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茴香喷雾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和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德权 倪杏艳 +2 位作者 刘芳 王曙东 桑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如何有效治疗这些疼痛一直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红茴香喷雾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或带状疱疹后... 目的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如何有效治疗这些疼痛一直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红茴香喷雾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从而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方法,选择未进行止痛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外用红茴香喷雾剂并联合半导体激光理疗,对照组只进行半导体激光理疗,治疗1个疗程(10 d)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标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止痛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均有明显减轻,但实验组的疼痛减轻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茴香喷雾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半导体激光理疗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茴香 神经痛 带状疱疹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致头皮和颅骨损害1例报道 被引量:12
2
作者 邓德权 桑红 +2 位作者 李杰 吴波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播散性感染,最常累及肺及中枢神经系统,文中报道1例新生隐球菌致头皮和颅骨损害。方法全面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对皮损处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分... 目的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播散性感染,最常累及肺及中枢神经系统,文中报道1例新生隐球菌致头皮和颅骨损害。方法全面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对皮损处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分离菌株进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和致病性检查。结果患者头部CT示颅骨破坏,头皮肿胀。皮损病理示:肉芽肿性炎,并可见球形病原体,特殊染色示PAS(+)、PAM(+)、阿新兰染色阳性。分泌物墨染涂片显微镜下见圆形菌体,沙堡培养基25℃培养出乳白色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科玛嘉平皿划线培养菌落呈淡紫红色。根据真菌形态学特点和基因序列结果鉴定为新生隐球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敏感。致病性研究显示对小鼠具有致病性且呈播散性。结论该病例为国内首报的由新生隐球菌所致的头皮和颅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病 颅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比萘芬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伴有皮肤癣菌感染的慢性湿疹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芳 胡文星 +5 位作者 刘海波 孔庆涛 曾梅华 陈军 邓德权 桑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显示,抗真菌治疗可显著改善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患者症状。文中观察特比萘芬片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伴有皮肤癣菌感染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明确皮肤癣菌感染在此类湿疹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 目的临床观察显示,抗真菌治疗可显著改善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患者症状。文中观察特比萘芬片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伴有皮肤癣菌感染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明确皮肤癣菌感染在此类湿疹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门诊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临床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2组,对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者施盲。治疗组口服特比萘芬片及咪唑斯汀,对照组仅给咪唑斯汀服用,分别比较2组在治疗第2、3周的EASI评分、痊愈率、有效率,以及停药4周后2组EASI评分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5例患者退出,最终共有79例患者最终完成试验。治疗第2、3周,2组患者EASI、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后,治疗组EASI值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特比奈芬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伴有皮肤癣菌感染的慢性湿疹,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仅口服咪唑斯汀患者,提示皮肤癣菌感染在慢性湿疹的病因学中具有一定的病因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治疗 慢性湿疹 皮肤癣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孢样枝孢霉与卡氏枝孢霉形态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桑红 何威 +6 位作者 姜少军 吕桂霞 沈永年 邓德权 管海宏 周晓军 刘维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比较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的差异,探讨其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PDA培养,对临床分离的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有所不同,显示枝孢样枝孢霉真菌易于发生衰... 目的:比较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的差异,探讨其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PDA培养,对临床分离的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有所不同,显示枝孢样枝孢霉真菌易于发生衰老,真菌细胞壁出现明显增厚等改变。结论:了解枝孢样枝孢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可用于对暗色枝孢霉病诊治,也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弱于卡氏枝孢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样枝孢霉 卡氏枝孢霉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状维朗那霉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庆涛 桑红 +7 位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吴波 邓德权 刘维达 刘芳 王雪连 王高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由葡萄状维朗那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少见,文中报道1例葡萄状维朗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分离菌种行rDNA IT... 目的暗色丝孢霉病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由葡萄状维朗那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少见,文中报道1例葡萄状维朗那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分离菌种行rDNA ITS测序鉴定。结果显微镜下见大量有隔分枝的菌丝,棕褐色,侧面及末端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直线型,偶见分枝,壁光滑。培养见大量毛绒状暗色菌落。皮损组织病理显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组织中可见有隔的分枝或不分枝的褐色菌丝。PAS和吉姆萨染色阳性。分子测序鉴定为葡萄状维朗那霉。确诊后伊曲康唑加热疗等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该病例致病菌为葡萄状维朗那霉,选用伊曲康唑加热疗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状维朗那霉 暗色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7例甲真菌病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姣 陈军 +6 位作者 范明 吴凡 吕桂霞 曾梅华 邓德权 刘芳 桑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7-809,共3页
目的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了解无伴发系统疾患的甲真菌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致病真菌菌种构成,为预防及治疗甲真菌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7例无伴发系统疾患的甲... 目的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了解无伴发系统疾患的甲真菌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致病真菌菌种构成,为预防及治疗甲真菌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7例无伴发系统疾患的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163份,同时对标本进行真菌学检查、培养及鉴定。结果患者职业以办公室人员54例(42.52%)最为常见;163份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有120份(73.62%),包括皮肤癣菌101份(84.17%),酵母5份(4.17%)、非皮肤癣菌1份(0.83%),同时感染13份(10.83%)。结论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指、趾甲感染中单纯酵母和非皮肤癣菌占有一定比例。在临床治疗中,真菌学检查意义重要,必要时选择兼顾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的广谱抗真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病原学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孢样枝孢霉对小鼠致病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桑红 何威 +5 位作者 郑稀 吕桂霞 沈永年 邓德权 张敏 刘维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5-2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方法:将45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每组15只,雌雄不限。将枝孢样枝孢霉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的腹侧皮肤,于接种后的第15、30、60 d处死动物,取接种部... 目的:探讨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方法:将45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每组15只,雌雄不限。将枝孢样枝孢霉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的腹侧皮肤,于接种后的第15、30、60 d处死动物,取接种部位的皮肤组织和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逆培养。结果: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在皮肤接种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并随时间推移损害加重。损害部位皮肤组织逆培养均阳性,但均未见系统播散。结论:枝孢样枝孢霉对小鼠皮肤有较强机会致病性。对正常小鼠的系统侵犯可能为机会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样枝孢霉 致病性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心疗法简介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国青 张晶 +1 位作者 邓德权 顾铁保 《中国民间疗法》 2003年第6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足心疗法 中医 涌泉穴 作用机理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
9
作者 张敏 齐名 +3 位作者 车敦发 管海宏 胡文星 邓德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中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探讨其对SLE易感性的影响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程度。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39例中国汉族SLE...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中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探讨其对SLE易感性的影响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程度。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39例中国汉族SLE患者和40例中国汉族健康人的XRCC1基因多态位点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1n的SNP型别。结果 SLE组XRCC1多态位点Arg399G1n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XRCC1多态位点Arg194Trp与SLE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及抗SS-A抗体的存在相关(P<0.05)。结论 XRCC1基因SNP与SLE发生及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DNA修复 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错从语言出,分由借鉴入
10
作者 邓德权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2006年第7期34-34,47,共2页
关键词 语言错误 英语高考 书面表达 借鉴 归类分析 学生 失分 同学 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悉评分规则 减少书面表达错误
11
作者 邓德权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2006年第1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书面表达 评分规则 表达错误 熟悉 阅卷老师 高考英语 英语作文 客观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兵场启示录(二) 生词的意思你这样猜
12
作者 邓德权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2005年第12期25-26,共2页
生词的意思你这样猜 <考试大纲>对英语的阅读部分有这样一条要求: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猜测词义的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必考内容.在每年的高考英语阅读中,猜测生词的题量一般为2至3个,... 生词的意思你这样猜 <考试大纲>对英语的阅读部分有这样一条要求: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猜测词义的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必考内容.在每年的高考英语阅读中,猜测生词的题量一般为2至3个,难度在0.2至0.5之间(即只有20%至50%的考生答对).解答猜测词义题,有的考生只会靠瞎猜,其实是有依据可循的.下面就结合2005年的部分高考题,从考生较容易犯的错误入手,谈谈如何答好猜测词义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大纲 英语 高考 阅读理解题 词义猜测 应试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520精华绢纺绸产品的开发
13
作者 邓德权 《辽宁丝绸》 1995年第4期14-15,共2页
本文介绍了精华绢纺绸的设计意图、构思、原料的选用、产品试制及产品风格等内容。
关键词 丝织物 柞绢丝 绢纺绸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