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其与磨溪—高石梯地区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邢凤存 刘子琪 +6 位作者 钱红杉 李勇 周刚 张亚 黄茂轩 李成龙 龙虹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21,共12页
川中蓬莱气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钻遇良好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显示好,成为继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后龙王庙组重点勘探区之一,但储层发育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部署。基于最新的钻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 川中蓬莱气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钻遇良好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显示好,成为继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后龙王庙组重点勘探区之一,但储层发育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部署。基于最新的钻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认为,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具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背景,储层主要分布在龙王庙组中上部;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储层厚度主要介于10~42 m之间。储层发育受控于层序地层、岩性及成岩作用等,进积型准层序组和准层序中上部的(残余)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是储层发育主要部位,大气淡水溶蚀、油气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是核心建设性成岩作用。对比安岳大气田主体区磨溪—高石梯地区,认为储层主控因素相近,主要受颗粒白云岩、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控制,但蓬莱气区龙王庙组储层具有灰质含量高、陆源碎屑含量多、准同生期暴露弱等特点,寻找准同生期暴露的高能颗粒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及表生岩溶改造的白云岩是蓬莱气区重点关注的储层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龙王庙组 下寒武统 蓬莱气区 磨溪—高石梯地区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汉骁 邢凤存 +1 位作者 谢武仁 钱红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并探讨了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加里东运动早期拉张—伸展作用导致四川盆地周缘坳陷加深,其后扬子板块和华夏地块碰撞挤...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并探讨了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加里东运动早期拉张—伸展作用导致四川盆地周缘坳陷加深,其后扬子板块和华夏地块碰撞挤压,形成了晚奥陶世以上扬子地区为中心,西北、西部、南部三面环隆的古地理格局。②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可划分出(混积)滨岸、碳酸盐缓坡、(混积)陆棚相等沉积相类型。宝塔组—临湘组主要发育碳酸盐缓坡相;五峰组沉积期海侵达到高峰,碳酸盐缓坡被淹没,发育(混积)陆棚相深水黑色页岩;观音桥组沉积期发生的海退导致大部分地区由深水陆棚转为浅海陆棚亚相;各时期古隆起周缘均有(混积)滨岸相发育,受物源影响部分地区具有混合沉积特征。③研究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格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等因素综合控制,在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演化上均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滨岸 碳酸盐缓坡 (混积)陆棚 岩相古地理 沉积演化 宝塔组—临湘组 五峰组 观音桥组 晚奥陶世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机制 被引量:63
3
作者 邢凤存 陆永潮 +1 位作者 刘传虎 向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3,106,共7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下切谷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滩坝砂体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个时期地貌控砂模式,认为吐谷鲁层序低位期具隆起区供砂,低隆起区和"梁"分砂,沟谷输砂,凹陷聚砂的特点;古近系层序低位期古地貌控砂机制与吐谷鲁层序低位期的相似,但沟谷输砂特点不明显;沙湾组层序湖扩期具坡折带控砂和低隆起区控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机制 古地貌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I成像测井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邢凤存 朱水桥 +2 位作者 旷红伟 安志渊 刘亚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7-610,共4页
将EMI成像测井资料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砾岩油藏沉积相研究中,弥补了因岩心的垂向不连续性、取心较短、岩心错位、破碎和漏失及无方向性等造成的某些沉积信息的漏失和错位。通过岩心的成像测井图像归位,对岩性和沉积构造的EM... 将EMI成像测井资料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砾岩油藏沉积相研究中,弥补了因岩心的垂向不连续性、取心较短、岩心错位、破碎和漏失及无方向性等造成的某些沉积信息的漏失和错位。通过岩心的成像测井图像归位,对岩性和沉积构造的EMI成像测井图像响应进行了研究,并首次识别出岩心资料不能识别的逆行沙波交错层理。在此基础上,对该目的层位的河控型扇三角洲各微相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讨论,总结出颗粒流沉积、河道沉积、天然堤沉积、河道间沉积、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等大方向沉积微相类型的成像测井图像响应特征,其中颗粒流沉积为首次识别,而取心资料未见及。同时也讨论了EMI成像测井资料在沉积相展布和演化及物源方向的研究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EMI成像测井 沉积相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邢凤存 刘连启 +3 位作者 刘成鑫 孙波 王昌勇 高振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5,共3页
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发育辫状河流相和低弯度河流相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低弯度河流相在研究区馆陶组下段为首次识别。研究区馆陶组下段Ⅴ砂组至Ⅰ砂组的发育和演化显示了沉积边界逐渐向西推进的特点。Ⅰ、Ⅱ砂组发育辫状河流相,Ⅲ、Ⅳ、... 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发育辫状河流相和低弯度河流相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低弯度河流相在研究区馆陶组下段为首次识别。研究区馆陶组下段Ⅴ砂组至Ⅰ砂组的发育和演化显示了沉积边界逐渐向西推进的特点。Ⅰ、Ⅱ砂组发育辫状河流相,Ⅲ、Ⅳ、Ⅴ砂组发育低弯度河流相。Ⅰ、Ⅱ砂组的有利储集区带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Ⅲ、Ⅳ、Ⅴ砂组的有利储集区带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辫状河流相 低弯度河流相 馆陶组 太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55
6
作者 郭旭升 周德华 +8 位作者 赵培荣 刘曾勤 张殿伟 冯动军 邢凤存 杜伟 陈刚 杨帆 孙川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3-1023,共11页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尚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基于“十三五”勘探进展和攻关认识,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两源、三高、三气”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多种岩性/岩性组合类型,其中富煤岩性组合和富有机质页岩岩性组合(“两源”)是勘探潜力比较大的主体类型,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储集空间以有机孔和微裂缝为主,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和高含气量的“三高”特点;气体赋存状态深、浅层分异明显,浅层煤层以吸附气为主,深层煤层存在游离气,形成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三气”共存的多种组合类型。聚焦煤系储层致密、甜点识别难度大、应力大等挑战,初步形成了“长水平段、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钻完井工艺,有效支撑了深层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突破。“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煤系烃源岩及岩性组合综合研究,建立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形成立体勘探开发与工程配套技术,助力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含气性 非常规天然气 石炭系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春林 姚泾利 +5 位作者 李程善 邢凤存 范立勇 莫午零 朱秋影 曾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4-614,共11页
寒武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层系。基于最新钻井、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和镜下薄片鉴定,识别出其主要发育相控型和构造强改造型两大类储层,进而细分出8类储集体,其中表生岩溶储集体和高能云化鲕粒滩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主... 寒武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层系。基于最新钻井、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和镜下薄片鉴定,识别出其主要发育相控型和构造强改造型两大类储层,进而细分出8类储集体,其中表生岩溶储集体和高能云化鲕粒滩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主要储集体。寒武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孔、洞、缝均发育,不同储集体类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差异明显。提出了寒武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高能相带云岩、古隆起区表生岩溶作用和断裂活动等3方面因素,建立了寒武系储层模式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指出盆地西南缘的庆阳古陆周缘地区的寒武系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区是重点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储层特征 深层碳酸盐岩 寒武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娄山关群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江文剑 侯明才 +2 位作者 邢凤存 徐胜林 林良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南部(简称川东南)寒武系娄山关群两剖面(京竹和中坝剖面)的白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主要有微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鞍形白云石4种类型。稀土元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4种类型的白云岩(石)...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南部(简称川东南)寒武系娄山关群两剖面(京竹和中坝剖面)的白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主要有微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鞍形白云石4种类型。稀土元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4种类型的白云岩(石)均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含量为15.69×10-6)和较高的Y/Ho比值(平均值为50),且与铁锰含量相关性很弱,反映了研究区白云岩受陆源碎屑物和铁锰氧化物的污染较小。2不同类型白云岩(石)其稀土元素总含量有一定差别,泥微晶白云岩具有高的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21.06×10-6),主要与其含有丰富的藻类有关;颗粒白云岩(平均值13.66×10-6)与晶粒白云岩(平均值13.02×10-6)具有相近的稀土元素含量;鞍形白云石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16.28×10-6),可能与热液参与有关。34种类型白云岩(石)均具有与灰岩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Nd/Yb)SN平均值为1.52,相对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负δEu和负δCe异常(平均值分别为0.79和0.36),显著Y正异常和La正异常,这些特征表明其白云岩化流体主要为海源性流体,成岩系统较封闭,成岩环境为还原环境,成岩温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成岩流体 白云岩 娄山关群 寒武系 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模式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林 陆永潮 +3 位作者 邢凤存 胡小辉 杨帅 王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96-2206,共11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组合类型、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内共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延长组)、2个二级层序(长10-长7、长6-长1)、4个三级层序(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组合类型、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内共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延长组)、2个二级层序(长10-长7、长6-长1)、4个三级层序(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长3-长1),建立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分析延长组各个三级层序构成及充填发育过程中的幕式构造演化、物源供给条件、湖平面相对变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延长组层序充填发育模式,指出每期幕式构造演化下形成的三级层序中的体系域及沉积构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依据盆地单期及完整多期构造演化下,研究区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层序结构及其沉积构成特征,认为多幕式的构造活动分异性以及复杂的构造分布格局是以上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层序地层 沉积充填 幕式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庆阳和乌审旗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其对寒武系岩相古地理的控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春林 邢凤存 +3 位作者 张月巧 姜福杰 徐旺林 张阿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画,认为其总体经历了寒武纪的古隆起逐渐淹没阶段、寒武纪—奥陶纪的抬升剥蚀阶段、早奥陶世冶里组-亮甲山组沉积期之后的庆阳古隆起稳定-乌审旗古隆起快速沉降阶段、晚加里东期的挤压剥蚀和古隆起范围定型阶段、石炭纪—二叠纪的古隆起消亡阶段及二叠纪之后的构造掀斜定型阶段等6个主要阶段,南、北两个古隆起具有早期发育特征相近、后期南部隆升-北部沉降的演化差异。两个古隆起形成隆-凹相间的古构造格局,对寒武系沉积储层控制明显。古隆起总体呈东缓-西陡的古地貌特征,古隆起东侧相对于西侧更有利于大面积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在寒武纪的演化过程中对岩相古地理格局的控制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前者控制地貌隆-凹格局及沉积更为持续。寒武纪晚期的怀远构造运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抬升剥蚀,致使寒武系顶部岩溶作用普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沉积充填 岩相古地理 寒武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江文剑 侯明才 +2 位作者 邢凤存 徐胜林 林良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1-319,共9页
通过对川东南寒武系娄山关群两剖面(京竹和中坝)的白云岩及后期充填物的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和阴极发光特征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娄山关群白云岩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其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硅化作用... 通过对川东南寒武系娄山关群两剖面(京竹和中坝)的白云岩及后期充填物的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和阴极发光特征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娄山关群白云岩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其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硅化作用等,认为白云岩成因有4种:准同生、回流渗透、埋藏和热液白云岩化作用。并将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为准同生、早成岩、晚成岩和表生成岩等4个阶段。同时,分析了成岩演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孔隙发育的影响,其成岩演化主要受到沉积环境、沉积物原始结构特征和沉积旋回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于潮坪潟湖环境的泥微晶白云岩,原始孔隙不发育,受后期成岩流体改造较弱,孔隙不发育;形成于滩相环境的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原始孔隙较发育,后期成岩流体改造较强,孔隙发育,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白云岩 娄山关群 寒武系 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口泉油田走滑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学文 邵鸿良 +6 位作者 尚建林 王勇 冯旭军 聂建疆 王昌勇 邢凤存 高振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5,207,共4页
最近在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发现了一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十余条走滑断层将北东向的克乌断层截为十数段,并依次错开。走滑断层在三维地震水平切片上有清晰显示,主要表现为:各波组同相轴的终端呈线状定向延伸;波组同相轴图像有牵引现象;... 最近在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发现了一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十余条走滑断层将北东向的克乌断层截为十数段,并依次错开。走滑断层在三维地震水平切片上有清晰显示,主要表现为:各波组同相轴的终端呈线状定向延伸;波组同相轴图像有牵引现象;同属一套同相轴波组图形被明显错开;同相轴的波形突然变化;一套波组突然同向弯曲等。走滑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显示不如水平切片明显,但也有一定特征:中生界波组突然中断消失,与石炭系基底杂乱反射对接在一起;波组有中断现象,一系列中断点呈高角度向深部延伸;波组呈现波状变动或表现为反射突然模糊等。走滑断层为张扭性质,是北东向逆断层的配套滞后产物。百口泉油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块恰与走滑断层发育带基本吻合,故百口泉走滑断裂带对油气富集成藏以建设性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三维地震 水平切片 张扭性 油气成藏 建设性 百口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娄山关群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江文剑 侯明才 +3 位作者 邢凤存 李勇 石鑫 王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1,共8页
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群发育厚层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来自研究区京竹和中坝两剖面的岩石样品进行铸体薄片观察和物性测试,开展了岩石学、... 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群发育厚层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来自研究区京竹和中坝两剖面的岩石样品进行铸体薄片观察和物性测试,开展了岩石学、储集空间及储集物性特征等研究,系统分析了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可作为良好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粒间溶孔和非选择性溶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但不同岩石类型孔隙发育程度差异较大;白云岩储层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高能相带控制着储层展布,白云岩化和热液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建设性作用,孔隙发育层段多位于三级层序向上变浅旋回的顶部。研究成果可为川东南地区白云岩储层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的古老地层白云岩储层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娄山关群 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天山南地区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源汇系统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娟 康仁东 +1 位作者 邢凤存 刘晓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在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天山南地区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源汇系统及沉积体系配置关系,揭示出以雅克拉断凸为界,地层整体具有顶薄翼厚、南北分带的特点,从南、北两侧向隆起超覆,隆起顶部部分地层缺失... 在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天山南地区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源汇系统及沉积体系配置关系,揭示出以雅克拉断凸为界,地层整体具有顶薄翼厚、南北分带的特点,从南、北两侧向隆起超覆,隆起顶部部分地层缺失。该区源汇体系明显受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北部、南部和东部三大物源区,塔河和库车两大物源汇聚中心,围绕塔河汇聚中心形成了雅克拉断凸带短物源形成的扇三角洲群,亚肯、于奇、吉拉克、阿克亚苏及托普台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群。雅克拉断凸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源汇系统 亚格列木组 上白垩统 塔河-天山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坪露头区柯坪塔格组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白振瑞 邢凤存 李会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海相碎屑岩储层是一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在塔中和塔北地区勘探已有突破。但有关这套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利于下一步的勘探。通过野外露头精细沉积学观察及室内镜下分析,揭示柯坪露头区...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海相碎屑岩储层是一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在塔中和塔北地区勘探已有突破。但有关这套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利于下一步的勘探。通过野外露头精细沉积学观察及室内镜下分析,揭示柯坪露头区柯坪塔格组由3个三级层序构成,其内发育以大型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等沉积。同时,层序底界大型下切水下分流河道的发现,预示着深水区可能存在大型深水浊积砂体。柯坪塔格组该类三角洲沉积组合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碎屑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较好的油源条件、面状分布的砂体及多套储盖组合构成了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而其深水区可能存在的浊积砂体也是潜在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特征 柯坪塔格组 柯坪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生物礁-滩发育模式和储集物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瑞 焦养泉 +4 位作者 荣辉 邢凤存 曾凡平 李荣 朱筱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2,59,共7页
依据精细的露头写实及室内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巴楚一间房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生物礁-滩沉积体系发育模式及储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间房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TST和HST构成,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于层... 依据精细的露头写实及室内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巴楚一间房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生物礁-滩沉积体系发育模式及储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间房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TST和HST构成,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于层序1至层序3中,由生物礁、生物碎屑滩和台缘背景沉积3种成因相组合构成;层序1和层序2的HST内发育进积型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以沉积高能带向盆地方向迁移为特点;层序3的TST内发育退积型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以沉积高能带向台地方向迁移为特点,其中早期为海侵追补型,晚期为海侵并进型;在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中,礁前内侧砂质滩和礁后内侧砂质滩具有相对较好的储集性能,是潜在的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地区 一间房组 生物礁-滩 沉积模式 储集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安志渊 邢凤存 +1 位作者 李群星 王昌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EMI成像测井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测井新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15口井进行了成像测井,在深入剖析了这些成像测井资料基础上,结合岩心、常规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微相、沉积演化、物源方向等进... EMI成像测井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测井新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15口井进行了成像测井,在深入剖析了这些成像测井资料基础上,结合岩心、常规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微相、沉积演化、物源方向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EMI成像测井为沉积相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其可以进行岩性分析、沉积构造识别,精细划分地层岩相,确定古水流方向,解释沉积微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I成像测井 沉积相 沉积构造 物源方向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郝家史南地区下第三系沙二10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新征 韩忠义 +1 位作者 邢凤存 高振中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共2页
提出了东营凹陷郝家史南地区沙二段第 10砂层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非浊积扇沉积的新观点 ,并列举了 8条主要依据 ;对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与特征进行了论述 ,图文配合对沉积相展布作了说明 。
关键词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东营凹陷 下第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盆缘古地貌控砂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华蕊 邢凤存 +4 位作者 齐荣 王超 刘晓晨 陈林 陈孝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1-497,507,共8页
使用井震资料,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探讨了古地貌演化及其沉积和砂体响应。该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古地貌具有东西向两隆三洼格局,垂向上... 使用井震资料,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探讨了古地貌演化及其沉积和砂体响应。该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古地貌具有东西向两隆三洼格局,垂向上划分出太原组—山1段沟谷超覆充填、山2段—盒1段隆洼继承性填平、盒2段—盒3段均一平整等3个古地貌演化阶段。不同地貌演化阶段控制了砂体结构演化,沟谷超覆充填阶段,太原组仅分布在泊尓江海子断裂南部,反映了该断裂的控制性,北部沟谷输砂、南部低洼区聚砂明显,砂体以垂向加积样式分布于隆起分隔的沟谷及低洼区域;隆洼继承性填平阶段,地貌逐渐平整化,断裂控制不明显,砂体连片且具有一定的侧向摆动,3个继承性低洼区为主砂体区;均一平整阶段,物源北退,地貌平整,形成了“泥包砂”且横向摆动的孤立砂体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致密砂岩 晚古生代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岗地区王3区块沙二段上部沉积物源方向的综合判定
20
作者 王昌勇 邢凤存 +2 位作者 安志渊 肖明国 王建国 《河南石油》 2005年第6期19-21,24,共4页
沉积物来源的分析是恢复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物源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陆源碎屑组分及其结构和构造特征,确定来源方向、侵蚀区或母岩区位置、搬运距离及母岩的性质。文中主要通过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录井及地震资料... 沉积物来源的分析是恢复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物源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陆源碎屑组分及其结构和构造特征,确定来源方向、侵蚀区或母岩区位置、搬运距离及母岩的性质。文中主要通过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录井及地震资料,并利用数学地质的原理和方法,对存在争议的现河庄油田王家岗地区王3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第二段上部沉积物源进行研究,最终查明该区岩相古地理格局,明确砂层和砂体的分布规律。在用不同的方法对王3区块物源方向进行研究后得到同一个结论:该区在沙二晚期物源主要来自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河庄油田 沙河街组 物源方向 趋势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