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4株甘肃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连璐璐 姜元 +7 位作者 赵秀芹 同重湘 余琴 张敬蕊 董海燕 张媛媛 吴移谋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对甘肃44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方法收集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胸科医院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抗酸染色阳性和改良罗氏培养基,TCH和PNB鉴别培养基培养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 目的对甘肃44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方法收集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胸科医院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抗酸染色阳性和改良罗氏培养基,TCH和PNB鉴别培养基培养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采用rpoB-PRA和PCR产物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细菌种的鉴定。结果共对44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鉴定。经rpoB-PRA、rpoB和hsp65基因DNA测序分析,其中非结核分枝杆菌13株(29.55%),包括龟分枝杆菌(M.chelonae)5株,戈登分枝杆菌(M.gordonae)4株,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2株,赛特分枝杆菌(M.setense)1株,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1株;诺卡菌(Nocardia)31株(70.45%),其中鼻疽诺卡菌(N.farcinica)30株,卡尔涅亚诺卡菌(N.carnea)1株。结论抗酸染色阳性、PNB/TCH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包含不同种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和诺卡菌,应开展进一步菌种鉴定,以便于临床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诺卡菌 鉴定 RPOB P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桂莲 张敬蕊 +3 位作者 赵秀芹 杨骜 连璐璐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9-322,326,共5页
目的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对41株和7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别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小抑菌浓度,记录获得结果时间,利用ROC曲线... 目的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对41株和7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别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小抑菌浓度,记录获得结果时间,利用ROC曲线确定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佳耐药阈值,并和传统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罗氏比例法进行比较。结果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获得结果平均时间为8d,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最佳耐药阈值均为0.5μg/mL,以罗氏比例法为金标准,利福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异烟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和100.0%。结论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是一种简便、敏感、快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 异烟肼 耐药性 Alamar Blue显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肺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英文)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海灿 黄明翔 +5 位作者 蒋毅 连璐璐 赵秀芹 张丽水 吴移谋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9-397,共9页
目的对2005-2011年间,福建省福州市胸科医院分离获得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别使用传统鉴别培养基法和多位点PCR、hsp65-PRA与rpoB-PRA,以及hsp65、rpoB、16srRNA和ITS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全部菌株进行... 目的对2005-2011年间,福建省福州市胸科医院分离获得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别使用传统鉴别培养基法和多位点PCR、hsp65-PRA与rpoB-PRA,以及hsp65、rpoB、16srRNA和ITS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全部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450株被初步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分离菌株中,有45株被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其余405株被鉴定为23种不同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和1株支气管戈登菌。结论在该地区有多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传播和流行,其中,6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和支气管戈登菌为在福建省内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鉴定 分枝杆菌 PRA 核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水平与其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桂莲 张敬蕊 +3 位作者 赵秀芹 杨骜 连璐璐 万康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Mtb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oxyR-ahpC突变与对INH的耐药水平及rpoB突变与对RFP的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59株耐INH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30株耐RFP菌株对RFP的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 目的探讨Mtb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oxyR-ahpC突变与对INH的耐药水平及rpoB突变与对RFP的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分别检测59株耐INH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30株耐RFP菌株对RFP的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同时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对INH耐药菌株katG、inhA、oxyR-ahpC和对RFP耐药菌株rpoB的突变情况。结果 INH MIC为0.2500~1.0000μg/ml(低水平耐药菌株)和MIC≥2.0000μg/ml(高水平耐药菌株)的INH耐药株,inhA启动子突变率前者高于后者[53.8%(7/13),4.3%(2/46)],katG315突变率前者低于后者[15.4%(2/13),76.1%(35/46)],χ2值分别为15.57和13.48,P值均为0.000。RFP MIC为0.5000~16.0000μg/ml和MIC≥32.0000μg/ml的RFP耐药株,rpoB531和526位总突变率前者低于后者[62.5%(5/8),95.5%(21/22)],P确切概率=0.048。结论 INH耐药菌株inhA启动子突变与INH低水平耐药有关,katG315突变与INH高水平耐药有关;rpoB531和526位突变与RFP高水平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RFP INH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Spoligotyping分型及北京家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余琴 苏云开 +8 位作者 吕冰 马岩 连璐璐 杨晓敏 董海燕 刘耀 赵秀芹 吴移谋 万康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构成,及该地区北京家族菌株的分布特征。方法从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收集2011年全年临床分离的372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372例来源患者的背景资料,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构成,及该地区北京家族菌株的分布特征。方法从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收集2011年全年临床分离的372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372例来源患者的背景资料,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和BioNumerics 5.0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将372株临床菌株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与SpolDB 4.0数据库进行比对。另外,采用NTF及LSP对北京家族菌株进行分析。来源患者中汉族和蒙古族分别为282例及84例,其他为回族4例,维吾尔族和满族各1例,例数过少,因此仅分析主要民族与北京家族的易感性。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分析不同民族与北京家族易感性。结果372株临床菌株共分为48种基因型,其中24种基因型为新的型别。85.48%(318/372)为北京家族,同时存在T家族(仅次于北京家族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占4.84%(18/372)、H家族(Haarlem)0.81%(3/372)、MANU家族(2004年最先于印度Delhi发现)0.27%(1/372)和LAM家族(Latin American and Mediter-ranean,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家族)0.27%(1/372)。汉族北京家族菌株占87.94%(248/282),非北京家族菌株占12.06%(34/282),蒙古族北京家族菌株79.76%(67/84),非北京家族菌株20.24%(1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2,P=0.057)。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具有多态性,且北京基因型为该地区主要流行株,而北京家族菌株与民族易感性间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基因型 细菌分型技术 分子分型 多态现象 遗传 流行病学 分子 内蒙古[自治区]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PCR用于安徽39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包训迪 连璐璐 +4 位作者 徐东芳 赵秀芹 董海燕 王庆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9-663,共5页
目的评价多位点PCR用于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快速鉴定效果。方法收集从临床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抗酸染色阳性的培养物,经PNB/TCH鉴别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和Rv3... 目的评价多位点PCR用于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快速鉴定效果。方法收集从临床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抗酸染色阳性的培养物,经PNB/TCH鉴别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和Rv3120基因位点进行扩增,鉴定至种,再经rpoB-PRA、hsp65和rpoB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共对39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多位点PCR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378株,非洲分枝杆菌I型6株,非结核分枝杆菌7株。7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为鸟分枝杆菌1株,马赛分枝杆菌2株,胞内分枝杆菌4株。而PNB/TCH鉴别培养基培养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38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6株。多位点PCR结果与rpoB-PRA、hsp65和rpoB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多位点PCR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结果准确可靠,且具有简便和快速等优点,有较大的分子流行病学应用价值,且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聚合酶链反应 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