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崩滑岩体对埋地管线横向冲击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
作者 邓学晶 薛世峰 仝兴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5,120,共6页
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对高速下落岩体冲击地面、引起埋地管道动力响应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考察影响管道表面土压力和管道变形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管道表面土压力分布非常不均匀,靠近管道顶部的区域是主要影响区,冲击作用... 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对高速下落岩体冲击地面、引起埋地管道动力响应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考察影响管道表面土压力和管道变形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管道表面土压力分布非常不均匀,靠近管道顶部的区域是主要影响区,冲击作用面积是主要影响区范围的决定性因素;落体质量和冲击速度是影响管道表面最大土压力的主要因素,落体对管道表面土压力沿纵向的影响范围大致为冲击作用半径的2倍;落体速度相同时,落体质量对管道变形的影响比冲击作用面积更显著;增大管道埋深可以减小管道的冲击变形量;与采用较硬的黏土作为管沟填充料相比,无黏性砂填充时冲击荷载更容易引起管道发生较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落石冲击 地质灾害 3DEC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荷载作用下填埋场HDPE土工膜受拉计算 被引量:9
2
作者 邓学晶 孔宪京 邹德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7-451,共5页
采用FLAC程序对典型荷载作用下城市垃圾填埋场HDPE土工膜的受力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3种荷载条件包括:36 m高垃圾堆体自重荷载(分层填埋);下卧软弱黏土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荷载;地震引起的动力荷载。计算结果显示:①土工膜内的拉应力随... 采用FLAC程序对典型荷载作用下城市垃圾填埋场HDPE土工膜的受力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3种荷载条件包括:36 m高垃圾堆体自重荷载(分层填埋);下卧软弱黏土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荷载;地震引起的动力荷载。计算结果显示:①土工膜内的拉应力随着垃圾土分层填埋、基础不均匀沉降、地震荷载的作用而积累;②基础不均匀沉陷是影响衬垫层土工膜局部拉应力的主要因素;③中等强度水平的地震动输入(例如,峰值加速度为0.25g)可使覆盖层土工膜端部锚固位置拉应力超过极限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HDPE土工膜 FLAC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滑块系统能量分析的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学晶 孔宪京 +1 位作者 杜永峰 邹德高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07,共4页
对具有摩擦型接触面的经典Newmark双滑块系统进行分析,给出单周期简谐激励下最大相对滑移量的近似解析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接触面最大相对滑移量对应的能量传递系数e/(ky/ka)与ky/ka存在近似线性关系;拟合86条地震波作用下的338个地震永... 对具有摩擦型接触面的经典Newmark双滑块系统进行分析,给出单周期简谐激励下最大相对滑移量的近似解析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接触面最大相对滑移量对应的能量传递系数e/(ky/ka)与ky/ka存在近似线性关系;拟合86条地震波作用下的338个地震永久位移计算结果,得到e/(ky/ka)与ky/ka的线性表达式,给出地震永久位移的简化计算公式.公式基于较严格的理论推导,同时考虑了地震波的随机特性,是发展经典Newmark理论的新思路;与其他学者建议的公式对比表明,本文公式计算结果合理、形式简单而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永久变形 接触面 Newmark方法 能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地震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邓学晶 孔宪京 刘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95-2100,共6页
对典型构型填埋场的二维地震响应进行了详细计算,目的是考察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填埋场的稳定性,评价影响填埋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计算结果显示:(1)覆盖层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垃圾土的材料属性、填埋场高度... 对典型构型填埋场的二维地震响应进行了详细计算,目的是考察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填埋场的稳定性,评价影响填埋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计算结果显示:(1)覆盖层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垃圾土的材料属性、填埋场高度、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以及场地条件等参数;(2)衬垫层的稳定性取决于输入地震动的加速度峰值、卓越周期和填埋场的基本自振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稳定分析 动力分析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场地震稳定性的拟静力分析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学晶 孔宪京 邹德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03-1308,共6页
基于土石坝潜在滑裂面上等效地震系数的概念,在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二维滑动面上定义了水平等效加速度(时程)ahec(t)和ahed(t),以最大水平等效加速度ahecm和ahedm代表地震在填埋场覆盖层和衬垫层引起的荷载水平,与屈服加速度进行比... 基于土石坝潜在滑裂面上等效地震系数的概念,在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二维滑动面上定义了水平等效加速度(时程)ahec(t)和ahed(t),以最大水平等效加速度ahecm和ahedm代表地震在填埋场覆盖层和衬垫层引起的荷载水平,与屈服加速度进行比较来评价填埋场的地震稳定性;假定沿填埋场底部衬垫层的潜在滑动体由3个刚性滑块组成,对基础具有一定坡角的填埋场进行极限平衡分析,推导了填埋场衬垫层屈服加速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将等效线性化方法与拟静力方法相结合,给出城市垃圾填埋场沿防渗层失稳的2D拟静力分析步骤;对振动台试验用到的模型填埋场进行非线性数值计算,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2D拟静力分析方法能够给出相对保守的地震稳定性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地震稳定性 拟静力方法 水平等效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稳随机激励下耦合Newmark滑移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学晶 林倩 +1 位作者 亓玉成 邹德高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8-583,共6页
基于随机激励的离散形式,对耦合Newmark系统的动力可靠度问题进行解析分析。平稳随机激励下,耦合Newmark系统初始滑移极限状态方程可以写成n个标准正态随机变量的显式线性函数,并能给出可靠度指标的理论解。对于以相对滑移量为临界状态... 基于随机激励的离散形式,对耦合Newmark系统的动力可靠度问题进行解析分析。平稳随机激励下,耦合Newmark系统初始滑移极限状态方程可以写成n个标准正态随机变量的显式线性函数,并能给出可靠度指标的理论解。对于以相对滑移量为临界状态的情况,极限状态方程是n个标准正态随机变量的隐式函数,可借助静力可靠度方法进行求解。算例表明,系统初始滑移的设计点激励是以潜在滑动体自振频率为主频,振幅渐增的谐振时程;后者的失效概率与摩擦系数成非线性关系,存在合适的摩擦系数使失效概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可靠度 地震永久位移 滑动位移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学晶 邹德高 孔宪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3-627,共5页
对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互补充、印证,进一步考察填埋场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表明,特殊的夹层结构形式导致水平地震作用下城市垃圾填埋场存在两个主要的响应频率,在这两个主要频率附近模型顶部取得峰... 对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互补充、印证,进一步考察填埋场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表明,特殊的夹层结构形式导致水平地震作用下城市垃圾填埋场存在两个主要的响应频率,在这两个主要频率附近模型顶部取得峰值加速度响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填埋场防渗层的地震永久位移与输入地震动的水平位移振幅近似呈正比关系;坡比是影响填埋场覆盖层和衬垫层永久位移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填埋场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大型储液罐基础环梁拉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学晶 杜永峰 +1 位作者 夏琰 任兴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0-125,共6页
采用Flac3D商用软件对大型储液罐的充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储液罐、基础环梁和地基土层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动力计算,考察环梁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以及影响环梁环向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环梁环向拉力随试水分级加载而逐... 采用Flac3D商用软件对大型储液罐的充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储液罐、基础环梁和地基土层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动力计算,考察环梁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以及影响环梁环向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环梁环向拉力随试水分级加载而逐级增大,水平地震作用下,环梁环向拉力在静荷载引起拉力的基础上累积增加;垫层材料对环梁环向拉力的影响较大,采用灰土石垫层时,环梁环向拉力比采用素土垫层小18.3%;与数值计算结果相比,按规范公式计算静荷载作用下基础环梁的最大环向拉力偏大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储液罐 环梁基础 FLAC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动力稳定机理及稳定分析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学晶 孔宪京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5,共7页
简述国内外在垃圾填埋场动力稳定机理及稳定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包括:1.垃圾土(MSW)与接触面的属性参数;2.垃圾土的本构模型;3.填埋场动力分析方法。
关键词 填埋场 垃圾土(MSW) 动力稳定性 动力分析 现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角与摩擦自锁的一般性解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学晶 薛世峰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3期223-224,共2页
从分析物体接触相互作用出发,讨论了摩擦角的概念,并按照摩擦平衡问题推导出摩擦自锁的条件,使学生更容易对这两个概念建立一般性的理解,达到灵活运用理论力学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 理论力学 摩擦角 自锁现象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场地震变形机理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孔宪京 邓学晶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74,共10页
城市垃圾填埋场是环境岩土工程研究领域面临的新问题,对其地震变形机理尚缺乏深入的了解,迄今难以建立专门的地震稳定性评价体系。针对垃圾填埋场的工程特性,精心设计8个大比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采用类比方法并运用一些试验新技术,再... 城市垃圾填埋场是环境岩土工程研究领域面临的新问题,对其地震变形机理尚缺乏深入的了解,迄今难以建立专门的地震稳定性评价体系。针对垃圾填埋场的工程特性,精心设计8个大比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采用类比方法并运用一些试验新技术,再现垃圾填埋场的震害现象,揭示沿基础衬垫层和封顶覆盖层的接触面发生较大相对滑移是地震作用下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破坏模式,其中封顶覆盖层的破坏模式再次印证"双滑楔体"假定;由于垃圾土低密度、高压缩性,以及垃圾填埋场具有特殊的防渗层结构等特点,垃圾堆体内部不容易出现明显的滑裂面;定性和半定量地考察、研究封顶覆盖层和基础坡比、垃圾堆体密度、接触面强度参数、地震波频谱特性等因素对垃圾填埋场地震响应及其破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填埋场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慧 邓学晶 +3 位作者 杜永峰 宋彧 周茗如 刘志兵 《低温建筑技术》 2003年第4期33-35,共3页
对 - 5 0℃低温环境中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出了几点规律性认识 ,为在冬季气候比较寒冷的中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叠层橡胶垫隔震技术 ,作了一点有益的探索。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对隔震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可以看... 对 - 5 0℃低温环境中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出了几点规律性认识 ,为在冬季气候比较寒冷的中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叠层橡胶垫隔震技术 ,作了一点有益的探索。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对隔震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可以看出 ,环境温度降低使隔震层的水平位移有所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工程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13
作者 赵士强 邓学晶 周扬 《低温建筑技术》 2014年第7期41-44,共4页
采用地震动模型合成了一系列地震波,经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得到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一系列动力反应离散值,结合统计学原理考察了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坝顶最大加速度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坝顶加速度放大倍数以及最小安全... 采用地震动模型合成了一系列地震波,经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得到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一系列动力反应离散值,结合统计学原理考察了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坝顶最大加速度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坝顶加速度放大倍数以及最小安全系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8级地震,震中距为50km比震中距为20km的加速度反应减弱了50%左右,同时震中距为20km与震中距为50km相比,土石坝坝坡最小安全系数减小了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地震动模型 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慧 杜永峰 +3 位作者 屠锦敏 周茗如 宋彧 邓学晶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80-83,共4页
介绍了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过程,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的原理、系统组成和系统性能评价.提出了其性能评价指标,指出这种隔震体系具有竖向承载力大、弹性复位功能强、隔震器耐久性好、隔震效果明显等主要性能优势.
关键词 基础 隔震 结构控制 被动控制 叠层橡胶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诱发工程岩体结构面滑移概率分析
15
作者 邓学晶 亓玉成 +1 位作者 林倩 邹德高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152,共5页
基于非平稳随机地震动模型,编制快速合成人工地震动的程序以实现对工程地震动的随机抽样。对工程岩体地震响应进行等效线性数值计算时,定义结构面的水平等效加速度(时程),将结构面水平等效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超过其屈服加速度(滑移阈... 基于非平稳随机地震动模型,编制快速合成人工地震动的程序以实现对工程地震动的随机抽样。对工程岩体地震响应进行等效线性数值计算时,定义结构面的水平等效加速度(时程),将结构面水平等效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超过其屈服加速度(滑移阈值)作为岩体失稳的极限条件;基于地震动随机抽样和等效线性化时程计算,提出一种随机地震动作用下工程岩体沿结构面的滑移概率和稳定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考察某工程岩体在附近3个潜在震源影响下的结构面的滑移概率和稳定可靠性。结果表明,震级相差不大时,远场地震诱发该工程岩体的失效概率小于0.01%;近场地震作用下,工程岩体的失效概率为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岩体 地震稳定性 动力可靠度 水平等效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