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荧光法测定龙山卷丹百合中砷、汞含量 被引量:8
1
作者 袁志鹰 陈乃宏 +4 位作者 周小江 邓湘波 曾光 刘芳 黄惠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优化微波消解条件,测定龙山卷丹百合中砷、汞的含量。方法采用自动微波消解仪,在聚四氟乙烯微波管中用HNO_3-H_2O_2消解龙山卷丹百合样品,并通过原子荧光法分别测定龙山卷丹百合中砷、汞的含量。结果龙山卷丹百合是砷的含量范围为0.... 目的优化微波消解条件,测定龙山卷丹百合中砷、汞的含量。方法采用自动微波消解仪,在聚四氟乙烯微波管中用HNO_3-H_2O_2消解龙山卷丹百合样品,并通过原子荧光法分别测定龙山卷丹百合中砷、汞的含量。结果龙山卷丹百合是砷的含量范围为0.031~0.507 mg/kg,汞的含量最高为0.024 mg/kg,砷、汞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221.23X+170.72(r=0.995 9)、Y=503.52X-682.43(r=0.999 2)。生产基地的样品中砷、汞元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32%、92.48%,RSD分别为2.14%、2.70%;育种基地的样品中砷、汞元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95%、93.52%,RSD分别为1.15%、1.97%。结论该方法易操作、可靠,可用于龙山卷丹百合中砷、汞含量的测定,同时为龙山卷丹百合生产与育种基地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卷丹产地灌溉水中7种无机阴离子 被引量:6
2
作者 袁志鹰 张梦通 +5 位作者 谢梦洲 陈乃宏 谢舒平 邓湘波 曹滂 黄惠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2-766,共5页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卷丹百合产地灌溉水中7种无机阴离子的简便、快速分析方法。将采集的灌溉水过SPE-C18小柱去除有机杂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取续滤液进样分析。采用IonPac AS19柱(250×4mm,5μm)为离子交...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卷丹百合产地灌溉水中7种无机阴离子的简便、快速分析方法。将采集的灌溉水过SPE-C18小柱去除有机杂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取续滤液进样分析。采用IonPac AS19柱(250×4mm,5μm)为离子交换柱,IonPac AG19柱(50×4mm)为保护柱;以20.0mmol/L KOH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30mL/min,柱温为30℃,可在18min内完成对F^-、Cl^-、Br^-、NO_2^-、NO_3^-、SO_4^(2-)和PO_4^(3-)这7种阴离子的同时分离检测。7种阴离子在较宽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7种阴离子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0、0.01~20、0.02~20、0.04~20、0.3~20、0.01~20、0.01~20mg/L,相关系数R大于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4%~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0.19%~4.47%(n=3)。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能同时测定农业灌溉水中上述7种无机阴离子。对卷丹百合产地环境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卷丹百合 灌溉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氯酮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3
作者 邓湘波 曹滂 +2 位作者 贺伟 袁志鹰 贺燕云 《食品工程》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制备及鉴定十氯酮(Chlordecone)的抗体,利用羰基二咪唑(CDI)法将十氯酮还原产物与血蓝蛋白(KLH)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氨基偶联,制备出人工免疫原CD-KLH和人工检测抗原CDBSA,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用CD-KLH以腹腔... 为制备及鉴定十氯酮(Chlordecone)的抗体,利用羰基二咪唑(CDI)法将十氯酮还原产物与血蓝蛋白(KLH)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氨基偶联,制备出人工免疫原CD-KLH和人工检测抗原CDBSA,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用CD-KLH以腹腔皮下多点免疫注射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断尾采血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血清。ELISA测定血清效价,间接竞争ELISA测定血清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显示,十氯酮鼠源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0 000。确定了ELISA方法包被抗原与十氯酮抗体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25μg/mL,十氯酮间接竞争ELISA试验结果表明,十氯酮最佳线性检测限为2.5μg/mL~40μg/mL,最低检测限达0.625μg/mL,与BSA、KLH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低于常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氯酮 抗体 人工抗原 酶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湘西腊肉甘氨酸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邓湘波 邓湘平 《食品工程》 2019年第4期55-59,共5页
利用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显色的原理,建立了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湘西腊肉中甘氨酸含量。方法优化了溶液pH、显色剂用量、乙醇用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对茚三酮比色法定量检测甘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最优条件为:溶液pH... 利用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显色的原理,建立了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湘西腊肉中甘氨酸含量。方法优化了溶液pH、显色剂用量、乙醇用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对茚三酮比色法定量检测甘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最优条件为:溶液pH值7.0,显色剂用量2.0 mL,乙醇用量5.0 mL,水浴温度和时间分别100℃、15 min,冷却时间10 min。以甘氨酸为标准溶液,在568 nm波长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样品中甘氨酸含量。甘氨酸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4 ug/mL^50 ug/mL,检出限为0.14 ug/mL,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4。甘氨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9.1%~100.5%,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3%~1.5%(n=6)。该方法简便、廉价、快速、准确,可用于湘西腊肉甘氨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腊肉 甘氨酸 茚三酮显色反应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铝残留问题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湘波 邓勇 +1 位作者 曹滂 李勇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2X期70-70,共1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铝含量测定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当前食品中铝残留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铝残留量检测的方法,为食品中铝残留量的监督检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通过干法灰化法消解样品,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待测物质进行定量。该方...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铝含量测定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当前食品中铝残留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铝残留量检测的方法,为食品中铝残留量的监督检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通过干法灰化法消解样品,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待测物质进行定量。该方法成本低、精确度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同时,利用该方法分析生产、流通、餐饮领域的食品中的铝残留,为掌握食品中铝残留量动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问题 干法灰化 监督检验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研究 超范围使用 不合格 待测物 面制品 使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和GA-ANN优化超声-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六号溶剂残留量前处理条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均华 张红莉 +4 位作者 贺伟 邓湘波 李勇 刘冠琼 徐文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建立植物油中六号溶剂残留量的超声-顶空气相色谱(UV-HGC)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六号溶剂残留量检测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RSM)和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GA-ANN)对UV-HGC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RS... 建立植物油中六号溶剂残留量的超声-顶空气相色谱(UV-HGC)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六号溶剂残留量检测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RSM)和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GA-ANN)对UV-HGC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RSM和GA-ANN相对误差、决定系数(R^2)分别为9.15%、0.8914和5.95%、0.9495,说明GA-ANN比RSM具有更强的预测和优化能力。采用GA-ANN优化获得UV-HGC最佳前处理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7 min、超声温度50℃。在最佳前处理条件下,植物油中的六号溶剂在9.53~200 mg/kg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4,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98.6%、100.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5%。方法的检出限(LOD)为1.85mg/kg,定量限(LOQ)为9.53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植物油中六号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六号溶剂 响应面法 神经网络 植物油 溶剂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
7
作者 曹滂 邓湘波 《食品界》 2019年第2期76-77,共2页
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国人民福祉、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而处于保障食品安全第一线的食品检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运用合理的方法手段,对食品进行科学的检验分析,得出真实准确的数据结论是食品... 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国人民福祉、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而处于保障食品安全第一线的食品检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运用合理的方法手段,对食品进行科学的检验分析,得出真实准确的数据结论是食品检验机构的职责所在。本文旨在通过对食品检验各个环节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各因素进行探究分析,结合检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或对策,以期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检验准确性 控制因素 食品检验工作 社会稳定 检验结果 生命安全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