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炔、累积多烯与全碳环分子的模糊对称性(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邢生凯 李云 +5 位作者 赵学庄 尚贞锋 许秀芳 蔡遵生 王贵昌 李瑞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47-1958,共12页
近年来我们关于分子模糊对称性的工作多属于模糊点对称性的研究,关于模糊空间对称性探讨较少.聚炔作为线状一维模糊周期分子,我们曾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虽然对于聚炔分子骨架的分析比较全面,但由于繁冗的计算使我们对分子轨道(MO)模糊... 近年来我们关于分子模糊对称性的工作多属于模糊点对称性的研究,关于模糊空间对称性探讨较少.聚炔作为线状一维模糊周期分子,我们曾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虽然对于聚炔分子骨架的分析比较全面,但由于繁冗的计算使我们对分子轨道(MO)模糊对称性的分析只限于少数典型分子.本文将对不同的聚炔分子MO模糊对称性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包含不同碳原子数目的分子轨道模糊对称性参数值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此外我们还对一些相关体系分子的MO进行分析,累积多烯分子虽然并非线型分子,但其π-MO相关的碳原子处于线性位置,可依模糊一维周期的G11体系处理.按Born-Karman近似,即n个单元的一维周期对称群与Cn点群同构,本文还分析了相关的全碳环分子的MO的对称性和模糊对称性.努力寻求与一维周期性相关的模糊对称性规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炔 累积多烯 全碳环 模糊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ius环并苯的分子对称性(英文)
2
作者 邢生凯 李云 +3 位作者 赵学庄 蔡遵生 尚贞锋 王贵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0-1004,共5页
一般来说,点群理论认为Mbius带环分子最高的对称性只能是C2.本文讨论了由18个苯环组成的环并苯的异构体分子,包括柱面的Hückel型分子(HC-[18])和扭转180°的Mbius带环分子(MC-[18]).结果表明除了点对称性外,Mbius带环分... 一般来说,点群理论认为Mbius带环分子最高的对称性只能是C2.本文讨论了由18个苯环组成的环并苯的异构体分子,包括柱面的Hückel型分子(HC-[18])和扭转180°的Mbius带环分子(MC-[18]).结果表明除了点对称性外,Mbius带环分子还存在一种可称为环面螺旋旋转(TSR)变换的对称性,为此还引用了环面正交曲线坐标系.此外,还讨论了这些分子关于TSR对称性匹配的原子集和原子轨道(AO)集.根据TSR对称性的循环群特征,可以建立此类群的不可约表示及有关特征标.这类分子的分子轨道(MO)关于TSR群的不可约表示是纯的,然而所含的相应的原子轨道对称性匹配的线性组合(SALC-AO)成分可以是多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ius环并苯 分子对称性 环并苯 环面螺旋旋转变换 环面正交曲线坐标系 环面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磷化钼加氢脱硫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龚树文 张达 +3 位作者 邢生凯 刘丽君 李考真 崔庆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67,共4页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制得磷化钼(MoP)催化剂,在常压连续微型化反应装置中,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进行评价。考察了还原温度、磷钼摩尔比、不同磷源等制备条件对MoP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oP生成温度区间...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制得磷化钼(MoP)催化剂,在常压连续微型化反应装置中,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进行评价。考察了还原温度、磷钼摩尔比、不同磷源等制备条件对MoP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oP生成温度区间内,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磷钼摩尔比为1∶1时,噻吩转化率最高,而磷钼摩尔比为1∶2和2∶1时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相当;采用磷酸二氢铵、磷酸铵以及磷酸为磷源,均可制得磷化钼,而以磷酸二氢铵为磷源时制备磷化钼催化剂的活性最佳。在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条件下反应后,不同磷源制备的磷化钼整体物相均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钼 加氢脱硫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在碱金属氯化物溶液中的体积性质
4
作者 赵强 邢生凯 +1 位作者 张骞 孙得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0-894,共5页
使用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298.15和308.15K肌醇在不同浓度的LiCl-H2O、NaCl-H2O或KCl-H2O溶液中的密度,计算了肌醇的表观摩尔体积VΦ和极限偏摩尔体积VΦθ,得到了其由纯水溶剂转移至混合溶剂中的迁移偏摩尔体积ΔtrsVΦθ.结果表明,LiC... 使用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298.15和308.15K肌醇在不同浓度的LiCl-H2O、NaCl-H2O或KCl-H2O溶液中的密度,计算了肌醇的表观摩尔体积VΦ和极限偏摩尔体积VΦθ,得到了其由纯水溶剂转移至混合溶剂中的迁移偏摩尔体积ΔtrsVΦθ.结果表明,LiCl,NaCl和KCl在溶液中对肌醇的体积性质影响显著,极限偏摩尔体积VΦθ和极限迁移偏摩尔体积ΔtrsVΦθ都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温度对肌醇的极限偏摩尔体积和极限迁移偏摩尔体积只有轻微影响.从分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偏摩尔体积 肌醇 碱金属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