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木材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牛慧敏 张振 +3 位作者 邱勇斌 沈汉 徐金良 何贵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揭示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效应,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利用设置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的4×5双因素交叉设计的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测定林,研究8年生杉木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估算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 为揭示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效应,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利用设置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的4×5双因素交叉设计的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测定林,研究8年生杉木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估算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遗传控制方式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树干碳含量在杂交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0.05),含碳率在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父母本配合力分析显示,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碳含量的母本效应均大于父本效应,C25-3母本效应最大,B109-3父本效应最大;杂交组合各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杉木高世代育种工作仍需注重亲本的选配。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碳含量与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按10%的入选率,联合选择出3211和3215两个速生高固碳的杂交组合,单株材积较对照(CK)增加30.91%以上,树干碳含量较CK增加26.95%以上,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弱相关或负相关,筛选出3218和3216两个木材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木材基本密度较CK增加2.1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遗传力 配合力 生长性状 木材基本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生香椿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及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汉 郑成忠 +7 位作者 邱勇斌 汪清华 华克达 缪强 范艳如 姜景民 韦一 刘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605,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10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方法】以浙江开化县林场的10年生香椿种源林为试材,测定其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 【目的】通过分析10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方法】以浙江开化县林场的10年生香椿种源林为试材,测定其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树干圆满度和树冠圆满度,获取各种源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计算广义遗传力、综合选择指数和遗传增益,阐明生长和形质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及与产地生态因子关系。【结果】树高、胸径、树干圆满度和材积存在极显著(P<0.01)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材积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种源胸径与冠幅、枝下高和材积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径与产地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和最干燥季节日平均气温等显著(P<0.05)正相关。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香椿划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种源区,并筛选出3个优良种源,分别为元谋、恩施和太和。【结论】10年生香椿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对其进行选择时胸径是主要的遗传改良性状,可为材用型香椿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遗传变异 纬度变异 温度 种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阔叶树复层混交林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
3
作者 姜年春 邱勇斌 +4 位作者 张能军 宣铃娟 郑伟健 黄淦 胡卫明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杉木纯林改造为杉木-阔叶树复层混交林,对提高杉木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林分结构改变如何影响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以浙西南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阔叶树复层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纯林、杉... 杉木纯林改造为杉木-阔叶树复层混交林,对提高杉木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林分结构改变如何影响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以浙西南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阔叶树复层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纯林、杉木+柃木Eurya japonica、杉木+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及杉木+闽楠Phoebe bournei混交林凋落物和0~40 cm土层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杉木纯林,杉木+柃木混交林凋落物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杉木+闽楠凋落物总磷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凋落物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变异相对较小。林分类型和土层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普遍高于杉木纯林,0~2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25.2%、48.8%和50.0%,20~4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26.9%、45.4%和47.6%。林分类型显著影响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并与凋落物化学计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将杉木纯林转换为杉木复层混交林有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但改良效果取决于树种组成,研究结果对加强杉木阔叶树复层混交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凋落物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阔叶化改造对林分碳密度的影响
4
作者 汪保健 邱勇斌 +2 位作者 张能军 郑文华 汪秀玲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将杉木二代林改造为杉阔混交林对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杉木二代林内分别引入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将杉木二代林改造为杉阔混交林对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杉木二代林内分别引入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构建杉阔混交林,分析了各林分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变化。结果表明:杉木+木荷、杉木+厚朴混交林乔木层碳密度与杉木纯林接近,但杉木+光皮桦比杉木纯林乔木层碳密度减少了25.8%。3种杉阔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之间林下植被碳密度没有差异,但凋落物碳密度均低于杉木纯林。杉木+光皮桦、杉木+木荷和杉木+厚朴混交林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5.9%、8.6%和21.7%。相对于杉木纯林,杉木+木荷和杉木+厚朴混交林林分总碳密度分别增加了5.7%和15.3%,而杉木+光皮桦林林分总碳密度则减少了6.1%。因此,树种组成显著影响杉阔混交林林分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杉木二代林阔叶化改造是提高林分固碳潜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阔叶树 混交林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木无性系和家系含碳量的早期评价与优良品系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涛 邱勇斌 +5 位作者 沈汉 郑成忠 张振 王文月 金国庆 周志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4,共10页
【目的】探究柏木无性系和家系的早期生长和固碳潜力,为速生高固碳柏木优良品系选择及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9年生无性系和家系试验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性状变异规律,解析各器官生物量和含... 【目的】探究柏木无性系和家系的早期生长和固碳潜力,为速生高固碳柏木优良品系选择及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9年生无性系和家系试验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性状变异规律,解析各器官生物量和含碳量的分配差异,构建含碳量异速生长方程,并对其固碳潜力进行分析和估测。【结果】柏木无性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高出家系水平47.81%、28.39%和120.83%;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无论家系还是无性系水平,胸径和树高均与生物量、含碳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含碳率无显著线性关系。柏木树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最高,含碳量占比最大,而叶的含碳率最高;无性系主要是以牺牲粗根的生物量分配(较家系低3.45%)、增加树枝生物量(较家系高5.55%)和细根生物量(较家系高1.34%)来维持生长优势。以树高、胸径和枝下高为自变量,拟合的含碳量移速生长方程(lnTBS=k_(0)+k_(1)lnD+k_(2)lnH+k_(3)lnUBH)预测效果最好(除无性系树根含碳量外),将枝下高作为自变量包含在模型中可提高估算精度。按照20%入选率,估算无性系试验林含碳量的遗传增益达51.48%,家系试验林为16.14%,结合材积性状筛选出速生、固碳兼优的无性系和家系各6个。【结论】柏木无性系生长优势明显,相比家系具有更高的固碳能力。在生长早期,考虑将枝下高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构建含碳量异速生长方程,有助于提高植株含碳量估算精度,结合生长性状可筛选出速生、含碳量高的无性系和家系,提高柏木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无性系 家系 生长变异 生物量 含碳量 异速生长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杂交试验幼林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年春 何贵平 +3 位作者 王帮顺 徐金良 肖纪军 邱勇斌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60-64,共5页
2013年在浙江龙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3代种子园中开展杉木杂交试验(4×5,NCⅡ遗传设计),获得杂交组合20个,2014年3月和2015年3月分别在浙江开化县林场进行了育苗和造林试验,2017年11月对造林后3a时的树高和胸径两生长性... 2013年在浙江龙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3代种子园中开展杉木杂交试验(4×5,NCⅡ遗传设计),获得杂交组合20个,2014年3月和2015年3月分别在浙江开化县林场进行了育苗和造林试验,2017年11月对造林后3a时的树高和胸径两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此两生长性状采用比较法进行幼林期速生型优良杂交组合选择。结果表明:杉木杂交组合的树高、胸径两生长性状在组合间和母本间存在极显著差异(α=0.01),且树高性状的母本×父本交互效应也达显著差异(α=0.01);树高和胸径两生长性状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树高和胸径两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母本C25-3和父本L15-3为较高正值。根据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采用比较法初选出4个幼林期生长较快的杂交组合,造林后3年生时其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3.44 m和4.43cm,其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比CK1(龙泉杉木2代种子园混种)分别高出了12.42%和24.44%,比CK3(洋口061)分别高出了9.55%和26.93%,比CK2(洋口020)分别高出了1.48%和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杂交试验 幼林生长性状 一般配合力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高世代遗传参数估算及高世代育种材料选择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能军 邱勇斌 +2 位作者 凌高潮 郑文华 余雪琴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为估计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多代自由授粉试验林的诸多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为开展林木多世代育种提供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撑。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的杉木2代种子园家系自由授粉13年生子代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杉木39个2代... 通过为估计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多代自由授粉试验林的诸多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为开展林木多世代育种提供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撑。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的杉木2代种子园家系自由授粉13年生子代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杉木39个2代家系子代试验林的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抽样数据,利用GeneXpro Tools 4.0软件,挖掘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间的函数关系,获得全林的木材基本密度,并采用转化分析法等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估计全林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结果表明,13年生杉木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间的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胸径遗传变异系数为6.78%,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系数为3.07%;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呈现出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P<0.01),在此基础上估算出亲本和子代个体的育种值,逆向选择评选出8个胸径优良家系、9个木材基本密度突出的家系;采用独立淘汰法,前向选择评出3代育种亲本18个。上述研究研果表明,基于杉木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通过预测不同世代个体育种值,可提高杉木高世代育种材料选择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2代试验林 育种值 前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