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救治新突发传染病模式探讨
1
作者 段莹莹 安学冬 +2 位作者 张月红 连凤梅 仝小林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3期19-22,共4页
从中医对疫病的认识入手,分析以往治疫经验,提出分类-分期-分证(症)论治、早干预、精用药的应急救治模式,并对其进行论述探讨,旨在为今后应用中医药救治新突发传染疾病提供新思路,提升中医救治急性传染病的能力。
关键词 疫病 传染病 中医药 防治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本草——桑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月红 张伟 +3 位作者 段莹莹 张湘苑 沈梦菲 连凤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4-376,共3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桑叶:功效主要为疏散风热。症靶为风热咳嗽。标靶为血糖升高。现代药理发现,桑叶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病原...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桑叶:功效主要为疏散风热。症靶为风热咳嗽。标靶为血糖升高。现代药理发现,桑叶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及降压等作用。本品无毒,但是外感风寒,内无实热,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服。临床医家使用剂量多为5~6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桑叶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症靶 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降浊方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连凤梅 仝小林 +2 位作者 白煜 王昕 邓慧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客观评价清热降浊方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2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口服清热降浊方)与对照组(口服普通二甲双胍片),疗程12周。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胆固醇(TC)、... 目的客观评价清热降浊方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2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口服清热降浊方)与对照组(口服普通二甲双胍片),疗程12周。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重、体质指数(BMI)及其变化评价清热降浊方的疗效;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研究组HbAlc、FBG、P2BG、TC、TG、体重、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清热降浊方和普通二甲双胍片在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方面有相同的降糖、降脂、减肥作用,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降浊方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未病谈“武昌模式”在突发性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晓东 刘保延 +8 位作者 王辉 邵建柱 宋斌 何丽云 连凤梅 李修洋 王涵 赵林华 仝小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武昌模式”采用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模式,根据疫情形势,在政府支持下,大量配置通治方,通过社区将中药发放至患者或居民手中,患者通过专门的APP或者微信扫...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武昌模式”采用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模式,根据疫情形势,在政府支持下,大量配置通治方,通过社区将中药发放至患者或居民手中,患者通过专门的APP或者微信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对服药结果进行反馈,专家根据反馈对药方进行微调或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通治方是“武昌模式”决胜的关键,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同步实施使得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瘥后防复是“武昌模式”独特善后之法。故“武昌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思维及技术紧密结合,是我国在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中医药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为社区传染病防控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武昌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例报告表规范化与电子化研究现状及其中医药标准系统构建原则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镜清 吴圣贤 +6 位作者 翟华强 向楠 连凤梅 刘萍 文天才 毛树松 刘保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2,73,共3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表 规范化 数据管理 中医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31
6
作者 仝小林 焦拥政 +10 位作者 连凤梅 王跃生 傅延龄 徐国良 饶毅 余日跃 饶平凡 刘文科 郭允 彭智平 赵林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401-404,共4页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开展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的重要目标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本文就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随证施量"及"剂量阈"进行初...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开展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的重要目标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本文就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随证施量"及"剂量阈"进行初步阐释,并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及方药剂量理论基本框架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由于中医方药本身的复杂性,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也存在诸多难点和谜团,亟待学者们深入研究,共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效关系 方药 随证施量 剂量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韩斐 连凤梅 +1 位作者 万素君 吕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55-56,共2页
笔者采用捏脊疗法治疗不同证型的小儿厌食症148例,观察其对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捏脊疗法 小儿厌食症 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妍 连凤梅 +2 位作者 仝小林 周强 甄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 ,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糖敏灵丸)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比较服药12周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 目的观察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 ,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糖敏灵丸)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比较服药12周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腰围、体重指数、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的变化。结果糖敏灵丸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减小患者的腰围,改善HOMA2-IR、HOMA2-S、HOMA2-B水平,但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糖敏灵丸可明显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敏灵丸 新诊断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胰岛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妍 连凤梅 仝小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清热降浊方(治疗组)与二甲双胍(对照组)对208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 目的探讨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清热降浊方(治疗组)与二甲双胍(对照组)对208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和P2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对HDL-C的作用不明显。治疗组体重与BMI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HOMA2-IR、HOMA2-S、HOMA2-B的改善不明显。结论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与二甲双胍相当,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降浊方 二甲双胍 2 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研究者对GCP法规熟悉程度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兰英 董宇 +5 位作者 连凤梅 王静 刘萍 刘北松 李勇 吴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临床研究者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调查对象为广安门医院所有具有临床试验资格并有GCP证书的临床研究者,共计338名,涉及18个临床... 目的: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临床研究者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调查对象为广安门医院所有具有临床试验资格并有GCP证书的临床研究者,共计338名,涉及18个临床专业科室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工作人员。于2014年6月23-27日,采取书面答卷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4个名词解释和36个选择题,均为GCP相关内容。结果338名研究者均能准确解释4个名词的概念,能全部正确回答选择题的研究者57名(16.86%),答错1道选择题141名(41.72%),答错2道选择题89名(26.33%),答错3~4道选择题39名(11.54%),答错5道及以上选择题12名(3.55%)。结论广安门医院具有临床试验资格并有GCP证书的临床研究者对GCP法规掌握情况较为满意,今后还应加强针对性强和形式多样的培训,以提高整体掌握GCP法规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临床研究者 知识问答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2型糖尿病为例从干细胞角度探讨中医证候实质研究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欣燕 连凤梅 +2 位作者 董柳 胡晓年 仝小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2,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系统生物学思想的融入,研究人员对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方向。除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外,从干细胞层面进行证候实质的研究是一条新的思路。以2型糖尿病为例,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相关干细胞的...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系统生物学思想的融入,研究人员对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方向。除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外,从干细胞层面进行证候实质的研究是一条新的思路。以2型糖尿病为例,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相关干细胞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如能进一步对干细胞及其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之间进行关联性研究,将促进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干细胞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浊口服液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昆 李深 +6 位作者 饶向荣 戴希文 霍保民 连凤梅 王秀娟 孔令新 张南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677-681,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祛浊口服液对慢性肾脏病3期(CKD3期)患者肾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前瞻、单盲、安慰剂对照、双中心的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按1∶1分配。共纳入120例患者,均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 目的:观察扶正祛浊口服液对慢性肾脏病3期(CKD3期)患者肾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前瞻、单盲、安慰剂对照、双中心的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按1∶1分配。共纳入120例患者,均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贫血等合并症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扶正祛浊口服液20ml,每日3次,对照组予安慰剂20ml/次,每日3次;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内中医证侯积分、血清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b值、尿蛋白排泄量变化、进入CKD4期比例、与CKD相关住院次数及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变化。结果:3例排除,观察期内脱落17例(其中治疗组4例,安慰剂对照组13例);符合并完成试验病例100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45例)。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进入CKD4期及与CKD相关住院风险明显降低,eGFR、Scr、蛋白尿量、中医证侯积分均有改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扶正祛浊口服液可以有效的延缓CKD3期患者肾功能减退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3期 扶正祛浊口服液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段丽云 连凤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749-752,共4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地榆具有以下临床应用特点:汤剂剂量范围为:2.9~74 g,临床常用剂量9~30 g;丸、散剂常用剂量范围为:3~30 g;外用常用剂量范围为:3~60 g。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凉血止...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地榆具有以下临床应用特点:汤剂剂量范围为:2.9~74 g,临床常用剂量9~30 g;丸、散剂常用剂量范围为:3~30 g;外用常用剂量范围为:3~60 g。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凉血止血、化瘀解毒治疗崩漏、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时,常用10~30 g;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治疗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时,常用3~30 g,丸、散剂常用3~20 g;清热解毒、敛疮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烧烫伤等皮肤病时,常用10~30 g,外用常用10~60 g;凉血止血治疗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血等泌尿系统疾病时,可用12~60 g;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疗肺结核、哮喘咳血、咯血等呼吸系统疾病时,常用9~30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地榆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清热凉血止血时常配伍槐角、槐花、黄芩、白茅根、白及等;凉血解毒、利尿通淋时常配伍生槐角、白花蛇舌草等;化瘀止血时常配伍三七、蒲黄等;收敛止血时常配伍黄芪、党参、升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安学冬 韦宇 连凤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219-221,共3页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何首乌具有以下特点:用量多为3~5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治疗疟疾,用量11.1~37 g;治疗瘰疬、疮肿痒痛等,用量多为15~30 g;治疗便秘,用量多为12~30 g;治疗更年期、经期紊乱等,...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何首乌具有以下特点:用量多为3~5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治疗疟疾,用量11.1~37 g;治疗瘰疬、疮肿痒痛等,用量多为15~30 g;治疗便秘,用量多为12~30 g;治疗更年期、经期紊乱等,用量多为3~50 g;治疗肥胖、胸痹等,用量多为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如截疟,配伍人参;解毒消痈,配伍夏枯草、防风等;润肠通便,配伍瓜蒌、薤白等;补肝肾、益精血,配伍女贞子、熟地黄等;化浊降脂,配伍泽泻、党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的临床应用及量效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崔亚珊 连凤梅 +1 位作者 于同月 赵艺如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74-377,共4页
通过大量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鸡血藤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9~45 g,常用剂量为15~30 g,膏剂常用7.5 g。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等痹症、痿证,用量多为12~... 通过大量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鸡血藤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9~45 g,常用剂量为15~30 g,膏剂常用7.5 g。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等痹症、痿证,用量多为12~30 g;如养血通络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代谢系统疾病,用量多为30~45 g;如行血补血调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汤剂用量为9~15 g,膏剂用量为7.5 g。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配伍选择其他中药以发挥最大功效,如行血补血常配伍黄芪、川芎等;活血调经常配伍当归、桃仁等;舒筋活络常配伍桂枝、秦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本草——桑枝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忖卿 张伟 +1 位作者 张湘苑 连凤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55-358,共4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桑枝功效主要为袪风湿,利关节,利水,祛风止痒,生津液。症靶为四肢麻木、关节肿痛。标靶为高血糖。现代...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桑枝功效主要为袪风湿,利关节,利水,祛风止痒,生津液。症靶为四肢麻木、关节肿痛。标靶为高血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枝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降糖、抗肿瘤、降血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的作用。本品无毒,但肝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无力、虚劳骨痛者不宜使用;痹痛由阴虚、血虚而致者不宜使用。临床使用剂量为1~7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桑枝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症靶 标靶 四肢麻木 关节肿痛 高血糖 临床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果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容戎 于同月 连凤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1084-1087,共4页
通过整理古籍及现代临床经验,总结临床应用白果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6~20 g,散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0.5~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收敛除湿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等,汤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1~3 g;敛肺止... 通过整理古籍及现代临床经验,总结临床应用白果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6~20 g,散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0.5~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收敛除湿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等,汤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1~3 g;敛肺止咳祛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等,汤剂用量为6~20 g,丸剂用量为0.5~3 g;固本定喘治疗哮喘缓解期和慢性气管炎等,汤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1~3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的中药,如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时常配伍车前子、苍术、炒山药等;敛肺止咳化痰时常配伍麻黄、杏仁、生甘草等,收敛固涩、补肾益精时常配伍黄芪、党参、黄精、山药、熟地黄等,固本纳气、宣肺定喘时常配伍生晒参、蛤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经调脏法”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富春 刘明军 +10 位作者 朴春丽 李铁 于波 陈曦 于淼 甄仲 连凤梅 艾炳蔚 孙志 越皓 韩春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598-600,共3页
目的:观察"通经调脏法"治疗不同证型的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不同中医证候分为肝胃郁热、胃肠实热及气阴两虚3型,每型80例,每型再随机分为针刺+推拿+中药组(1组)20例、针刺组(2组)20例、推拿组(... 目的:观察"通经调脏法"治疗不同证型的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不同中医证候分为肝胃郁热、胃肠实热及气阴两虚3型,每型80例,每型再随机分为针刺+推拿+中药组(1组)20例、针刺组(2组)20例、推拿组(3组)20例、中药组(4组)2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腰围、体质量,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并进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肝胃郁热、胃肠实热、气阴两虚3型4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腰围,以及血糖、血脂变化比较(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2、3、4组治疗后比较,治疗1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中医"通经调脏法"即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干预其他治疗方法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经调脏 针灸疗法 按摩疗法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