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的地区差异
1
作者 罗贵明 邬美红 《继续教育研究》 2025年第4期57-61,共5页
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京津沪占比最高,其次是东部和西部,中部占比最低,地区差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 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京津沪占比最高,其次是东部和西部,中部占比最低,地区差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分布受到经济发展程度、城镇化率、教师人均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城镇化率高、教师人均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高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占比增长明显;在经济欠发达、城镇化率不高、教师人均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较低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高学历教师占比增长缓慢,部分省份出现高学历教师流失现象。对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要提供适应高学历教师发展的平台,构建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以此吸引并留住高学历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高学历教师 地区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初中教师结构的城乡差异与区域差异是否已经消失?——基于高学历、高职称、学科和性别的比较
2
作者 邬美红 吴雪峰 罗贵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61-65,共5页
采用教育统计数据,分析了京津沪、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普通初中教师结构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研究生毕业的专任教师占比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中部城乡差异最大,京津沪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在扩大;高级... 采用教育统计数据,分析了京津沪、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普通初中教师结构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研究生毕业的专任教师占比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中部城乡差异最大,京津沪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在扩大;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比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有逐渐扩大趋势;体育与健康、外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的城乡差异明显;女教师占比在上升,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西部农村初中与中部农村初中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农村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结构的学历、职称、学科、性别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城乡差异 区域差异 教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经验与借鉴
3
作者 邬美红 罗贵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薄弱学校在英国基础教育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英国通过教育经费倾向资助薄弱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对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薄弱学校专项扶助、允许薄弱学校自行调整课程计划等途径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较好地实现了薄弱学校... 薄弱学校在英国基础教育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英国通过教育经费倾向资助薄弱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对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薄弱学校专项扶助、允许薄弱学校自行调整课程计划等途径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较好地实现了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了薄弱学校发展。英国改造薄弱学校,配置教育资源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薄弱学校 基础教育 资源配置 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不确定事件下个体理性、群体理性与制度演化——基于认知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邬美红 罗贵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社会不确定性事件下,经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受到了来自认知科学的挑战。认知经济学的发展冲破了完全理性的局限,提出在社会不确定事件下,存在着个体的有限理性和群体的有限理性,强调要正确认识个体理性和学习、群体理性和制度演化的关... 在社会不确定性事件下,经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受到了来自认知科学的挑战。认知经济学的发展冲破了完全理性的局限,提出在社会不确定事件下,存在着个体的有限理性和群体的有限理性,强调要正确认识个体理性和学习、群体理性和制度演化的关系。认知经济学在本体论上属于个人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实证主义,与经典经济学处于完全不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理性 群体理性 制度演化 认知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城市化的内涵、影响与测度指标的构建——兼论我国逆城市化的真伪 被引量:1
5
作者 邬美红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逆城市化是一个与去工业化相伴随的概念,是城市化的逆反。逆城市化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学者对其内涵与发生机理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文章从去工业化的角度重新阐述了逆城市化的内涵与发生机理,构建了一个包括核心层、中间层、外围... 逆城市化是一个与去工业化相伴随的概念,是城市化的逆反。逆城市化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学者对其内涵与发生机理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文章从去工业化的角度重新阐述了逆城市化的内涵与发生机理,构建了一个包括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的层次综合测度指标来度量逆城市化,并分析了我国逆城市化的真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逆城市化 去工业化 测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