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串串 董旭 +2 位作者 辛文荣 张凤臣 杨晓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0-202,共3页
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623.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7.3%,人为侵蚀在整个流域范围内均有发生,近年来呈加剧趋势,基于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现状,分析了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湟水河流域 水土流失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湟水河流域退耕还林地沙棘林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串串 杨宁贵 +2 位作者 陆琦 董旭 辛文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基于标准株全收获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对青海湟水河流域退耕还地沙棘林生物量研究表明:生物量变幅在1895.94~17219.54kg/hm2,地上部分占56.20%~79.25%、地下部分占20.75%~43.80%。各器官生物量分布比例也不同,其顺序是根>枝>干&... 基于标准株全收获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对青海湟水河流域退耕还地沙棘林生物量研究表明:生物量变幅在1895.94~17219.54kg/hm2,地上部分占56.20%~79.25%、地下部分占20.75%~43.80%。各器官生物量分布比例也不同,其顺序是根>枝>干>叶。生物量与树高、地径、冠幅具有协同现象。生物量随树龄的增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8a沙棘生长最快、经济系数最大,应适时间种或平茬等措施抚育林分。不同立地条件生物量亦存在较大差异,平坡>陡坡>斜坡>缓坡,半阴坡>阴坡>半阳坡>阳坡,下坡>脊部>中坡>上坡,黑钙土>棕钙土>栗钙土,盖度密>中>疏。降雨量、土壤水分含量与生物量变化一致,水分有效性高的种群,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单轴型个体多,觅养生长格局倾向于聚集型;水分有效性低的种群,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合轴型个体多,觅养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流域 退耕还林 沙棘 标准株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串串 杨乔媚 +2 位作者 丁绍兰 董旭 辛文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0-164,共5页
根据截留法估算湟水河流域水源涵养量,并利用影子工程法、支付意愿法对水源涵养林的涵养总量、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林分类型中,土壤单位面积蓄水量大小顺序为:云杉>青杨>桦树>落叶松>灌木;林下枯枝落物... 根据截留法估算湟水河流域水源涵养量,并利用影子工程法、支付意愿法对水源涵养林的涵养总量、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林分类型中,土壤单位面积蓄水量大小顺序为:云杉>青杨>桦树>落叶松>灌木;林下枯枝落物层单位面积蓄水量大小顺序为:青杨>云杉>落叶松>桦树>灌木,总体来看,云杉和青杨涵养水分能力较好。流域水源涵养林调节水量为0.22亿t,根据单位库容造价计算其经济价值0.60亿元,根据平均居民用水价格计算其净化水质价值0.47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 水源涵养林 土壤蓄水量 枯枝落物蓄水量 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串串 胡慧 +1 位作者 董旭 辛文荣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基于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的现状,选取年均降水量、年均蒸发量、森林覆盖率、坡度、土壤有机质、人口密度、人均GDP、农牧业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比例等因子作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并就各个因子对生态安全影响程度进行了计算,得出盆地内有8... 基于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的现状,选取年均降水量、年均蒸发量、森林覆盖率、坡度、土壤有机质、人口密度、人均GDP、农牧业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比例等因子作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并就各个因子对生态安全影响程度进行了计算,得出盆地内有83.06%的土地处于次安全区,16.94%的土地处于较不安全区.基于以上分析与评价,对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土地荒漠化 生态安全评价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东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生态效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旭 赵串串 +2 位作者 辛文荣 张凤臣 杨晓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6-198,共3页
基于油松与沙棘带状混交试验,以油松纯林为对照,研究了两类样地水土保持指标、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指标及林木生长情况变化。结果表明,油松沙棘混交林样地枯枝落叶厚度、总量、容水量分别比纯林提高了104.8%,90.8%,83.4%,油松沙棘混交林样... 基于油松与沙棘带状混交试验,以油松纯林为对照,研究了两类样地水土保持指标、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指标及林木生长情况变化。结果表明,油松沙棘混交林样地枯枝落叶厚度、总量、容水量分别比纯林提高了104.8%,90.8%,83.4%,油松沙棘混交林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通透速度分别比纯林提高了110.%,132.1%,66.7%;混交林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的效益,减轻病虫害,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沙棘 混交林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青海省立木一元材积表的使用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辛文荣 林建方 张海凤 《青海农林科技》 1996年第4期45-47,19,共4页
为了纠正《青海省立木一元材积表》使用的混乱,从一元材积表产生的过程、编表方法和一元表的性质等方面论证了一元表的使用范围,并用样地实测资料对照分析,阐明了不适当使用一元表产生偏差的原因,对合理使用测树用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一元材积表 相对偏差 森林类型区 树种组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建立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辛文荣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通过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的实际 ,从自然环境特征、生态质量、社会经济价值和经营管理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 自然环境特征 生态质量 社会经济价值 经营管理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青海乔木林碳储量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唐才富 张莉 +5 位作者 罗艳 汪晖 祁承德 辛文荣 赵丰钰 孟延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以青海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基础,结合样地调查资料、解析木资料等,综合应用模型模拟、尺度扩展和GIS等方法,分析青海省乔木林碳储量现状。结果表明,(1)2009年青海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约为28.55×10~6Mg,平均碳密度约为44.24Mg/hm^2;... 以青海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基础,结合样地调查资料、解析木资料等,综合应用模型模拟、尺度扩展和GIS等方法,分析青海省乔木林碳储量现状。结果表明,(1)2009年青海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约为28.55×10~6Mg,平均碳密度约为44.24Mg/hm^2;(2)青海省乔木林碳主要分布在天然林中,占青海乔木林碳库总量的89.83%,碳密度同样以天然林为高(46.19Mg/hm^2);(3)有林地中纯林碳储量最高,占乔木林碳库总量的84.28%;碳密度则以混交林为最高,达60.20Mg/hm^2;(4)青海省四大乔木树种(组)(云杉、圆柏、桦木和杨树)的碳储量占全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的98.07%,碳密度方面居前5的树种(组)为云杉(74.03Mg/hm^2)、桦木(55.76Mg/hm^2)、油松39.24(Mg/hm^2)、栎类(37.49Mg/hm^2)、圆柏(29.61Mg/hm^2);(5)青海省乔木林主要以中幼林为主,占总面积的63.19%,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乔木林 碳储量 碳密度 生物量模型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二类调查成果的巩固应用
9
作者 辛文荣 《青海农林科技》 1996年第1期27-28,共2页
我省的森林资源第一轮二类调查成果得到不同程序的应用。本文从提高认识入手,在建立资源档案、资源监测、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意在帮助生产经营单位管好调查成果,更好的为林业生产服务。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二类调查 管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ER的青海省碳汇造林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才富 张莉 +5 位作者 罗艳 汪晖 祁承德 辛文荣 孙慧 孟延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3-17,共5页
基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基本要求以及当地的实际状况,选择土地合格性、碳汇潜力、生态区位、社会经济和风险威胁等5个评价指标对青海省碳汇造林项目潜力及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适宜开展基于CCER... 基于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基本要求以及当地的实际状况,选择土地合格性、碳汇潜力、生态区位、社会经济和风险威胁等5个评价指标对青海省碳汇造林项目潜力及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适宜开展基于CCER碳汇造林项目的地块总面积达364.47×104hm2,约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48.2%;其中优先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南部)168.77×104hm2,占地块总面积的46.3%;大通县、乐都县和互助县是青海省CCER碳汇造林项目应优先考虑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造林 CCER 评价指标 优先区域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沙漠化土地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旭 张胜邦 辛文荣 《青海农林科技》 1997年第1期48-48,27,共2页
本文通过高寒沙漠化防治中几个问题的论述和分析,提出了防治沙漠化要解决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沙区资源可持续经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以防为主,治、用并举,才能加快高寒沙漠化土地的防治进程。
关键词 高寒沙漠化土地 防治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