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控药剂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1
作者 徐月明 辛海滨 +1 位作者 胡秋倩 刘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以徐豆18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不同化控药剂对其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抗倒伏性、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和玉黄金喷施对提高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以徐豆18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不同化控药剂对其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抗倒伏性、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和玉黄金喷施对提高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较佳;喷施玉黄金处理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喷施烯效唑处理下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喷施健壮素处理下玉米和大豆的氮素积累量较多;喷施健壮素对玉米抗倒伏特性综合指标影响较好,喷施金得乐对于大豆抗倒伏特性综合指标影响较好;喷施玉黄金化控药剂下玉米、大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较高,喷施烯效唑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喷施胺鲜脂大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化控药剂 带状复合种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减氮施肥条件下硅肥和锌肥对水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彦 陈京都 +4 位作者 辛海滨 刘翠莲 徐瑞衡 范晓凯 王颖 《农学学报》 202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研究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常规施肥与侧深减氮施肥方式下,分别设置喷施硅肥、锌肥、硅+锌肥、对照4个处理,分析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茎蘖数、茎秆物理特性、抗倒能力以及产量表现差异性,以期探明侧深减氮施肥与硅、... 本研究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常规施肥与侧深减氮施肥方式下,分别设置喷施硅肥、锌肥、硅+锌肥、对照4个处理,分析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茎蘖数、茎秆物理特性、抗倒能力以及产量表现差异性,以期探明侧深减氮施肥与硅、锌肥协同作用对水稻产量以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侧深减氮施肥方式能够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促进茎秆粗壮,抗倒能力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方式。(2)侧深减氮施肥方式喷施硅肥的处理基部节间最短、抗折力最大、倒伏系数最低;侧深减氮施肥喷施硅+锌肥的处理分蘖能力最强、有效穗数最多、茎秆最粗壮、产量最高。(3)在同种施肥方式下,硅肥和锌肥同施均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有效穗数均达到最高,但是对水稻的其他性状影响结果较复杂,并不能达到叠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减氮施肥 减氮 硅肥 锌肥 抗逆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缓控释肥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辛海滨 杨绪清 +3 位作者 徐瑞衡 王颖 张彦 范晓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05-512,共8页
为了解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生产节本、增产、增效的应用效果,探索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在江都区小麦生产中的配套应用技术,以中筋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为材料,分别选用3种小麦缓控释肥,设置2个播期,进行了缓... 为了解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生产节本、增产、增效的应用效果,探索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在江都区小麦生产中的配套应用技术,以中筋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为材料,分别选用3种小麦缓控释肥,设置2个播期,进行了缓释肥不同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中缓控释肥有缓、控释放养分的能力,可改变传统的多次施肥习惯,3种缓控释肥作基肥与追肥二次施用,合理配比均可省工节本,增产增效。在等氮的前提下,缓控释肥+尿素基施、复合肥+尿素孕穗期追施比常规施肥增产增效,不建议缓释肥在小麦生产中一次性基施,虽可省工,但不节本,由于小麦生育期长,后期肥效接不上,易缺肥早衰,影响产量。在适期播种中汉枫缓控释肥增产增效最明显,汉枫缓控释肥+尿素基施、复合肥+尿素孕穗期追施处理,产量第二,效益第一;在晚播中,茂施缓控释肥增产增效略胜汉枫,茂施缓控释肥+尿素基施、复合肥+尿素孕穗期追施处理,产量第一,效益第一。不同播期在等氮量的前提下,基肥用缓控释肥与速效尿素配比施用,可明显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小麦 播期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减氮增效效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彦 范晓凯 +3 位作者 徐瑞衡 王颖 刘翠莲 辛海滨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53-257,共5页
本研究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探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南粳5055的产量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本地种植大户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结实率、穗粒... 本研究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探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南粳5055的产量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本地种植大户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结实率、穗粒数、经济效益,但是降低了成穗率;在总施氮量相同,缓释肥侧深施肥量不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肥的成本最高,产量最低,随着缓释肥用量减少,成本降低,缓释肥侧深施420 kg·hm^(-2),分蘖肥追施速效氮肥,穗期施用复合肥的施肥模式,效益能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肥 侧深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光胁迫对鲜食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月明 辛海滨 +2 位作者 薛芗 王祥菊 刘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5,共7页
为明确弱光对甜玉米品质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甜玉米品种晶甜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遮光率、不同遮光时期对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蔗糖合成相关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加深,甜玉米穗位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 为明确弱光对甜玉米品质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甜玉米品种晶甜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遮光率、不同遮光时期对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蔗糖合成相关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加深,甜玉米穗位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花后各阶段籽粒蔗糖、可溶性糖积累量,以及鲜果穗产量均逐渐降低,表现为:遮光率30%>遮光率50%>遮光率80%。在甜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中,各时期遮光处理花后穗位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花后各阶段蔗糖、可溶性糖积累量,以及鲜果穗产量总体表现为:全生育期遮光<大口至吐丝期遮光<吐丝至吐丝后25 d遮光<拔节至大口期遮光<出苗至拔节期遮光。不同遮光率和不同遮光时期共同作用下,全生育期遮光80%处理对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最大。综上,不同遮光率、不同遮光时期均显著限制了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且大口至吐丝期遮光是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弱光胁迫 蔗糖 合成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艳丽 刘肖 +4 位作者 师仰新 高雄东 李娜 辛海滨 姜海和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9-11,共3页
作物品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在子洲的川地上,7个玉米品种在3000株·667m^(-2)、4000株·667m^(-2)、5000株·667m^(-2)和6000株·667m^(-2)这四个密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陕单8806在4000株&#... 作物品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在子洲的川地上,7个玉米品种在3000株·667m^(-2)、4000株·667m^(-2)、5000株·667m^(-2)和6000株·667m^(-2)这四个密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陕单8806在4000株·667m^(-2)下获得较高产,陕单636、陕单650、郑单958、陕单609在5000株·667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登海9号和东单60在6000株·667m^(-2)下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密度试验 作物品种 作物产量 郑单958 东单60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江都区水稻新品种抗病差异性研究
7
作者 姚开文 张彦 +3 位作者 李俊 辛海滨 陈有才 张友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42-42,44,共2页
对扬州市江都区种子管理站的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抗病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纹枯病的抗病力差异较显著。稻曲病发病重的品种是盐粳15号、武4326、扬粳103、宁粳7号,纹枯病发病重的品种是常农粳1... 对扬州市江都区种子管理站的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抗病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纹枯病的抗病力差异较显著。稻曲病发病重的品种是盐粳15号、武4326、扬粳103、宁粳7号,纹枯病发病重的品种是常农粳10号、宁粳7号、扬粳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病差异性 江苏扬州 江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