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硬岩露天深孔台阶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蓝秋华 王忠康 +2 位作者 邓骐宁 袁川前 高忠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解决在新疆金宝铁矿露天深孔台阶爆破过程中存在的大块率高、留有根底等影响铲装效率与后续生产的问题,通过现场调查统计与分析,摸清大块产出部位,剖析大块产出与出现根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基于矿岩物理力学性质与矿山现有条件... 为解决在新疆金宝铁矿露天深孔台阶爆破过程中存在的大块率高、留有根底等影响铲装效率与后续生产的问题,通过现场调查统计与分析,摸清大块产出部位,剖析大块产出与出现根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基于矿岩物理力学性质与矿山现有条件,提出针对超硬岩露天深孔台阶爆破的小孔排距爆破方案,对孔网参数及起爆网路进行了优化提升,采用115 mm孔径,孔排距3.5 m×3.0 m、堵塞长度2.5~3.0 m,孔间毫秒延期时间为11、13、18 ms,排间毫秒延期时间为21、29、37 ms。工程实践表明,小孔排距深孔台阶爆破适用于铁矿石等超硬岩的深孔台阶爆破,相比原爆破方案大块率降低约8.7%,爆后无根底,大大提高了露天矿山采剥效率,很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爆破振动速度降幅约为28.1%,减少了对边坡岩体的扰动和破坏。小孔排距深孔台阶爆破在超硬岩露天矿山矿岩采剥中体现了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减少大块和消除台阶根底,可为露天矿山超硬岩深孔台阶爆破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深孔台阶爆破 超硬岩 爆破参数 优化 小孔排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拉卡德锰矿竖井抛渣治水技术研究
2
作者 余升红 王忠康 +7 位作者 邓骐宁 邹平 赵恰 肖祖荣 王法刚 戴勇 杨星雨 刘正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209-212,共4页
井筒被淹没以后,井筒内水位达到静态平衡,在井口以下280 m处,井筒直接淹井深度高达400 m,先进行抛渣11 m,再追排水到抛渣面,在抛渣面浇筑混凝土止浆垫,进行工作面注浆,涌水量由313~500 m^(3)/h,减少到3 m^(3)/h,实际消耗20~40 mm石子810... 井筒被淹没以后,井筒内水位达到静态平衡,在井口以下280 m处,井筒直接淹井深度高达400 m,先进行抛渣11 m,再追排水到抛渣面,在抛渣面浇筑混凝土止浆垫,进行工作面注浆,涌水量由313~500 m^(3)/h,减少到3 m^(3)/h,实际消耗20~40 mm石子810 m^(3),消耗水泥302 t,注浆治水实际工期9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注浆 抛渣注浆 井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边坡稳定性与注液高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旭 潘懿 +3 位作者 孙春辉 邓骐宁 虎万杰 蒋豪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311-315,共5页
某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原地浸入法开采,为了研究其边坡稳定性,针对矿山3个采区的地质地形情况,建立了9个最具代表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剖面。采用Slide6.0软件分3种工况条件分别计算了注液前后边坡安全系数及破坏概率。结果表明:注液前各剖面... 某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原地浸入法开采,为了研究其边坡稳定性,针对矿山3个采区的地质地形情况,建立了9个最具代表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剖面。采用Slide6.0软件分3种工况条件分别计算了注液前后边坡安全系数及破坏概率。结果表明:注液前各剖面在3种工况条件下均满足安全系数要求,边坡稳定性状况良好;注液后各剖面安全系数均较大幅度降低,自重+地下水+地震力为最不利工况;3-2剖面边坡在最不利工况条件下安全系数小于允许值1.05,破坏概率达到45.6%,剖面边坡存在较高的失稳破坏风险。通过进一步优化注液顺序与注液高度,减少饱和注液的时间,得出了3-2剖面边坡注液需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注液高度不能高于35m,第二阶段可一次性注液到底,按此步骤及要求进行注液开采可保障该剖面边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边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注液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旭 潘懿 +2 位作者 祁广禄 邓骐宁 牛小明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1年第4期130-137,共8页
以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南矿体扩帮开采工程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了深部岩体破裂微震监测+表层边坡位移三维激光扫描监测的立体式联合在线监测技术方案。通过位移云图分析、重点监测区域位移-时间曲线分析、微震... 以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南矿体扩帮开采工程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了深部岩体破裂微震监测+表层边坡位移三维激光扫描监测的立体式联合在线监测技术方案。通过位移云图分析、重点监测区域位移-时间曲线分析、微震事件空间分布分析及监测数据耦合分析,研究了采场边坡变形破坏的演化规律。结论指出:边坡整体稳定性状况良好,发生大规模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小;整个采场边坡变形破坏有2个条带,分布于采场边坡西北、西南部+806~+650 m区域,其中采场西北部+734~+662 m区域边坡风险等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微震 三维激光扫描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