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塑料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欣 郭薇 +1 位作者 李济之 迟光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8-495,共8页
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植物生长,并且其在植物体内积累会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厘清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系统掌握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微塑料的赋存状态和理化特征均可影响其对植物的作用效果... 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植物生长,并且其在植物体内积累会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厘清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系统掌握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微塑料的赋存状态和理化特征均可影响其对植物的作用效果,本文从粒径、形状、浓度、种类、塑料添加剂和老化程度等方面,梳理了土壤微塑料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明晰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塑料 植物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3
2
作者 迟光宇 王俊 +1 位作者 陈欣 史奕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5-761,共7页
以三江平原不同开垦年限的水田及旱地为研究对象,并以沼泽化草甸和天然林地为对照,分层采集土样,测定其土壤有机C含量、pH值及全N含量。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各层土壤中有机C含量的垂直分布特... 以三江平原不同开垦年限的水田及旱地为研究对象,并以沼泽化草甸和天然林地为对照,分层采集土样,测定其土壤有机C含量、pH值及全N含量。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各层土壤中有机C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pH值、N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的垂直分布随土壤深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与沼泽化草甸相比,开垦10年和25年的水田表层土壤有机C含量分别减少49.3%(P<0.01)和14.3%(P<0.05),开垦5年和18年的旱地表层土壤总有机C量比对照分别减少81.9%(P<0.01)和68.3%(P<0.01);林地及开垦18年的旱地土壤pH值均与土壤有机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8(P<0.05)和-0.965(P<0.01);农田开垦前后,土壤有机C含量与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80(P<0.0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Fe(Ⅲ)异化还原的环境效益 被引量:8
3
作者 迟光宇 陈欣 +1 位作者 史奕 郑太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273-277,共5页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是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利用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而获得能量。鉴于土壤Fe(Ⅲ)异化还原是厌氧环境中影响碳、氮、磷及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对Fe(Ⅲ)异化...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是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利用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而获得能量。鉴于土壤Fe(Ⅲ)异化还原是厌氧环境中影响碳、氮、磷及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对Fe(Ⅲ)异化还原在环境中的作用进行评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Fe(Ⅲ)还原环境效益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Fe(Ⅲ)还原 环境效益 电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农田的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迟光宇 郭楠 陈欣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4期243-250,共8页
近年来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给农作物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对农田重金属定性和定量监测十分必要。高光谱遥感具有波段多、连续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动态监测农田重金属分布信息,为快速了解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提供新途径。本... 近年来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给农作物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对农田重金属定性和定量监测十分必要。高光谱遥感具有波段多、连续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动态监测农田重金属分布信息,为快速了解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提供新途径。本文重点阐述土壤/植被重金属高光谱遥感的机理、影响因子、光谱特征以及相关预测模型,分析了目前重金属高光谱遥感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重金属 高光谱遥感 土壤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风险协同管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书海 吴波 +2 位作者 李凤梅 迟光宇 李玉浸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45-2249,共5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重金属超标风险尤为突出。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作物环境响应特性对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双重影响,基于农产品品种对重金属吸收/积累特性的差异性分析,阐明了农作物品种优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重金属超标风险尤为突出。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作物环境响应特性对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双重影响,基于农产品品种对重金属吸收/积累特性的差异性分析,阐明了农作物品种优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作用,提出了在农作物品种审定中增加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系数指标,建立国家层面的农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数据系统,探索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的协同管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控 品种审定 重金属 农产品 土壤 吸收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三季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鲁彩艳 马建 +4 位作者 陈欣 张旭东 史奕 赵牧秋 迟光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0-406,共7页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3个生长季作物生长状况、标记15N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氮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化肥配施玉米秸秆在第1生长季表现为抑制,第2、第3生长季则相反。作...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3个生长季作物生长状况、标记15N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氮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化肥配施玉米秸秆在第1生长季表现为抑制,第2、第3生长季则相反。作物体内来自标记氮肥的含量和比例随生长季的增加显著下降,高量氮肥和玉米秸秆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其含量和比例(P<0.05)。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随作物生长季的增加而降低,而标记氮肥的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随着生长季的增加而增加,经过连续3季作物的吸收利用,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分别平均为15.82%、61.11%和23.07%。标记氮肥的作物利用率和损失率主要发生在第1生长季内,高量氮肥的施用降低了标记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增加了氮素损失率;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玉米秸秆能明显增加标记肥料氮在土壤和作物中的回收率,降低氮素损失率,提高比例为21.74%,从而说明在施肥当季,通过施入高C/N比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合理调节土壤中C源和N素营养的施用比例,可以达到增加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措施 15N利用率 标记氮肥的分配与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垦对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土壤F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太辉 迟光宇 +1 位作者 史奕 陈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89-92,共4页
为探讨农业开垦对土壤Fe活性的影响,采集土样对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岸边沼泽、农田附近沼泽、农田)泥炭层、表土层和潜育层中Fe2+、络合Fe及土壤相关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开垦后,与岸边天然沼泽相比,农田... 为探讨农业开垦对土壤Fe活性的影响,采集土样对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岸边沼泽、农田附近沼泽、农田)泥炭层、表土层和潜育层中Fe2+、络合Fe及土壤相关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开垦后,与岸边天然沼泽相比,农田附近沼泽及农田土壤Fe2+、络合Fe含量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显示开垦促进了土壤有机碳损失,降低了土壤Fe活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各层中络合Fe与土壤TOC相关性显著,表明TOC是影响土壤Fe活化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对土壤Fe活性的影响,进而为耕地的合理开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垦 别拉洪河流域 土壤 FE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