烧结负荷,较低的磨斑直径以及较高的极压膜强度;荧光级别在1~2级,无毒、易生物降解。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SDR能在金属表面形成无机-有机-聚合物多层复合膜,将钻杆与井壁之间的摩擦转化为钻杆与多层复合膜之间的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剂
合成极压抗磨剂
合成钻井液添加剂
生物毒性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16
6
作者
邱正松
黄维安
+2 位作者
徐加放
吕开河
王在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4,58,共5页
通过降解和阳离子化反应,研制出了抑制性好而增粘负效应较低的改性多元醇防塌剂SD-306;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分子结构,证明阳离子化反应引入了正氮基团;通过滚动分散、电动电位测量、粒度分布测量、吸附以及压力传递等...
通过降解和阳离子化反应,研制出了抑制性好而增粘负效应较低的改性多元醇防塌剂SD-306;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分子结构,证明阳离子化反应引入了正氮基团;通过滚动分散、电动电位测量、粒度分布测量、吸附以及压力传递等实验手段,探讨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多元醇的防塌机理主要为:通过吸附包被防止泥页岩颗粒水化分散;多元醇吸附在泥页岩颗粒表面,改变其表面电荷,压缩扩散双电层,抑制泥页岩颗粒水化;吸附于地层岩石表面成膜,覆盖裂缝和孔隙表面,从而阻缓压力和钻井液滤液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多元醇
降解
阳离子化
防塌机理
泥页岩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水钻井液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22
7
作者
邱正松
徐加放
+3 位作者
赵欣
盛杰
江琳
黄维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4,共8页
分析了深水钻井液面临的技术难题,认为深水钻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深水低温问题、深水浅层含气砂岩所引起的气体水合物生成问题、海底泥岩稳定性问题及钻井液用量大、井眼清洗困难等问题。根据深水钻井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指出了...
分析了深水钻井液面临的技术难题,认为深水钻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深水低温问题、深水浅层含气砂岩所引起的气体水合物生成问题、海底泥岩稳定性问题及钻井液用量大、井眼清洗困难等问题。根据深水钻井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指出了深水钻井液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变性、悬浮携岩能力、页岩稳定性、环保性能及综合成本低等特点。调研了国外常用的深水钻井液体系,研制了深水钻井液水合物抑制性评价试验装置,探讨了深水钻井液中水合物的形成规律及机理,优选了深水钻井液用水合物抑制剂及其配方。在优选深水钻井液用处理剂的基础上,得出了深水钻井液的最终配方,并进行了全面的性能评价。最后,根据我国深水钻井液技术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钻井液
钻井液流变性
天然气水合物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KCl/聚合醇协同防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20
8
作者
邱正松
韩祝国
+2 位作者
徐加放
于连香
张红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借助Zeta/sizer3000胶体电位粒度仪、Novasina水活度仪以及Texas-50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氯化钾与强抑制性聚合醇CXC-1协同作用对钻井液ζ电位、水活度以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并结合传统的吸附、分散等防塌实验方法,探讨了氯化钾与C...
借助Zeta/sizer3000胶体电位粒度仪、Novasina水活度仪以及Texas-50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氯化钾与强抑制性聚合醇CXC-1协同作用对钻井液ζ电位、水活度以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并结合传统的吸附、分散等防塌实验方法,探讨了氯化钾与CXC-1的协同防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CXC-1具有降低页岩负电性、降低钻井液水活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与KCl复配时,CXC-1浊点降低,在粘土颗粒上的吸附量增加,页岩负电性和钻井液水活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仍然保持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协同防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醇
井眼稳定
KCl机理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纳米封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40
9
作者
邱正松
王伟吉
+2 位作者
董兵强
王洪伟
暴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0,97,共5页
KL3-2油田开发井中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泥页岩易剥落掉块,导致严重的井下复杂情况。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孔径分布测试、理化性能分析、岩样浸泡实验、岩样自吸水实验等,分析了该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结果表明:该地层脆性矿物含量...
KL3-2油田开发井中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泥页岩易剥落掉块,导致严重的井下复杂情况。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孔径分布测试、理化性能分析、岩样浸泡实验、岩样自吸水实验等,分析了该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结果表明:该地层脆性矿物含量高达60%以上,膨胀性黏土矿物含量低,基质微孔隙、微裂缝、层理发育,属于典型的硬脆性泥页岩。钻井液滤液在毛细管力和压差作用下沿微裂缝侵入地层内部,微裂缝、微裂隙的延伸、扩展是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钻井液技术对策为加强微孔、微裂缝的封堵,加强抑制,研选了微纳米封堵剂HSM和页岩抑制剂胺基硅醇HAS,构建了防塌钻井液体系。评价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地封堵泥页岩微孔、微裂缝,阻缓压力传递。现场应用表明,微纳米封堵钻井液能显著改善滤饼质量,降低滤失量,大大减少了钻井液滤液由于压差作用侵入地层,防止由其引起微裂缝、微裂隙延伸、扩展而导致井壁不稳定和各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
硬脆性泥页岩
微纳米封堵
胺基硅醇
防榻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泡沫钻井液高温高压密度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
15
10
作者
邱正松
张锐
+3 位作者
徐加放
徐军献
黄达全
王思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借助新研制成功的钻井液高温高压密度模拟实验装置 ,建立了泡沫钻井液高温高压密度特性模拟实验方法 ;并针对 3种欠平衡泡沫钻井液配方 ,分别开展了高温高压密度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得出稳定泡沫钻井液体系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
关键词
石钻钻井
欠平衡压力钻井
泡沫钻井液
密度
高温
高压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特性评价实验新方法
被引量:
16
11
作者
邱正松
钟汉毅
+2 位作者
黄维安
万杰
徐加放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58-59,共2页
鉴于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具有超强抑制防塌、防泥包、防阻卡、有助于提高钻速等优越性能,分析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关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特性评价实验方法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高性能
水基钻井液
评价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壁强化机理与致密承压封堵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
26
12
作者
邱正松
暴丹
+2 位作者
李佳
刘均一
陈家旭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井壁强化钻井液技术已成为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中国在井壁强化微观机理、模拟实验评价方法和新材料研发等方面,均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微观颗粒物质力学的力链网络结构分析基本原理,探讨了裂缝地层致密承压封堵方法。提...
井壁强化钻井液技术已成为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中国在井壁强化微观机理、模拟实验评价方法和新材料研发等方面,均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微观颗粒物质力学的力链网络结构分析基本原理,探讨了裂缝地层致密承压封堵方法。提出了井壁强化材料特性的精细化表征参数,通过颗粒类型、粒度级配及浓度优化,利用刚性颗粒、弹性颗粒和纤维材料等协同封堵裂缝,可有效形成具有"强力链网络结构"的致密承压封堵层。利用自行研制的井壁强化钻井液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井壁强化钻井液封堵模拟实验优化研究。模拟实验证明,新研制的井壁强化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封堵裂缝,形成致密承压裂缝封堵层,且当支撑裂缝至设计开度,可提升地层承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强化
微观机理
强力链网络结构
致密承压封堵材料
钻井液
模拟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基钻井液低温流变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1
13
作者
邱正松
刘扣其
+1 位作者
曹杰
罗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4,97,共3页
采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测定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曲线,研究了低温下影响油基钻井液塑性黏度、动切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油水比一定时,润湿剂和降滤失剂的交互作用对钻井液低温下的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润湿剂和有机土。采...
采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测定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曲线,研究了低温下影响油基钻井液塑性黏度、动切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油水比一定时,润湿剂和降滤失剂的交互作用对钻井液低温下的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润湿剂和有机土。采用二元表分析方法,优选出对温度最敏感和最不敏感的2套配方体系。考虑油水比和基油的种类对温度敏感性最弱的配方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塑性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近似线性降低,油水比越低,变化的幅度越明显。相同温度下,5#白油体系的黏度和动切力最高且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合成基体系黏度低且对温度的敏感性弱。最终得到一套适合深水钻井的对温度敏感性最弱的油基钻井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低温
流变特性
正交实验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高温水基钻井液技术在超深井泌深1井的应用
被引量:
10
14
作者
邱正松
黄维安
+4 位作者
何振奎
孟怀启
蒋建宁
薛玉志
刘克飞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35-36,42,共3页
针对超深井钻井中存在的高温稳定性以及流变性、滤失性控制等钻井液技术难题,通过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单体优选和制备条件优化,研制出了抗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和降黏剂,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研制出的降滤失剂的抗高温、抗盐抗钙和降滤失...
针对超深井钻井中存在的高温稳定性以及流变性、滤失性控制等钻井液技术难题,通过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单体优选和制备条件优化,研制出了抗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和降黏剂,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研制出的降滤失剂的抗高温、抗盐抗钙和降滤失性能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制出的降黏剂在各种钻井液基浆中的高温降黏效果明显优于国外的降黏剂。结合河南油田泌深1井深层钻井,对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和防塌技术的需求,研制出了抗温达245℃的超高温水基钻井液,其具有高温稳定性强、润滑性好以及页岩抑制能力、封堵能力及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井段起钻无挂卡,下钻能顺利到底,没有发生长段划眼情况;在井底241℃超高温条件下钻井液性能稳定;钻井周期短,钻井液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钻井液
井眼稳定
超深井
泌深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16
15
作者
邱正松
谢彬强
+1 位作者
王在明
沈忠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钻井流体的一种新型钻井方法,具有能有效驱动深井井下马达,控制井底压力容易,破岩门限压力低、破岩速度快,能防止储层损害等优点,但成功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的关键是充分了解超...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钻井流体的一种新型钻井方法,具有能有效驱动深井井下马达,控制井底压力容易,破岩门限压力低、破岩速度快,能防止储层损害等优点,但成功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的关键是充分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过程中井筒中二氧化碳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分布。为此,建立了考虑井筒流体与地层换热对井筒流体温度影响的井筒传热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了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并考虑到钻井过程中可能钻遇水层的情况,对该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有限元方法,推导出了井筒内二氧化碳钻井流体的压力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钻杆内二氧化碳流体的温度和压力随井深增深而增大,但与井深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钻杆内二氧化碳流体的密度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但到近钻头处开始增大。环空中的压力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大,但两者的关系也是非线性关系;环空中的温度随井深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环空中的二氧化碳密度随井深增加而增大,但两者为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钻井流体
温度分布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组合裂缝储层保护暂堵评价新技术
被引量:
11
16
作者
邱正松
丁锐
+1 位作者
王富华
任占春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30,共3页
通过对常规岩心流动仪的技术改造,新组建了一种裂缝岩样应力敏感性及其暂堵评价实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组合裂缝岩样进行暂堵评价,形成一套裂缝储层保护广谱暂堵型工作液评价新技术。
关键词
裂缝性储集层
地层损害
储集层
暂堵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粉重晶石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
12
17
作者
邱正松
韩成
+2 位作者
黄维安
庄峰
高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5,95-96,共4页
国外现场应用表明,微粉重晶石加重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超深井复杂井钻井现场遇到的很多难题,但目前中国关于微粉重晶石加重技术的研究应用报道较少。考察了微粉重晶石、普通重晶石、铁矿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沉降稳定性、润滑性,...
国外现场应用表明,微粉重晶石加重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超深井复杂井钻井现场遇到的很多难题,但目前中国关于微粉重晶石加重技术的研究应用报道较少。考察了微粉重晶石、普通重晶石、铁矿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沉降稳定性、润滑性,研究了微粉重晶石高密度钻井液的储层保护技术,进一步利用3种加重材料的粒度分布、表面电性、微观形貌基本性质探讨了微粉重晶石改善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微粉重晶石加重高密度钻井液黏度效应低,沉降稳定性与润滑性明显优于普通重晶石和铁矿粉高密度钻井液;通过优选架桥粒子与降滤失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储层伤害程度,满足各种复杂井对高密度钻井液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粉重晶石
高密度钻井液
复杂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堵漏材料优化实验研究及配方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
8
18
作者
邱正松
王在明
+1 位作者
徐加放
黄维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8,共3页
针对复合堵漏过程中存在对堵漏材料选择的盲目性、堵漏配方的经验性以及堵漏工艺的随意性。对常见堵漏材料进行了常压条件下膨胀性、高温高压条件下膨胀性和吸水量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常用堵漏剂在水中浸泡8h,膨胀基本完成。封堵调剖...
针对复合堵漏过程中存在对堵漏材料选择的盲目性、堵漏配方的经验性以及堵漏工艺的随意性。对常见堵漏材料进行了常压条件下膨胀性、高温高压条件下膨胀性和吸水量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常用堵漏剂在水中浸泡8h,膨胀基本完成。封堵调剖剂和海带不但体积膨胀率大,吸水量也多。常温封堵实验表明,配方中加入CMC胶液对封堵有利;新型堵漏仪的研制和应用不仅能充分模拟漏失地层。试验后还可以剖开试验岩心,观察分析堵漏材料沿程分布特点和“平衡区域”的位置。平衡区域是成功堵漏中的重要特征,其规律为当堵漏效果好时,平衡区域向堵漏泥浆入口端移动,堵漏效果不好时,平衡区域向出口端移动,甚至不能形成平衡区域。有平衡区域形成,说明堵漏配方与漏层相适应,否则要对配方进行调整;该技术在现场堵漏应用试验中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井漏
堵漏
材料
实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外高密度微粉加重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9
作者
邱正松
韩成
黄维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2,101-102,共5页
综述了国外高密度微粉加重材料的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现状,分析了用微米重晶石、四氧化三锰微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粉加重材料的发展趋势。国外研究应用表明,高密度微粉加重剂钻井液体系较好地解...
综述了国外高密度微粉加重材料的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现状,分析了用微米重晶石、四氧化三锰微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粉加重材料的发展趋势。国外研究应用表明,高密度微粉加重剂钻井液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高密度钻井液的流变性与沉降性之间的矛盾,且还具有低摩阻、低扭矩、低循环当量密度等优点,高密度微粉加重剂已成为国外水平井、大位移井、大斜度井等复杂钻井作业的首选加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重晶石
四氧化三锰微粉
高密度
加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泥页岩比表面积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12
20
作者
邱正松
丁锐
于连香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泥页岩比表面积与泥页岩水化特性、力学性质以及渗水性密切相关,是评价泥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实验研究证明,EGME法和亚甲基蓝吸附法是重复性好、准确可靠的泥页岩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其中,亚甲基蓝法更简便易行。亚甲基蓝法测定...
泥页岩比表面积与泥页岩水化特性、力学性质以及渗水性密切相关,是评价泥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实验研究证明,EGME法和亚甲基蓝吸附法是重复性好、准确可靠的泥页岩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其中,亚甲基蓝法更简便易行。亚甲基蓝法测定比表面积主要与吸附时间、动静状态、岩样粒度及离子交换预处理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受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比表面积
测定方法
研究
井眼稳定
油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钢花
何宇龙
邱正松
关键
王晓军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裂缝地层致密承压封堵机理与温敏智能堵漏新方法研究”(编号:51974354)资助。
文摘
井漏是钻井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井下复杂问题,严重影响着钻井施工安全与钻井周期,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是高效治理井漏的关键。首先,综合测井、钻井、录井及地质等资料,结合漏层力学性质与物理机理分析,利用加权系数法,建立了基于“井漏综合指数”的井漏层位识别新方法。然后,研究了漏失通道类型及尺寸、漏失压差、漏失速度等井漏特征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给出计算模型,形成了多信息融合的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该方法在X区块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X区块实际井资料的处理结果与现场实际漏失地层的层位、漏失类型及漏失速度等井漏特征基本吻合。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井漏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其可以准确识别漏层的特征,为防漏堵漏技术优化及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井漏
特征识别
加权系数法
井漏综合指数
漏失压差
Keywords
lost circulation
identif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weighted coefficient method
comprehensive lost circulation index
leakage pressure difference
分类号
TE2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压力衰减法的低渗透储层高温敏感性评价实验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欣
苏文治
单锴
孙昊
王超群
邱正松
张宇飞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裂缝性地层致密承压封堵机理与温敏智能堵漏新方法研究”(编号:51974354)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海洋深水井筒工作液创新团队”(编号:2022KJ069)。
文摘
低渗透油气藏在钻完井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且难以解除,而利用传统的稳态驱替法评价低渗透储层损害存在适用性差及实验效率低等技术局限。为此,基于压力脉冲衰减法基本原理,分析了上游压力衰减规律及其与岩心渗透率的关系,以岩心损害前后压力脉冲衰减时间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储层损害评价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并利用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深部低渗透砂岩岩心,开展了室温和150℃高温条件下的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实验条件一定时,压力衰减时间仅与岩心的渗透率有关,压力脉冲衰减法可在无需计算渗透率的情况下对低渗透岩心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价;(2)实验设备组成简单且操作便捷,避免了复杂的渗透率计算及其带来的误差,实验所需时间远低于常规的稳态法且可重复性良好,在低渗透气藏、特低渗透及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3)高温环境明显加剧了储层的敏感性损害,深部高温储层损害特征及技术对策研究需要充分考虑高温的影响。结论认为,该认识解决了传统低渗透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适用性差的难题,为高温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对策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支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压力衰减
稳态驱替
渗透率
储层损害评价
高温敏感性
储层保护
Keywords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Pressure pulse decay
Steady-state displacement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amage evaluation
High-temperature sensitivity
Reservoir protection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芯片技术在油气田井下漏层定位中的应用
3
作者
苗海龙
马跃
石钊睿
邱正松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事业部
浙江探芯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文摘
目的准确地定位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井漏位置,为制定堵漏措施提供支持,提高堵漏的成功率。方法由于漏失层位大量钻井液漏失会造成该位置温度变化异常,通过一种搭载微芯片的微型井下测量球状仪在井内循环,获取井下温度、压力分布数据,然后基于这些数据掌握井下温度分布规律,并与理想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行对比,从而比较准确地定位漏失点位置。结果通过捕获井口返出的微芯片,获取井内温度压力数据,然后再对温度梯度变化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最终能够基于数据分析出较为准确的漏失层位。结论基于微芯片测量数据来定位漏失点是一种针对井下漏失情况诊断的新型、低成本且便捷的方法,为创新型井下测量微芯片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和代表性的场景。
关键词
微芯片
温度分布
漏点判断
井漏
Keywords
microchip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oc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loss layer
lost circulation
分类号
TE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惠州26-6区块低渗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超群
张宇飞
苗海龙
邱正松
单锴
机构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事业部油化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出处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文摘
针对惠州26-6区块古近系低渗储层保护技术难题,采用储层岩心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理化性能及敏感性评价实验,探讨了其储层损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对策,构建了适合惠州26-6区块的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储层岩心为强速敏损害,临界流速0.1 cm^(3)/min;弱水敏损害,最大水敏损害率为21.29%,临界矿化度为120 g/L;中等偏弱碱敏损害,临界pH值为9,无酸敏损害。提高钻井液封堵性以减小滤液侵入、优选高效防水锁剂是保护储层的主要技术措施。所构建的储层保护钻井液热滚前后黏度、切力适中,且滤失性及润滑性能较好,单一钻井液静态和动态污染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分别为84.06%和85.39%,钻井液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
关键词
惠州区块
低渗储层
储层损害机理
储层保护钻井液
Keywords
Huizhou block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mechanism for reservoir damage
drilling fluid for reservoir protection
分类号
TE25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钻井液用新型极压抗磨润滑剂SDR的研制及评价
被引量:
24
5
作者
邱正松
王伟吉
黄维安
钟汉毅
张世锋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90-9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94)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1-004)联合资助
文摘
针对目前钻井液用常规润滑剂极压膜强度低、润滑持效性差、荧光级别高、抗温性能差等问题,首先在植物油提取物中引入硫、磷、硼等活性元素,合成出一种钻井液用极压抗磨添加剂,然后将其与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基础油中,制备出了润滑剂SDR。性能评价结果表明,SDR加量为1.5%时,极压润滑系数降低率大于75%、极压润滑持效性强,抗温达180℃;对钻井液流变性和滤失性无明显影响,与不同钻井液体系配伍性良好;有较高的负荷磨损指数和烧结负荷,较低的磨斑直径以及较高的极压膜强度;荧光级别在1~2级,无毒、易生物降解。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SDR能在金属表面形成无机-有机-聚合物多层复合膜,将钻杆与井壁之间的摩擦转化为钻杆与多层复合膜之间的摩擦。
关键词
润滑剂
合成极压抗磨剂
合成钻井液添加剂
生物毒性
性能评价
Keywords
Lubricant
Anti-wear and extreme-pressure agent
Biotoxicity
Synthesis of drilling fluid ag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分类号
TE25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16
6
作者
邱正松
黄维安
徐加放
吕开河
王在明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4,58,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殊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研究'子课题
文摘
通过降解和阳离子化反应,研制出了抑制性好而增粘负效应较低的改性多元醇防塌剂SD-306;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分子结构,证明阳离子化反应引入了正氮基团;通过滚动分散、电动电位测量、粒度分布测量、吸附以及压力传递等实验手段,探讨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多元醇的防塌机理主要为:通过吸附包被防止泥页岩颗粒水化分散;多元醇吸附在泥页岩颗粒表面,改变其表面电荷,压缩扩散双电层,抑制泥页岩颗粒水化;吸附于地层岩石表面成膜,覆盖裂缝和孔隙表面,从而阻缓压力和钻井液滤液传递。
关键词
改性多元醇
降解
阳离子化
防塌机理
泥页岩
钻井液
Keywords
modified polyalcohol
degradation
cationic activation
anti-sloughing mechanisms
mud shale
drilling fluid
分类号
TE25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钻井液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22
7
作者
邱正松
徐加放
赵欣
盛杰
江琳
黄维安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4,共8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编号:2006AA09A106)资助
文摘
分析了深水钻井液面临的技术难题,认为深水钻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深水低温问题、深水浅层含气砂岩所引起的气体水合物生成问题、海底泥岩稳定性问题及钻井液用量大、井眼清洗困难等问题。根据深水钻井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指出了深水钻井液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变性、悬浮携岩能力、页岩稳定性、环保性能及综合成本低等特点。调研了国外常用的深水钻井液体系,研制了深水钻井液水合物抑制性评价试验装置,探讨了深水钻井液中水合物的形成规律及机理,优选了深水钻井液用水合物抑制剂及其配方。在优选深水钻井液用处理剂的基础上,得出了深水钻井液的最终配方,并进行了全面的性能评价。最后,根据我国深水钻井液技术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深水钻井
钻井液
钻井液流变性
天然气水合物
抑制剂
Keywords
deepwater drilling
drilling fluid
drilling fluid rheology
natural gas hydrate
inhibitor
分类号
TE25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KCl/聚合醇协同防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20
8
作者
邱正松
韩祝国
徐加放
于连香
张红星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基金
"塔河油田‘多元协同’井壁稳定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XYK2003-11)的部分内容
文摘
借助Zeta/sizer3000胶体电位粒度仪、Novasina水活度仪以及Texas-50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氯化钾与强抑制性聚合醇CXC-1协同作用对钻井液ζ电位、水活度以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并结合传统的吸附、分散等防塌实验方法,探讨了氯化钾与CXC-1的协同防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CXC-1具有降低页岩负电性、降低钻井液水活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与KCl复配时,CXC-1浊点降低,在粘土颗粒上的吸附量增加,页岩负电性和钻井液水活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仍然保持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协同防塌效果显著。
关键词
聚合醇
井眼稳定
KCl机理
协同作用
Keywords
Polyglycol
Wellbore stabilizing
KCl
Mechanism
Interfacial tension
Cooperative.
分类号
TE25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纳米封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40
9
作者
邱正松
王伟吉
董兵强
王洪伟
暴丹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事业部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0,97,共5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0-005-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3CX06033A)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201303060)联合资助
文摘
KL3-2油田开发井中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泥页岩易剥落掉块,导致严重的井下复杂情况。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孔径分布测试、理化性能分析、岩样浸泡实验、岩样自吸水实验等,分析了该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结果表明:该地层脆性矿物含量高达60%以上,膨胀性黏土矿物含量低,基质微孔隙、微裂缝、层理发育,属于典型的硬脆性泥页岩。钻井液滤液在毛细管力和压差作用下沿微裂缝侵入地层内部,微裂缝、微裂隙的延伸、扩展是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钻井液技术对策为加强微孔、微裂缝的封堵,加强抑制,研选了微纳米封堵剂HSM和页岩抑制剂胺基硅醇HAS,构建了防塌钻井液体系。评价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地封堵泥页岩微孔、微裂缝,阻缓压力传递。现场应用表明,微纳米封堵钻井液能显著改善滤饼质量,降低滤失量,大大减少了钻井液滤液由于压差作用侵入地层,防止由其引起微裂缝、微裂隙延伸、扩展而导致井壁不稳定和各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
井壁稳定
硬脆性泥页岩
微纳米封堵
胺基硅醇
防榻钻井液
Keywords
Micro nano plugging agent
Hard and brittle shale
Inhibition
Borehole stabilization
Drilling fluid
分类号
TE25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泡沫钻井液高温高压密度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
15
10
作者
邱正松
张锐
徐加放
徐军献
黄达全
王思友
机构
石油大学(华东)钻井液研究室
大港油田集团公司钻井泥浆公司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文摘
借助新研制成功的钻井液高温高压密度模拟实验装置 ,建立了泡沫钻井液高温高压密度特性模拟实验方法 ;并针对 3种欠平衡泡沫钻井液配方 ,分别开展了高温高压密度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得出稳定泡沫钻井液体系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 。
关键词
石钻钻井
欠平衡压力钻井
泡沫钻井液
密度
高温
高压
模拟试验
Keywords
under balanced drilling
foam
drilling fluid density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simulation test
分类号
TE25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特性评价实验新方法
被引量:
16
11
作者
邱正松
钟汉毅
黄维安
万杰
徐加放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58-59,共2页
文摘
鉴于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具有超强抑制防塌、防泥包、防阻卡、有助于提高钻速等优越性能,分析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关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特性评价实验方法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高性能
水基钻井液
评价
方法
Keywords
High performance water based drilling fluid
Performance of drilling fluids
Evaluation
Method
分类号
TE25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壁强化机理与致密承压封堵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
26
12
作者
邱正松
暴丹
李佳
刘均一
陈家旭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环保钻井液与防漏堵漏新技术研究"(2017ZX05032-004-005)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复杂地层钻井液防塌技术对策及纳米微乳冲洗技术研究"(2016ZX05020004-010)
国家自然基金"高温高密度高矿化度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控机理及新方法"(U1562101)
文摘
井壁强化钻井液技术已成为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中国在井壁强化微观机理、模拟实验评价方法和新材料研发等方面,均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微观颗粒物质力学的力链网络结构分析基本原理,探讨了裂缝地层致密承压封堵方法。提出了井壁强化材料特性的精细化表征参数,通过颗粒类型、粒度级配及浓度优化,利用刚性颗粒、弹性颗粒和纤维材料等协同封堵裂缝,可有效形成具有"强力链网络结构"的致密承压封堵层。利用自行研制的井壁强化钻井液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井壁强化钻井液封堵模拟实验优化研究。模拟实验证明,新研制的井壁强化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封堵裂缝,形成致密承压裂缝封堵层,且当支撑裂缝至设计开度,可提升地层承压能力。
关键词
井壁强化
微观机理
强力链网络结构
致密承压封堵材料
钻井液
模拟试验方法
Keywords
Wellbore strengthening
Micro-mechanism
Strong force chain network structure
Dense pressure bearing plugging material
Drilling fluid
Simulation test method
分类号
TE28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基钻井液低温流变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1
13
作者
邱正松
刘扣其
曹杰
罗洋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4,97,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0-005-07)
教育部创新团队(IRT1086)联合资助
文摘
采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测定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曲线,研究了低温下影响油基钻井液塑性黏度、动切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油水比一定时,润湿剂和降滤失剂的交互作用对钻井液低温下的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润湿剂和有机土。采用二元表分析方法,优选出对温度最敏感和最不敏感的2套配方体系。考虑油水比和基油的种类对温度敏感性最弱的配方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塑性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近似线性降低,油水比越低,变化的幅度越明显。相同温度下,5#白油体系的黏度和动切力最高且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合成基体系黏度低且对温度的敏感性弱。最终得到一套适合深水钻井的对温度敏感性最弱的油基钻井液体系。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低温
流变特性
正交实验
温度敏感性
Keywords
Oil base drilling fluid
Low temperature
Rheological property
Orthogonal experiment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分类号
TE25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高温水基钻井液技术在超深井泌深1井的应用
被引量:
10
14
作者
邱正松
黄维安
何振奎
孟怀启
蒋建宁
薛玉志
刘克飞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35-36,42,共3页
文摘
针对超深井钻井中存在的高温稳定性以及流变性、滤失性控制等钻井液技术难题,通过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单体优选和制备条件优化,研制出了抗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和降黏剂,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研制出的降滤失剂的抗高温、抗盐抗钙和降滤失性能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制出的降黏剂在各种钻井液基浆中的高温降黏效果明显优于国外的降黏剂。结合河南油田泌深1井深层钻井,对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和防塌技术的需求,研制出了抗温达245℃的超高温水基钻井液,其具有高温稳定性强、润滑性好以及页岩抑制能力、封堵能力及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井段起钻无挂卡,下钻能顺利到底,没有发生长段划眼情况;在井底241℃超高温条件下钻井液性能稳定;钻井周期短,钻井液成本较低。
关键词
超高温钻井液
井眼稳定
超深井
泌深1井
Keywords
Ultra high temperature
Drilling fluid
Borehole stability
Ultra deep well
Well Bishen-1
分类号
TE25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16
15
作者
邱正松
谢彬强
王在明
沈忠厚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非常规油气藏中应用的基础研究(51034007)"部分研究内容
文摘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钻井流体的一种新型钻井方法,具有能有效驱动深井井下马达,控制井底压力容易,破岩门限压力低、破岩速度快,能防止储层损害等优点,但成功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的关键是充分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过程中井筒中二氧化碳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分布。为此,建立了考虑井筒流体与地层换热对井筒流体温度影响的井筒传热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了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并考虑到钻井过程中可能钻遇水层的情况,对该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有限元方法,推导出了井筒内二氧化碳钻井流体的压力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钻杆内二氧化碳流体的温度和压力随井深增深而增大,但与井深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钻杆内二氧化碳流体的密度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但到近钻头处开始增大。环空中的压力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大,但两者的关系也是非线性关系;环空中的温度随井深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环空中的二氧化碳密度随井深增加而增大,但两者为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钻井流体
温度分布
压力分布
Keywords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drilling flui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E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组合裂缝储层保护暂堵评价新技术
被引量:
11
16
作者
邱正松
丁锐
王富华
任占春
机构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系
胜利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30,共3页
文摘
通过对常规岩心流动仪的技术改造,新组建了一种裂缝岩样应力敏感性及其暂堵评价实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组合裂缝岩样进行暂堵评价,形成一套裂缝储层保护广谱暂堵型工作液评价新技术。
关键词
裂缝性储集层
地层损害
储集层
暂堵评价
Keywords
fractured reservoir,formation damage prevention,evaluation,stress analysis,rock sample,lab test
分类号
TE25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粉重晶石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
12
17
作者
邱正松
韩成
黄维安
庄峰
高禹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5,95-9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51374233)
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310425011)
文摘
国外现场应用表明,微粉重晶石加重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超深井复杂井钻井现场遇到的很多难题,但目前中国关于微粉重晶石加重技术的研究应用报道较少。考察了微粉重晶石、普通重晶石、铁矿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沉降稳定性、润滑性,研究了微粉重晶石高密度钻井液的储层保护技术,进一步利用3种加重材料的粒度分布、表面电性、微观形貌基本性质探讨了微粉重晶石改善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微粉重晶石加重高密度钻井液黏度效应低,沉降稳定性与润滑性明显优于普通重晶石和铁矿粉高密度钻井液;通过优选架桥粒子与降滤失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储层伤害程度,满足各种复杂井对高密度钻井液的需要。
关键词
微粉重晶石
高密度钻井液
复杂井
Keywords
Micronized barite
High-density drilling fluid
Complex well
分类号
TE25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堵漏材料优化实验研究及配方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
8
18
作者
邱正松
王在明
徐加放
黄维安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8,共3页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研项目(编号:P03087)资助。
文摘
针对复合堵漏过程中存在对堵漏材料选择的盲目性、堵漏配方的经验性以及堵漏工艺的随意性。对常见堵漏材料进行了常压条件下膨胀性、高温高压条件下膨胀性和吸水量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常用堵漏剂在水中浸泡8h,膨胀基本完成。封堵调剖剂和海带不但体积膨胀率大,吸水量也多。常温封堵实验表明,配方中加入CMC胶液对封堵有利;新型堵漏仪的研制和应用不仅能充分模拟漏失地层。试验后还可以剖开试验岩心,观察分析堵漏材料沿程分布特点和“平衡区域”的位置。平衡区域是成功堵漏中的重要特征,其规律为当堵漏效果好时,平衡区域向堵漏泥浆入口端移动,堵漏效果不好时,平衡区域向出口端移动,甚至不能形成平衡区域。有平衡区域形成,说明堵漏配方与漏层相适应,否则要对配方进行调整;该技术在现场堵漏应用试验中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
钻井
井漏
堵漏
材料
实验
评价
Keywords
drilling, lost circulation, plugging, material, experiment, evaluation
分类号
TE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外高密度微粉加重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9
作者
邱正松
韩成
黄维安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2,101-10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51374233)
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310425011)
文摘
综述了国外高密度微粉加重材料的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现状,分析了用微米重晶石、四氧化三锰微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粉加重材料的发展趋势。国外研究应用表明,高密度微粉加重剂钻井液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高密度钻井液的流变性与沉降性之间的矛盾,且还具有低摩阻、低扭矩、低循环当量密度等优点,高密度微粉加重剂已成为国外水平井、大位移井、大斜度井等复杂钻井作业的首选加重材料。
关键词
微米重晶石
四氧化三锰微粉
高密度
加重剂
Keywords
High-density drilling fluid
Weighting agent
Micronized barite
Micronized trimanganesetetraoxide
分类号
TE25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泥页岩比表面积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12
20
作者
邱正松
丁锐
于连香
机构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系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文摘
泥页岩比表面积与泥页岩水化特性、力学性质以及渗水性密切相关,是评价泥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实验研究证明,EGME法和亚甲基蓝吸附法是重复性好、准确可靠的泥页岩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其中,亚甲基蓝法更简便易行。亚甲基蓝法测定比表面积主要与吸附时间、动静状态、岩样粒度及离子交换预处理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受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最显著。
关键词
泥页岩
比表面积
测定方法
研究
井眼稳定
油气井
Keywords
Shale
Surface Area
Bore-hole Stability
分类号
TE2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钻井过程中井漏特征精细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陈钢花
何宇龙
邱正松
关键
王晓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压力衰减法的低渗透储层高温敏感性评价实验
赵欣
苏文治
单锴
孙昊
王超群
邱正松
张宇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芯片技术在油气田井下漏层定位中的应用
苗海龙
马跃
石钊睿
邱正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惠州26-6区块低渗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研究
王超群
张宇飞
苗海龙
邱正松
单锴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钻井液用新型极压抗磨润滑剂SDR的研制及评价
邱正松
王伟吉
黄维安
钟汉毅
张世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邱正松
黄维安
徐加放
吕开河
王在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深水钻井液关键技术研究
邱正松
徐加放
赵欣
盛杰
江琳
黄维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KCl/聚合醇协同防塌作用机理研究
邱正松
韩祝国
徐加放
于连香
张红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微纳米封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邱正松
王伟吉
董兵强
王洪伟
暴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泡沫钻井液高温高压密度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邱正松
张锐
徐加放
徐军献
黄达全
王思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特性评价实验新方法
邱正松
钟汉毅
黄维安
万杰
徐加放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井壁强化机理与致密承压封堵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邱正松
暴丹
李佳
刘均一
陈家旭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油基钻井液低温流变特性实验研究
邱正松
刘扣其
曹杰
罗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超高温水基钻井液技术在超深井泌深1井的应用
邱正松
黄维安
何振奎
孟怀启
蒋建宁
薛玉志
刘克飞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关键技术研究
邱正松
谢彬强
王在明
沈忠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组合裂缝储层保护暂堵评价新技术
邱正松
丁锐
王富华
任占春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微粉重晶石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研究
邱正松
韩成
黄维安
庄峰
高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复合堵漏材料优化实验研究及配方评价新方法
邱正松
王在明
徐加放
黄维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国外高密度微粉加重剂研究进展
邱正松
韩成
黄维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泥页岩比表面积测定方法研究
邱正松
丁锐
于连香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