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连晓荣 何海军 +6 位作者 李永生 周文期 王晓娟 杨彦忠 刘忠祥 张彦军 周玉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7,209,共12页
以6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灌区不同地区开展试验,研究覆膜和露地两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光合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两年参试品种在覆膜条件下的株高较露地种植提高3... 以6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灌区不同地区开展试验,研究覆膜和露地两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光合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两年参试品种在覆膜条件下的株高较露地种植提高3.96%,轴粗降低6.87%,其他农艺性状两种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净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和胞间CO 2浓度(C i)有所不同,但覆膜与露地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和露地种植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381.05 kg·hm^(-2)和16186.05 kg·hm^(-2),两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间的粗脂肪、粗蛋白、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与露地种植模式相比,不同地区两个年份下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覆膜种植模式玉米产量分别平均降低5.30%和4.24%,晚熟品种玉米产量平均增加7.91%;与覆膜种植方式相比,露地种植早熟和中熟玉米品种的纯收入分别增加9.19%和6.99%,晚熟品种纯收入平均降低5.08%。综上所述,在河西走廊灌区,早熟和中熟玉米品种推荐选择露地种植,晚熟品种推荐采用覆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抗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陇单639的选育及栽培 被引量:3
2
作者 连晓荣 李永生 +6 位作者 何海军 杨彦忠 王晓娟 周文期 刘忠祥 董小云 周玉乾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14-818,共5页
培育高产、稳产籽粒直收玉米品种是玉米产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为解决甘肃近年来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农业劳动力紧缺、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宜机械收获籽粒品种缺少等问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遗传育种团队通过种质... 培育高产、稳产籽粒直收玉米品种是玉米产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为解决甘肃近年来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农业劳动力紧缺、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宜机械收获籽粒品种缺少等问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遗传育种团队通过种质资源改良、双单倍体诱导加倍、多环境胁迫选育、多生态区联合鉴定等技术,以自育自交系Z39-1为母本、DH系DHZ62-53为父本选育出了高产高抗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陇单639。在2020-2021年进行的甘肃省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中,陇单6392a10点(次)收获时籽粒平均水分含量为237.5g/kg,平均破损率为4.0%,平均折合产量为16095.0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9%。在2022年进行的甘肃省玉米机收组生产试验中,5试点平均籽粒水分含量为209.0g/kg,籽粒破损率为4.0%,平均折合产量为15012.0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4%。陇单639生育期平均为140d,株型半紧凑,株高290cm,筒型果穗,半马齿型籽粒,穗长19.6cm,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千粒重419g左右。高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感禾谷镰孢穗腐病。陇单639籽粒含粗蛋白为87.10g/kg、粗脂肪为369.0g/kg、粗淀粉为766.70g/kg、赖氨酸为2.97g/kg,容重为728g/L。同时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伏、脱水快等特点,在成熟后田间可站秆20d以上,具备机械收获籽粒品种的主要特征。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机收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陇单639 机收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植条件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连晓荣 陈苍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3-6,共4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高密植条件下14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百粒重、生育期、穗长、行粒数、穗粗、穗行数、轴...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高密植条件下14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百粒重、生育期、穗长、行粒数、穗粗、穗行数、轴粗、秃尖长。在育种工作中,应首先选择单穗粒重、百粒重高的杂交种,在产量相当的情况下生育期短、穗长长、行粒数多的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植 玉米杂交种 产量 性状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个耐密玉米品种在甘肃省密植试验初报 被引量:5
4
作者 连晓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3-6,共4页
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对16个耐密玉米品种进行了密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先玉335、陇005、陇006、武001对环境的分辨率较高,高产但不太稳产。酒002、武003、武002、武005有较好的适应性,对环境的分辨率较低,相对稳产。临001、酒001、... 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对16个耐密玉米品种进行了密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先玉335、陇005、陇006、武001对环境的分辨率较高,高产但不太稳产。酒002、武003、武002、武005有较好的适应性,对环境的分辨率较低,相对稳产。临001、酒001、郑单958对环境的分辨率较高,产量表现低且不稳。在武威、张掖、酒泉、庆阳点适宜种植中晚熟高密品种,可推广密植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临夏、平凉地区在选择耐密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品种的生育期、适应性和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品种 适宜区 密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及筛选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玉乾 杨彦忠 +7 位作者 周文期 连晓荣 张彦军 王兴荣 寇思荣 何海军 刘忠祥 王晓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1-217,共7页
以3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2017—2018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设置田间自然抗旱鉴定试验,筛选抗旱鉴定指标,综合评价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9份玉米自交系的粉丝间隔时间延长了0~3 d,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干重、... 以3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2017—2018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设置田间自然抗旱鉴定试验,筛选抗旱鉴定指标,综合评价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9份玉米自交系的粉丝间隔时间延长了0~3 d,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干重、籽粒干重、出籽率及百粒重均降低,其中,穗干重、籽粒干重和出籽率3个指标分别为正常灌水处理的81.5%、79%和88.5%。穗干重、籽粒干重和出籽率与平均抗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鉴定的主要指标。利用加权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强抗旱玉米自交系10份,其中自交系E28、DH351、陇1222、浚92-8和黄早四,抗旱性达到极强。本研究所筛选到的抗旱自交系可在选育抗旱新品种中加强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抗旱性评价 骨干自交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中子辐照玉米自交系的细胞学效应及后代变异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忠祥 徐大鹏 +3 位作者 连晓荣 周文期 寇思荣 姚泽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9-36,共8页
为了探索快中子辐照玉米的细胞学效应及后代变异,为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提供有益的种质资源,本实验采用低剂量(0.36~4.19 Gy)的快中子辐照玉米自交系LY8405和PH6WC干种子。结果表明:两个自交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随吸收剂量的增... 为了探索快中子辐照玉米的细胞学效应及后代变异,为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提供有益的种质资源,本实验采用低剂量(0.36~4.19 Gy)的快中子辐照玉米自交系LY8405和PH6WC干种子。结果表明:两个自交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核畸变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收剂量4.19Gy对自交系LY8405的M1染色体分裂行为影响效应最为明显,2.48 Gy对自交系PH6WC的M_1染色体分裂行为影响效应次之;辐照M_2、M_3代突变类型包括株型、叶色、穗形、株高、籽粒形状及大小等;生物学和细胞学效应表明,2.48~4.19 Gy的吸收剂量是0.36~4.19 Gy范围内快中子辐照选育玉米突变体的适宜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快中子辐照 细胞学效应 后代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敦煌绿洲区干旱胁迫下玉米抗旱性与灌浆期光合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周玉乾 寇思荣 连晓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117,共6页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绿洲农业区,采用大田干旱胁迫法对玉米品种陇单9号、先玉335、陇单10号、沈单16进行了抗旱性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4个参试品种间除单株穗数差异不显著外,...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绿洲农业区,采用大田干旱胁迫法对玉米品种陇单9号、先玉335、陇单10号、沈单16进行了抗旱性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4个参试品种间除单株穗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形态性状及光合特征参数间差异较大,干旱胁迫后,4个参试材料平均株高降低了40.25 cm,生物量、穗重、穗粒重、穗粒数分别减少了132.87 g·株^(-1)、90.48 g、79.15 g、167.59粒,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百粒重、穗数、出籽率分别减少了3.75 g、0.08个、7.75%,差异不显著;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叶绿素含量随品种抗旱性减弱呈降低的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i)在4个品种间变化较小。(2)抗旱性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的抗旱性依次为先玉335(抗旱)>陇单9号(中度抗旱)>沈单16(弱抗旱)>陇单10号(弱抗旱)。(3)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灌浆期光合速率与不同抗旱类型玉米品种的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胞间CO_2浓度与抗旱品种陇单9号、先玉335的抗旱性相关性较大,叶绿素含量与弱抗旱品种陇单10号、沈单16的抗旱性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玉米 抗旱性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分析不同施肥运筹下中国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晓娟 何海军 +2 位作者 连晓荣 寇思荣 周文期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基于整合分析不同施肥运筹下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制定合理的农田管理培肥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缓解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1990-2015年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 (Meta-analysis)定量分析施肥类... 基于整合分析不同施肥运筹下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制定合理的农田管理培肥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缓解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1990-2015年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 (Meta-analysis)定量分析施肥类型、施肥年限等人为管理及土壤属性(质地)等因素下施肥(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的影响程度。与对照(CK,不施肥)相比,不同施肥措施均能显著提高SMBC和SMBN含量。不同施肥措施下耕层SMBC和SMBN变化存在空间分异特征,尤其在西北区,厩肥和化肥配施(CFM)能够显著增加SMBC和SMBN含量。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SMBC和SMBN含量。有机肥的施用(增施或配施),尤其在西北地区以及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沙壤土地区,对于农田土壤肥力维持与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厩肥 秸秆还田 无机肥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中子辐照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忠祥 徐大鹏 +3 位作者 连晓荣 周文期 寇思荣 姚泽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4-50,共7页
采用252Cf裂变中子源辐照郑单958(ZD958)和武9086(W9086)干种子至吸收剂量为0.98、1.26、1.51、1.97、2.48、3.37 Gy。考察吸收剂量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等性能表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1代植株的发芽势、发... 采用252Cf裂变中子源辐照郑单958(ZD958)和武9086(W9086)干种子至吸收剂量为0.98、1.26、1.51、1.97、2.48、3.37 Gy。考察吸收剂量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等性能表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1代植株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吸收剂量为3.37 Gy时,W9086的发芽势为42.4%,ZD958的发芽势为61.6%;W9086的发芽率为61.6%,ZD958的发芽率为73.7%;W9086的芽长为2.7 cm,ZD958的芽长为4.0 cm;W9086的根长为4.9 cm,ZD958的根长为4.9 cm;W9086的根数目为3.0,ZD958的根数目为3.7,均比对照组低。结果提示,快中子辐照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对W9086的抑制作用比对ZD958的明显,表明不同玉米种子对快中子辐照的敏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快中子辐照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1
10
作者 周玉乾 寇思荣 +5 位作者 何海军 刘忠祥 杨彦忠 王晓娟 连晓荣 周文期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9期72-75,共4页
分析了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肃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快普通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技术创新研究水平,加大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力度,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加强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分析了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肃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快普通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技术创新研究水平,加大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力度,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加强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业 现状 发展对策 科技创新体系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甘肃省玉米种业创新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玉乾 何海军 +5 位作者 杨彦忠 王晓娟 连晓荣 周文期 李永生 刘忠祥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6-11,共6页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第一大种植作物,更是全国第一玉米制种大省,加快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甘肃省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制约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的不...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第一大种植作物,更是全国第一玉米制种大省,加快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甘肃省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制约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并就玉米种质资源、育种、制种产业等方面的突破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选育 种业强省 种质创新 玉米制种 种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忠祥 王晓娟 +7 位作者 连晓荣 梁根生 寇向龙 李永生 周文期 杨彦忠 何海军 周玉乾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源-库互作是重要的产量决定因子,源库间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分配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玉米作为同化能力较强的C4植物,是研究植物碳水化合物分配的理想模型。为给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及源-库互作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文... 源-库互作是重要的产量决定因子,源库间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分配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玉米作为同化能力较强的C4植物,是研究植物碳水化合物分配的理想模型。为给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及源-库互作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蔗糖长距离运输和瞬时淀粉转化形成蔗糖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论述了同化产物分配的调控机制,对影响共质体运输基因、质外体运输基因、韧皮部结构基因和机制调控未知基因对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调控的分子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碳水化合物 分配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夹角突变体FU1603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忠祥 何海军 +5 位作者 王晓娟 连晓荣 杨彦忠 周文期 周玉乾 寇思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1-4,共4页
以玉米自交系LY8405为材料,以252CF裂变快中子源为手段,通过快中子辐射诱变并连续自交多代,选择培育出叶夹角突变体FU1603。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遗传,其穗三叶的叶夹角显著减小,叶片皱缩卷曲,株型更加紧凑,具... 以玉米自交系LY8405为材料,以252CF裂变快中子源为手段,通过快中子辐射诱变并连续自交多代,选择培育出叶夹角突变体FU1603。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遗传,其穗三叶的叶夹角显著减小,叶片皱缩卷曲,株型更加紧凑,具有耐密植的特性。玉米叶夹角突变体FU1603的发掘与选育为玉米的株型育种以及高密度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夹角 FU1603 选育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玉乾 寇思荣 连晓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5-7,共3页
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同一基础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研究种植环境对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差异显著,在张掖和三亚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相对较高,分别为5.4%和4.8%,在陇南的自然加倍率最低为1.6%,说... 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同一基础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研究种植环境对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差异显著,在张掖和三亚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相对较高,分别为5.4%和4.8%,在陇南的自然加倍率最低为1.6%,说明在张掖春播和三亚冬播更适合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生态环境 加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杂交种陇单9号的选育及相关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寇思荣 何海军 +5 位作者 周玉乾 刘忠祥 王晓娟 杨彦忠 李志明 连晓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9期152-153,共2页
陇单9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系ly0996为母本、自育系ly84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9号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7.43%,高抗茎基腐病、大斑病、红叶病,中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适宜... 陇单9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系ly0996为母本、自育系ly84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9号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7.43%,高抗茎基腐病、大斑病、红叶病,中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及中东部年有效积温在2 6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单9号 玉米杂交种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SA-Seq方法快速定位作物农艺性状QTL/基因概述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文期 刘忠祥 +5 位作者 王晓娟 何海军 周玉乾 杨彦忠 连晓荣 李永生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了利用生物学技术和手段来解决农业问题,让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基因及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农业遗传育种服务,实现常规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的紧密结合,加速作物精准育种进程,近年颇受学术界关注。现梳理了一些分子生物学专用... 为了利用生物学技术和手段来解决农业问题,让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基因及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农业遗传育种服务,实现常规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的紧密结合,加速作物精准育种进程,近年颇受学术界关注。现梳理了一些分子生物学专用名词概念,概述了目前在正向遗传学研究中如何利用极端表型材料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BSA-Seq方法(MutMap法、MutMap+法、MutMap-Gap法、QTL-seq法)快速定位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基因,为快速定位和克隆候选基因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定位 BSA-Seq方法 遗传群体 基因克隆 农艺性状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个适宜甘肃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文期 杨彦忠 +5 位作者 连晓荣 王晓娟 何海军 周玉乾 刘忠祥 寇思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92-95,共4页
介绍了适宜在甘肃省范围内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18个,其中甜玉米品种有SBS903、超甜88、超甜白+黄、先农甜珍、超甜603,糯玉米品种有源糯1号、香甜糯868、天润糯1号、香甜糯9号、富友FNL80、垦白糯2号、紫玉糯839、瑞糯260、金玉糯856... 介绍了适宜在甘肃省范围内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18个,其中甜玉米品种有SBS903、超甜88、超甜白+黄、先农甜珍、超甜603,糯玉米品种有源糯1号、香甜糯868、天润糯1号、香甜糯9号、富友FNL80、垦白糯2号、紫玉糯839、瑞糯260、金玉糯856、航玉糯8号、甘甜糯3号、甘甜糯1号、白玉糯909。介绍了适宜甘肃应用的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甜玉米 糯玉米 品种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市甜椒杂交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连晓荣 李波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7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杂交制种技术 酒泉市 甜椒 昼夜温差 河西走廊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选育田间实施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连晓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玉米自交系选育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为降低育种试验误差、减少低水平重复、节约工时提高育种效率以实现育种目标,我们提出在自交系选育实践中应坚持耐密选育途径,规范育种试验地管理,注重田间目测和测交选育结合,利用好各项科学技术措... 玉米自交系选育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为降低育种试验误差、减少低水平重复、节约工时提高育种效率以实现育种目标,我们提出在自交系选育实践中应坚持耐密选育途径,规范育种试验地管理,注重田间目测和测交选育结合,利用好各项科学技术措施,并在田间地头细心观察记载,通过不断发现和筛选,才能选育出优良自交系,组配出高产、高抗、广适、耐密植的新优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田间选育 注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市“一特四化”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
作者 连晓荣 郭瑞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1期12-13,16,共3页
分析了酒泉市"一特四化"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了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节水为切入点,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本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实现农作物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强化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等建议... 分析了酒泉市"一特四化"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了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节水为切入点,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本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实现农作物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强化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等建议,确保节水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特四化 农业 发展现状 农业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