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乳饮料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含量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李婷 边文文 +2 位作者 陈姗姗 李超 吴坤 《饮料工业》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本文研究含乳饮料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样品经纯水提取,三氯化铁络合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在0.5μg/mL~50μg/mL曲线范围内,相关系数为r^(2)=1,检出限为5mg/kg,回收率为86%~102%。表明此方法简单可行,灵敏度高,精密度... 本文研究含乳饮料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样品经纯水提取,三氯化铁络合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在0.5μg/mL~50μg/mL曲线范围内,相关系数为r^(2)=1,检出限为5mg/kg,回收率为86%~102%。表明此方法简单可行,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含乳饮料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边文文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6期142-144,共3页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研究是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概念,并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安全性评价 食品工业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检验检测手段 被引量:2
3
作者 边文文 《食品界》 2018年第8期32-32,共1页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于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人身安全,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埋下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故此,推动食品安全水平检验检测手段创新,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水平,建...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于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人身安全,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埋下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故此,推动食品安全水平检验检测手段创新,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水平,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便于为后续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可靠技术支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手段探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问题 检验检测体系 安全水平 安全检验 食品安全监管 社会和谐 人身安全 社会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淇淋大肠菌群测定方法与现行指标值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舒静 李宏梁 +2 位作者 刘耕典 边文文 张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6-169,共4页
验证2010版检测方法(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能否适合冰淇淋大肠菌群现行指标值(≤450 MPN/100 g)。在西安市不同超市、商店进行采样,分别采用2003版(GB/T 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 验证2010版检测方法(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能否适合冰淇淋大肠菌群现行指标值(≤450 MPN/100 g)。在西安市不同超市、商店进行采样,分别采用2003版(GB/T 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和2010版测定方法对伊利、蒙牛、和路雪、雀巢、米琪等品牌的54份冰淇淋样品进行大肠菌群测定。2010版和2003版测定方法对所有冰淇淋的大肠菌群检验结果均判定为合格,并且2010版的检测灵敏度较高于2003版。推荐使用2010版测定方法对冰淇淋大肠菌群进行测定,指标值换算为≤4.5 MP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群 冰淇淋 指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4
5
作者 曾桥 吕生华 +8 位作者 段洁 边文文 刘静 孙敏 张静娴 刘媛 杨文娟 冯小龙 余郑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73-82,共10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使用Gallery Plot插件绘制了挥发性物质离子迁移指纹谱图,比较不同阶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使用Gallery Plot插件绘制了挥发性物质离子迁移指纹谱图,比较不同阶段杜仲叶茯砖茶样本挥发性成分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原料筛选、渥堆、气蒸与成型(即发花第0 d)、发花第8、25 d及陈化1年等6个阶段样本共检出挥发性成分70种,明确定性的有51种,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吡嗪类、酸类、萜烯类、呋喃类、醚类及含硫化合物等。PCA分析显示,PC1为47%,PC2为27%,累计贡献率为74%,较好的反映了不同茶样之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各不同阶段茶样在PCA图上呈分离状态,说明加工过程中各不同阶段茶样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部分呈青草味和泥土香的吡嗪、醛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逐步减少,而部分呈药香、果香和醇香的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逐步增加,最终形成了杜仲叶茯砖茶较好的药香、果香和菌香。2-乙基-3,5-二甲基吡嗪二聚体在渥堆样本中,2,4-庚二烯醛和3-甲硫基丙醛在发花阶段样本中以及5-甲基糠醛、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丙烯酸正丁酯二聚体、糠醛二聚体、2,3-丁二醇在陈化阶段样本中的相对含量远高于上述各成分在其他阶段样本中的含量,可以作为杜仲叶茯砖茶渥堆、发花和陈化阶段的候选标记物,从而为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茯砖茶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挥发性成分 感官评审 指纹图谱 二维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曾桥 段洁 +5 位作者 边文文 刘静 余郑绿 胡歆 杨文娟 吕生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4-71,共8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对杜仲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品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进一步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并与10种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加...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对杜仲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品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进一步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并与10种活性成分质量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曲霉属(Aspergillus)为加工过程中的优势真菌,在原料至气蒸与成型阶段,其相对丰度逐步下降,进入发花阶段后丰度迅速上升,发花4 d相对丰度达95.58%,发花8 d及之后所有阶段相对丰度均在99.99%以上,为绝对优势菌群。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细菌群落种类丰富,分为7个门、47个属,其中的优势细菌属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雷尔氏菌属(Ralstonia)和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原料至发花8 d阶段,细菌群落多样性较高,雷尔氏菌属为此过程中的优势细菌属,从发花12 d起,细菌群落多样性下降,结构趋于稳定,红球菌属相对丰度大幅上升,为发花后期及陈化阶段的优势细菌属。属水平上主要菌群丰度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游离氨基酸、多酚、绿原酸、京尼平苷和桃叶珊瑚苷质量分数均与曲霉属菌群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Apiotrichum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黄酮质量分数与曲霉属、Apiotrichum丰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红球菌属丰度与水浸出物、多糖、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多酚、绿原酸、京尼平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质量分数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加深了对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和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为杜仲叶茯砖茶品质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茯砖茶 活性成分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7
作者 曾桥 唐文洁 +6 位作者 温谨瑞 孙敏 边文文 张亚锋 谷文军 吕生华 段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8,共13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 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 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中共鉴定出152种挥发性成分,酸类、酯类、酮类和醇类为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分层聚类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直观地对杜仲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进行有效的区分。此外,在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酸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丙酸、乙酸、2-己烯醛等具有刺激性、青辛气等不良气味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芳樟醇、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乙酯、菊苣酮、乙醛等具有菌花香、木香、花果香、乳香特性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基于VIP值筛选出64种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其中,5-甲基吲哚、正三十二烷和十二醇等成分在原料中,3-氨基苯酚、环十五内酯、5-羟基-3-甲基-1-茚酮等成分在渥堆样本中,苯甲酸、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己烯-3-醇等成分在气蒸样本中,植酮、2-吡咯甲醛和2-羟基环十五酮等成分在发花8 d的样本中以及乙琥胺、对丙基茴香醚等成分在发花25 d的样本中相对含量远高于其在其它阶段样本中的含量,这些成分可以作为杜仲叶茯砖茶对应加工阶段的候选标记物。在最终产品S5茶样中,棕榈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月桂酸、植酮、β-紫罗兰酮等为相对含量较高的呈香挥发性成分,可能是构成杜仲叶茯砖茶风味特征的主要物质,这为识别杜仲叶茯砖茶的香气特征以及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定向调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茯砖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问题及对策
8
作者 边文文 《中国食品》 2018年第14期137-137,共1页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面对市场上屡屡出现的食品违禁问题,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对于新时期的食品安全检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进行分析,深层次剖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检验检测体系 检验方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食品标签审核要点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悦 边文文 徐瑶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3年第5期111-113,118,共4页
食品标签作为消费者认识和了解产品的第一渠道,其承载着食品的重要信息。通过对照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标签检验检测工作中遇到的食品标签不真实、不准确和误导消费者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旨在为消费... 食品标签作为消费者认识和了解产品的第一渠道,其承载着食品的重要信息。通过对照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标签检验检测工作中遇到的食品标签不真实、不准确和误导消费者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旨在为消费者科学选购和规范食品企业标签标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标签 误导消费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