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火对Zn扩散的影响及其在InGaAs探测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洪海 魏鹏 +7 位作者 朱耀明 李淘 夏辉 邵秀梅 李雪 缪国庆 张永刚 龚海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9-283,共5页
采用闭管扩散方式,对不同结构的异质结外延材料In0.81Al0.19As/In0.81Ga0.19As、InAs0.6P0.4/In0.8Ga0.2As、InP/In0.53Ga0.47As实现了Zn元素的P型掺杂,采用扫描电容显微技术(SCM)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研究了在芯片制备中高温快速热退火... 采用闭管扩散方式,对不同结构的异质结外延材料In0.81Al0.19As/In0.81Ga0.19As、InAs0.6P0.4/In0.8Ga0.2As、InP/In0.53Ga0.47As实现了Zn元素的P型掺杂,采用扫描电容显微技术(SCM)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研究了在芯片制备中高温快速热退火(RTP)处理环节对p-n结结深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在这3种异质结外延材料中掺杂的Zn元素并未完全激活,导致扩散深度明显大于p-n结结深;高温快速热退火处理并不会显著影响结深的变化,扩散完成后的p-n结深度可以近似为器件最终的p-n结结深;计算了530℃下Zn在In0.81Al0.19As、InAs0.6P0.4、InP中的扩散系数D分别为1.327×10-12cm2/s、1.341 10-12cm2/s、1.067×10-12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热退火 ZN扩散 结深 ING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照射延伸波长In_(0.8)Ga_(0.2)As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2
作者 邓洪海 杨波 +4 位作者 邵海宝 王志亮 黄静 李雪 龚海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3,共5页
为了研究延伸波长In_(0.8)Ga_(0.2)AsPIN短波红外探测器的温度响应光电特性,采用闭管扩散的平面型器件工艺,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MOCVD)外延生长的NIN型InAs0.6P0.4/In_(0.8)Ga_(0.2)As/InAs_(0.6)P_(0.4)buf./In P材料上制备了正照... 为了研究延伸波长In_(0.8)Ga_(0.2)AsPIN短波红外探测器的温度响应光电特性,采用闭管扩散的平面型器件工艺,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MOCVD)外延生长的NIN型InAs0.6P0.4/In_(0.8)Ga_(0.2)As/InAs_(0.6)P_(0.4)buf./In P材料上制备了正照射延伸波长256×1线列InGaAs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研究了探测器在不同温度下的I-V特性、光谱响应特性和探测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在小偏压下,器件的正向暗电流由产生复合电流为主逐渐变为以扩散电流为主。在260~300 K温度范围内,反向电流主要由扩散电流和产生复合电流组成,当温度低于180 K时,器件的反向电流主要为隧穿电流。室温下器件响应截止波长和峰值波长分别为2.57μm和2.09μm,峰值探测率为7.25×10~8 cm·Hz^(1/2)/W,峰值响应率为0.95 A/W,量子效率为56.9%。焦平面的峰值探测率在153 K达到峰值,约为1.11×10^(11) cm·Hz^(1/2)/W,响应非均匀性为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波长 INGAAS 红外焦平面 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n-P结构的背照射延伸波长640×1线列InGaAs探测器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耀明 李永富 +7 位作者 李雪 唐恒敬 邵秀梅 陈郁 邓洪海 魏鹏 张永刚 龚海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4,90,共5页
在N-on-P型In0.78Al0.22As/In0.78Ga0.22As外延材料上,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技术制备了背照射640×1线列InGaAs探测器芯片,研究了探测器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单元器件响应截止波长和峰值波长分别为2.36μm和1.92μm,... 在N-on-P型In0.78Al0.22As/In0.78Ga0.22As外延材料上,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技术制备了背照射640×1线列InGaAs探测器芯片,研究了探测器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单元器件响应截止波长和峰值波长分别为2.36μm和1.92μm,平均优值因子(R0A)为16.0Ω.cm2,峰值量子效率达到了37.5%;在1 ms积分时间下焦平面探测器平均峰值探测率达到了2.01×1011 cmHz1/2/W,响应非均匀性为8.77%,盲元率约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刻蚀 N-on-P结构 线列探测器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照射波长延伸InGaAs面阵焦平面探测器 被引量:3
4
作者 魏鹏 黄松垒 +4 位作者 李雪 邓洪海 朱耀明 张永刚 龚海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4-219,共6页
在MBE外延生长的In0.8Al0.2As/In0.8Ga0.2As材料上,采用台面成型方法制备了背照射32×32元InGaAs探测器,其中心距为30μm,并详细分析了探测器及其焦平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温度高于220 K时吸收层材料热激活能为0.443 eV,300 K时在... 在MBE外延生长的In0.8Al0.2As/In0.8Ga0.2As材料上,采用台面成型方法制备了背照射32×32元InGaAs探测器,其中心距为30μm,并详细分析了探测器及其焦平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温度高于220 K时吸收层材料热激活能为0.443 eV,300 K时在所考虑的偏压范围内,暗电流主要由扩散电流、产生复合电流及其欧姆漏电流构成.对组件焦平面特性也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读出电路的变积分电容测试结构测试结果提取出积分电容上的寄生电容,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约为10 fF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 暗电流 R0A 寄生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型24元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 被引量:3
5
作者 邵秀梅 李淘 +4 位作者 邓洪海 程吉凤 陈郁 唐恒敬 李雪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01-504,共4页
设计了带有保护环结构的平面型24×1 InGaAs线列短波红外探测器,利用n-i-n+型InP/In0.53Ga0.47As/InP外延材料闭管扩散制备了平面型探测器。LBIC测试显示光敏元没有明显扩大,保护环起到了有效的隔离效果;I-V测试表明器件的优值因子... 设计了带有保护环结构的平面型24×1 InGaAs线列短波红外探测器,利用n-i-n+型InP/In0.53Ga0.47As/InP外延材料闭管扩散制备了平面型探测器。LBIC测试显示光敏元没有明显扩大,保护环起到了有效的隔离效果;I-V测试表明器件的优值因子R0A约4.2×106.cm2,在-0.1 V反向偏压下的暗电流密度约22nA/cm2,拟合得到的理想因子接近1,说明正向电流成分主要为扩散电流;在室温20℃,器件的响应光谱在0.9~1.68μm波段范围,其平均峰值电流响应率为1.24 A/W,平均峰值探测率为3.0×1012cm.Hz1/2/W,量子效率接近95%,响应的不均匀性为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 平面型探测器 保护环 短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增强的32×32元平面型InGaAs/InP面阵探测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波 邵秀梅 +6 位作者 唐恒敬 邓洪海 李雪 魏鹏 王云姬 李淘 龚海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为了实现In Ga As探测器响应波段向可见增强,在传统的外延材料中加入一层In Ga As腐蚀阻挡层,制备了32×32元平面型In Ga As面阵探测器,采用机械抛光和化学湿法腐蚀相结合的方法,去除了In P衬底.结果表明,探测器的响应波段为0.5~1.7... 为了实现In Ga As探测器响应波段向可见增强,在传统的外延材料中加入一层In Ga As腐蚀阻挡层,制备了32×32元平面型In Ga As面阵探测器,采用机械抛光和化学湿法腐蚀相结合的方法,去除了In P衬底.结果表明,探测器的响应波段为0.5~1.7μm,室温下在波长为500 nm处的量子效率约为16%,850 nm处量子效率约为54%,1 550 nm处量子效率约为91%.暗电流大小与衬底减薄之前基本保持一致.理论分析了材料参数对器件量子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可见波段探测器的量子效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镓砷探测器 可见增强 衬底减薄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面型InP/InGaAs PIN光伏探测器的p-InP低阻欧姆接触 被引量:2
7
作者 魏鹏 朱耀明 +4 位作者 邓洪海 唐恒敬 李雪 张永刚 龚海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09-2313,共5页
研究了电子束蒸发淀积的非合金膜系Au/Pt/Ti/p-InP(2×1018cm-3)接触的物理特性,通过450℃、4 min的快速退火,获得了欧姆接触,其比接触电阻为7.3×10-5Wcm2。接触电极退火后,采用离子溅射法淀积加厚电极Cr/Au。利用俄歇电子能谱... 研究了电子束蒸发淀积的非合金膜系Au/Pt/Ti/p-InP(2×1018cm-3)接触的物理特性,通过450℃、4 min的快速退火,获得了欧姆接触,其比接触电阻为7.3×10-5Wcm2。接触电极退火后,采用离子溅射法淀积加厚电极Cr/Au。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进行深度剖面分析,表明Pt层能够相对有效地阻挡Au和InP的互扩散,但仍会有少部分的Au穿透Pt层进入InP层;金属与p-InP低阻欧姆接触的形成由界面处金属和InP的化学及其冶金学反应决定,并且少量的In-Au化合物的形成可能有益于接触特性的改善。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退火条件可以制备出低阻、表面光滑、可靠性高的欧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模型(TLM) p-InP 欧姆接触 比接触电阻 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应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林晓峰 邓洪海 肖晓山 《现代医院》 2017年第6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扫描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在胸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U组)和传统听诊定位组(C组),每组... 目的探讨超声扫描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在胸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U组)和传统听诊定位组(C组),每组各40例。U组患者在超声扫描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并确定导管位置,C组患者则使用传统听诊法确定导管位置。最后两组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判断导管的位置。记录两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病例数以及定位所需插管时间。结果通过纤维支气管镜验证,U组和C组定位正确例数分别为35例和26例,对位正确率分别为87.5%和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时间分别为(155.10±23.4)s和(151.60±22.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和C组确定DLT位置的准确率分别为92.5%和67.5%,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扫描法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在判断DLT位置的准确率较传统听诊法高,提高了DLT定位的成功率。应用超声扫描法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是除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外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扫描 BLUE点 双腔支气管导管 听诊法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位Single-slope ADC行为级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娇 黄静 +2 位作者 孙玲 韩笑 邓洪海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04-107,共4页
单斜率型模/数转换器以其简单的结构、较高的分辨率和易于集成的优势,在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基于Matlab软件环境下的Simulink工具,建立了一个14位Single-slope ADC的系统模型。其充分讨论Simulink工具下电路各单元模... 单斜率型模/数转换器以其简单的结构、较高的分辨率和易于集成的优势,在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基于Matlab软件环境下的Simulink工具,建立了一个14位Single-slope ADC的系统模型。其充分讨论Simulink工具下电路各单元模块的具体实现和信号间的时序关系,给出电路的行为级仿真结果,为Single-slope ADC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模/数转换器 行为级建模 红外焦平面 SIMULINK 集成电路设计 功能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TE-polarized emission in type-Ⅱ InAlN–AlGaN/AlGaN quantum well
10
作者 Yi Li Youhua Zhu +2 位作者 Meiyu Wang Honghai Deng Haihong Yi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343-347,共5页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ype-Ⅱ lineup InxAl1-xN-Al0.59Ga0.41N/Al0.74Ga0.26N quantum well(QW)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In content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six-by-six K-P method.The type-Ⅱ lineup structur...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ype-Ⅱ lineup InxAl1-xN-Al0.59Ga0.41N/Al0.74Ga0.26N quantum well(QW)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In content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six-by-six K-P method.The type-Ⅱ lineup structures exhibit the larger product of Fermi-Dirac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electron fc^n and hole(1-fv^Um) and the approximately equal transverse electric(TE) polarization optical matrix elements(|Mx|^2) for the c1-v1 transition.As a result, the peak intensity in the TE polarization spontaneous emission spectrum is improved by 47.45%-53.84% 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AlGaN QW structure.In addition, the type-Ⅱ QW structure with x^0.17 has the largest TE mode peak intensity in the investigated In-content range of 0.13-0.23.I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x|^2 and fc^n(1-fv^Um) for the c1-v1, c1-v2, and c1-v3 tran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Ⅱ LINEUP quantum well K-P method TRANSVERSE electric(TE) polarized e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