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良恶性实性病变MRI动态增强与螺旋CT诊断效能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建勋 俞家熙 +4 位作者 万齐 邓颖诗 邹乔 钟志伟 李新春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肺孤立性良恶性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 T MRI对2014年7月-2015年2月本科室胸部CT发现的56例肺孤立实性病变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良性病变12例,周围型肺癌44例,分别测量病灶的最大相...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肺孤立性良恶性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 T MRI对2014年7月-2015年2月本科室胸部CT发现的56例肺孤立实性病变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良性病变12例,周围型肺癌44例,分别测量病灶的最大相对强化比、最大强化值,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比较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并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周围型肺癌与良性病变的最大相对强化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与良性病变的最大强化值分别为108.26±30.03和79.01±32.46(P<0.05)。最大强化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最大强化值96.35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2%和75.00%。周围型肺癌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A和B型曲线类型为主,占84.09%(37/44);良性病变以C和D型曲线类型为主,占58.33%(7/12)。MRI与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36%(45/56)及83.93%(47/56)(P>0.05)。结论:病灶动态增强MRI最大强化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肺良恶性实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MRI 肺孤立性病变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特医食品全营养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黄晓玲 武林贺 +4 位作者 邓颖诗 胡丹 卢嘉颉 李益 许文东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3期206-211,共6页
通过测定乳液pH值、粒径分布、维生素含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等指标,系统研究了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光照条件对特医食品全营养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贮藏18个月,全营养乳液的pH值由6.92下降到6.... 通过测定乳液pH值、粒径分布、维生素含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等指标,系统研究了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光照条件对特医食品全营养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贮藏18个月,全营养乳液的pH值由6.92下降到6.60,粒径分布曲线由单峰分布变为双峰分布,乳液体系稳定性下降,维生素发生显著衰减,衰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维生素C(33.54%)、维生素A(27.41%)、维生素E(24.85%)和维生素B1(20.00%)。当贮藏温度升高到40℃或60℃,全营养乳液的pH值下降速度加剧,乳液粒径增大,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对高温敏感。光照(4 500 Lx)对全营养乳液的pH值及粒径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显著降低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的稳定性。本研究为特医食品全营养乳液的配方设计、贮藏保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医食品 全营养乳液 贮藏条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型配方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魏星 武林贺 +4 位作者 李益 卢嘉颉 邓颖诗 黄乐坚 袁诚 《现代食品》 2019年第7期95-98,共4页
为对高蛋白型配方粉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优化,以出粉率为指标,采用L9(3^3)设计对进风温度、雾化器转速和乳化液浓度进行优化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进风温度180℃,雾化器转速2 000 r·min^-1,乳化液浓度为30%的条件下,出粉率最高,可达81... 为对高蛋白型配方粉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优化,以出粉率为指标,采用L9(3^3)设计对进风温度、雾化器转速和乳化液浓度进行优化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进风温度180℃,雾化器转速2 000 r·min^-1,乳化液浓度为30%的条件下,出粉率最高,可达8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高蛋白配方粉 正交实验 出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医用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的物性研究与配方设计
4
作者 李益 邓颖诗 +2 位作者 武林贺 许文东 袁诚 《中国食品工业》 2020年第8期104-107,共4页
在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的开发研究中,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临床营养学》及临床文献为指导进行配方设计。一般是通过对原、辅料的营养成分含量、粒径分布、堆密度、休止角及吸湿性等物料进行研究,然后筛选原料,再产业化... 在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的开发研究中,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临床营养学》及临床文献为指导进行配方设计。一般是通过对原、辅料的营养成分含量、粒径分布、堆密度、休止角及吸湿性等物料进行研究,然后筛选原料,再产业化生产线试制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混合均匀度检测及产品型试检验。结果表明:原辅料粒径及引湿性等物性在干法工艺中影响较大,产业化生产中应注重原料研究,为特医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原料筛选提供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研究 配方食品 原料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雾化系统运行条件对高蛋白型配方粉粒径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魏星 邓颖诗 +2 位作者 袁诚 刘菊妍 武林贺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4期75-78,共4页
对高蛋白型配方粉在气动雾化干燥系统条件下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结果表明,进风温度150℃、风量6 m3·min-1,乳化液固形物含量为35 brix%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高蛋白型配方粉的粒径最高可达8... 对高蛋白型配方粉在气动雾化干燥系统条件下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结果表明,进风温度150℃、风量6 m3·min-1,乳化液固形物含量为35 brix%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高蛋白型配方粉的粒径最高可达8.7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高蛋白配方粉 响应面实验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工艺对特医食品全营养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晓玲 胡丹 +7 位作者 邓颖诗 武林贺 卢嘉颉 袁诚 曾梓轩 李益 韩亚明 许文东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7期131-136,共6页
剪切工艺是生产特医食品全营养乳液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以物料溶解情况、剪切过程泡沫量、粗乳粒径分布及黏度、终产品乳液平均粒径及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剪切条件对物料溶解过程、粗乳及终产品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 剪切工艺是生产特医食品全营养乳液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以物料溶解情况、剪切过程泡沫量、粗乳粒径分布及黏度、终产品乳液平均粒径及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剪切条件对物料溶解过程、粗乳及终产品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剪切条件对物料的溶解过程、粗乳的粒径分布及黏度具有明显影响,对终产品乳液的平均粒径及离心沉淀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体系在剪切温度50℃、剪切转速3000 r·min-1、剪切时间20 min的条件下,所有物料均能完全溶解,且蛋白质不会受热变性絮凝,也不会在剪切溶解过程中产生过多泡沫。该剪切条件得到的粗乳粒径最小、黏度最大,表明其乳液稳定性最好,可避免乳液在均质前出现分层、沉淀等不稳定现象,且可以延长粗乳的放置时间。本研究结果可为特医食品全营养乳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医食品 全营养乳液 剪切工艺 物料溶解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对高蛋白特医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卢嘉颉 邓颖诗 +4 位作者 黄乐坚 武林贺 袁诚 韩亚明 许文东 《现代食品》 2023年第3期83-87,共5页
为提高高蛋白特医乳液产品的稳定性,在保持进料温度(45℃)条件下,对乳液进行不同次数(1、2、3、4次)和不同压力(300 Bar、400 Bar、500 Bar)处理,考察均质对乳液终产品的粒度分布和ζ-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Bar压力均质3次,产品粒... 为提高高蛋白特医乳液产品的稳定性,在保持进料温度(45℃)条件下,对乳液进行不同次数(1、2、3、4次)和不同压力(300 Bar、400 Bar、500 Bar)处理,考察均质对乳液终产品的粒度分布和ζ-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Bar压力均质3次,产品粒径最小,粒径分布均一,ζ-电位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均质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粒度分布 ζ-电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残氧量对瓶装脂肪乳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胡丹 黄晓玲 +6 位作者 武林贺 李益 温凯嘉 邓颖诗 卢嘉颉 曾梓轩 许文东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9期66-71,共6页
为探究不同残氧量对瓶装脂肪乳的理化指标及物理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残氧量脂肪乳样品并将其置于60℃下高温贮藏,分析其贮藏期间过氧化值、酸价、脂肪酸及粒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充氮工艺在脂肪乳的生产中能保护产品品质。在... 为探究不同残氧量对瓶装脂肪乳的理化指标及物理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残氧量脂肪乳样品并将其置于60℃下高温贮藏,分析其贮藏期间过氧化值、酸价、脂肪酸及粒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充氮工艺在脂肪乳的生产中能保护产品品质。在高温贮藏15 d后,不同残氧量样品之间的平均粒径大小无明显差异。但未充氮组的过氧化值在贮藏末期已达到0.230 g/100 g,接近国标中的限值。未充氮组的酸价在贮藏末期相比1%残氧量组升高了0.47倍,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下降了3.82%。综合考虑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将残氧量控制在5%以下更能抑制脂肪乳在高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和营养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残氧量 过氧化值 酸价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