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作为土壤改良剂吸附黄土高原红黏土中的磷
1
作者 高江奇 段润斌 +3 位作者 逯新宇 李育珍 孙曜 朱冰姿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目的】为应对黄土高原及类似环境敏感地区的土壤磷污染,开发粉煤灰回用技术。【方法】通过批处理实验,将粉煤灰作为改良剂,系统研究投加量、pH、初始磷浓度、时间和温度对不同比例粉煤灰改良的红黏土吸附磷的影响。【结果】吸附等温... 【目的】为应对黄土高原及类似环境敏感地区的土壤磷污染,开发粉煤灰回用技术。【方法】通过批处理实验,将粉煤灰作为改良剂,系统研究投加量、pH、初始磷浓度、时间和温度对不同比例粉煤灰改良的红黏土吸附磷的影响。【结果】吸附等温模型、动力学模型及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添加显著提高了红黏土对磷吸附的最大容量,加快了红黏土磷吸附反应速率并改变了吸附动力学机理,提高了吸附过程的自发性。该研究为解决黄土高原红黏土磷污染与粉煤灰可持续处置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模型 吸附性能 黏土矿物 黄土 Weber-Morr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活性炭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8
2
作者 谢莉 刘吉明 +2 位作者 逯新宇 王海刚 岳秀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4,共6页
采用电催化氧化—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研究电流密度、极板数量、间距、活性炭种类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生化出水COD为136.6 mg/L、TOC为56.6 mg/L条件下,当极板数量为2对、间距为1.8 cm、电流密度为20 mA/cm^(2)、反应6 h... 采用电催化氧化—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研究电流密度、极板数量、间距、活性炭种类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生化出水COD为136.6 mg/L、TOC为56.6 mg/L条件下,当极板数量为2对、间距为1.8 cm、电流密度为20 mA/cm^(2)、反应6 h时,电催化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9.7%,TOC去除率为47.87%。相较于椰壳炭,比表面积大的煤质炭对电催化处理出水的吸附效果较好。当煤质炭投加量为20 g/L、反应120 min时,活性炭出水TOC总去除率可达67.88%。煤质炭吸附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反映该吸附是一个复杂过程。三维荧光光谱表征表明,电催化能氧化分解生化出水中部分类腐殖酸物质,活性炭可进一步吸附去除残留的类腐殖酸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活性炭 焦化废水 生化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Cu-Pd双金属电极电化学还原硝酸盐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畅 刘吉明 +1 位作者 王永恒 逯新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96-5307,共12页
为揭示高盐废水中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氮的能力,采用阴极电沉积法成功制备了NF/CNTs/Cu-Pd双金属复合电极.通过SEM-EDS、XRD和XPS表征,证实CuPd纳米颗粒成功沉积在泡沫镍(NF)底板上.研究了电流密度、初始pH值、初始硝酸盐浓度和Cl^(-)浓度... 为揭示高盐废水中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氮的能力,采用阴极电沉积法成功制备了NF/CNTs/Cu-Pd双金属复合电极.通过SEM-EDS、XRD和XPS表征,证实CuPd纳米颗粒成功沉积在泡沫镍(NF)底板上.研究了电流密度、初始pH值、初始硝酸盐浓度和Cl^(-)浓度等因素对模拟水中NO_(3)^(-)-N、TN的去除能力的影响,并用实际高盐废水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没有Cl^(-)存在情况下,NF/CNTs/Cu-Pd可有效去除NO_(3)^(-)-N,但TN去除能力一般,NO_(3)^(-)-N主要转化为NH_(4)^(+)-N.有Cl^(-)存在作用下,NO_(3)^(-)-N、TN得到有效去除.反应最佳条件为:电流密度30mA/cm^(2),初始pH值7,初始浓度50mg/L,氯离子浓度2.0g/L,此时NO_(3)^(-)-N、TN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97.2%.实际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会抑制NO_(3)^(-)-N去除.DOM去除后,NO_(3)^(-)-N去除率为95.5%,TN去除率达到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还原 NF/CNTs/Cu-Pd电极 电沉积 高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