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丘地区主要土壤中硝态氮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邓建才 陈效民 +2 位作者 卢信 蒋新 张佳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方法对封丘地区农田土壤中硝态氮垂直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条件下,2种土壤中硝态氮垂直运移的穿透曲线(BTCs)存在空间差异性,风沙土和黄潮土0~30cm土层中的硝态氮出流时间早,输入的硝态氮全部流出...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方法对封丘地区农田土壤中硝态氮垂直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条件下,2种土壤中硝态氮垂直运移的穿透曲线(BTCs)存在空间差异性,风沙土和黄潮土0~30cm土层中的硝态氮出流时间早,输入的硝态氮全部流出土体所需时间短,BTCs的峰值高,但黄潮土30~60cm土层BTCs的变化则相反,硝态氮溶液全部运移出土体的时间越长,穿透曲线越平缓、峰值越低;伴随SO42-离子对2种土壤表土层中硝态氮的BTCs无明显影响,但使黄潮土中、下土层中硝态氮出流时间提前。非饱和条件下,2种土壤中硝态氮BTCs的峰值降低,输入的硝态氮速率越慢,硝态氮运移时间增长,BTCs变得越平缓,曲线的不对称性和脱尾现象越明显。农田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冬、春季硝态氮含量较高;夏、秋季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丘地区 硝态氮 垂直运移 伴随SO4^2-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水体氮磷及叶绿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邓建才 刘恩峰 +1 位作者 胡维平 范成新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9-122,共4页
研究分析了南四湖水体氮、磷、叶绿素a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四湖水质主要参数在各湖区的分布存在明显的非均一性。南阳湖水体TN、DTN、NH4+-N、TP、DTP、PO43--P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湖区的,但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水体不... 研究分析了南四湖水体氮、磷、叶绿素a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四湖水质主要参数在各湖区的分布存在明显的非均一性。南阳湖水体TN、DTN、NH4+-N、TP、DTP、PO43--P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湖区的,但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磷浓度间无显著差异;水体中DTN、NH4+-N与TN以及DTP、PO43--P与TP浓度呈显著相关;南四湖水体中叶绿素浓度的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南阳湖水体叶绿素浓度最高、微山湖的最低,叶绿素a浓度与TN/TP比值、pH值间呈显著的对数负相关,与不同形态氮、磷及COD浓度间呈显著的对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叶绿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主要土壤水力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邓建才 陈效民 +1 位作者 张佳宝 朱安宁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共4页
通过对黄淮海平原 3种主要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 :3种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在 5 .95×1 0 - 6 ~ 1 .0 8× 1 0 - 2 cm/ s之间变化 ,并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土层高、中间土层低、底土层又升高的趋势 ;扰动土与... 通过对黄淮海平原 3种主要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 :3种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在 5 .95×1 0 - 6 ~ 1 .0 8× 1 0 - 2 cm/ s之间变化 ,并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土层高、中间土层低、底土层又升高的趋势 ;扰动土与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差异较大 ,达到极显著水平 ;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和全盐含量等均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有一定的影响。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能反映田间水分运动以及孔隙状况 ,对研究土壤水量平衡和水土保持有重要的意义。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在农业工程上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土壤水力参数 土壤饱和导水率 影响因素 扰动土 原状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中磷形态和浓度时空差异性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洪梅 刘鑫 +4 位作者 邓建才 沈爱春 陈方 徐彬 陈效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51-2257,共7页
太湖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因风浪导致其沉积物中磷释放而对水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采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模拟金墅水源地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降过程的结果表明:在5.1 m·s-1的风速作用下,上覆水体中总磷(TP)和磷酸盐(PO3-4-P)浓... 太湖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因风浪导致其沉积物中磷释放而对水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采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模拟金墅水源地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降过程的结果表明:在5.1 m·s-1的风速作用下,上覆水体中总磷(TP)和磷酸盐(PO3-4-P)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TP与悬浮物浓度呈正相关;水体TP距离沉积物-水界面越近其浓度越高,而PO3-4-P浓度在垂向分布上差异不显著;与3.2 m·s-1的风速作用相比,8.7 m·s-1的风速能引起更高的TP释放量。这为科学制订抑制沉积物磷释放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悬浮 水源地 太湖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空间分布与污染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林 汪院生 +2 位作者 邓建才 张洪梅 刘鑫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35-140,共6页
通过对长荡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及含水率的测定,结合统计分析手段,探讨其空间分布与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TN、TP的质量比、TOC含量及含水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47-10.80 g/kg、0.57-1.83 g/kg、0.66%-4.21%和41... 通过对长荡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及含水率的测定,结合统计分析手段,探讨其空间分布与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TN、TP的质量比、TOC含量及含水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47-10.80 g/kg、0.57-1.83 g/kg、0.66%-4.21%和41.71%-75.78%,其均值分别为6.86 g/kg、1.19 g/kg、1.73%和60.48%,且均呈湖周高、湖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TN、TP和含水率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TOC与TN、TP和含水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TN、TP及TOC富集系数分别在0.7-2.0、0.6-2.0和0.4-2.5内变化,其平均值分别为1.3、1.3、1.0;污染指数分别在6.3-19.6、1.0-3.1和0.7-4.2内变化,其平均值分别为12.5、2.0和1.7;长荡湖表层沉积物的氮素水平处于重度污染状态,且磷、有机碳均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荡湖 表层沉积物 TN TP TOC 污染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