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亮菌多糖体外模拟消化-酵解特性及其益生作用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煜琛 杜敏如 +3 位作者 赵洪玥 杨舒郁 连玲丹 王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天然多糖活性功能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究真菌多糖活性作用方式与途径,确定亮菌多糖益生潜能,该研究用液态发酵法提取并制备亮菌胞外多糖(Armillariella tabescen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ATEP),去除大分子杂质后评价多糖制备得率,... 天然多糖活性功能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究真菌多糖活性作用方式与途径,确定亮菌多糖益生潜能,该研究用液态发酵法提取并制备亮菌胞外多糖(Armillariella tabescen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ATEP),去除大分子杂质后评价多糖制备得率,分析理化组成,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和模拟酵解,分阶段评价ATEP消化后抗氧化能力,及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TEP总糖占比43.52%,ATEP两组分分子质量分别为27.0 kDa和8.9 kDa,多糖由6种单糖构成;模拟消化过程几乎不会对总糖及还原糖含量造成变化(P>0.05),但可提高总酚及总黄酮含量(P<0.05);模拟酵解过程碳水化合物相对消耗量逐步增加,而还原糖先增再少,pH值则持续下降;酵解产物SCFAs含量增加显著(P<0.05),其中乙酸含量增量最多;ATEP可提高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大肠杆菌4种益生菌增殖速度。本研究评价了ATEP的益生水平,为综合利用亮菌多糖提供思路与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多糖 模拟消化 模拟酵解 益生菌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多糖单加氧酶基因Vv-lpmo 1的序列分析及其表达规律
2
作者 陶永新 黄千慧 +6 位作者 陈仁良 谢斌 连玲丹 张磊 丁宇斯 江玉姬 谢宝贵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4,F0003,共8页
依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采用ZOOM软件将转录组Reads定位到基因组的分析方法,从草菇中鉴定了一个多糖单加氧酶基因Vv-lpm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高效诱导物进行筛选,采用定量PCR方法研究其在降... 依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采用ZOOM软件将转录组Reads定位到基因组的分析方法,从草菇中鉴定了一个多糖单加氧酶基因Vv-lpm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高效诱导物进行筛选,采用定量PCR方法研究其在降解稻草时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菇Vv-lpmo1基因DNA序列长1432bp,有9个内含子,预测编码3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质有分泌信号肽,且含有两个完整的保守结构域:N端的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61(GH61)结构域和C端的cellulose-binding domain(CBD)结构域。通过对葡萄糖、无碳源(饥饿诱导)、微晶纤维素、滤纸、稻草和木屑6种不同基质诱导草菇菌丝的定量PCR,结果筛选出稻草对Vv-lpmo1基因有最强的诱导作用。进一步研究稻草诱导不同时间的变化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规律为0~4h先下调;4~12h恢复到初始水平;12h以后开始迅速上调并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表明草菇多糖单加氧酶基因Vvlpmo1属于诱导表达型基因,可能在草菇降解稻草基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多糖单加氧酶基因 定量PCR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节芒栽培糙皮侧耳的子实体质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聂国添 黄千慧 +7 位作者 苗娟 李肖 龙莹 张磊 连玲丹 谢斌 江玉姬 谢宝贵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6,共6页
利用质构分析仪,比较分析分别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棉籽壳为主料栽培获得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的质构指标,同时测算二者干制率和杀青率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棉籽壳培养料栽培,菌草配方栽培糙皮侧耳... 利用质构分析仪,比较分析分别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棉籽壳为主料栽培获得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的质构指标,同时测算二者干制率和杀青率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棉籽壳培养料栽培,菌草配方栽培糙皮侧耳的菌盖咀嚼性、硬度和回复性较差,菌柄回复性、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较差,而且子实体的干制率和杀青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栽培 五节芒 糙皮侧耳 质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邹优花 连玲丹 +3 位作者 钟武杰 杜敏如 黄颖茵 王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38-144,共7页
为优化杏鲍菇GIM5.344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条件及建立稳定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对裂解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稳渗剂等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以及潮霉素浓度、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转化方法进行优化,探... 为优化杏鲍菇GIM5.344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条件及建立稳定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对裂解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稳渗剂等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以及潮霉素浓度、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转化方法进行优化,探究不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对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溶壁酶1进行酶解效果最佳,当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 h、再生培养基稳渗剂为甘露醇时,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到7×108CFU/mL,再生率达到0.40%。得到转化子最多的转化方法为固体预培养+双层培养法,即PEG介导转化后在无抗性再生培养基上28℃预培养48 h,然后再添加一层含有30μg/mL潮霉素的培养基进行拟转化子的筛选。所得转化子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稳定有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