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鳟Ndufb2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家庆 边佳 +3 位作者 李代宗 马爽 王亮 那广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0-606,共7页
从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的脑组织中提取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出Ndufb2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534641),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扩增结果表明:Ndufb2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899bp,其中5′端非... 从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的脑组织中提取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出Ndufb2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534641),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扩增结果表明:Ndufb2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899bp,其中5′端非翻译区长152bp,3′端非翻译区长441bp,开放阅读框长306bp,编码101个氨基酸;其N端前50个氨基酸为线粒体靶序列.将翻译的虹鳟Ndufb2蛋白序列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Ndufb2蛋白序列比对发现,其同源性高达98%,且虹鳟Ndufb2蛋白序列与已报道的哺乳动物的Ndufb2蛋白序列同源性均在55%以上.表明Ndufb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是高度保守的,推测其在线粒体呼吸链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鱼 Ndufb2基因 逆转-聚合酶链反应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何茂平 王超 +1 位作者 边佳 古巧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9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对A组患者采用推拿... 目的:探讨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对A组患者采用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其肩关节功能的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的评分和肩关节功能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VAS的评分较低,其肩关节功能的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其肩关节疼痛的症状,促进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体外冲击波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配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肩周炎的应用效果及优越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超 边佳 +1 位作者 何茂平 杨小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5期82-82,84,共2页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配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肩周炎的应用效果及优越性。方法:2018年4月-2019年9月收治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针灸及超短波等治疗;治疗组应用体外冲击波配合高能量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配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肩周炎的应用效果及优越性。方法:2018年4月-2019年9月收治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针灸及超短波等治疗;治疗组应用体外冲击波配合高能量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冲击波配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高能量激光 肩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止血方法对卵巢基质血流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叶优春 谢晓华 边佳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比较3种止血法对卵巢基质血流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接受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创面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单极电凝止血、B组患者采用双极电凝止血、C组患... 目的比较3种止血法对卵巢基质血流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接受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创面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单极电凝止血、B组患者采用双极电凝止血、C组患者采用缝合止血,比较3组手术情况、卵巢基质血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A和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组(t=6.81,7.49,P<0.05);术后6个月时,B和C组两组卵巢窦状卵泡数(AFC)、基质血流收缩期峰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EDV)均明显高于A组(t=3.79,5.90,3.02,6.82,7.75,3.00,P<0.05),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明显低于A组,雌二醇(E2)明显高于A组(t=10.20,8.49,14.70,11.10,9.21,15.56,P<0.05),且B和C组两组基质血流、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法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维持卵巢基质血流相对稳定,保护卵巢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卵巢肿瘤剥除术 双极电凝止血 基质血流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孕酮水平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叶优春 边佳 潘腾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孕酮水平与围生儿结局的相关关系,为探讨预防不良围生儿结局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进行孕检的孕妇320例,均行早期(妊娠4-8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其中正常水平者200例,低于正... 目的分析血清孕酮水平与围生儿结局的相关关系,为探讨预防不良围生儿结局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进行孕检的孕妇320例,均行早期(妊娠4-8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其中正常水平者200例,低于正常水平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肌肉注射孕酮治疗,B组给予口服孕酮治疗,经过治疗后分娩者为前瞻观察对象(观察组),从200例孕酮正常水平者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孕酮水平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A组(91.67%)与B组(90.00%)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胎成功孕妇血清孕酮平均水平为(24.56±3.24)μg/L,安胎失败孕妇平均水平为(7.12±1.24)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经过相应治疗后(孕12周)血清孕酮水平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2.02%,高于对照组的1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孕酮水平,可以筛选出可能发生不良围生儿结局的高危群体,通过早期口服或者肌肉注射孕酮,可以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孕酮 围生儿结局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