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再春 张超 +3 位作者 朱夏力 范金明 钱慧 李成荣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较可见光影像具有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以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索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模型,以克服传统地面调查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等弊端。【方法... 【目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较可见光影像具有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以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索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模型,以克服传统地面调查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等弊端。【方法】以滇中地区典型天然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提取单波段反射率、各类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计算各特征变量的标准地均值;筛选与云南松林蓄积量相关性显著的特征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建立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以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E_(MA))、均方根误差(E_(RMS))、平均相对误差(EMR)评价模型精度。【结果】①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的精度最高(R^(2)=0.89,E_(MA)=4.69 m^(3)·hm^(-2),E_(RMS)=5.45 m^(3)·hm^(-2),EMR=14.5%),其次为支持向量机(R^(2)=0.74,E_(MA)=5.27 m^(3)·hm^(-2),E_(RMS)=8.31 m^(3)·hm^(-2),EMR=13.1%),最低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35,E_(MA)=10.12 m^(3)·hm^(-2),E_(RMS)=12.85 m^(3)·hm^(-2),EMR=28.1%);3种模型在测试集上的估测精度均有所降低,随机森林的模型表现最好,支持向量机次之,多元线性最差。②3种模型在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中均存在一定的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现象。③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估测云南松林蓄积量,纹理特征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结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不进行单木分割的情景下,提取标准地的单波段反射率、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均值,筛选适用于蓄积量估算的变量构建估测模型。通过对3种模型进行精度评价,随机森林为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云南松林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 随机森林 多元线性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过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范金明 张超 +4 位作者 钱慧 朱夏力 邓再春 李成荣 艾文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基于GEE平台的MODIS遥感影像,计算并分析了2000-2020年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 基于GEE平台的MODIS遥感影像,计算并分析了2000-2020年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2010年为典型年份,受极端干旱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全局莫兰特指数均高于0.7,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异质性较大,表现在高寒山区和石漠化地区,其中滇西北地区表现为高值聚类,滇东石漠化地区表现为低值聚类。生态环境质量与降水呈正相关,与人类活动呈负相关,与气温、海拔、GDP、城镇化既有正相关,亦有负相关。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复杂性,应重视滇西北高寒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滇东地区的石漠化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演变过程 驱动力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范金明 张超 +3 位作者 钱慧 朱夏力 邓再春 刘佰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7,共10页
以云南省东南部典型石漠化地区砚山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手段反演和分析2000—2020年砚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研究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旨在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 以云南省东南部典型石漠化地区砚山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手段反演和分析2000—2020年砚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过程,研究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旨在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提供的陆地卫星(Landsat)数据构建并计算研究区2000—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使用地理探测器量化主要驱动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10、2020年砚山县遥感生态指数均值为0.46、0.44、0.57,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改善比例为57.28%;(2)2000、2010、2020年砚山县石漠化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1181.77 km^(2);(3)2000—2020年石漠化、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与石漠化交互作用对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解释力最强。2000—2020年砚山县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重点关注岩溶石漠化、土地覆盖类型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演变过程 驱动力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薄绒布起绒工艺和染整工艺的探讨
4
作者 沈和安 徐德媛 +1 位作者 邓再春 李慧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9-31,共3页
本文对特薄绒布的起绒工艺和染整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探索,提出了毛坯织物先拉毛起绒后,初定形再染色的生产新工艺。
关键词 薄型织物 绒布 起绒 起毛织物 针织工艺 染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