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 被引量:69
1
作者 邢怀滨 冉鸿燕 张德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包括将... 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包括将工业遗址改建成博物馆、改建成景观公园和综合开发利用三种典型模式。尝试界定了中国工业遗产的内容和时间范围,剖析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超前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了我国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几项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价值 保护模式 保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邢怀滨 刘华 +1 位作者 王庆 李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年第5期26-28,共3页
根据当代工程的新特点,剖析了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由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品格素养构成的三维结构;指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是大学和企业的共同任务,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化培养体系。
关键词 工程科技人才 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国家测量体系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邢怀滨 刘军 +1 位作者 于亚东 苏竣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8,共4页
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提高测量能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项全面建立与完善国家测量体系(NM S)的系统工程。文章阐释了国家测量体系的基本概念,剖析了测量活动的技术基础、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的协同运行机制。针对我... 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提高测量能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项全面建立与完善国家测量体系(NM S)的系统工程。文章阐释了国家测量体系的基本概念,剖析了测量活动的技术基础、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的协同运行机制。针对我国测量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技术基础、改进公共管理、完善市场规则、大力培养人才、推进国际合作、开展专项测量行动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国家测量体系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探索与政策含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邢怀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以建构主义为思想基石,聚焦于考察技术被建构的过程。在该理论框架中,技术被界定为社会行动,从而消解了传统的“人—机”二元论,而走向一种“可塑因—不可塑因”的新二分法;技术的结构即是围绕技术的社会行动结构,各个...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以建构主义为思想基石,聚焦于考察技术被建构的过程。在该理论框架中,技术被界定为社会行动,从而消解了传统的“人—机”二元论,而走向一种“可塑因—不可塑因”的新二分法;技术的结构即是围绕技术的社会行动结构,各个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分布和互动关系可运用网络方法加以分析;技术发展是一个建构的演化过程,其动力源自于各类行动者的建构作用,多样性源自于各类行动者的异质性,行动者之间的协商构成了选择环境;社会建构论包含一种建构论的政策思想,强调政策干预的持续性、地方性以及政策决策民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社会建构论 建构主义 技术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可持续发展机理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邢怀滨 陈凡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4-36,共3页
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从宏观评论与微观分析相渗透的层面初步分析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机理: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分布是其物质形态基础;城市与区域一体化是其支撑条件;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是其核心所在;
关键词 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资分担:原理及政策含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邢怀滨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27期48-49,共2页
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周期性的,一般包括基本教育、边干边学、后续培训三个阶段或环节。这三个阶段既是对现实的反映,同时更是逻辑上的概念化,因为现实中它们经常发生交叠。利用该三阶段模型,可以分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 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周期性的,一般包括基本教育、边干边学、后续培训三个阶段或环节。这三个阶段既是对现实的反映,同时更是逻辑上的概念化,因为现实中它们经常发生交叠。利用该三阶段模型,可以分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收益一成本”结构:企业、个人、政府在三个阶段应分别承担不同的成本。高技能作为一种生产性资本,具有获得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培养 政策含义 原理 分担 投资 基本教育 阶段模型 一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在东北大学召开
7
作者 邢怀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国际学术会议 东北大学 第6届 科技 东亚 中国社会科学院 “985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玉劲 陈凡 邢怀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即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指出在制度与产业技术的双重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刚性。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即尊重市场和产业演进的一般规... 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即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指出在制度与产业技术的双重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刚性。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即尊重市场和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将原有的资源性产业、相关的供给结构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要考虑区际分工,尊重市场对产业的选择。最后探讨了资源性产业的两条退出途径,增量型退出和存量型退出;概述了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模式,包括新型产业对原有产业的替代模式,产业链扩展与延伸模式和多元复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全球化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凡 邢怀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96-198,共3页
探讨了技术全球化的内涵与性质 ,及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认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技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积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树立全球视野的技术资源观 ,并要重视区域性产业聚集的作用 ,尤其是创新... 探讨了技术全球化的内涵与性质 ,及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认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技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积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树立全球视野的技术资源观 ,并要重视区域性产业聚集的作用 ,尤其是创新环境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优势 技术资源观 技术全球化 高技术产业 中国 内涵 性质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革理论的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光 邢怀滨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8,共7页
变革理论是当前在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中十分流行的一种"面向结果"的项目管理工具。在科研项目规划设计、执行开展、监测评估、调整修正等管理环节,变革理论都能得到有效应用,据此可以构建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模型。一个... 变革理论是当前在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中十分流行的一种"面向结果"的项目管理工具。在科研项目规划设计、执行开展、监测评估、调整修正等管理环节,变革理论都能得到有效应用,据此可以构建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模型。一个好的变革理论应符合言之有理、可操作、可检验三项标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运用变革理论应注重关注变革的因果性、保持描述的平衡性、审视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理论 科研项目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创新与创新体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凡 邢怀滨 +1 位作者 马会端 唐丽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7-10,共4页
从知识创新与创新能力、知识创新与创新体系,以及我国建立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创新体系的意义等方面,以比较和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我国创新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科学地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各... 从知识创新与创新能力、知识创新与创新体系,以及我国建立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创新体系的意义等方面,以比较和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我国创新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科学地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各种模式。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创新能力 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媛 邢怀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年第3期84-86,共3页
国外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的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管理技术、食品安全立法和食品安全的经济与政治分析。本文总结了国外研究的特点和对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控制体系 管理技术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交叉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华 邢怀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7-130,共4页
认为当代工程的特点要求工程科技人才具备"专、博、通"的知识基础,"实、创、理"的思维方式和"责、学、和"的品格素养。指出学科交叉是提高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需要具体落实到教学与科研... 认为当代工程的特点要求工程科技人才具备"专、博、通"的知识基础,"实、创、理"的思维方式和"责、学、和"的品格素养。指出学科交叉是提高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需要具体落实到教学与科研两个环节中。分析了我国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学科交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学科组织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新型科研组织模式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科技人才 工程类专业研究生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之管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岩 邢怀滨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69,共3页
高技能人才属于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在职责、知识、能力方面具有与科学人才、工程人才、技术人才不同的特征。应针对技能人才的特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教育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科技人才 培养体系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伪科学辨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凡 邢怀滨 +1 位作者 郭冲辰 鲍明晖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9-31,共3页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实质上却违背科学本质的虚伪骗人学说。目前,伪科学往往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并利用专家、教授为其大造舆论,日益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伪科学产业。科学是求实的真理,而伪科学的反科学特征则十分明显,它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和基本的科学规律,其成果经不起严格的科学检验,伪科学现象不能实现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伪科学 科学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