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生物法降解玉米秸秆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边钰 任晓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100,共4页
利用菌株B9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分解玉米秸秆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应用响应面法对培养基中影响纤维素酶活力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进行研究。通过模型的拟合和推算得到在微晶纤维素、豆饼粉和吐温-80的浓度分别为18.45g/L、11.01g/L和0.90g/L时... 利用菌株B9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分解玉米秸秆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应用响应面法对培养基中影响纤维素酶活力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进行研究。通过模型的拟合和推算得到在微晶纤维素、豆饼粉和吐温-80的浓度分别为18.45g/L、11.01g/L和0.90g/L时,模型预测纤维素酶活力为0.40U/mL,达到最优。验证值为0.41U/mL,预测值与验证值吻合较好。利用此发酵液降解秸秆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法 玉米秸秆 可溶性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与轻骨料混凝土黏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建刚 王敬淞 +1 位作者 边钰 李京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7-1124,共8页
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与轻骨料混凝土间的界面黏结性能和磷酸镁水泥(MPC)作为界面黏结剂的可行性,为今后组合结构中增强界面黏结强度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8组试件的推出试验,对其破坏现象、荷载-滑移曲线、界面黏结能量指标及界面损伤进... 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与轻骨料混凝土间的界面黏结性能和磷酸镁水泥(MPC)作为界面黏结剂的可行性,为今后组合结构中增强界面黏结强度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8组试件的推出试验,对其破坏现象、荷载-滑移曲线、界面黏结能量指标及界面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开裂荷载、峰值荷载和残余承载力均会随纤维的掺入而增加;黏结界面涂抹MPC后,黏结承载力会进一步提高,荷载-滑移曲线对应的屈服平台变得更明显。MPC的应用对试件黏结能量指标的提高幅度要大于纤维的作用,其中对弹性变形能的提高幅度更为明显,使试件达到破坏状态的速度大幅延缓,并对加载全程的损伤发展都起到抑制作用,将其应用在LC30级轻骨料混凝土和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轻骨料混凝土 界面黏结性能 磷酸镁水泥 界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环境下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及界面损伤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牛建刚 边钰 +1 位作者 许尧 谢承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137,共6页
为了揭示冻融环境下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粘结破坏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冻融环境下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界面粘结试验进行数据统计后,利用几何损伤理论建立粘结退化模型,引入指数函数对损伤滑移曲线进行拟合后,建立冻融环境下钢筋与再生混凝... 为了揭示冻融环境下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粘结破坏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冻融环境下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界面粘结试验进行数据统计后,利用几何损伤理论建立粘结退化模型,引入指数函数对损伤滑移曲线进行拟合后,建立冻融环境下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损伤本构关系;并从能量损伤的角度分析界面粘结耗能,定义粘结能量因子以量化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界面粘结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当再生骨料取代率为0%和100%时,试件粘结能量相近,且均大于再生骨料取代率为30%和60%的试件粘结能量。在相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粘结能量因子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耗能能力明显下降;在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粘结能量因子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再生骨料取代率为30%时,耗能能力最优。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完善再生混凝土基本理论体系,并为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冻融环境 本构关系 粘结退化 界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