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子晶体结构色在智能防伪领域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孙逸娇 高伟洪 +3 位作者 陆依健 杨欣奕 杨树 辛斌杰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3,共7页
光子晶体是一种由不同折射率的物质组成的周期结构,是主要的结构色材料,而防伪就是在一定的限度内精确地识别真假且不易被复制。本文阐述了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的原理,并从光子晶体结构色实现防伪调制途径的角度出发,综述了调制的四类途径... 光子晶体是一种由不同折射率的物质组成的周期结构,是主要的结构色材料,而防伪就是在一定的限度内精确地识别真假且不易被复制。本文阐述了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的原理,并从光子晶体结构色实现防伪调制途径的角度出发,综述了调制的四类途径,分别是改变晶格常数、改变折射率的对比度、调控光子晶体缺陷及结构的有序性,且对光子晶体结构色防伪材料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结构色 调制途径 智能防伪 晶格常数 晶体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引导的纺织品纹样数字化修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婧 辛斌杰 +1 位作者 袁智杰 许颖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针对破损纺织品文物人工修复周期长、易造成二次破坏等问题,提出一种用改进的Criminisi算法修复破损传统纺织品纹样的数字化方法。该算法通过对缺失边缘进行重构还原纺织品纹样的结构,用于引导进一步的纹理修复。首先使用线性或二阶贝... 针对破损纺织品文物人工修复周期长、易造成二次破坏等问题,提出一种用改进的Criminisi算法修复破损传统纺织品纹样的数字化方法。该算法通过对缺失边缘进行重构还原纺织品纹样的结构,用于引导进一步的纹理修复。首先使用线性或二阶贝塞尔曲线拟合缺失边缘,以恢复结构;然后利用多分辨率图像中的结构信息计算更有效的优先权,确定当前待修复块;再在多分辨率图像中根据颜色、梯度和边界特征计算多个候选匹配块,从中选择最佳匹配块以减少选择过程中的随机性;最后通过分割复制的最佳匹配块进行填补,以减少对已知信息区域的覆盖,迭代完成全部破损区域的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存在较多结构破坏的真实纺织品彩色图像可快速实现较为自然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文物修复 图像修复 多分辨率图像 结构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静电纺制备PCL/TCH图案化纳米纤维膜
3
作者 章军 余景红 +1 位作者 李庭晓 辛斌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0,共11页
为解决药物突释问题,实现药物的有效包埋和长效释放,设计了具有稳定皮芯结构的图案化微纳米纤维膜,用于药物控释领域。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将盐酸四环素(TCH)作为模型药物,以聚己内酯(PCL)/六氟异丙醇(HFIP)作为油相、TCH/水溶液作为... 为解决药物突释问题,实现药物的有效包埋和长效释放,设计了具有稳定皮芯结构的图案化微纳米纤维膜,用于药物控释领域。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将盐酸四环素(TCH)作为模型药物,以聚己内酯(PCL)/六氟异丙醇(HFIP)作为油相、TCH/水溶液作为水相进行纺丝并优化工艺参数,使盐酸四环素(TCH)在纺丝过程中保持性能稳定并能够持续释放。同时,探究图案化对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载药能力和TCH在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药物质量分数为2%时,纺丝乳液的液滴均匀性较好,液滴的平均直径为0.65μm,制备的纤维形貌均匀连续,平均直径为200 nm,药物累计释放率达到了52.15%;图案化纤维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断裂伸长率从78.65%提高到98.96%,载药能力和TCH在体外释放性能均有所提升,药物累计释放率从52.15%提高到65.60%。该研究表明,通过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将模型药物TCH包裹在PCL的内部,有效改善PCL/TCH纤维膜的药物释放性能,同时图案化可进一步提高机械性能。因此,通过乳液静电纺制备的PCL/TCH图案化纳米纤维膜在医疗敷料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盐酸四环素 乳液静电纺 图案化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酰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辛斌杰 陈卓明 +2 位作者 吴湘济 汪晓峰 林兰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1-34,共4页
对自制的聚砜酰胺/碳纳米管(PSA/CNT)复合材料薄膜进行了热稳定性能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导热系数的计算、导热模型的建立以及热重法分析探讨了CNT及其质量分数对PSA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CNT的加入提高了PSA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从... 对自制的聚砜酰胺/碳纳米管(PSA/CNT)复合材料薄膜进行了热稳定性能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导热系数的计算、导热模型的建立以及热重法分析探讨了CNT及其质量分数对PSA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CNT的加入提高了PSA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从而延缓了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行为;CNT的添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和在终止温度时的质量残余率,明显地提高了PS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酰 胺碳纳米 管热稳定性能 导热系数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纺织品外观检验数字化和远程质量检验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辛斌杰 刘岩 +1 位作者 林兰天 刘晓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6,共6页
传统的纺织工业采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来评定纺织品的外观质量,存在低效率、易疲劳、主观性等弊端。图像分析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客观测试手段,逐步被引入纺织测试领域,推动了纺织品测试的数字化进程。在图像分析基础上,提出纺织品外观质量... 传统的纺织工业采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来评定纺织品的外观质量,存在低效率、易疲劳、主观性等弊端。图像分析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客观测试手段,逐步被引入纺织测试领域,推动了纺织品测试的数字化进程。在图像分析基础上,提出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系统的构成与运作模式,包括它的基本硬件配置、软件框架、检验系统基本模式、远程质量检验实现的可能性分析以及集成化的品质管理系统,并比较分析它与传统方法的优缺点。认为人工智能化的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系统是未来纺织工业纺织品外观质量客观检验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检验 纺织品外观 远程质量检验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织物经纬密测量的图像处理技术 被引量:30
6
作者 辛斌杰 余序芬 吴兆平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4-37,共4页
利用傅立叶变换技术来提取经纬纱线的空间频率信息,测量织物的经纬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自动、快速、准确地实现经纬密测试的目的.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傅立叶变换 织物 经纬密度 机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自动识别织物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5
7
作者 辛斌杰 余序芬 吴兆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1,共7页
通过对机织物图像的表面形态分析,建立3种基本组织(平纹、斜纹和缎纹)的表面纹理模型,运用傅里叶变换技术得到3种基本组织的频谱模型,并建立表面纹理模型和频谱图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为运用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测量织物的结... 通过对机织物图像的表面形态分析,建立3种基本组织(平纹、斜纹和缎纹)的表面纹理模型,运用傅里叶变换技术得到3种基本组织的频谱模型,并建立表面纹理模型和频谱图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为运用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测量织物的结构参数、识别机织物类型奠定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组织结构 傅里叶变换技术 纹理分析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电致变色织物的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辛斌杰 田媛 +3 位作者 杨兆瑜 金超 郑静杨 李西安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介绍了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详述了聚苯胺的合成与聚苯胺电致变色材料的制造、发展及应用。
关键词 聚苯胺 电致变色 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角下的《纺织测试新技术》课程教学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辛斌杰 刘岩 +2 位作者 郑元生 陈卓明 胡文锋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8年第3期40-42,共3页
新工科的兴起和发展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号召下,将新工科思维融入纺织专业教学中成为提升纺织高等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纺织测试新技术》涵盖了纺织专业领域内的测试表征原理、装置... 新工科的兴起和发展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号召下,将新工科思维融入纺织专业教学中成为提升纺织高等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纺织测试新技术》涵盖了纺织专业领域内的测试表征原理、装置、方法、标准和应用等诸多内容,为培育课堂教学内学生的积极性提出一种结合新工科思维的课程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此课程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纺织测试新技术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织物表面起毛的客观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辛斌杰 胡金莲 +2 位作者 曾宪奕 钟少萍 严灏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运用计算机图象处理和分析技术,提取针织物图象中反映织物外观的特征参数(纱线和毛羽的覆盖系数、纱线灰度、毛羽的数目等),以此定量分析针织物在洗涤处理前后起毛程度的变化。图象分析技术可作为针织物外观客观化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针织物 起毛 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 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引擎驱动模式下的《产业用纺织品》教学新模式
11
作者 辛斌杰 李庭晓 郑元生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9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文结合当前中国纺织产业的新业态、新科技、新需求,以集聚高新科技的产业用纺织品为切入点,以“全英语+科技”双引擎为驱动模式构建了产业用纺织品教学新模式。将全英语教学与传统纺织类教学模块相互贯通,与国际纺织的前沿科技相结合... 本文结合当前中国纺织产业的新业态、新科技、新需求,以集聚高新科技的产业用纺织品为切入点,以“全英语+科技”双引擎为驱动模式构建了产业用纺织品教学新模式。将全英语教学与传统纺织类教学模块相互贯通,与国际纺织的前沿科技相结合,从而建立了一套以产业用纺织品全英语课程为核心,与纺纱、织造、针织以及纺织复合材料等平台课程相融合的全新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英语为主的启发式开放式教学模式,确定了一套可系统化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英文教学 产业用纺织品 启发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处理技术在纱线毛羽检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章国红 辛斌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6-82,共7页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可用于纱线检测的新型测试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分析可实现纱线外观的数字化表征和测试自动化。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纱线毛羽方面的发展应用现状,并对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型测试方法与...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可用于纱线检测的新型测试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分析可实现纱线外观的数字化表征和测试自动化。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纱线毛羽方面的发展应用现状,并对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型测试方法与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纱线检测方法具有客观、快速、准确等优点,是纱线外观检测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 纱线毛羽 客观检测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纱线黑板条干检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章国红 辛斌杰 张瑞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4,共6页
探讨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纱线条干不匀率方法的应用效果。利用扫描仪采集了9种不同规格的纱线图像,纱线图像经过倾斜校正、自适应中值滤波、阈值分割、形态学开运算处理等,得到条干清晰、无噪声的纱线图像,基于处理后的图像计... 探讨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纱线条干不匀率方法的应用效果。利用扫描仪采集了9种不同规格的纱线图像,纱线图像经过倾斜校正、自适应中值滤波、阈值分割、形态学开运算处理等,得到条干清晰、无噪声的纱线图像,基于处理后的图像计算纱线直径和纱线条干不匀率。结果表明:图像法检测的纱线条干不匀率与乌斯特条干仪检测的结果非常接近。认为:所提出的纱线条干不匀率检测方法是可行的,能准确、高效地检测出纱线的条干不匀率,客观反映纱线的外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线条干 直径偏差 自适应中值滤波 阈值分割 形态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底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4
作者 喻佳丽 辛斌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1,共6页
以铜作为基底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目前制备石墨烯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突出化学气相沉积法能够有效制备出大规模可控高质量的石墨烯,并阐述了铜基底上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的生长机理,主要从基底材... 以铜作为基底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目前制备石墨烯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突出化学气相沉积法能够有效制备出大规模可控高质量的石墨烯,并阐述了铜基底上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的生长机理,主要从基底材料、不同的工艺条件以及石墨烯转移技术出发评述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指出由铜网基底材料替代铜箔基底的良好应用前景,最后展望了铜基底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铜基底 化学气相沉积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苯胺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香琴 辛斌杰 许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86-90,99,共6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活性剂和掺杂剂,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通过乳液聚合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乳液;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等对聚苯胺复合膜进行表征。研究发现:聚苯胺颗粒均匀地...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活性剂和掺杂剂,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通过乳液聚合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乳液;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等对聚苯胺复合膜进行表征。研究发现:聚苯胺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聚乙烯醇基体上,DBSA用量对聚苯胺膜的导电性及电致变色行为产生影响。常温条件下,当n(DBSA)/n(AN)=1.03时,聚苯胺的电导率可达1.28S/cm,此时电致变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乳液聚合 导电性 电致变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织物组织识别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瑞 辛斌杰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84,共5页
总结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织物组织识别研究现状。在织物组织识别过程中,特征参数的提取和织物组织的识别是关键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概括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频率域的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基于空间域的... 总结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织物组织识别研究现状。在织物组织识别过程中,特征参数的提取和织物组织的识别是关键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概括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频率域的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基于空间域的灰度共生矩阵、自相关函数、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和基于聚类分析的方法等;总结了当前织物识别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织物组织识别方法是建立在客观评价基础上的,具有准确、快速、效率高等优势,在纺织品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织物组织 特征参数 傅立叶变换 小波变换 灰度共生矩阵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面成像的色织物密度自动测量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杰 辛斌杰 吴湘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73-479,共7页
探究了色织物纱线密度自动测量的方法,通过一套实验室自行开发的双面图像采集系统采集色织物的正反双面图像,利用Radon变换和仿射变换对采集得到的双面图像进行对位和匹配,通过2种不同融合算法将双面图像进行融合,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技... 探究了色织物纱线密度自动测量的方法,通过一套实验室自行开发的双面图像采集系统采集色织物的正反双面图像,利用Radon变换和仿射变换对采集得到的双面图像进行对位和匹配,通过2种不同融合算法将双面图像进行融合,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FFT)提取融合图像中对应周期性结构的特征频率点,利用快速傅里叶反变换技术(IFFT)对特征频率点进行重构,最终测得织物密度。分析了色织物单面图像和双面融合图像的傅里叶频谱图,发现单面图像的纹理分布是片段式的,对应的频谱是分散的,而双面融合图像的频谱能量集中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对应的纱线频率点容易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面成像测得纱线密度与密度镜法测得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为1.96%,平均误差为0.86%,该方法可以提高色织物纱线密度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扫描 快速傅里叶变换 图像融合 织物密度 色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珍珠纳米纤维膜的远红外发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卓明 余淼 +2 位作者 辛斌杰 刘训林 徐文俊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研究珍珠粉对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珍珠粉的聚丙烯腈/珍珠纳米纤维膜。研究了珍珠粉在不同分散剂中的分散性能以及珍珠粉的添加量对聚丙烯腈/珍珠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远红外发射性能的影... 为了研究珍珠粉对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珍珠粉的聚丙烯腈/珍珠纳米纤维膜。研究了珍珠粉在不同分散剂中的分散性能以及珍珠粉的添加量对聚丙烯腈/珍珠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远红外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谷氨酸钠为分散剂对珍珠粉进行研磨处理能有效改善珍珠粉的分散性能。当珍珠粉质量分数为5%,聚丙烯腈/珍珠纳米纤维膜的成形性较好;当珍珠粉质量分数增加至9%,聚丙烯腈/珍珠纳米纤维膜中出现颗粒团聚、表面褶皱和多孔的微观结构。随着珍珠粉含量逐渐增加,珍珠粉在纳米纤维膜中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强度也逐渐增强,远红外发射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聚丙烯腈/珍珠纳米纤维膜的最高远红外发射率达到0.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珍珠粉 纳米纤维膜 谷氨酸钠 分散剂 远红外发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聚砜酰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卓明 辛斌杰 +2 位作者 吴湘济 汪晓峰 林兰天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共8页
聚砜酰胺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但常规聚砜酰胺纤维存在体积比电阻高和抗紫外线性能差等缺陷,导致后续加工困难,限制了其在防护类服装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功能性聚砜酰胺纤维制备及改良现状的概括与分析,重点介绍了碳纳... 聚砜酰胺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但常规聚砜酰胺纤维存在体积比电阻高和抗紫外线性能差等缺陷,导致后续加工困难,限制了其在防护类服装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功能性聚砜酰胺纤维制备及改良现状的概括与分析,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基本力学和导电性能以及纳米二氧化钛紫外线吸收和屏蔽功能,阐述了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对聚砜酰胺纤维的共混和改性机理,为功能性聚砜酰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酰胺 碳纳米管 二氧化钛 纳米改性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旭 辛斌杰 +1 位作者 靳世鑫 陈卓明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探讨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的质量比对所制备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纤维网,并测试其微观形貌、结晶度、热性能、防紫外线性能、强伸性能和透气性能。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10/0时,形成致... 探讨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的质量比对所制备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纤维网,并测试其微观形貌、结晶度、热性能、防紫外线性能、强伸性能和透气性能。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10/0时,形成致密无孔的聚偏氟乙烯膜;随着混合溶剂中丙酮含量的增加,形成具有孔隙的聚偏氟乙烯纤维网,且纤维网的防紫外线性能、透气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显著提高;当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0/10时,无法成网;当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7/3时,聚偏氟乙烯纤维网拥有高的结晶度、强力。认为:在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性能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溶剂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静电纺丝 纤维网 热稳定性 防紫外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