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株可诱导海带配子体产生白化病的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作者
韩宜晓
任艺飞
+5 位作者
庄英瑞
陈尧
钟秋连
邱其樱
陈德福
王高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64,共12页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海藻。中国海带与褐藻胶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0%和90%。与高等农作物相似,在海带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暴发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50%的减产。分离、鉴定致病菌及其致病因子是预防...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海藻。中国海带与褐藻胶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0%和90%。与高等农作物相似,在海带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暴发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50%的减产。分离、鉴定致病菌及其致病因子是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由于海藻的致病菌大多是条件致病菌,迄今为止,海带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仍是一个瓶颈问题。本研究运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脱苗病海带幼苗藻体分离出一株致病菌LJ2-4,经过复染实验及科赫法则验证,证实该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健康海带雌、雄配子体产生白化的病症。LJ2-4菌落圆形、边缘完整,呈浅橙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LJ2-4菌体呈球形/杆状,长0.5~1.2μm,宽0.4~0.7μm无鞭毛。经16S rDNA分子鉴定,其与Planococcus okeanokoites IFO 12536^(T)的相似性为99.45%。结合LJ 2-4的生理生化特性,将该菌株命名为Planomicrobium okeanokoites LJ2-4。P.okeanokoites LJ2-4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引起健康海带配子体产生白化病的条件致病菌。本研究为海带致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前期工作基础,同时也可为预防与控制海带苗期脱苗病的暴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脱苗病
致病菌
Planomicrobium
okeanokoites
LJ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烟杂一号”海带南移福建的养殖试验
2
作者
邱其樱
陈德富
+2 位作者
林明申
林哲龙
林哲成
《福建水产》
1996年第4期67-69,共3页
为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我们于1995年10月25日从山东烟台引进“烟杂一号”海带杂交新品种,于连江县官坞海区试养。该品种在北方海区表现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产量增加1倍左右,长度可达5m。 在连江海区经过4—5个月的试养,其结果:在海区水温...
为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我们于1995年10月25日从山东烟台引进“烟杂一号”海带杂交新品种,于连江县官坞海区试养。该品种在北方海区表现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产量增加1倍左右,长度可达5m。 在连江海区经过4—5个月的试养,其结果:在海区水温低于16—17℃时生长速度快,水温13℃时已有部分藻体形成孢子囊,水温20℃时,孢子囊形成率达77%;4月下旬收成时产量比本地“渡夏苗”高16.7—34%;亩产干品2.8吨;5月中旬收成时,亩产干品2.4吨,仅为“渡夏苗”的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烟杂一号
水产养殖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陆上水池养鲍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素平
聂宗庆
+3 位作者
林斌
邱其樱
游小艇
祝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11,共5页
关键词
鲍鱼
饲养
水池养殖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岐脊加夫蛤幼虫培育密度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翁笑艳
庄凌峰
+1 位作者
邱其樱
陈德富
《福建水产》
1997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主要对岐脊加夫蛤幼虫培育的适宜密度进行初步探讨。以壳长为160.3μm的壳顶幼虫进行实验,历时8天。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7—29℃,比重1.020—1.022的条件下,投以等量的异胶藻和牟氏角毛藻的混合饵料,幼虫培育的适宜密度为5—10个/m...
本文主要对岐脊加夫蛤幼虫培育的适宜密度进行初步探讨。以壳长为160.3μm的壳顶幼虫进行实验,历时8天。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7—29℃,比重1.020—1.022的条件下,投以等量的异胶藻和牟氏角毛藻的混合饵料,幼虫培育的适宜密度为5—10个/ml。密度为2个/ml幼虫的生长速度快,但变态时存活率较低;而密度为25个/ml幼虫的生长速度缓慢而且变态时存活率低;15个/ml、20个/ml幼虫的生长缓慢,但变态时存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脊加夫蛤
人工育苗
密度
幼虫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冷冻酵母培养S型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德富
邱其樱
《福建水产》
1996年第2期30-32,共3页
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个体较小,背甲长100—210μ,比较适合作为鱼类人工育苗的开口饵料。酵母作为轮虫饵料,来源广,供给稳定。鲜酵母在常温下易变质,而低温贮藏不易变质,可长期使用。1990年,我们在大弹涂鱼人工育...
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个体较小,背甲长100—210μ,比较适合作为鱼类人工育苗的开口饵料。酵母作为轮虫饵料,来源广,供给稳定。鲜酵母在常温下易变质,而低温贮藏不易变质,可长期使用。1990年,我们在大弹涂鱼人工育苗中,采用冷冻酵母培养S型轮虫,WT21—26℃,连续大量充气条件下,经11—14天培养,轮虫密度达到高峰为213—265个/ml,而日平均水温接近或高于26℃时,效果不好。轮虫采收后经过12小时的海水小球藻或云微型藻强化后,投喂大弹涂鱼仔鱼,取得良好的效果,育苗成活率达30.4—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酵母
褶皱臂尾轮虫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可诱导海带配子体产生白化病的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作者
韩宜晓
任艺飞
庄英瑞
陈尧
钟秋连
邱其樱
陈德福
王高歌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福建省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6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6158,42076106)
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110423183X)。
文摘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海藻。中国海带与褐藻胶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0%和90%。与高等农作物相似,在海带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暴发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50%的减产。分离、鉴定致病菌及其致病因子是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由于海藻的致病菌大多是条件致病菌,迄今为止,海带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仍是一个瓶颈问题。本研究运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脱苗病海带幼苗藻体分离出一株致病菌LJ2-4,经过复染实验及科赫法则验证,证实该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健康海带雌、雄配子体产生白化的病症。LJ2-4菌落圆形、边缘完整,呈浅橙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LJ2-4菌体呈球形/杆状,长0.5~1.2μm,宽0.4~0.7μm无鞭毛。经16S rDNA分子鉴定,其与Planococcus okeanokoites IFO 12536^(T)的相似性为99.45%。结合LJ 2-4的生理生化特性,将该菌株命名为Planomicrobium okeanokoites LJ2-4。P.okeanokoites LJ2-4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引起健康海带配子体产生白化病的条件致病菌。本研究为海带致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前期工作基础,同时也可为预防与控制海带苗期脱苗病的暴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带
脱苗病
致病菌
Planomicrobium
okeanokoites
LJ2-4
Keywords
Saccharina japonica
falling-off disease
pathogenic bacteria
Planomicrobium okeanokoites LJ2-4
分类号
S94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烟杂一号”海带南移福建的养殖试验
2
作者
邱其樱
陈德富
林明申
林哲龙
林哲成
机构
连江县水产综合场
连江县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福建水产》
1996年第4期67-69,共3页
文摘
为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我们于1995年10月25日从山东烟台引进“烟杂一号”海带杂交新品种,于连江县官坞海区试养。该品种在北方海区表现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产量增加1倍左右,长度可达5m。 在连江海区经过4—5个月的试养,其结果:在海区水温低于16—17℃时生长速度快,水温13℃时已有部分藻体形成孢子囊,水温20℃时,孢子囊形成率达77%;4月下旬收成时产量比本地“渡夏苗”高16.7—34%;亩产干品2.8吨;5月中旬收成时,亩产干品2.4吨,仅为“渡夏苗”的77.2%。
关键词
海带
烟杂一号
水产养殖
福建
分类号
S968.42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陆上水池养鲍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素平
聂宗庆
林斌
邱其樱
游小艇
祝立
机构
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连江县水产综合场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11,共5页
关键词
鲍鱼
饲养
水池养殖
南方地区
分类号
S968.32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岐脊加夫蛤幼虫培育密度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翁笑艳
庄凌峰
邱其樱
陈德富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连江县水产综合场
出处
《福建水产》
1997年第1期22-26,共5页
文摘
本文主要对岐脊加夫蛤幼虫培育的适宜密度进行初步探讨。以壳长为160.3μm的壳顶幼虫进行实验,历时8天。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7—29℃,比重1.020—1.022的条件下,投以等量的异胶藻和牟氏角毛藻的混合饵料,幼虫培育的适宜密度为5—10个/ml。密度为2个/ml幼虫的生长速度快,但变态时存活率较低;而密度为25个/ml幼虫的生长速度缓慢而且变态时存活率低;15个/ml、20个/ml幼虫的生长缓慢,但变态时存活率高。
关键词
岐脊加夫蛤
人工育苗
密度
幼虫生长
分类号
S968.327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冷冻酵母培养S型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德富
邱其樱
机构
福建省连江县水产综合场
出处
《福建水产》
1996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摘
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个体较小,背甲长100—210μ,比较适合作为鱼类人工育苗的开口饵料。酵母作为轮虫饵料,来源广,供给稳定。鲜酵母在常温下易变质,而低温贮藏不易变质,可长期使用。1990年,我们在大弹涂鱼人工育苗中,采用冷冻酵母培养S型轮虫,WT21—26℃,连续大量充气条件下,经11—14天培养,轮虫密度达到高峰为213—265个/ml,而日平均水温接近或高于26℃时,效果不好。轮虫采收后经过12小时的海水小球藻或云微型藻强化后,投喂大弹涂鱼仔鱼,取得良好的效果,育苗成活率达30.4—41.4%。
关键词
冷冻酵母
褶皱臂尾轮虫
饲养
分类号
S963.21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株可诱导海带配子体产生白化病的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韩宜晓
任艺飞
庄英瑞
陈尧
钟秋连
邱其樱
陈德福
王高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烟杂一号”海带南移福建的养殖试验
邱其樱
陈德富
林明申
林哲龙
林哲成
《福建水产》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方陆上水池养鲍的初步试验
王素平
聂宗庆
林斌
邱其樱
游小艇
祝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岐脊加夫蛤幼虫培育密度的初步探讨
翁笑艳
庄凌峰
邱其樱
陈德富
《福建水产》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冷冻酵母培养S型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
陈德富
邱其樱
《福建水产》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