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犏牛和黄牛肺脏比较转录组图谱研究
1
作者 白媛媛 蔡雯祎 +4 位作者 邢嘉仪 姜雨婷 麻志伟 吉文汇 兰道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26-3243,共18页
旨在通过比较牦牛、犏牛和黄牛的转录组数据,探究高原特有哺乳动物低氧适应相关的基因标记及适应机制。本研究采集平均体重330 kg,3~4岁健康雄性牦牛、雄性犏牛(海拔3700 m)和平均体重350 kg雄性黄牛(海拔500 m)的肺脏组织,饲养方式均... 旨在通过比较牦牛、犏牛和黄牛的转录组数据,探究高原特有哺乳动物低氧适应相关的基因标记及适应机制。本研究采集平均体重330 kg,3~4岁健康雄性牦牛、雄性犏牛(海拔3700 m)和平均体重350 kg雄性黄牛(海拔500 m)的肺脏组织,饲养方式均为放牧,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样本。对采集的样本进行RNA提取及转录组测序,随后进行品种间的转录组差异比较、GO和KEGG分析及表达量趋势分析。结果,共获得3个品种372.98 G的CleanData。转录组差异比较发现,牦牛vs.黄牛显著差异基因有2318个,犏牛vs.黄牛显著差异基因有1487个,牦牛与犏牛共同区别于黄牛的显著差异基因有1064个。它们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免疫反应、离子跨膜运输、神经肽信号传递、趋化因子活性、造血细胞谱系等生物学过程,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AMP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通路显著富集。表达量趋势分析发现,1064个DEGs中有275个基因的表达量在牦牛-犏牛-黄牛之间表现出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与膜相关的术语和细胞质、细胞核相关术语高频出现,涉及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等方面的通路有较为明确的功能推测。此外还发现了与缺氧适应有关的基因,它们包括IL1B、CHRNA7、ALAS2、HIF3A、CAMK2A等。不仅参与了对缺氧的响应,还广泛涉及免疫、神经、红细胞生成等多方面。本研究揭示了牦牛、犏牛和黄牛在基因表达上的显著差异,涉及免疫、缺氧适应、神经信号等关键通路,阐明了其独特生理特性及环境适应性。本研究结果为杂交优势和高原适应机制提供了分子依据,为高原动物遗传改良和疾病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适应性 肺脏 基因调控 犏牛 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