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带轧制过程中的三维接触摩擦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杜凤山 刘才 连家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9-82,共4页
为解决压力加工中工具与工件间的接触摩擦问题,根据金属流动对摩擦的反作用,在轧辊和工件之间引入了一层极薄的摩擦单元并将其编入三维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程序。通过调节摩擦元尺寸厚度和β因子,实现了对薄板轧制过程中间介质的几何... 为解决压力加工中工具与工件间的接触摩擦问题,根据金属流动对摩擦的反作用,在轧辊和工件之间引入了一层极薄的摩擦单元并将其编入三维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程序。通过调节摩擦元尺寸厚度和β因子,实现了对薄板轧制过程中间介质的几何尺寸模拟和物理特征模拟。该法不用对摩擦力大小、方向及中性点位置进行假定,通过计算能够得到全部有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摩擦 有限元 轧制 摩擦元 板材 带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冷带轧机垂直自激振动稳定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其俊 连家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文在充分考虑轧机垂直振动过程中辊缝非线性的基础上,利用轧制理论方程和机械振动理论中的能量判据,给出了更精确的分析高速冷轧机垂直自激振动稳定性的数值计算方法。
关键词 冷带轧机 自激振动 稳定性 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线平行圆柱体滚动接触时的轴向移动阻力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传清 连家创 段振勇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52,共3页
应用摩擦学中的预位移原理,求解轴线平行的两粗糙圆柱体滚动接触时的轴向移动阻力,分析了轴移速比、法向接触载荷、圆柱体表面粗糙层参数对轴向移动阻力的影响,并给出了计算轴向移动阻力的简化公式.
关键词 圆柱体 滚动接触 轴向移动阻力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板轧制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凤山 刘才 连家创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5-58,8,共5页
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铝板轧制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文中同时考虑材料、几何双重非线性,利用 Update-Lagrangian 叠加原理,对铝板轧制从非稳态到稳态进行了模拟计算.首次应用密栅云纹法研究了铝板横向变形.理论计算结果同实测... 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铝板轧制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文中同时考虑材料、几何双重非线性,利用 Update-Lagrangian 叠加原理,对铝板轧制从非稳态到稳态进行了模拟计算.首次应用密栅云纹法研究了铝板横向变形.理论计算结果同实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文中还给出了一些实验难于处理的金属流动信息和应力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轧制 板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线交叉的两圆柱体的接触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传清 连家创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7-29,共3页
在古典接触问题的赫兹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条件载荷和假想接触面积概念,求解了轴线交叉的两圆柱体的接触问题.
关键词 圆柱体 接触 轴线交叉 条件载荷 接触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钢连轧机精轧轧辊磨损计算理论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连生 连家创 LIAN Jia-chuang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对四辊热连轧机精轧轧辊磨损进行了研究,除考虑了轧件的轧制长度外,还考虑了轧制压力和辊间压力的横向不均匀分布,轧件在辊缝中的纵向和横向滑动,轧件偏离轧制中心线的影响以及CVC辊型对磨损的影响,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支承辊和工... 对四辊热连轧机精轧轧辊磨损进行了研究,除考虑了轧件的轧制长度外,还考虑了轧制压力和辊间压力的横向不均匀分布,轧件在辊缝中的纵向和横向滑动,轧件偏离轧制中心线的影响以及CVC辊型对磨损的影响,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支承辊和工作辊磨损分布的理论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对各种轧机轧辊磨损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轧辊 数学模型 热轧带钢 CVC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带材轧制过程金属横向流动的一个新方法
7
作者 刘宏民 连家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8-92,共5页
根据实测两向单位摩擦力,提出了确定带材轧制过程金属横向位移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对冷轧铝带不同宽厚比、轧后边浪和中浪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与已有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 摩擦力 位移 轧制 带材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50热连轧机精轧机组工作辊磨损的计算模型
8
作者 陈连生 连家创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58-60,共3页
随着板带轧制技术的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也不断完善 ,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轧辊磨损预报模型 ,目前尚无精确的理论模型以资利用。本文从摩擦学原理出发 ,建立了工作辊磨损分布的理论计算模型 ,计算结果与实测数值吻合较好。建立... 随着板带轧制技术的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也不断完善 ,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轧辊磨损预报模型 ,目前尚无精确的理论模型以资利用。本文从摩擦学原理出发 ,建立了工作辊磨损分布的理论计算模型 ,计算结果与实测数值吻合较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磨损预报模型为板形控制模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工作辊 1450热连轧机 精轧机组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M轧机辊型综合优化设计
9
作者 牛山 戚向东 +1 位作者 彭艳 连家创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3,共4页
以板形良好及辊间压力分布均匀为目标,分别采用三角函数、幂函数和多项式函数作为工作辊、中间辊和支承辊的辊型曲线,建立了六辊UCM轧机辊型综合优化计算模型。在650UCM轧机上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应用效果良好,验证了六辊轧机辊型综合... 以板形良好及辊间压力分布均匀为目标,分别采用三角函数、幂函数和多项式函数作为工作辊、中间辊和支承辊的辊型曲线,建立了六辊UCM轧机辊型综合优化计算模型。在650UCM轧机上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应用效果良好,验证了六辊轧机辊型综合优化计算模型的正确性。通过辊型的综合优化设计,能提高轧机板形控制能力,改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均匀轧辊磨损,消除轧辊异常磨损及辊端掉肉等缺陷,使轧机能适应更多规格品种的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辊轧机 辊型 优化设计 辊间接触压力 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