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特点及育种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连培红 常云龙 +2 位作者 宋秀珍 刘彤 王国庆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41-42,共2页
对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倒、抗逆性强、抗多种病害和品质较好等特点;成穗率高、后期综合抗性好和群体质量高是其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这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了现实佐证。
关键词 冬小麦 长麦6135 生育特点 育种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东南部复播玉米高产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连培红 张文忠 +2 位作者 芦明 王慧慧 申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山西东南部复播玉米高产模式。[方法]开展玉米品种试验、密度试验和播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泉玉2号、德美亚1号、Kxw116、科早玉3号增产潜力大,丰产性好,较适合采... [目的]研究山西东南部复播玉米高产模式。[方法]开展玉米品种试验、密度试验和播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泉玉2号、德美亚1号、Kxw116、科早玉3号增产潜力大,丰产性好,较适合采用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形式。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单产达7 670.5 kg/hm2。随播种期的推迟,玉米籽粒重和产量呈减少趋势,最佳播期为5月25日—6月5日。[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促进玉米生产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玉米 高产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行距与播期对晚播玉米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连培红 张文忠 +2 位作者 芦明 王慧慧 申海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5期30-30,33,共2页
为了指导玉米生产,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期对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和播期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50 cm窄行产量最高,55 cm行距次之,60 cm产量最低;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穗位高呈下降趋势,籽粒重量呈降低... 为了指导玉米生产,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期对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和播期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50 cm窄行产量最高,55 cm行距次之,60 cm产量最低;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穗位高呈下降趋势,籽粒重量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行距 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峥 连培红 +3 位作者 李琳 罗复蓉 刘红英 周立群 《大学化学》 CAS 2017年第6期23-26,共4页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独立研究能力的基础,本文通过剖析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取...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独立研究能力的基础,本文通过剖析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新世纪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 自主学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文忠 王慧慧 +2 位作者 芦明 连培红 申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35-37,44,共4页
[目的]明确玉米生产中是否需要去除分蘖。[方法]选取3个具有不同分蘖率的自选玉米品系为研究对象,对有无分蘖处理的玉米相关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3个品系中有分蘖处理的植株株高和穗位高比无分蘖处理低,降幅分别为-2.7%~... [目的]明确玉米生产中是否需要去除分蘖。[方法]选取3个具有不同分蘖率的自选玉米品系为研究对象,对有无分蘖处理的玉米相关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3个品系中有分蘖处理的植株株高和穗位高比无分蘖处理低,降幅分别为-2.7%~-0.2%和-9.3%~-0.8%;总叶面积均显著提高;产量性状中,有分蘖处理的鲜重、干穗重、干籽重、行粒数、百粒重比无分蘖处理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有无分蘖处理的植株果穗在鲜重、干穗重、干籽重上差异不显著;有分蘖处理的植株果穗秃尖长均下降,各性状中分蘖对秃尖长的影响最大,平均降幅为-27.63%。分蘖使各产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3个性状中,行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分蘖对玉米植株的农艺性状有利,对品系的籽粒产量有一定贡献,生产中不需要去除分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蘖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常云龙 宋秀珍 +3 位作者 刘丽 连培红 刘彤 王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46-48,64,共4页
[目的]研究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方法]2013~2015年通过模式筛选、玉米品种筛选、种植密度筛选等试验示范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结果]采用非等行距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选用潞... [目的]研究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方法]2013~2015年通过模式筛选、玉米品种筛选、种植密度筛选等试验示范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结果]采用非等行距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选用潞玉36、屯玉99等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范围为75 000~82 500株/hm^2,辅之配套集成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标准化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结论]通过带状种植改变田间微环境,有效解决了产量不增反降、倒伏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带状种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秀珍 常云龙 +3 位作者 刘丽 刘彤 连培红 王国庆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1期224-226,共3页
长麦25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组合是长97-4565/晋麦62。2011年12月和2014年11月分别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1001、晋审麦2014007。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长麦251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选育 被引量:9
8
作者 常云龙 宋秀珍 +3 位作者 连培红 刘彤 王国庆 王金花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7期157-159,共3页
长麦25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组合是长97-4565/晋麦62。2011年9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1001。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长麦251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选育及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常云龙 宋秀珍 +2 位作者 连培红 王金花 刘彤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3-4,共2页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长93-5029为母本、中间材料85矮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在2003-2005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一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达6 316.65 kg/hm2,较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4.5%。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长93-5029为母本、中间材料85矮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在2003-2005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一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达6 316.65 kg/hm2,较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4.5%。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其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61%、湿面筋30.50%,沉降值18.50 m l,稳定时间1.0 m in。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及下湿旱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长麦5079 选育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秀珍 常云龙 +3 位作者 连培红 刘彤 刘丽 王国庆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6期225-227,共3页
长麦6135冬小麦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长97-5867作母本、晋麦62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长麦6135于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区试、生产试验,2008-2010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水地区试、生产试验,2008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山西... 长麦6135冬小麦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长97-5867作母本、晋麦62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长麦6135于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区试、生产试验,2008-2010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水地区试、生产试验,2008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中部旱地组和中部水地组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9、晋审麦201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长麦61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中部水地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作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立生 常云龙 +10 位作者 温辉芹 宋秀珍 裴自友 程天灵 王宏兵 连培红 李雪 刘彤 朱玫 王国庆 张名昌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期188-190,共3页
为实现国家"口粮绝对安全"的自给率100%目标,山西省自产小麦人均占有量达到全国水平,在耕地面积不能扩大和当前玉米种植面积难以缩减的前提下,提出通过改山西省中部水地玉米一年一作为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作来实现。
关键词 山西省中部 水地 小麦套种玉米 一年两作 栽培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973的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云龙 宋秀珍 +3 位作者 连培红 刘彤 王金花 王国庆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9期110-111,共2页
长麦5973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与生产条件,由长98-5947×长96-4653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倒、抗逆性强、抗多种病害、品质较好等形态生理特点。于2009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 长麦5973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与生产条件,由长98-5947×长96-4653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倒、抗逆性强、抗多种病害、品质较好等形态生理特点。于2009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选育 长麦59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双交种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13
作者 张文忠 芦明 +2 位作者 王慧慧 连培红 申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45-48,106,共5页
[目的]研究双交种的基本特性及双亲之间的规律。[方法]将单交种潞玉13和先玉335组配成双交种,研究全生育期双交种的生物学特性特征。[结果]双交种苗期长势基本整齐,叶片颜色与单交种父本存在一定相关性;成株期株型特征与单交种母本较接... [目的]研究双交种的基本特性及双亲之间的规律。[方法]将单交种潞玉13和先玉335组配成双交种,研究全生育期双交种的生物学特性特征。[结果]双交种苗期长势基本整齐,叶片颜色与单交种父本存在一定相关性;成株期株型特征与单交种母本较接近,株高和穗位具有明显偏母本倾向,植株整齐度较差,雄穗分枝、花丝颜色、花药颜色等性状发生分离;果穗不均匀,穗行数、行粒数、轴色等性状分离明显;出籽率和千粒重介于2个单交种之间,产量较单交种有一定优势。[结论]该研究可为优良玉米双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交种 杂种优势 性状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