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灰石矿物发光原料中Fe^(2+)的去除与CaSiO_3∶Eu^(3+)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岳锋 甘树才 +2 位作者 宋艳华 曹林 赵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提出了用草酸 邻菲啉去除硅灰石中Fe2 + 的方法 ,研究了浸取剂的浓度、浸取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Fe2 + 的去除率的影响 ,在最佳的浸取条件下 ,Fe2 + 的去除率达到 98 35 %。在去除猝灭剂后的硅灰石矿物中 ,掺加适量的稀土激活剂Eu3 + ... 提出了用草酸 邻菲啉去除硅灰石中Fe2 + 的方法 ,研究了浸取剂的浓度、浸取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Fe2 + 的去除率的影响 ,在最佳的浸取条件下 ,Fe2 + 的去除率达到 98 35 %。在去除猝灭剂后的硅灰石矿物中 ,掺加适量的稀土激活剂Eu3 +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成荧光发光材料 ,发光强度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石 草酸 邻菲哕啉 除Fe^2+ 发光材料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镥中杂质对铈掺杂硅酸镥多晶粉体光谱性质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岳锋 宋艳华 +4 位作者 陈继 刘川楹 李德谦 刘郁 李海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7-461,共5页
氧化镥中杂质元素对其分离制备工艺、生产成本及镥基硅酸盐闪烁晶体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但杂质元素对晶体的性质影响研究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u_2O_3分离过程中关键杂质元素Yb^(3+)和Ca^(2+)共掺杂Lu_2Si ... 氧化镥中杂质元素对其分离制备工艺、生产成本及镥基硅酸盐闪烁晶体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但杂质元素对晶体的性质影响研究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u_2O_3分离过程中关键杂质元素Yb^(3+)和Ca^(2+)共掺杂Lu_2Si O_5∶Ce多晶粉体,研究了Yb^(3+)或Ca^(2+)含量对多晶粉体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Yb^(3+)或Ca^(2+)共掺并未改变发射光谱的形状和位置,随着杂质元素摩尔分数的增加,光谱强度和荧光寿命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镥 掺铈硅酸镥 杂质元素 多晶粉体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长余辉材料Zn_3(PO_4)_2:Mn^(2+),Ga^(3+)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被引量:6
3
作者 宋艳华 甘树才 +2 位作者 邓岳锋 洪广言 孟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4-48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α、β和γ-Zn3(PO4)2∶Mn2+,Ga3+(ZPMG),XRD分析表明,高温合成过程中淬火条件有利于β相的形成,退火条件有利于γ相的形成。三种磷光粉的激发光谱分别位于246 nm(α)、234nm(β和γ)的宽带谱。α相的发射光谱为位于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α、β和γ-Zn3(PO4)2∶Mn2+,Ga3+(ZPMG),XRD分析表明,高温合成过程中淬火条件有利于β相的形成,退火条件有利于γ相的形成。三种磷光粉的激发光谱分别位于246 nm(α)、234nm(β和γ)的宽带谱。α相的发射光谱为位于508 nm的锐线谱,β和γ相的发射光谱均存在两个谱带,分别位于508 nm的绿色光谱区和616 nm的红色光谱区。两种发射均归属为Mn2+的4T1(4G)→6A1g(6S)跃迁,但是由于Mn2+在Zn3(PO4)2结构中的配位数不同,故发光颜色及强度均不同。对于余辉发射,只能观察到红色余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变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MN^2+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离子液体[A336][P507]在盐酸和硝酸介质中对Sc(Ⅲ)的萃取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璐 陈继 邓岳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利用双功能离子液体萃取剂三辛基甲基氯化铵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盐([A336][P507])在HCl和HNO3介质中对Sc(Ⅲ)的萃取和分离。研究表明,萃取剂在低酸度条件下,对Sc(Ⅲ)有较好的萃取能力;但是当水相酸度从0.5 mol/L增加到4 mol/L,Sc... 利用双功能离子液体萃取剂三辛基甲基氯化铵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盐([A336][P507])在HCl和HNO3介质中对Sc(Ⅲ)的萃取和分离。研究表明,萃取剂在低酸度条件下,对Sc(Ⅲ)有较好的萃取能力;但是当水相酸度从0.5 mol/L增加到4 mol/L,Sc(Ⅲ)的萃取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并且讨论了在HCl介质和HNO3介质中,[A336][P507]萃取Sc(Ⅲ)的机理,由于Sc(Ⅲ)的半径最小,而且在萃取过程中存在PO与P—O的竞争作用,使得其萃合物结构与轻稀土不同。水相中加入盐析剂Na Cl或Na NO3对Sc(Ⅲ)的萃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的结果表明,萃取反应是放热反应。还研究了混合稀土中Sc(Ⅲ)和其它稀土离子的分离,在较低酸度的条件下萃取剂[A336][P507]对其它稀土离子的萃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该萃取体系对Sc(Ⅲ)和其它稀土离子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显示了本研究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36][P507] 萃取 Sc(Ⅲ) 盐酸和硝酸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anex 923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钪及其与P507和环烷酸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川楹 陈继 邓岳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92-1496,共5页
稀土元素钪(Sc)在相关原料中含量低,伴生杂质元素多,回收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对比了直链三烷基氧化膦(Cyanex 923)、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环烷酸在硫酸体系中对Sc的萃取、分离和反萃。Cyanex 923在高酸度下能... 稀土元素钪(Sc)在相关原料中含量低,伴生杂质元素多,回收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对比了直链三烷基氧化膦(Cyanex 923)、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环烷酸在硫酸体系中对Sc的萃取、分离和反萃。Cyanex 923在高酸度下能完全萃取Sc,而环烷酸和P507则在低酸度下有较高萃取率。Cyanex 923分离Sc与锆(Zr)、钛(Ti)的最佳水相酸度为1 mol/L,分离系数分别为5. 6和10. 6。P507在水相H^+浓度为2 mol/L时对Sc/Zr、Sc/Ti有最大分离系数,分别是21和59. 7。虽然P507有更好的分离效果,但难以反萃。3种萃取剂中仅有Cyanex 923能被有效反萃,在反酸H+浓度为0. 4 mol/L时有最大反萃率。因此,Cyanex 923更适合从含Sc二次资源浸出液中分离回收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直链三烷基氧化膦 乙基己基磷酸单-乙基己基酯 环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树脂回收水相中有机磷酸萃取剂
6
作者 苏文柔 陈继 +2 位作者 邓岳锋 杨茂华 刘川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2-811,共10页
研究了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相中有机磷酸萃取剂的吸附。通过比较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对水相中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的去除率,发现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OH)从水溶液中去除P507的能力最强,去除率可达99.24%。而... 研究了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相中有机磷酸萃取剂的吸附。通过比较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对水相中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的去除率,发现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OH)从水溶液中去除P507的能力最强,去除率可达99.24%。而且当溶液在p H=1.0时,D201-OH对P507的吸附主要是分子吸附,其吸附等温线更适用于Langmuir模型;当溶液在p H=5.0时,阴离子交换反应占主导地位,其吸附等温线更适用于Freundlich模型。研究还表明,D201-OH对P507的吸附在20 min内即达到吸附平衡时99.8%的吸附量。通过动力学研究表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更适用于描述实验数据,并且吸附速率主要受膜扩散控制。此外,吸附-解吸附循环8次后,D201-OH的吸附能力仍然保持在93%以上。综上所述,D201-OH是有机磷酸类萃取剂的良好吸附剂,其吸附性能高效,循环过程稳定,因此可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回收有机磷酸萃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树脂 有机磷酸萃取剂 吸附机理 循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