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路径的多元混合教学法在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卢东晖 连晓芬 +1 位作者 杨文韬 张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CP)的多元混合教学法在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分泌科轮转的内科及全科住院医规范化培训97学员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CPL+PBL+CBL)和观察组(CPL+PBL+改良CBL),通过...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CP)的多元混合教学法在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分泌科轮转的内科及全科住院医规范化培训97学员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CPL+PBL+CBL)和观察组(CPL+PBL+改良CBL),通过教学效果、学员岗位胜任力、教学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两组间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学员病例分析能力和岗位胜任力(CCMTV住培管理系统中360度评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CP教学法为基础,联合PBL、CBL教学法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适用于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在此基础上改良CBL教学法有利于学员临床思维和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基于临床路径的混合教学法在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混合教学方法 内分泌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对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连晓芬 谭晓霞 +2 位作者 林远 卢东晖 张帆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随餐冲服苦荞膳食粉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1例。对照组继续原有糖尿病饮食及生活习惯,干预组在原有糖尿病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于干预第4天至第10天服用苦荞... 目的探讨随餐冲服苦荞膳食粉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1例。对照组继续原有糖尿病饮食及生活习惯,干预组在原有糖尿病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于干预第4天至第10天服用苦荞膳食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动态血糖指标[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达标时间占比(TIR%)、高于目标血糖范围的时间占比(TAR%)、低于目标血糖范围的时间占比(TBR%)]及血糖变异性[血糖的曲线下面积(GAU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变化情况,干预10 d后降糖药物减量>50%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MBG(6.41±1.64)mmol/L、TAR%(10.98±6.28)%、GAUC(5.71±1.73)mmol/(L·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4±1.75)mmol/L、(19.62±10.03)%、(7.87±1.75)mmol/(L·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TAR%(10.98±6.28)%、GAUC(5.71±1.73)mmol/(L·h)、SDBG(1.21±0.89)mmol/L、MAGE(3.12±1.49)mmol/L均低于本组干预前的(19.79±21.90)%、(7.56±2.23)mmol/(L·h)、(2.10±1.07)mmol/L、(5.21±2.2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降糖药物减量>50%发生率为0;干预组降糖药物减量>50%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干预10 d后降糖药物减量>50%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发生不良反应。干预组患者发生轻度腹胀1例,症状可伴随治疗自行缓解;一过性腹泻1例,在治疗的第5天出现,次日自行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荞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24 h的整体血糖水平,改善24 h内血糖的波动,对血糖管理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2型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连晓芬 林远 张帆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113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和121例DPN患者[DPN(+)组]采用Footscan 0.5米平板系统行震动感觉阈值(VPT)及足底压力检测,观察两组各年龄段患者左右足的VPT值、支撑...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113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和121例DPN患者[DPN(+)组]采用Footscan 0.5米平板系统行震动感觉阈值(VPT)及足底压力检测,观察两组各年龄段患者左右足的VPT值、支撑时间、整足最大足底压力、平均足底压力、足部轴线。结果年龄<45岁患者:左足DNP(-)组的VPT值为(6.34±1.23)v,小于DPN(+)组的(10.47±6.46)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足DNP(-)组的VPT值为(6.41±1.24)v,小于DPN(+)组的(9.53±5.55)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足两组支撑时间、整足最大足底压力、平均足底压力、足部轴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59岁患者:左右足DNP(-)组的VPT值小于DPN(+)组,支撑时间低于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足DNP(-)组平均足底压力高于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足两组整足最大足底压力和足部轴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足两组整足最大足底压力、平均足底压力、足部轴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9岁患者:左右足DNP(-)组的VPT值小于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足两组支撑时间、整足最大足底压力、平均足底压力、足部轴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T与年龄<45岁及年龄>59岁对应的左右足的足部轴线呈正相关(r=0.46、0.35,0.27、0.31;P<0.05),而与年龄45~59岁的足部轴线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轴线的测定可进一步运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足溃疡风险的评估。建议对年龄45~59岁患者,首选支撑时间作为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压力 震动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远 张帆 +2 位作者 连晓芬 韩令川 张宁波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1-34,52,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参数与分布情况及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使用Footscan SCSI 0.5米平板系统对68名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组)和70名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B组)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检...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参数与分布情况及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使用Footscan SCSI 0.5米平板系统对68名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组)和70名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B组)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检测。结果 1.前足及后足接触面积,B组>A组(P<0.05);中足接触面积,B组<A组(P<0.01)。2.B组左足M5及左足HM的峰值压强(PP)高于A组,P<0.01;B组左足MF的PP低于A组,P<0.01。3.DM患者双足足底各区域的PP分布无明显差异,大致为:M3>M4>HM>M2,HL>M5>M1>T1>MF>T2-5。结论 DPN患者与DM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存在差异。足底压力检测是早期发现DM人群足部物理变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下腹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翰宇 连晓芬 +3 位作者 孙天慧 杨旸 卢东晖 张帆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191-194,共4页
目的评估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8只5~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3只分入组1,予以正常饮食喂养;剩余15只予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予15只大鼠按50mg/kg剂量腹腔注射... 目的评估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8只5~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3只分入组1,予以正常饮食喂养;剩余15只予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予15只大鼠按50mg/kg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次,注射STZ1周后测空腹血糖,达到组1的3倍则认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9只大鼠随机分为组2、组3和组4,每组3只。组3和组4立即腹腔注射1次hUC-MSCs,注射细胞量为2×10^6/kg,组2进行腹腔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1周后,组4再次予以注射同等剂量hUC-MSCs,测hUC-MSCs治疗2周后大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受试验(IPGTT),比较分析四组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变化情况。治疗4周后,留取四组大鼠胰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并进行分析。结果hUC-MSCs移植2周后,四组的空腹血糖和HOMA-β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的空腹胰岛素(21.68±3.87)μIU/ml低于组1的(29.33±4.39)μIU/ml和组4的(28.95±2.41)μI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的HOMA-IR低于组2和组3,组2的HOMA-IR高于组3和组4,组3的HOMA-IR高于组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的HOMA-IS高于组2和组3,组2的HOMA-IS低于组3和组4,组3的HOMA-IS低于组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UC-MSCs移植后,组3和组4的血糖水平均逐渐下降,组4下降更明显,但与组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PGTT中,组3和组4血糖高峰均在30min出现,与组1曲线特征相符合,且组4更接近组1水平。hUC-MSCs注射后4周后取大鼠胰腺组织显微镜下观察,组1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完整,胰岛内细胞排列整齐,细胞界限清楚,胰岛密度正常;组2大鼠胰岛形态不规则,细胞排列紊乱,胰岛数目减少;而组3和组4较组2有不同程度改善,组4组织形态较组3胰腺组织形态完整,细胞排列整齐。使用胰岛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可见,组2大鼠胰岛细胞非常少,组4组织形态较组3胰岛内胰岛细胞数目增多,但较组1大鼠胰岛细胞少。结论经腹腔途径注射hUC-MSCs可以有效的治疗T2DM大鼠,且高剂量可以更好的修复胰腺组织,改善β细胞功能,增加β细胞数目,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腹腔注射 剂量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