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胰坏死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琳琳 连科迅 +7 位作者 张英 蒋烨 姜艳萍 崔文 乔薪瑗 唐丽杰 李一经 刘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2,72,共7页
以纯化的兔抗传染性胰坏死病病毒(IPNV)VP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抗IPNV VP2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IPNV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优化反应条件为:兔抗IPNV VP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1.28μg/mL,抗IPNV VP2单克隆抗体... 以纯化的兔抗传染性胰坏死病病毒(IPNV)VP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抗IPNV VP2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IPNV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优化反应条件为:兔抗IPNV VP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1.28μg/mL,抗IPNV VP2单克隆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34μg/mL,酶标二抗稀释比例为1∶2 000,以P/N>2,且OD490 nm>0.101 494作为阳性判定标准。该方法的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轮状病毒(HRV)无交叉反应。对41份虹鳟肝脏样品分别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双抗体夹心法与RT-PCR法检测符合率为97%,表明本实验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检测IPNV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IPNV的病原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胰坏死病毒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 单克隆抗体 兔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甘草多糖、甘草多糖及其联合抗生素对无乳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梦圆 朱晓庆 +7 位作者 谷新利 王燕 杨慧莹 刘雨然 王蒙蒙 孙国结 连科迅 李效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9-478,共10页
【目的】分析硒化乌拉尔甘草多糖(selenium 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SeGUP)、乌拉尔甘草多糖(glycymhiza polyacchiade,GUP)对无乳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其联合的抗菌效果。【方法】通过药敏纸片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敏感抗生... 【目的】分析硒化乌拉尔甘草多糖(selenium 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SeGUP)、乌拉尔甘草多糖(glycymhiza polyacchiade,GUP)对无乳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其联合的抗菌效果。【方法】通过药敏纸片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敏感抗生素,采用最小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得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联合抑菌指数(FICI index,FICI);将无乳链球菌与120、60、30 mg/mL的SeGUP、GUP及抗生素分别等量混合后绘制细菌生长速率图;通过ELISA法检测细菌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及胞内DNA浓度,研究SeGUP、GUP及联合抗生素对细菌细胞膜、细胞壁及DNA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SeGUP、GUP及联合抗生素对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无乳链球菌对SeGUP 480 mg/mL、GUP 480 mg/mL均呈现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4.0、11.0 mm;无乳链球菌对盐酸卡那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钠、氟苯尼考极敏;SeGUP和GUP分别对肺炎链球菌的MIC、MBC为120、240 mg/mL和240、480 mg/mL;SeGUP与盐酸卡那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钠、氟苯尼考的FICI为1.5、0.75、1、0.5,SeGUP与盐酸卡那霉素之间关系为无关,与盐酸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钠之间为相加关系,与氟苯尼考间为协同关系,GUP与盐酸卡那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钠、氟苯尼考的FICI为1.5、1、1.5、0.75,GUP与盐酸卡那霉素、头孢曲松钠之间关系为无关,与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间为相加关系;SeGUP、GUP明显抑制细菌的生长,其中SeGUP 120 mg/mL效果最强,SeGUP、GUP与盐酸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钠、氟苯尼考联合使用后增强了抑制效;SeGUP、GUP及联合抗生素使用后均能显著升高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KP)、β-半乳糖苷酶(β-gal)、蛋白质含量(P<0.05),显著降低胞内DNA含量(P<0.05),显著抑制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P<0.05)。【结论】SeGUP能够通过损伤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影响DNA含量对无乳链球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抗菌活性优于GUP。SeGUP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后能够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并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使用SeGUP、GUP和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多糖 硒化乌拉尔甘草多糖 联合抗菌 无乳链球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炎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雨然 杨慧莹 +7 位作者 朱妍 王蒙蒙 孙国结 张梦圆 王燕 高嘉豪 连科迅 谷新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79-1887,共9页
【目的】探究“乳炎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运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棉球致肉芽肿胀试验及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检测进行“乳... 【目的】探究“乳炎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运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棉球致肉芽肿胀试验及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检测进行“乳炎宁”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取60只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乳炎宁”水提物低(4 mg/g)、中(8 mg/g)、高(16 mg/g)剂量组,12只/组。各组小鼠每天固定时间灌胃,每天1次,连续10 d。后续按照不同试验具体操作,试验结束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耳廓重量、腹腔洗液D_(590 nm)值、足重量、棉球肉芽肿重量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二甲苯致耳廓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均可极显著降低二甲苯导致的耳廓肿胀(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高剂量组耳廓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各剂量组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小鼠足肿胀度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各剂量组足肿胀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棉球致肉芽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小鼠棉球肉芽肿胀抑制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低、中剂量组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P<0.05),“乳炎宁”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作用相当(P>0.05)。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除“乳炎宁”水提物低剂量组外,药物处理组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乳炎宁”水提物低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炎宁”水提物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β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中、高剂量组血清中2种细胞因子均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血清中2种细胞因子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乳炎宁”水提物在小鼠上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炎宁” 水提物 细胞因子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甘草多糖对雏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丁艳 李劼 +4 位作者 罗燕 王虹 武梦丽 连科迅 谷新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研究硒化甘草多糖(Se GUP)对雏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雏鸡免疫应激模型。将试验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黄芪多糖组、LPS+甘草多糖组、LPS+硒化甘草多糖组。于试验第8、10、12天... 为研究硒化甘草多糖(Se GUP)对雏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雏鸡免疫应激模型。将试验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黄芪多糖组、LPS+甘草多糖组、LPS+硒化甘草多糖组。于试验第8、10、12天腹腔注射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后,试验组分别注射黄芪多糖、甘草多糖、硒化甘草多糖,连续给药7 d,分别于给药后第7、14、21、28、35天采血,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蛋白3(C3)、补体蛋白4(C4)、可溶性CD4分子(SCD4)、可溶性CD8分子(SCD8)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硒化甘草多糖显著降低了LPS刺激的25日龄雏鸡血清IgA含量(P<0.05),18、25、32、39日龄雏鸡血清IgG和IgM含量(P<0.05)及18、25、32、39、46日龄雏鸡血清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LPS刺激的18、25、32日龄雏鸡血清SCD4含量(P<0.05),18和25日龄雏鸡血清T-AOC含量(P<0.05),18、25、32、39、46日龄雏鸡血清SOD活性(P<0.05),18、25、32、39日龄雏鸡血清GSH-PX活性(P<0.05)。结果表明,硒化甘草多糖对雏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甘草多糖 雏鸡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对脂多糖应激黄羽肉仔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嘉豪 乔彦杰 +3 位作者 连科迅 王蒙蒙 谷新利 邵永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19-3427,共9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酸(GA)对黄羽肉仔鸡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0只体重接近的1日龄健康黄羽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处理组(LPS组)、黄芪多糖组(APS组)、高剂量甘草酸组(...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酸(GA)对黄羽肉仔鸡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0只体重接近的1日龄健康黄羽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处理组(LPS组)、黄芪多糖组(APS组)、高剂量甘草酸组(GA_(H)组)、中剂量甘草酸组(GA_(M)组)和低剂量甘草酸组(GA_(L)组)。空白对照组于14、16、18、20日龄早上腹腔注射0.9%无菌生理盐水2 mL,其余各组同时间注射等量的LPS溶液(1.5 mg/kg BW)建立体内免疫应激模型。空白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APS组、GA_(H)、GA_(M)和GA_(L)组于应激模型建立阶段及前后3 d(即11~23 d)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00 mg/kg黄芪多糖(APS)和120、100、80 mg/kg的GA;试验期49 d。在21、28、35、42、49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采集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CD4、CD8分子含量及免疫活性物质IgA、IgG、IgM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1~49日龄时,其余5组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CD8分子、IgA、IgG、IgM(除GA_(H)组和APS组外)含量均有所升高。与LPS组相比,APS组和3个GA组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有所升高,而血清CD8分子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IgA、IgG、IgM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在3个GA组间,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随GA添加量增加而升高,其中GA_(H)组的升高幅度与APS组最接近,尤其是在42日龄时,GA_(H)组与APS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LPS组(P<0.01;P<0.05);而肉仔鸡血清CD8分子、IgA、IgG、IgM含量随GA添加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GA_(H)组的降低幅度与APS组最接近,在CD8分子含量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35和49日龄时,GA_(H)组肉仔鸡CD8分子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IgA含量方面,除35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_(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21和49日龄时,GA_(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IgG含量方面,除28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_(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35日龄时,GA_(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IgM含量方面,除42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_(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21日龄时,GA_(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GA能有效缓解黄羽肉仔鸡对LPS刺激引起的免疫应激反应,增强免疫调节能力,且与保护效果之间有剂量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GA_(H)>GA_(M)>GA_(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GA) 黄羽肉仔鸡 脂多糖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炎的诊断、预警和新型预防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彦杰 李红欢 +5 位作者 余梦环 徐坤 蒋松 邵永斌 连科迅 谷新利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95-101,共7页
奶牛子宫炎是影响养殖场效益的一大因素,其隐匿性强,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影响奶牛繁殖能力。治疗奶牛子宫炎最常用的方法是抗生素疗法,但其存在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的问题。而奶牛子宫炎防治的关键在于精准的诊断、尽早的预防和... 奶牛子宫炎是影响养殖场效益的一大因素,其隐匿性强,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影响奶牛繁殖能力。治疗奶牛子宫炎最常用的方法是抗生素疗法,但其存在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的问题。而奶牛子宫炎防治的关键在于精准的诊断、尽早的预防和替抗疗法的使用。目前对于奶牛子宫炎诊断常用细胞学、直肠阴道检查、B超检查以及PCR等技术,未来需要寻求更加简便、快捷的诊断方法以及诊断标准。预警技术可尽早预测预防奶牛子宫炎发生,如指标预警和基因组预测,未来需要结合大样本量及当地环境来确认预警指标,以提高预警的准确度。越来越多的科研致力于开发“替抗”疗法,如用壳聚糖微粒、精油、臭氧、益生菌、疫苗和重组白细胞介素-8替代抗生素治疗,但仍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效果评估,以真正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本文通过上述研究的概述,为奶牛子宫炎诊断、预防、治疗提供借鉴,为降低奶牛子宫炎发生率,减少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提高养殖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炎 诊断方法 预警预测 新型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