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盐渍化灌区节水改造后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25
1
作者
史海滨
吴迪
+3 位作者
闫建文
李仙岳
朱科
迟碧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31,共14页
为探明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后因地下水水位变化造成的土壤盐分重分布规律,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并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节水改造前后沈乌灌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时空分布规律及不同改造年...
为探明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后因地下水水位变化造成的土壤盐分重分布规律,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并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节水改造前后沈乌灌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时空分布规律及不同改造年限区域土壤盐分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秋浇前土壤整体含盐量平均降幅7.30%,秋浇水量减少,秋浇后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9.26%;空间上,土壤盐分高值区(大于6 g/kg)多位于地下水埋深较浅的东北和南部区域,低值区(小于2 g/kg)位于西南和东部沙区。节水改造后,秋浇前土壤盐分全局Moran’s I指数平均增幅为5%,空间相关性增强;秋浇水量减少,全局Moran’s I指数变化不显著,秋浇作用对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影响度减弱。由LISA集聚分析可知,改造后、秋浇前南部高-高显著区向不显著和高-低区转变,秋浇后南部集聚特征仍十分显著,存在盐渍化风险,改造后仍是盐渍化防治重点区域。针对中度耐盐作物,沈乌灌域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和深层非盐渍土面积比例分别为49.66%和71.57%;改造后,秋浇前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和深层非盐渍土分别增加4.82、1.85个百分点,秋浇后,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幅下降5.02个百分点,深层变化不显著。不同距离缓冲区对平均土壤含盐量的解释能力较强,长期改造区和短期改造区受渠道影响半径分别为1.5km和0.7km,长期改造区缓冲区内平均土壤含盐量下降速率高于短期改造区,均一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土壤盐渍化程度减轻,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加,表聚作用弱化,秋浇水量减少,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土壤环境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节水改造
地统计学
空间自相关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剖面水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
8
2
作者
迟碧璇
史海滨
+1 位作者
许迪
焦平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控制暗管排水可改变土壤水盐运移从而影响灌区盐渍化程度和土壤水分状况。为探讨土壤水盐分布与变化及其受控制排水与间距的影响,以河套灌区义长试验站暗管排水试区为对象,选取玉米生长期内典型灌溉周期开展研究。分析了控制排水及其间...
控制暗管排水可改变土壤水盐运移从而影响灌区盐渍化程度和土壤水分状况。为探讨土壤水盐分布与变化及其受控制排水与间距的影响,以河套灌区义长试验站暗管排水试区为对象,选取玉米生长期内典型灌溉周期开展研究。分析了控制排水及其间距变化下土壤水盐剖面静态分布与动态变化及灌水前后土壤水盐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自由排水比,控制排水提高了土壤剖面8.27%的相对含水率,增大了灌水期的含水率增幅,减少了间歇期的含水率降幅;控制排水还提高了土壤剖面盐分的分布均匀性,灌后的水平与垂向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45.88%和32.55%;同时,控制排水降低了土壤剖面36.73%的盐分含量,增大了灌水期29.17%的剖面脱盐区域,减少了间歇期14.29%的剖面积盐区域。控制排水基础上减少间距降低了灌水期的含水率增幅并增加了间歇期的含水率降幅,提高了灌前土壤盐分的水平分布均匀性却降低了灌后土壤盐分的水平分布均匀性。控制排水较高的盐分分布均匀性和脱盐效率及保墒效应有助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土壤水分
盐分
暗管
空间变异
脱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灌井排对农田水盐分布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雪萍
李娜
+1 位作者
焦平金
迟碧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为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井灌井排的控盐与水位降落效应及其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为此基于试验监测,先以渠灌为对照分析井灌井排及其与渠灌结合对区域水盐时空的改变,再剖析单井影响范围内的水盐...
为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井灌井排的控盐与水位降落效应及其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为此基于试验监测,先以渠灌为对照分析井灌井排及其与渠灌结合对区域水盐时空的改变,再剖析单井影响范围内的水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井灌井排与渠灌结合可使地下水埋深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使土壤剖面水盐含量维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三者均分别保持在1.6~5.0 m,10%~25%和300~500μS/cm的变化范围。在单井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埋深沿径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浅,径向距离每增加100 m将减少0.35 m的地下水降落;土壤剖面含盐量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其累积量与地下水埋深呈弱相关关系。井灌井排可维持灌区的水盐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井距能缓解因地下水降落不均引起的远离井位区洗盐作用减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排
井灌
土壤盐分
井渠结合
渠灌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盐渍化灌区节水改造后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25
1
作者
史海滨
吴迪
闫建文
李仙岳
朱科
迟碧璇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31,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69024、51539005)
内蒙古水利厅重大项目(NSK2017-M1)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602049)
文摘
为探明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后因地下水水位变化造成的土壤盐分重分布规律,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并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节水改造前后沈乌灌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时空分布规律及不同改造年限区域土壤盐分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秋浇前土壤整体含盐量平均降幅7.30%,秋浇水量减少,秋浇后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9.26%;空间上,土壤盐分高值区(大于6 g/kg)多位于地下水埋深较浅的东北和南部区域,低值区(小于2 g/kg)位于西南和东部沙区。节水改造后,秋浇前土壤盐分全局Moran’s I指数平均增幅为5%,空间相关性增强;秋浇水量减少,全局Moran’s I指数变化不显著,秋浇作用对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影响度减弱。由LISA集聚分析可知,改造后、秋浇前南部高-高显著区向不显著和高-低区转变,秋浇后南部集聚特征仍十分显著,存在盐渍化风险,改造后仍是盐渍化防治重点区域。针对中度耐盐作物,沈乌灌域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和深层非盐渍土面积比例分别为49.66%和71.57%;改造后,秋浇前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和深层非盐渍土分别增加4.82、1.85个百分点,秋浇后,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幅下降5.02个百分点,深层变化不显著。不同距离缓冲区对平均土壤含盐量的解释能力较强,长期改造区和短期改造区受渠道影响半径分别为1.5km和0.7km,长期改造区缓冲区内平均土壤含盐量下降速率高于短期改造区,均一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土壤盐渍化程度减轻,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加,表聚作用弱化,秋浇水量减少,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土壤环境有所改善。
关键词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节水改造
地统计学
空间自相关
缓冲区分析
Keywords
soil salinity
spatial variability
water saving transformation
geostatistic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buffer analysis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剖面水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
8
2
作者
迟碧璇
史海滨
许迪
焦平金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3304、2018YFC1508304)
内蒙古水利科技重大专项(nsk2018-M5)。
文摘
控制暗管排水可改变土壤水盐运移从而影响灌区盐渍化程度和土壤水分状况。为探讨土壤水盐分布与变化及其受控制排水与间距的影响,以河套灌区义长试验站暗管排水试区为对象,选取玉米生长期内典型灌溉周期开展研究。分析了控制排水及其间距变化下土壤水盐剖面静态分布与动态变化及灌水前后土壤水盐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自由排水比,控制排水提高了土壤剖面8.27%的相对含水率,增大了灌水期的含水率增幅,减少了间歇期的含水率降幅;控制排水还提高了土壤剖面盐分的分布均匀性,灌后的水平与垂向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45.88%和32.55%;同时,控制排水降低了土壤剖面36.73%的盐分含量,增大了灌水期29.17%的剖面脱盐区域,减少了间歇期14.29%的剖面积盐区域。控制排水基础上减少间距降低了灌水期的含水率增幅并增加了间歇期的含水率降幅,提高了灌前土壤盐分的水平分布均匀性却降低了灌后土壤盐分的水平分布均匀性。控制排水较高的盐分分布均匀性和脱盐效率及保墒效应有助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关键词
排水
土壤水分
盐分
暗管
空间变异
脱盐率
Keywords
drainage
soil moisture
salinity
subsurface drains
spatial uniformity
desalination rate
分类号
S27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S156.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灌井排对农田水盐分布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雪萍
李娜
焦平金
迟碧璇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8304,2017YFC0403304)。
文摘
为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井灌井排的控盐与水位降落效应及其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为此基于试验监测,先以渠灌为对照分析井灌井排及其与渠灌结合对区域水盐时空的改变,再剖析单井影响范围内的水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井灌井排与渠灌结合可使地下水埋深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使土壤剖面水盐含量维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三者均分别保持在1.6~5.0 m,10%~25%和300~500μS/cm的变化范围。在单井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埋深沿径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浅,径向距离每增加100 m将减少0.35 m的地下水降落;土壤剖面含盐量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其累积量与地下水埋深呈弱相关关系。井灌井排可维持灌区的水盐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井距能缓解因地下水降落不均引起的远离井位区洗盐作用减弱的问题。
关键词
井排
井灌
土壤盐分
井渠结合
渠灌
土壤水分
Keywords
well drainage
well irrigation
soil salinity
combined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irrigation
canal irrigation
soil water
分类号
TV9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S27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盐渍化灌区节水改造后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史海滨
吴迪
闫建文
李仙岳
朱科
迟碧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控制暗管排水下土壤剖面水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迟碧璇
史海滨
许迪
焦平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井灌井排对农田水盐分布的影响规律
张雪萍
李娜
焦平金
迟碧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