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2BC增强Al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祝林 王帅 +5 位作者 游龙 刘娟 逄显娟 陆焕焕 宋晨飞 张永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8-163,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Mo_(2)BC含量的Al基复合材料,并进一步分析了Mo_(2)BC含量对Al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Al基体中Mo_(2)BC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加,材料体系的硬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是因为高硬度的Mo_(2)BC陶...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Mo_(2)BC含量的Al基复合材料,并进一步分析了Mo_(2)BC含量对Al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Al基体中Mo_(2)BC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加,材料体系的硬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是因为高硬度的Mo_(2)BC陶瓷颗粒在复合材料中能够表现出显著的钉扎效应,使得基体在受力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能够得到抑制。当Mo_(2)BC陶瓷颗粒的质量分数提高到30%时,复合材料的硬度较纯Al提升了约130%,其硬度值高达72.5HV_(0.2)。此外,随着Mo_(2)BC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于纯Al和添加Mo_(2)BC质量分数为10%的Al基复合材料,当其与GCr15轴承钢进行配副时,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二体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此时材料基体具有较高的磨损率(1.43×10^(-4)mm^(3)·N^(-1)·m^(-1))和摩擦系数(0.84)。随着添加的Mo_(2)BC陶瓷颗粒质量分数逐渐增加至30%,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至2.35×10^(-3)mm^(3)·N^(-1)·m^(-1),摩擦系数降至0.56,表现出一定的减摩润滑特性。这是由于Mo_(2)BC的添加能够使材料体系摩擦表面通过摩擦氧化作用生成具有润滑性能的摩擦氧化物层,有效抑制了二体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起到了一定的抗磨减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摩擦学行为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增韧Mo_(2)BC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2
作者 张智源 王帅 +4 位作者 逄显娟 刘娟 祝林 杜三明 张永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67-2878,共12页
采用快速热压反应烧结法制备高强韧Mo_(2)BC/Cu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铜含量对Mo_(2)BC/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增韧机制和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u均匀地分散在Mo_(2)BC基体中,具有细化晶... 采用快速热压反应烧结法制备高强韧Mo_(2)BC/Cu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铜含量对Mo_(2)BC/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增韧机制和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u均匀地分散在Mo_(2)BC基体中,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Mo_(2)BC/Cu复合材料中铜可以添加的最大质量分数为7.5%。随着铜含量的增加,Mo_(2)BC/Cu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增加。当Cu质量分数为7.5%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分别为625.1 MPa和7.4 MPa·m^(1/2),与Mo_(2)BC陶瓷相比,分别提高了24%和62%,其主要的增韧机制为铜的塑性变形、晶粒拔出、桥接效应和裂纹的偏转。此外,铜的添加还可以明显提高Mo_(2)B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当Cu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可低至0.36,磨损量最小,耐磨性最优,其主要的磨损机制为轻微的二体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Mo_(2)BC 高强韧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摩擦配副对PEEK及CF/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谢金梦 逄显娟 +4 位作者 赵若凡 刘亚婷 黄素玲 王帅 张永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9-277,共9页
为了选择与PEEK及其CF改性复合材料更合适的配副材料以适应苛刻的干摩擦工况,本工作选用PEEK、CF/PEEK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速度、载荷下对PEEK、CF/PEEK复合材料与Al 2O 3球、GCr15球、Si_(3)N_(4... 为了选择与PEEK及其CF改性复合材料更合适的配副材料以适应苛刻的干摩擦工况,本工作选用PEEK、CF/PEEK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速度、载荷下对PEEK、CF/PEEK复合材料与Al 2O 3球、GCr15球、Si_(3)N_(4)球三种不同对磨球所组成的摩擦副进行干摩擦试验。结果表明:CF填充改性PEEK基复合材料,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速度、载荷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三种对磨球所组成的摩擦副在固定载荷高速时或者固定速度重载时仍保持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三种对磨球中,GCr15轴承钢球与PEEK、CF/PEEK组成的摩擦副摩擦系数最大,磨损率最高;Si_(3)N_(4)陶瓷球的摩擦副摩擦系数最小,磨损率最低。当GCr15-CF/PEEK摩擦副在50 N、400 r/min高速时,摩擦系数为0.275,在90 N、300 r/min重载下,摩擦系数为0.254;当Si_(3)N_(4)-CF/PEEK摩擦副在50 N、400 r/min高速时,摩擦系数为0.265,在90 N、300 r/min重载下,摩擦系数为0.231。GCr15-CF/PEEK摩擦副盘试样在高速高载的苛刻工况下发生了严重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而Si_(3)N_(4)-CF/PEEK摩擦副盘试样在高速高载的苛刻工况下主要是磨粒磨损和轻微的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Al_(2)O_(3)陶瓷球 GCr15轴承钢球 Si_(3)N_(4)陶瓷球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中橙皮苷的溶剂热法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逄显娟 李杰 +1 位作者 段冷昕 陈克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67-270,276,共5页
以橙皮苷得率为指标,采用溶剂热法提取陈皮中的橙皮苷,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以及提取时间对橙皮苷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对溶剂热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对橙皮苷的得率影... 以橙皮苷得率为指标,采用溶剂热法提取陈皮中的橙皮苷,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以及提取时间对橙皮苷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对溶剂热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对橙皮苷的得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温度。优选的橙皮苷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20℃,乙醇浓度60%,液料比70∶1 m L·g-1,提取时间45 min,在上述条件下测得橙皮苷得率为6.07%±0.03%。同传统的乙醇回流法相比,溶剂热法的提取时间缩短了近70%,橙皮苷得率约提高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陈皮 橙皮苷 正交实验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摩擦条件对PEEK、CF/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及其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逄显娟 岳世伟 +5 位作者 黄素玲 谢金梦 王帅 宋晨飞 岳赟 李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115,120,共8页
采用快速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聚醚醚酮(PEEK)及碳纤维改性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UMT-2对所制备的纯PEEK及CF/PEEK复合材料进行摩擦性能表征,系统研究载荷和速度对PEEK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磨损机理及抗... 采用快速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聚醚醚酮(PEEK)及碳纤维改性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UMT-2对所制备的纯PEEK及CF/PEEK复合材料进行摩擦性能表征,系统研究载荷和速度对PEEK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磨损机理及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利用三维形貌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静电测试仪等手段对材料磨损表面及摩擦静电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加,PEEK和CF/PEEK达到稳定阶段的平均摩擦系数先降低后增加;PEEK和CF/PEEK复合材料表面磨损率逐渐增大,施加载荷为100N和125N时,纯PEEK材料表面磨损失效,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向疲劳磨损为主转变。随着速度的增加,PEEK平均摩擦系数先增加后降低,CF/PEEK平均摩擦系数先略微降低后逐渐增加;PEEK和CF/PEEK复合材料表面磨损率先降低后增加;在低速条件下,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高速条件下,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共同存在。PEEK和CF/PEEK复合材料表面摩擦静电分别随着载荷、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碳纤维改性聚醚醚酮 摩擦 磨损 摩擦静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铋的制备及其光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逄显娟 王新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29,234,共6页
钨酸铋(Bi_(2)WO_(6))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可见光催化剂,具有氧化性强、耐光腐蚀、无毒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研究发现,Bi_(2)WO_(6)的合成方法与其光催化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结合国内外对Bi_(2)WO_(6)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其合成方法... 钨酸铋(Bi_(2)WO_(6))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可见光催化剂,具有氧化性强、耐光腐蚀、无毒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研究发现,Bi_(2)WO_(6)的合成方法与其光催化性能密切相关。因此,结合国内外对Bi_(2)WO_(6)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其合成方法和光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Bi_(2)WO_(6)的设计、合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铋 制备 光降解 有机污染物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改性方法优化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逄显娟 李栋 +3 位作者 岳世伟 黄素玲 谢金梦 李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6,共5页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摩擦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通过总结近几十年来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情况,综述纤维、晶须、固体润滑剂、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聚合物共混的改性方法,分析并讨论不同改性方法对聚酰亚...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摩擦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通过总结近几十年来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情况,综述纤维、晶须、固体润滑剂、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聚合物共混的改性方法,分析并讨论不同改性方法对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对于聚酰亚胺摩擦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摩擦磨损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改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织物增强PTFE复合材料全寿命磨损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建 彭帅豪 +3 位作者 贺甜甜 逄显娟 上官宝 张永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1-160,共10页
采用MYB-500高频高压摆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玻璃纤维织物增强聚四氟乙烯(GF/PTFE)自润滑复合材料进行全寿命磨损测试,研究材料自润滑性能和损伤特征,通过微观检测方法分析磨损产物和摩擦表面,探讨影响材料自润滑稳定性和寿命的关键因素... 采用MYB-500高频高压摆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玻璃纤维织物增强聚四氟乙烯(GF/PTFE)自润滑复合材料进行全寿命磨损测试,研究材料自润滑性能和损伤特征,通过微观检测方法分析磨损产物和摩擦表面,探讨影响材料自润滑稳定性和寿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GF/PTFE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寿命周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摩擦因数和磨损厚度变化可分为磨合、稳定及失效三个阶段。摩擦因数和摩擦温度的实时监测能够有效反映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及寿命阶段,磨损量的变化及磨损表面的分析则表明材料磨损具有显著的非均匀性。根据材料失效后的表面磨损机理推断,材料初始厚度的不均匀性对其磨损过程中损伤的不一致性及寿命具有关键影响。因此,通过改进固化工艺,能够有效延长材料寿命周期中的稳定阶段,提高材料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润滑 摩擦因数 磨损 聚四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酸铋的选择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杰 逄显娟 宋晨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7-220,共4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以硝酸铋和偏钒酸铵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实现了对钒酸铋(BiVO4)晶体结构的调控,选择性制备出四方锆石结构BiVO4(z-t)和单斜白钨矿结构BiVO4(s-m)。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等表征分... 采用微波水热法,以硝酸铋和偏钒酸铵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实现了对钒酸铋(BiVO4)晶体结构的调控,选择性制备出四方锆石结构BiVO4(z-t)和单斜白钨矿结构BiVO4(s-m)。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等表征分析,并以亚甲基蓝(MB)的降解考察了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BiVO4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均有较大影响,BiVO4(s-m)表现出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5h,MB的降解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铋 微波水热 选择性合成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斜相钒酸铋BiVO4(s-m)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杰 逄显娟 吴艳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23,29,共6页
近年来,单斜相结构的钒酸铋BiVO4(s-m)以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可见光催化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制备方法的不同会导致其结晶度、形貌、晶面裸露、比表面积等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可见光催化性能。因此,就BiVO4(s... 近年来,单斜相结构的钒酸铋BiVO4(s-m)以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可见光催化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制备方法的不同会导致其结晶度、形貌、晶面裸露、比表面积等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可见光催化性能。因此,就BiVO4(s-m)的制备方法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BiVO4(s-m)可见光催化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相 钒酸铋 制备 光催化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摩耐磨多层膜设计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晓猛 张永振 +3 位作者 杜三明 刘建 杨正海 逄显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453,共10页
涂层作为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具有材料选择范围广、性能可调节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多种工况和结构要求,在零部件的减摩耐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单一涂层分为减摩涂层和耐磨涂层两类。前者采用类石墨层状结构润滑材料制备,用于... 涂层作为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具有材料选择范围广、性能可调节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多种工况和结构要求,在零部件的减摩耐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单一涂层分为减摩涂层和耐磨涂层两类。前者采用类石墨层状结构润滑材料制备,用于减小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但磨损率较高;后者则采用陶瓷等高硬材料制备,用于抵抗磨损、保护基体材料,但摩擦系数较大。这两种涂层在使用中都不能同时发挥减摩、耐磨的作用。随着机械、航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在不能采用传统油润滑的特殊环境中,传统涂层无法同时满足零部件之间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较低的磨损率的要求。而多层膜结合选材和层状结构设计,兼具减摩、耐磨作用,其相关研究为解决材料摩擦学性能不足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能。构筑多层膜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磁控溅射等手段,在基体材料上制备软硬交替分布的层状结构涂层,单层厚度在微米和纳米级之间。其摩擦学性能取决于自身的结构参数和制备工艺参数,二者通过改变多层膜的结晶状态、力学性能进而影响其摩擦学性能。如何优化结构、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减摩耐磨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控制多层膜的晶粒生长和晶体择优取向;二是提高多层膜的韧性;三是降低多层膜的残余应力。通过优化结构、工艺参数,控制制备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强化有利因素,多层膜的摩擦学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研究表明,调整多层膜中的单层膜厚度可以实现内部材料结晶状态的演变及抑制晶体取向的转变。另外,多层膜层状结构产生的大量界面可以在涂层受载产生裂纹时吸收能量,抑制或偏转裂纹扩展,因此可以通过引入高质量层间界面优化其韧性。多层膜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随溅射过程逐渐累积,降低基片偏压是控制残余应力的有效手段;多层膜的层状结构可以打断残余应力的累积,也能从时间效应上控制残余应力。从研究成果来看,影响多层膜摩擦学性能的因素存在最佳值。从实验数据来看,大气环境中干摩擦磨损率可以降至3×10-10mm3/(N·m),并且摩擦系数始终稳定在0.1左右。本文归纳了多层膜的研究现状,主要从设计原则(包括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性能表征和检测手段、近期研究成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出目前多层膜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膜 力学性能 摩擦学 调制周期 韧性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改性及其摩擦学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素玲 逄显娟 +5 位作者 岳世伟 谢金梦 王帅 宋晨飞 陈德强 张永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简要介绍了聚醚醚酮(PEEK)特种工程塑料的特点,特殊的分子构型使其具有突出的综合性能。重点介绍了近些年PEEK的改性研究进展,包括填充改性、高聚物共混改性及表面改性,分析了不同改性技术的改性原理、不同影响因素下PEEK复合材料的磨... 简要介绍了聚醚醚酮(PEEK)特种工程塑料的特点,特殊的分子构型使其具有突出的综合性能。重点介绍了近些年PEEK的改性研究进展,包括填充改性、高聚物共混改性及表面改性,分析了不同改性技术的改性原理、不同影响因素下PEEK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和转移膜生长机制。最后,展望了PEEK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改性 转移膜 摩擦磨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改性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金梦 逄显娟 +5 位作者 黄素玲 赵若凡 刘亚婷 王帅 宋晨飞 李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碳纤维(CF)改性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CF/PEEK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制的影响,简述了CF/PEEK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展望了CF/PEEK复合材料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碳纤维 聚醚醚酮 转移膜 摩擦学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滚比对Cu/Cu对滚配副载流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泽祥 宋晨飞 +4 位作者 吴海红 吕斌 孙超 逄显娟 张永振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01-206,共6页
滑滚比是影响滚动接触的重要因素,本工作在不同滑滚比条件下研究了纯铜滚动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滑滚比的增加,平稳后对滚配副的载流摩擦系数增大,接触电阻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表面磨痕宽度增加。作为对比,同等滑滚比下无电流... 滑滚比是影响滚动接触的重要因素,本工作在不同滑滚比条件下研究了纯铜滚动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滑滚比的增加,平稳后对滚配副的载流摩擦系数增大,接触电阻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表面磨痕宽度增加。作为对比,同等滑滚比下无电流时对滚配副的摩擦系数变化规律不变但数值更低。随着滑滚比的增加,载流摩擦副表面疲劳程度加剧,次表层塑性变形更明显,表面氧化程度随着材料疲劳剥落而降低。有、无电流的对比结果显示,电流促进表面疲劳和次表层塑性变形,可能与电阻热导致的材料弱化有关。总之,滑滚能够提升导电能力但会引起疲劳损伤,电流的介入也加剧了同等滑滚比下的材料损伤。如何控制滑滚比是未来滚动导电旋转关节设计的关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滚比 载流摩擦 接触电阻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和速度对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岳世伟 逄显娟 +1 位作者 牛一旭 黄素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51-257,共7页
本工作以聚醚醚酮为基体、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磨抛的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预处理。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进行摩擦实验,系统研究载荷和速度对PEEK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 本工作以聚醚醚酮为基体、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磨抛的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预处理。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进行摩擦实验,系统研究载荷和速度对PEEK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利用三维形貌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导热系数分析仪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磨损表面分析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成型工艺没有改变PEEK和聚醚醚酮/碳纤维(PEEK/CF)的结晶状态,PEEK没有发生分解和裂解反应,并且CF也没有发生氧化反应。在初始的磨合阶段,摩擦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然后逐渐趋于平稳,达到稳定阶段时,GCr15-PEEK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在0.29~0.32之间,GCr15-PEEK/CF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在0.27~0.30之间。随着载荷的增大,摩擦系数达到稳定阶段的时间变短。在轻载条件下,PEEK和PEEK/CF复合材料以黏着磨损为主;当载荷达到某一数值时,PEEK和PEEK/CF复合材料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共混的磨损形式。随着速度的增加,PEEK的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大,磨损机理由黏着磨损为主向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共混磨损转变;PEEK/CF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着速度的增加单调递减,磨损机理主要以黏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柴油机推进轴系频域稳态扭转振动分析
16
作者 邹磊 肖能齐 +3 位作者 郭岚峰 逄显娟 张云程 王宏伟 《造船技术》 2023年第4期33-38,共6页
以载重10000 t低速柴油机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创建其当量系统模型。基于系统矩阵法对推进轴系进行自由振动分析,求得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研究柴油机在全转速下的气体和往复惯性激励力矩,针对推进轴系在柴油机和螺旋桨共同激励下的... 以载重10000 t低速柴油机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创建其当量系统模型。基于系统矩阵法对推进轴系进行自由振动分析,求得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研究柴油机在全转速下的气体和往复惯性激励力矩,针对推进轴系在柴油机和螺旋桨共同激励下的频域稳态扭转振动响应特性进行计算,求得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主谐次、共振转速点和推进轴系各部件的应力值。结果表明,推进轴系在低阶频率振动时气缸和中间轴振幅较大,推进轴系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船舶能够安全稳定航行,同时为推进轴系时域瞬态扭转振动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柴油机 推进轴系 频域稳态 扭转振动 强迫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