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集热器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月超 赵耀华 +1 位作者 王林成 叶三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46-1652,共7页
介绍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集热器,该集热器应用微热管阵列作为集热元件,具有成本低、抗冻、承压、不易结垢、易与建筑一体化等优点。对其瞬时热性能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该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的截距达83.1%,斜率为-4.77。建立了... 介绍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集热器,该集热器应用微热管阵列作为集热元件,具有成本低、抗冻、承压、不易结垢、易与建筑一体化等优点。对其瞬时热性能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该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的截距达83.1%,斜率为-4.77。建立了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集热器的CFD模型,对集热器内部流体流动与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CFD模型对集热器干式接触式换热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集热器循环水的最佳流量为0.1-0.2kg/(m2·S),水流量较低时,采用直内肋管可适当提高集热效率,随着流量的增加,管内加肋对集热器性能的提高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热管阵列 新型平板太阳集热器 CFD模拟 干式接触式换热器 质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微热管阵列在LED散热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宏燕 邓月超 +1 位作者 郝丽敏 赵耀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针对目前大功率LED灯的散热问题,研制了高效散热器件——平板微热管阵列。实验表明,平板微热管阵列具有良好的热输运能力,当蒸发段表面温度为69.5℃时,热流密度能够达到143.2 W/cm2。利用该平板微热管阵列设计了用于LED散热的散热装置,... 针对目前大功率LED灯的散热问题,研制了高效散热器件——平板微热管阵列。实验表明,平板微热管阵列具有良好的热输运能力,当蒸发段表面温度为69.5℃时,热流密度能够达到143.2 W/cm2。利用该平板微热管阵列设计了用于LED散热的散热装置,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测试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散热装置散热效果良好,测得的光源基座处的温度均低于70℃,大大低于对结温的要求。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4%以内,模型合理,可以用于该散热装置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阵列 LED散热 结温 热流密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瞬时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林成 全贞花 +2 位作者 赵耀华 邓月超 王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9-545,共7页
将新型平板热管——微热管阵列应用于太阳电池的散热,制成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在降低电池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达到热电联供的目的。为了测试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的性能,对该组件进行瞬时效率实验,测得瞬... 将新型平板热管——微热管阵列应用于太阳电池的散热,制成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在降低电池温度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达到热电联供的目的。为了测试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组件的性能,对该组件进行瞬时效率实验,测得瞬时热效率曲线的截距η。可达到41.4%,斜率FRUL为3.95,20℃入口温度时的太阳能利用总效率可达到50%以上,综合性能效率达70%以上;瞬时热效率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冷却介质人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环境温度为6℃和19℃时的瞬时热效率相差10%以上,人口温度是20℃的瞬时热效率比40℃时高8.5%。背板温度是影响电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测试期间,光伏光热组件电效率保持在10.5%~12-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热管阵列 光伏光热 瞬时效率 效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板微热管阵列的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及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婷婷 刁彦华 +1 位作者 赵耀华 邓月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3-970,共8页
以平板微热管阵列为核心部件设计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对其热性能和阻力特性进行详实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季节对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空气流量对集热效率的影响;空气集热器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夏季稳定运行状态... 以平板微热管阵列为核心部件设计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对其热性能和阻力特性进行详实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季节对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空气流量对集热效率的影响;空气集热器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夏季稳定运行状态下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可达73%,流动阻力小于25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阵列 太阳能 空气集热器 集热效率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李琼 杨沁荣 +2 位作者 彭惠旺 孟冲 邓月超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0期54-61,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沿线地区正经历着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基于1961-2021年的ERA5再分析数据,通过由“区域”到“节点”的分析方式,对区域性热浪的发生率和强度以及制冷度日数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和发...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沿线地区正经历着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基于1961-2021年的ERA5再分析数据,通过由“区域”到“节点”的分析方式,对区域性热浪的发生率和强度以及制冷度日数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区域分析结果表明:热浪发生率与热浪强度最高的地区主要位于北非、西亚以及印度半岛,具体分布受当地湿度的影响,但当考虑相对湿度之后,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热浪强度显著增加;通过趋势分析可知,热浪危害增加的风险主要因素是热浪发生率而不是热浪震级,热浪发生率的高值区往往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增长趋势;当用表观温度去衡量热浪震级时,在东南亚等海岸地区检测到更高的震级增长趋势。节点分析结果表明:伊朗的巴士拉市、伊拉克的巴格达市和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市的热浪危害十分突出,这些节点均位于西亚地区,较高的热浪发生率和热浪强度导致当地制冷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一带一路 热浪震级 发展趋势 制冷度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建筑发展与我国绿色建筑国际化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月超 孟冲 +3 位作者 李嘉耘 戴瑞烨 张诗野 陈煜珩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0期2-8,共7页
绿色建筑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了解共建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程度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条件。通过调研分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建筑发展进程,梳理共建国家绿色建筑发展脉络,明确共建国家绿色建... 绿色建筑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了解共建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程度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条件。通过调研分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建筑发展进程,梳理共建国家绿色建筑发展脉络,明确共建国家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典型特征,归结提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建筑发展分为“萌芽—形成—发展—成熟”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分别以“引入先发标准开展实践、建立专职机构推广理念、制定标准和激励政策推动发展、丰富内涵外延促进创新”为发展特征。针对共建国家绿色建筑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我国绿色建筑“引导—竞争—合作—融合”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为服务我国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绿色建筑 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标准 政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月超 孟冲 +3 位作者 李嘉耘 赵乃妮 刘茂林 曾璐瑶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102-109,142,共9页
为服务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比分析了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Green Mark、GBI、TREES、LOTUS、GREENSHIP及BERDE。结果表明:GBI... 为服务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比分析了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Green Mark、GBI、TREES、LOTUS、GREENSHIP及BERDE。结果表明:GBI、TREES、LOTUS、GREENSHIP均来源于LEED,但具有更高的本土适用性和更低的实施成本;Green Mark的可持续性指标、BERDE的社会和经济指标值得借鉴;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内涵基本一致,核心指标均包括场地与景观、能源、水、材料及室内环境质量;具体指标则更注重与本国资源、经济发展、可持续目标相结合。建议通过借鉴先进绿色标准评价指标、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标准、坚持绿色建筑国际化发展,以加快我国绿色建筑“走出去”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一带一路 东南亚 评价标准 比较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筑气密性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伟 东岩 +1 位作者 高强 邓月超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97-1098,1101,共3页
针对消防安全与节能降耗的研究背景,结合我国现有建筑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建筑气密性相关标准。分析影响建筑气密性的因素,总结相关分析方法。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在建筑气密性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建筑气密性... 针对消防安全与节能降耗的研究背景,结合我国现有建筑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建筑气密性相关标准。分析影响建筑气密性的因素,总结相关分析方法。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在建筑气密性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建筑气密性的检测与研究方向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气密性 鼓风门法 示踪气体法 空气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零碳改造路径探索与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尹志芳 胡家磊 +3 位作者 熊方 李雨洋 孙凯 邓月超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0期32-39,共8页
建筑领域实施低碳、零碳发展路径有助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践行“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北京金隅怀柔兴发科技园区及园区内一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工作为例,确定了园区整体的低碳实施路径与零碳建筑改造技术方案。园区通过产业低... 建筑领域实施低碳、零碳发展路径有助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践行“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北京金隅怀柔兴发科技园区及园区内一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工作为例,确定了园区整体的低碳实施路径与零碳建筑改造技术方案。园区通过产业低碳、建造低碳、运行低碳3个方面实现低碳目标。既有建筑通过超低能耗技术(建筑本体节能)、光储直柔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碳替代)与绿植碳汇(碳补偿)技术,实现建筑运行阶段和全生命周期的零碳乃至负碳。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后运行阶段一次能源总需求为-71.3 kW·h/(m^(2)·a),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14.2 kgCO_(2)e/(m^(2)·a),建筑全生命周期(50年)可减少碳排放量508.48 tCO_(2)e。研究内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建筑绿色低碳建造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低碳园区 既有建筑改造 零碳建筑技术 碳排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减碳分析及低碳发展建议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荣鑫 邓月超 +2 位作者 李嘉耘 孟冲 王清勤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11期1-5,共5页
节能减排均是评价绿色建筑环境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对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GB/T 51141—20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中低碳技术指标... 节能减排均是评价绿色建筑环境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对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GB/T 51141—20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中低碳技术指标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从碳减排形式、碳源类型、量化方法及应用阶段进行了分析。对新建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识项目的运行碳排放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绿色建筑碳减排效果明显,与常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可实现平均碳减排40%以上。如果算上隐含碳排放,绿色建筑的碳减排效益则更加明显。进一步,对绿色建筑低碳发展提出了修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碳排放计算 评价标准 减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绿色建筑的设计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琳琳 金鹏 +2 位作者 牛菲菲 邓月超 陈一傲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11期35-39,共5页
绿色建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康、低碳、智慧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健康建筑、低碳建筑、智能建筑等“绿色建筑+”项目是高质量绿色建筑的必然要求。阐述了高质量绿色建筑的内涵,提出了高质量绿色建筑的设... 绿色建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康、低碳、智慧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健康建筑、低碳建筑、智能建筑等“绿色建筑+”项目是高质量绿色建筑的必然要求。阐述了高质量绿色建筑的内涵,提出了高质量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以山东鲁能领秀城住宅项目为例,介绍了其融合绿色建筑、健康建筑、低碳建筑、智能建筑的设计体系,以期为高质量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 绿色建筑 低碳建筑 健康建筑 智能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高质量环境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茂林 孟冲 +4 位作者 曾璐瑶 胡安 王晓飞 邓月超 戴瑞烨 《暖通空调》 2023年第5期22-27,共6页
介绍了法国高质量环境(high quality environment,HQE)建筑和城区的标准体系、适用情况和技术特点,对比分析了HQE非居住建筑评价标准(在建)和我国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设置、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异同,并结合具体工... 介绍了法国高质量环境(high quality environment,HQE)建筑和城区的标准体系、适用情况和技术特点,对比分析了HQE非居住建筑评价标准(在建)和我国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设置、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异同,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典型指标在2部标准中的要求进行了研究对比,进一步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高质量环境(HQE) 健康性能 绿色建材 绿色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ECS 1149—2022《国际多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介绍
13
作者 孟冲 邓月超 +3 位作者 李嘉耘 李琼 戴瑞烨 高成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1期55-60,79,共7页
为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走出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T/CECS 1149—2022《国际多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以我国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为架构,充... 为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走出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T/CECS 1149—2022《国际多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以我国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为架构,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性、兼容性,制定了适用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指标体系。本文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背景、调研工作、编制思路、整体框架、特色条文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后续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 国际化 适用性 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