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晶硅锭高氧浓度与少子寿命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钟德京
邱家梁
+2 位作者
邹军
周浪
胡动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8-762,共5页
在多晶硅定向凝固高少子、低氧区域通入含氧气体,研究氧浓度对多晶硅锭少子寿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间隙氧浓度低于4.5×1017cm-3时,对于铸造多晶硅少子寿命的影响非常小;当间隙氧浓度为4.5×1017~7.0×101...
在多晶硅定向凝固高少子、低氧区域通入含氧气体,研究氧浓度对多晶硅锭少子寿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间隙氧浓度低于4.5×1017cm-3时,对于铸造多晶硅少子寿命的影响非常小;当间隙氧浓度为4.5×1017~7.0×1017cm-3时,降低平均少子寿命0.50μs;当间隙氧浓度高于7.0×1017cm-3时,硅锭少子寿命受到极大影响,平均少子寿命降低到1.50μs,形成红区。因此,只有当铸造多晶硅尾部间隙氧浓度达到7.0×1017cm-3时,才可能形成尾部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锭
铸锭
红区
少子寿命
间隙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激光掺杂的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黄国平
王丽婷
+4 位作者
邱家梁
黄惜惜
周肃
贾佳
李菁楠
《太阳能》
2020年第9期31-37,共7页
在现阶段主流太阳电池生产设备的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激光频率、初始方块电阻和烧结峰值温度对基于激光掺杂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Halm电学性能测试仪,分析了不同频率的激光在硅...
在现阶段主流太阳电池生产设备的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激光频率、初始方块电阻和烧结峰值温度对基于激光掺杂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Halm电学性能测试仪,分析了不同频率的激光在硅片表面形成的光斑形貌,以及不同实验条件时电池的电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激光频率为220 kHz时有利于在硅片表面形成连续性且不重叠的光斑,形成最佳重掺杂区,从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基于现有的常压扩散设备的掺杂水平,在确保硅片表面方块电阻均匀性的情况下,初始方块电阻选择120Ω/□更有利于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烧结峰值温度为790℃时,更有利于在电池电极位置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获得最佳的电池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掺杂
太阳电池
单晶硅
PERC
选择性发射极
初始方块电阻
烧结峰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晶硅锭高氧浓度与少子寿命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钟德京
邱家梁
邹军
周浪
胡动力
机构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大学光伏研究院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8-762,共5页
文摘
在多晶硅定向凝固高少子、低氧区域通入含氧气体,研究氧浓度对多晶硅锭少子寿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间隙氧浓度低于4.5×1017cm-3时,对于铸造多晶硅少子寿命的影响非常小;当间隙氧浓度为4.5×1017~7.0×1017cm-3时,降低平均少子寿命0.50μs;当间隙氧浓度高于7.0×1017cm-3时,硅锭少子寿命受到极大影响,平均少子寿命降低到1.50μs,形成红区。因此,只有当铸造多晶硅尾部间隙氧浓度达到7.0×1017cm-3时,才可能形成尾部红区。
关键词
多晶硅锭
铸锭
红区
少子寿命
间隙氧
Keywords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ingot
ingot casting
red zone
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
interstitial oxygen
分类号
O78 [理学—晶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激光掺杂的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黄国平
王丽婷
邱家梁
黄惜惜
周肃
贾佳
李菁楠
机构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太阳能》
2020年第9期31-3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74120)
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BZ2017033)。
文摘
在现阶段主流太阳电池生产设备的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激光频率、初始方块电阻和烧结峰值温度对基于激光掺杂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Halm电学性能测试仪,分析了不同频率的激光在硅片表面形成的光斑形貌,以及不同实验条件时电池的电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激光频率为220 kHz时有利于在硅片表面形成连续性且不重叠的光斑,形成最佳重掺杂区,从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基于现有的常压扩散设备的掺杂水平,在确保硅片表面方块电阻均匀性的情况下,初始方块电阻选择120Ω/□更有利于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烧结峰值温度为790℃时,更有利于在电池电极位置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获得最佳的电池转换效率。
关键词
激光掺杂
太阳电池
单晶硅
PERC
选择性发射极
初始方块电阻
烧结峰值温度
Keywords
laser doping
solar cell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ERC
selective emitter
initial square resistance
sintering peak temperature
分类号
TM914.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晶硅锭高氧浓度与少子寿命的研究
钟德京
邱家梁
邹军
周浪
胡动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激光掺杂的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的研究
黄国平
王丽婷
邱家梁
黄惜惜
周肃
贾佳
李菁楠
《太阳能》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