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用车AMT Tip in/Tip out控制逻辑研究
1
作者 张玮龙 张文艺 +1 位作者 辛斌斌 杜明轩 《重型汽车》 2024年第3期10-10,12,共2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商用车AMT Tip in/Tip out工况,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对整车舒适性产生影响,之后说明了商用车AMT Tip in/Tip out工况的控制逻辑以及Tip in/Tip out工况AMT标定参数对舒适性的影响。
关键词 商用车AMT Tip in Tip out 控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水分对低温氧化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欢 辛斌斌 +4 位作者 王阔 余江龙 耿秀振 Arash Tahmasebi 张静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88-92,共5页
论述了褐煤的低温氧化过程,即氧化诱发期内氧在煤表面进行扩散、吸附,与煤中的活性基团反应放热,生成固体氧化产物的过程。介绍了褐煤中水分本身对煤的低温氧化具有促进和(或)阻碍作用,含有关键水分的褐煤最容易发生低温氧化。褐煤干燥... 论述了褐煤的低温氧化过程,即氧化诱发期内氧在煤表面进行扩散、吸附,与煤中的活性基团反应放热,生成固体氧化产物的过程。介绍了褐煤中水分本身对煤的低温氧化具有促进和(或)阻碍作用,含有关键水分的褐煤最容易发生低温氧化。褐煤干燥过程中水分的脱除导致孔结构的坍塌、含氧官能团的生成与(或)消除以及自由基浓度和种类的改变。褐煤水分本身与水分散失引起的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共同影响着褐煤的低温氧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低温氧化 干燥提质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O_2作为可再生能源储存介质的零碳排放电厂过程模拟
3
作者 盖少磊 赵欢 +1 位作者 耿秀振 辛斌斌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89-96,共8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_2和H2O转化为液体燃料可应用于零碳排放电厂,形成"可再生能源+CO_2+H2O→液体燃料→电力+CO_2+H2O"的循环利用模式。CO_2和H2O的转化主要有3条路径:CO+H2、CO_2+H2以及CO_2+H2O,其中CO和H2来自CO_2和H2O...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_2和H2O转化为液体燃料可应用于零碳排放电厂,形成"可再生能源+CO_2+H2O→液体燃料→电力+CO_2+H2O"的循环利用模式。CO_2和H2O的转化主要有3条路径:CO+H2、CO_2+H2以及CO_2+H2O,其中CO和H2来自CO_2和H2O的电解,液体产物为甲醇。为研究3条转化路径以及零碳排放电厂,利用Aspen Plus进行建模并做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若CO_2的转化率高于42%时,电催化转化CO_2和H2O为合成甲醇的最佳路径;若CO_2的转化率低于42%时,则CO_2和CO的催化加氢同为最优路径。零碳排放电厂CO_2的排放降低到62.5 kg/M W,仅占超临界燃煤机组排放量的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减排 零碳排放 液体燃料 可再生能源 ASPEN 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低温氧化下H2O生成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4
作者 赵欢 辛斌斌 +4 位作者 窦金孝 王朋 李记 耿秀振 余江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10-213,共4页
为给揭示煤低温氧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在线性升温下模拟煤的快速氧化,通过监测煤氧化过程中煤温和产生的水分,并与煤在氮气下加热过程的对比,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中气体氧化产物H2O的生成量,对比分析气流氧浓度、煤含水量和煤质量对煤氧... 为给揭示煤低温氧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在线性升温下模拟煤的快速氧化,通过监测煤氧化过程中煤温和产生的水分,并与煤在氮气下加热过程的对比,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中气体氧化产物H2O的生成量,对比分析气流氧浓度、煤含水量和煤质量对煤氧化生成H2O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氧化生成的H2O量随氧化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较高的氧分压促进氧在煤表面物理、化学吸附,进而使得煤氧化生成H2O量随气流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煤氧化生成H2O量随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尽管质量较多的煤温的升高随炉温的升高而减慢,然而由于较高的热容量,其较多的氧化自热产生较多的气体氧化产物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低温氧化 煤氧化机理 氧化产物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