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邓锁琴 靳元 +3 位作者 齐佳昕 杨富德 刘晓艳 刘伟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2.23±5.61)min、造影剂用量(158.83±6.39)ml、放射线量(1865.67±99.94)Gy、手术靶血管支架植入数量(1.23±0.43)个明显少于对照组(46.55±5.03)min、(166.75±5.45)ml、(1931.00±100.62)Gy、(1.65±0.59)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分支受累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能提高分叉病变PCI成功率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分支球囊保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靳元 邓锁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经腹超声(TAS)联合经会阴超声(TPS)检查的112例经剖宫产证实为前置胎盘的影像资料,以产后临床诊断为标准,探讨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经腹超声(TAS)联合经会阴超声(TPS)检查的112例经剖宫产证实为前置胎盘的影像资料,以产后临床诊断为标准,探讨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文112例前置胎盘者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9例;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93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20例;单纯经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104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1例;经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107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4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单纯经会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经会阴超声的检查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10,P<0.05)。经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和单纯经会阴超声的检查准确率。结论产前TAS联合TVS诊断前置胎盘既能避开先露干扰,又能获得高清晰图像,显示晚孕期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分析与救治措施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伟霞 邓锁琴 +2 位作者 王子良 吴广明 刘晓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1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病的危险因素、猝死的临床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SCD主要病因为冠心病37例,占77.08%。全部病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84%。结论老年人中SCD占所有猝死者的80%...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病的危险因素、猝死的临床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SCD主要病因为冠心病37例,占77.08%。全部病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84%。结论老年人中SCD占所有猝死者的80%~90%以上,在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老年性猝死,可以通过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干预SCD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脏性猝死 病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作者 王子良 周立华 邓锁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期167-168,共2页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观察组)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TIMI血流...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观察组)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5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4周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TIMI3级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及LVEF高于对照组,心肌酶达峰时间和LVD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