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韧性高流动性PP/PO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形态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邱桂学 崔丽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39-143,152,共6页
用聚烯烃弹性体 (POE)代替传统的弹性体 ,对聚丙烯 (PP)增韧改性。探讨了基体树脂、POE和HDPE的用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流动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冲击断面 ,研究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POE能大幅度的... 用聚烯烃弹性体 (POE)代替传统的弹性体 ,对聚丙烯 (PP)增韧改性。探讨了基体树脂、POE和HDPE的用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流动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冲击断面 ,研究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POE能大幅度的改善材料的冲击韧性 ,HDPE具有协同增韧效应 ;制得的PP改性材料具有高韧性和高流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 聚烯烃弹性体 POE 聚丙烯 增韧改性技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力学试验法评判弹性体改性聚丙烯的蠕变行为 被引量:2
2
作者 邱桂学 吴人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13,共4页
弹性体改性热塑性塑料在静态拉伸负荷下的蠕变行为可以借助于动态力学试验方法得到快速评估。维持正弦交变应力的平均应力不变 ,改变应力的振幅 ,测得不同应力振幅下的形变时间曲线 ,外推到应力振幅为零时的形变时间曲线可以看作是静态... 弹性体改性热塑性塑料在静态拉伸负荷下的蠕变行为可以借助于动态力学试验方法得到快速评估。维持正弦交变应力的平均应力不变 ,改变应力的振幅 ,测得不同应力振幅下的形变时间曲线 ,外推到应力振幅为零时的形变时间曲线可以看作是静态负荷下材料的蠕变曲线。该方法所测得的试验结果和静态蠕变试验非常吻合 ,大大缩短了试验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弹性体改性 蠕变 动态力学试验 静态蠕变曲线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型滚塑成型的LLDPE/HDPE共混料 被引量:4
3
作者 邱桂学 姜爱民 +1 位作者 许淑贞 刘经虹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目前国内尚缺少大型滚塑聚乙烯专用料的情况下,研究了用非滚塑级的LLDPE与HDPE共混,以代替进口滚塑级的LLDPE。采用二元和三元共混,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滚塑成型 高密度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氯乙烯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对聚丙烯/胶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雪健 邱桂学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71-77,共7页
采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聚丙烯(PP)、冷冻胶粉(LGTR)、填料及助剂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种类和试样高温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填料在PP/LGTR基材中的分散及用量。结果表明:在甲基丙烯酸锌(ZDMA)、云母、煅烧高... 采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聚丙烯(PP)、冷冻胶粉(LGTR)、填料及助剂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种类和试样高温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填料在PP/LGTR基材中的分散及用量。结果表明:在甲基丙烯酸锌(ZDMA)、云母、煅烧高岭土、硅灰石4种填料中,综合考虑性能及成本,选用15份云母或者煅烧高岭土补强效果最好,而对试样进行高温处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云母、煅烧高岭土在基材中分散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胶粉 聚丙烯 填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OE/纳米碳酸钙三元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顾圆春 邱桂学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5年第1期14-16,42,共4页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剂,以纳米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弹性体增韧方法与新型纳米粒子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出了共聚聚丙烯(PP)/POE/纳米CaCO3三元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剂,以纳米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弹性体增韧方法与新型纳米粒子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出了共聚聚丙烯(PP)/POE/纳米CaCO3三元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w(纳米CaCO3)为5%左右,用少量均聚聚丙烯(PPH)代替共聚聚丙烯可改善复合材料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纳米碳酸钙 增韧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单东日 靳奉祥 +4 位作者 宋现春 施龙青 邱桂学 吴新振 樊铭渠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调研山东省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课程设置对研究生可持续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指出了制约研究生培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指... 在调研山东省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课程设置对研究生可持续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指出了制约研究生培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实施分类别、分方向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深入开展英语分层次教学,适度增大理科课程的比重,不断深化研究生课程的内涵与组织,并做好试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多元化培养目标 模块化课程设置 可持续创新能力 分层次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