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边底水气藏水侵识别方法
1
作者 郎丽媛 刘露 +1 位作者 毕有益 邓美洲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0,共9页
新场-合兴场须二段气藏为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边底水气藏,气井发生水侵会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降低可采储量。为解决早期水侵识别难题,文中基于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产水特征、产出水化学性质以及动态特征参数,建立水侵识别标准,并通过水驱... 新场-合兴场须二段气藏为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边底水气藏,气井发生水侵会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降低可采储量。为解决早期水侵识别难题,文中基于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产水特征、产出水化学性质以及动态特征参数,建立水侵识别标准,并通过水驱特征曲线和诺瓦克相图叠合图,可简单、快速、准确地判别气井是否水侵,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及气藏工程一体化分析,确定水侵来源,评价水体能量,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水治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气藏气井产出水分为凝析水、毛细水、层内(间)水、边底水4类,其中边底水水侵对气井生产影响最严重;水侵模式主要有底水纵窜型和边底水横侵纵窜型。底水纵窜型气井水侵速度快,产量年递减率达80%以上,可采储量降幅50%以上,一般3~5 a即水淹关井;而边底水横侵纵窜型水侵速度相对较慢,产量年递减率达40%以上,可采储量降幅30%以上。针对底水纵窜型的气井,可采取封堵主产水层,切断水体来源的堵水治水措施;针对边底水横侵纵窜型的气井,建议采用合理配产及低排高采的防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气藏 水驱特征曲线 诺瓦克相图叠合图 水侵模式 防水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气水两相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邓美洲 牛娜 +3 位作者 尹霜 蒋燕聪 何勇明 韦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1,共13页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各向异性强、初始含水饱和度覆盖范围大等特征,导致储层中流体的渗流机理复杂,为气井产能的准确预测及评价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基于气水两相非达西渗流理论,综合考虑储层各向异性、储层基...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各向异性强、初始含水饱和度覆盖范围大等特征,导致储层中流体的渗流机理复杂,为气井产能的准确预测及评价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基于气水两相非达西渗流理论,综合考虑储层各向异性、储层基质和裂缝不同程度的应力敏感性和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高速非达西渗流效应、气体滑脱效应以及裂缝导流能力与缝间干扰等复杂因素,利用坐标变换、扰动椭圆理论、等价发展矩形理论、当量井径原理、压力叠加原理、水电相似原理等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各向异性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气水两相产能预测的新模型。通过矿场实例验证了新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绘制了气水两相产能预测曲线,评价了敏感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滑脱效应、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裂缝条数、水平井井筒与地层主渗透率方向夹角的增大,压裂水平井的无阻流量增大;而随着储层各向异性、储层应力敏感性、裂缝应力敏感性、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生产水气比增大,压裂水平井的无阻流量降低;水相对气相的流动具有抑制作用,且驱替压差越大,抑制作用越显著,因此需提前采取防水和治水措施。该研究成果进一步缩小了致密砂岩气藏产能预测结果与矿场实际产量的差距,有助于致密砂岩气藏的参数评估、动态预测以及产能评价和勘探开发决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分段压裂水平井 各向异性 气水两相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研究——以川西坳陷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严焕榕 詹泽东 +3 位作者 李亚晶 毕有益 邓美洲 冯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576,共9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特征,深度分析了典型井的古、今构造位置,断层特征,裂缝和储层品质等对产能的影响,明确气井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各控制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成藏研究成果,探讨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结果表明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气井可分为高产高效、中产中效、低产低效3种类型。高产高效和中产中效气井产量高、稳产好,主要分布在北南向四级烃源断层和五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优质储层厚度大,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明确了气藏富集高产遵循古、今构造控藏,烃源断层控富,有效裂缝控产,优质储层控稳的规律,为该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气藏 富集高产规律 新场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二气藏产水气井合理配产方案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仕林 邓美洲 +2 位作者 毕有益 詹泽东 冯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1-668,共8页
川西须二气藏储层致密,气井普遍产水,且断缝体规模和水体强度差异大,渗流机理复杂,使得单一产能模型和配产方法适用性差。综合因素导致气井合理配产方案不明确,从而制约了气藏的规模生产和效益开发。文中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 川西须二气藏储层致密,气井普遍产水,且断缝体规模和水体强度差异大,渗流机理复杂,使得单一产能模型和配产方法适用性差。综合因素导致气井合理配产方案不明确,从而制约了气藏的规模生产和效益开发。文中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等影响的气井气水两相产能评价模型,结合采气指示曲线法、动态分析法、无阻流量法及数学统计法,分别探讨了不同断缝体规模、不同水体强度及综合考虑2种因素影响的气井合理配产方案,须二气藏开发实践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此外,气井配产量与断缝体规模和水体强度的相关性明显,整体表现为裂缝越发育,配产量越高,配产比越低;水体强度越高,配产量越低,配产比也越小。该研究对川西须二气藏气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制定与气井稳定生产具有较大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规模 水体强度 产能 合理配产 川西须二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储层裂缝分布预测
5
作者 谢润成 +4 位作者 周国晓 罗紫薇 邓美洲 李思远 马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5-867,共13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致密油气的主要开发目的层,裂缝是大安寨段储层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大安寨段地层岩性复杂,传统裂缝预测评价方法适用范围窄、预测结果精度低。基于岩心裂缝调查及薄片鉴定资料,运...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致密油气的主要开发目的层,裂缝是大安寨段储层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大安寨段地层岩性复杂,传统裂缝预测评价方法适用范围窄、预测结果精度低。基于岩心裂缝调查及薄片鉴定资料,运用地质统计学及数值模拟方法,明确了不同岩性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揭示了大安寨段裂缝发育特征;结合岩石破裂基础和破裂外力二大因素,在区分岩性及亚段的条件下,提出并构建了3项裂缝评价因子,对各亚段裂缝平面分布进行预测评价。研究表明:(1)大安寨段储层为(介壳)灰岩、砂岩及泥页岩相互叠置的复杂岩性;(2)主要发育全充填裂缝,(介壳)灰岩主要发育构造裂缝,砂岩和泥页岩主要发育层间缝,缝面存在溶蚀现象,对油气流动具有积极意义;(3)提出并构建了岩性厚度评价因子、构造变形强度因子和断裂破裂强度因子3项裂缝评价因子,并建立裂缝综合预测评价定量模型,对各亚段裂缝平面分布进行综合预测评价,预测的裂缝密度与单井识别的裂缝发育指数吻合性较好,预测结果可靠。该裂缝平面分布预测评价方法对于同类型油气藏的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性 裂缝发育特征 裂缝预测 裂缝评价因子 大安寨段 下侏罗统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资阳—东峰场区块须家河五段储层“四性”关系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邹毅 刘成川 +2 位作者 邓美洲 牛娜 韩智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1,503,共9页
川中资阳—东峰场区块须家河五段(以下简称须五段)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且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为了建立可靠的测井解释模型以及确定有效储层下限,应用砂岩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气等资料,以岩心归位及测井曲线标准化为依据,开展储层“四性”... 川中资阳—东峰场区块须家河五段(以下简称须五段)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且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为了建立可靠的测井解释模型以及确定有效储层下限,应用砂岩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气等资料,以岩心归位及测井曲线标准化为依据,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岩性、物性、电性、含气性相关性较好,自然伽马随粒度减小而增大;电阻率曲线可以识别含钙砂岩;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相关性好;含气性与物性呈正相关。在“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并确定了储层判别标准。以上研究成果在生产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储层测井、试气和实验结果符合“四性”关系图版。通过测井解释模型计算的物性参数与岩心实验测试结果吻合;产气剖面测试结果与储层判别标准匹配。“四性”关系研究为测试方案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峰场 须五段 “四性”关系 测井解释 储层判别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水驱气藏见水井产能预测模型
7
作者 孙双双 何勇明 +3 位作者 邓美洲 牛娜 蒋燕聪 冯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7,107,共7页
基于渗流理论和分形介质理论,利用分形维数与相渗曲线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建立了气水两相流动条件下考虑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有效非达西系数的产能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水驱气藏产水气井产能随着渗透率和有效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幅度随... 基于渗流理论和分形介质理论,利用分形维数与相渗曲线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建立了气水两相流动条件下考虑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有效非达西系数的产能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水驱气藏产水气井产能随着渗透率和有效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幅度随着参数值的增大逐渐变缓;随着分形维数、生产水气比、表皮系数、供给半径的增大,产水气井产能明显降低。在本文参数取值范围下,渗透率和有效厚度对产水气井产能影响最显著,是产能主控因素。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水驱气藏产水气井产能,从而为调整气井生产制度、延缓气藏水侵、提高气藏开发效果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模型 水驱气藏 分形维数 影响因素 产能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含硫气井测试流程中的水合物预测及防治 被引量:7
8
作者 邓美洲 赵哲军 雷炜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2期32-34,76,共3页
川东北含硫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测试过程中水合物形成预测与防治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与现场实践相结合,采用容易计算机编程且可靠性较高的分子热力学模型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压力、组分等对水合物温度的影响关系,尤其是... 川东北含硫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测试过程中水合物形成预测与防治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与现场实践相结合,采用容易计算机编程且可靠性较高的分子热力学模型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压力、组分等对水合物温度的影响关系,尤其是硫化氢的存在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影响,为含硫气藏水合物的防治提供了借鉴。结合河坝1井的实际情况,进行水套炉型号的优选。实践证明,利用该方法预测的水合物生成温度及预防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井 测试流程 水合物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含硫气井测试流程中的水合物预测及防治 被引量:1
9
作者 邓美洲 赵哲军 雷炜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1年第7期84-86,共3页
川东北含硫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测试过程中水合物形成预测与防治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容易计算机编程且可靠性较高的分子热力学模型法进行计算分析,分析得到了压力、组分等对水合物温度的影... 川东北含硫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测试过程中水合物形成预测与防治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容易计算机编程且可靠性较高的分子热力学模型法进行计算分析,分析得到了压力、组分等对水合物温度的影响关系,尤其是硫化氢的存在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影响,为含硫气藏水合物的防治提供了借鉴;结合河坝1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水套炉型号的优选。实践证明利用此方法预测的水合物生成温度及预防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气井 测试流程 水合物 水套炉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古表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勇 邓美洲 +3 位作者 李国蓉 高恒逸 王琼仙 何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主要岩石类型为潮坪相白云岩。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激光碳氧同位素、探针微量元素、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测温等实验手段,对溶蚀作用进行...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主要岩石类型为潮坪相白云岩。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激光碳氧同位素、探针微量元素、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测温等实验手段,对溶蚀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储层经历了3期溶蚀作用,即准同生期、古表生期和埋藏期,分别形成粒内溶孔及铸膜孔、膏溶孔洞以及沿裂缝或缝合线分布的溶蚀孔洞。深入研究古表生期岩溶作用和膏溶作用发现,印支Ⅰ幕大气水作用的识别标志有不规则网络状风化裂缝、岩溶及膏溶膏变角砾岩、保持石膏板状形态或直角边形态的去膏化方解石、广泛发育的膏模孔及膏溶孔洞,同时具有低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宽值域的锶同位素值、低含量的Sr-Mn-Fe-K-Na微量元素、低温单相水溶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印支Ⅰ幕大气水作用下含膏白云岩内膏溶作用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表生溶蚀 白云岩储层 雷口坡组四段 龙门山前带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形成机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向阳 赵向原 +4 位作者 宿亚仙 肖开华 邓美洲 王琼仙 刘汝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5,共11页
研究储层裂缝特征并弄清裂缝形成机理,对于明确储层类型和性质、开展裂缝分布预测、优化井位部署及明确裂缝对气藏开发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 研究储层裂缝特征并弄清裂缝形成机理,对于明确储层类型和性质、开展裂缝分布预测、优化井位部署及明确裂缝对气藏开发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在研究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分析成岩裂缝及构造裂缝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成因类型,其中构造裂缝包括张性裂缝和剪切裂缝,以剪切缝为主,成岩裂缝包括溶蚀缝、构造—溶蚀缝以及缝合线;(2)溶蚀裂缝主要在准同生期、古表生期及埋藏期不同溶蚀流体溶蚀作用下形成,构造裂缝主要在印支晚期第二幕、印支晚期第三幕—燕山早中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龙门山构造带形成以及不断演化下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结论认为,该区雷口坡组构造裂缝与成岩裂缝在各主要形成时期相互穿插,相互切割、限制,形成了储层中复杂的裂缝系统,有利于改善储层局部物性和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门山前构造带 中三叠世 雷口坡组四段 潮坪相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期次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以川西东坡地区须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冯英 邓美洲 +3 位作者 李亚晶 陈俊 毕有益 严焕榕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591,共6页
由于多期构造活动,川西东坡地区须二段气藏存在断层发育特征、裂缝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等问题,影响气藏的效益开发。通过分析该气藏的断层分布特征、断层活动性及组合样式,深化了断层对油气输导、裂缝形成、储层改造等方面作... 由于多期构造活动,川西东坡地区须二段气藏存在断层发育特征、裂缝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等问题,影响气藏的效益开发。通过分析该气藏的断层分布特征、断层活动性及组合样式,深化了断层对油气输导、裂缝形成、储层改造等方面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合兴场-丰谷地区保存条件好于知新场-石泉场-中江-回龙地区,二—四级断层沟通了下伏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可作为天然气垂向运移通道;“Y”字形及反“Y”字形断层组合样式双向供烃,油气运聚条件最为有利;现今有效的构造缝主要为晚期断层和褶皱所形成的裂缝,通过多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明确了裂缝在晚期发育的近南北向断层附近最为发育;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四级断层与五级断层搭配,有利于有效断缝储渗体的形成,提高了储层的物性及渗流能力,形成中高产的“甜点”;从烃源岩、主成藏期等方面剖析断层活动与成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晚期调整控富、有效裂缝控产、优质储层控效”的成藏模式,优选出合兴场-高庙地区为评价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展布规律 断层组合样式 成藏模式 储层改造 致密油气 东坡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条件下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以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钱一雄 武恒志 +5 位作者 周凌方 董少峰 王琼仙 宋晓波 邓美洲 李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74,共20页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是埋深超过5 000 m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对10余口钻井以及多条实测露头剖面的研究,采用了包括薄片、铸体片、阴极发光、环境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流体包裹体、微区碳-氧同...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是埋深超过5 000 m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对10余口钻井以及多条实测露头剖面的研究,采用了包括薄片、铸体片、阴极发光、环境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流体包裹体、微区碳-氧同位素、碳酸盐岩△47团簇同位素温度计、方解石U-Pb定年以及FIB-CT等技术方法,探讨了深埋条件下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岩流体与孔隙演化的机理。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开放、封闭和半开放等3种早期成岩体系,分别对应于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潮间带-潮下浅水带的藻(灰)云岩中的强大气淡水作用(带),干旱条件下的潮上-潮间带膏盐岩-含藻纹层泥晶云岩的弱大气淡水作用以及早期表生-浅埋藏下的细菌微生物-灰泥相互作用。大规模白云岩化作用,以及埋藏-构造期的去云化作用分别发生于晚三叠世的卡尼阶(226.50 Ma±9.68 Ma)与诺利阶(211.50 Ma±1.50 Ma),地层温度分别为43~54℃和50℃。在白云石(δ^(18)O_(水)=-0.83‰~9.70‰)与方解石(δ^(18)O_(水)=-1.16‰~12.94‰)的胶结过程中,随着胶结物晶体增大,δ^(18)O_(水)总体逐渐降低,指示了温度升高与盐度升降变化。统计结果表明,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格架孔(占比32.38%)、扩溶缝洞(占比43.69%)和微孔隙。微孔隙连通性好,富有机酸的孔隙流体抑止了规模性的胶结作用,导致部分孔隙得以保存。向上变浅的浅水潮下带-潮间带“米氏(级)微生物岩沉积旋回”,以及开放-半开放早期成岩体系是孔隙发育的基础。埋藏成岩流体迭加改造作用导致了储层孔隙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流体 微生物碳酸盐岩 雷口坡组 中三叠统 四川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气田烃类渗漏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多义 邓美洲 +1 位作者 叶斌 刘亚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135,共3页
利用中子活化法对四川盆地XC气田的天然气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20多种金属元素。通过剖面和观察点的观察分析,发现XC气田烃类渗漏,尤其是天然气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改变浅表生态环境,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异常,农作牧减产... 利用中子活化法对四川盆地XC气田的天然气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20多种金属元素。通过剖面和观察点的观察分析,发现XC气田烃类渗漏,尤其是天然气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改变浅表生态环境,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异常,农作牧减产;降低土壤pH值,增加金属元素的水溶态,从而增加植物对其的吸收消化;同时,植物还能从天然气中直接吸收消化一些金属元素。因此,天然气泄漏使农作物吸收消化过多的有毒有害金属,损害农产品品质,应当引起严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XC气田 天然气泄漏 金属元素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国蓉 刘正中 +6 位作者 谢子潇 段勇民 何赛 邓美洲 王雨辰 李勇 吴章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鞍形白云石通常由热液作用形成,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广泛发育的鞍形白云石也被许多学者归为热液作用成因,并由此将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归为热液成因储层。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鞍形白云石的成因,并为储层研究提供指引,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 鞍形白云石通常由热液作用形成,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广泛发育的鞍形白云石也被许多学者归为热液作用成因,并由此将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归为热液成因储层。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鞍形白云石的成因,并为储层研究提供指引,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鞍形白云石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较深入地开展了雷口坡组鞍形白云石研究。研究指出区内雷口坡组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鞍形白云石;构造裂缝内的鞍形白云石在阴极射线下发亮桔红色光或不发光,氧同位素值相对较高、富集稀土元素、并具负Eu异常、锶-钾-铁-锰含量较高,明显不同于围岩,可能是深部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灰岩中的鞍形白云石斑块、白云岩溶蚀缝孔洞内鞍形白云石沉淀物在阴极射线下发玫瑰红色光,氧同位素值相对较低、贫稀土元素、缺乏Eu异常、锶-钾-铁-锰含量较低,与白云岩围岩极其相似,代表了白云石化流体及物质来源于地层本身,是非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石,是中-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地层内部流体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区内雷口坡组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发育分布有限,广泛发育分布的是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指示了雷口坡组储层并非热液作用成因;埋藏条件下,地层流体及热液流体活动较弱,大量的有效储集空间得以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液成因 储集意义 鞍形白云石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SDG地区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成因模式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佩佩 胡望水 +1 位作者 黄鑫 邓美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8,共9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SDG地区沉积特征复杂,对其沉积相的解释尚存许多争议。根据SDG地区313口井的测井和录井资料、25口取心井的岩心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通过稳定重矿物以及岩屑组合确定沉积物来源,对岩相类型及其成因...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SDG地区沉积特征复杂,对其沉积相的解释尚存许多争议。根据SDG地区313口井的测井和录井资料、25口取心井的岩心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通过稳定重矿物以及岩屑组合确定沉积物来源,对岩相类型及其成因进行解释,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典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识别标志和特征进行剖析,采用"点—线—面—体"的研究思路对沉积演化规律进行总结,进而建立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SDG地区具有形成浅水三角洲的有利地质条件。其砂岩粒度细、分布广泛,单层砂体薄且规模小,粒度概率累积曲线表现为较强的牵引流作用特点,发育特征性的岩相组合,沉积砂体在(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及前方整体具有明显的河控性特征,且具有典型的河道改造特征。针对研究区浅水三角洲提出5种沉积成因模式,即三角洲平原"河控带状体"模式、三角洲前缘"河控带状体"模式、三角洲前缘"河控河口坝"模式、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过渡带"浪控席状砂"模式以及三角洲前缘"浪控远砂坝"模式,其中三角洲前缘"浪控远砂坝"模式是针对SDG地区首次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成因模式 蓬莱镇组 SDG地区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场气田土壤中纳米黄铁矿的发现及讨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多义 刘亚伟 邓美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6,24,共4页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气田地表土壤中发现了纳米微粒黄铁矿,利用单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能普仪等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黄铁矿微粒直径为0.06~0.3μm,并聚集成椭球体,故称其为纳米微粒球状黄铁矿。利用中子活化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土...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气田地表土壤中发现了纳米微粒黄铁矿,利用单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能普仪等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黄铁矿微粒直径为0.06~0.3μm,并聚集成椭球体,故称其为纳米微粒球状黄铁矿。利用中子活化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土壤中气体和天然气中非烃类元素的种类、含量和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井场附近土壤中烃类的含量高出该区土壤样品平均含量的数百倍。最终认为:①纳米微粒黄铁矿的产生与天然气泄漏和烃类渗漏作用密切相关;②今后该纳米微粒黄铁矿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气藏存在的标志性矿物;③天然气泄漏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该发现为油气勘探地球化学法提供了新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应当立即关注天然气泄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新场气田 纳米微粒 球状黄铁矿 烃类渗漏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规律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詹泽东 张岩 +2 位作者 段永明 王启颖 邓美洲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8,9,共3页
针对传统递减模型在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规律与评价研究中的局限性,在非常规气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提出了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规律经验公式,进一步分析得出非常规气藏产量变化具有"三参两极一相关"的模型特征。将... 针对传统递减模型在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规律与评价研究中的局限性,在非常规气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提出了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规律经验公式,进一步分析得出非常规气藏产量变化具有"三参两极一相关"的模型特征。将该方法应用于气藏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地开展产量变化趋势预测与可采储量评价,而且可以用于气藏开发风险评估。气藏开发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对指导非常规气藏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气藏 评价 递减规律 指示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高雄 邓美洲 +6 位作者 王国斌 陶凯雄 帅小明 王继亮 蔡开琳 杜寒松 夏泽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9-1011,10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于2003年6月~2008年12月间确诊并施行了腹腔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于2003年6月~2008年12月间确诊并施行了腹腔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间质瘤切除术,其中胃间质瘤32例,小肠间质瘤9例,直肠间质瘤1例,与之相应,手术时间分别为:(68±32)、(80±28)和140min,术中出血为:(50±23)、(80±33)和100mL,术后住院天数为:(6±2.5)、(7±2)和8d。随访3~72个月,1例小肠间质瘤患者复发且伴肝脏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是治疗GIST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腹腔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雷口坡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开发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岩 段永明 +3 位作者 邓美洲 王琼仙 刘昊年 刘叶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川西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雷四段上亚段属于潮坪相复杂碳酸盐岩气藏,利用铸体薄片、岩心压汞、CT扫描、气水相渗实验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压汞、气水相渗实验在储量可动用评价和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上、下两套... 川西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雷四段上亚段属于潮坪相复杂碳酸盐岩气藏,利用铸体薄片、岩心压汞、CT扫描、气水相渗实验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压汞、气水相渗实验在储量可动用评价和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上、下两套储层微观孔隙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上、下储层段Ⅰ类储层排驱压力低、中值半径中等,渗透性中等,退汞效率较高,压汞曲线平台特征较明显,分选性好,孔隙结构简单,其中下储层渗透性更好,排驱压力更低;②下储层段Ⅱ+Ⅲ类储层排驱压力中等-高,中值半径中等-较小,渗透率中-低,退汞效率中等-较低,曲线平台特征中等-差,分选性中等-差,孔隙结构组合类型多样,其中上储层Ⅱ、Ⅲ类储层孔隙结构较差;③压汞和相渗实验研究认为含气饱和度较高、气柱高度中等-低,边水能量中等,原始条件下储量动用程度较低、采收率中等,需要通过改造提高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雷四段 压汞及相渗曲线 含气饱和度 气柱高度 储量动用难易程度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