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2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瑞峰 张浩 辛建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7期69-,共1页
关键词 重症 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127例肝损害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苏静 辛建文 张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0期39-,共1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肝损害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170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静 张浩 +1 位作者 田巧莲 辛建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2S期155-156,共2页
我院自1999年底收治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以来,该病在我地区呈逐年增加趋势^[1],截至2007年6月底共收治170例,为了提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认识,我们对17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现将诊疗体... 我院自1999年底收治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以来,该病在我地区呈逐年增加趋势^[1],截至2007年6月底共收治170例,为了提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认识,我们对17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现将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中地下爆炸的自由场位移衰减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楼沩涛 田兵 辛建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6-152,共7页
本文从两个方面叙述总结了硬岩中,地下爆炸引起的自由场的径向质点位移随爆心距的变化规律。其一是分析地下爆炸应力波经验规律结合方程式求解得到的地运动位移,有下规律:D_M/W^(?)=2.01((1/100)(R/W^(?)))^(?)(D_M为地运动位移峰值,W... 本文从两个方面叙述总结了硬岩中,地下爆炸引起的自由场的径向质点位移随爆心距的变化规律。其一是分析地下爆炸应力波经验规律结合方程式求解得到的地运动位移,有下规律:D_M/W^(?)=2.01((1/100)(R/W^(?)))^(?)(D_M为地运动位移峰值,W为爆炸当量,R为爆炸距,其二是用地运动位移传感器直接测到的地运动位移,可用D_M/W^(?)=2.1((1/100)(R/W^(?)))^(?)表示地运动位移的变化规律。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位移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文中并对所得位移经验公式与国外报导的位移公式作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爆炸 自由场 质点位移 应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厄贝沙坦单用或联用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刚 辛建文 卢群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8期647-650,共4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厄贝沙坦单用或联用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92例肥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20mg/d,n=26),厄贝沙坦组(150mg/d,n=31)及联合组(螺内酯20mg/d+厄贝沙坦15...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厄贝沙坦单用或联用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92例肥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20mg/d,n=26),厄贝沙坦组(150mg/d,n=31)及联合组(螺内酯20mg/d+厄贝沙坦150mg/d,n=35)治疗24周。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值(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应用CVProfilor DO-2020型动脉功能检测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药物治疗24周后,3组SBP、DBP、PP值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分别为螺内酯组SBP(144.0±9.4)mmHg vs(131.0±8.7)mmHg,DBP(88.4±10.4)mmHgvs(78.1±7.5)mmHg,PP(58.4±27.3)mmHgvs(54.3±9.2)mmHg;厄贝沙坦组SBP(146.0±9.4)mmHgvs(126.0±8.9)mmHg,DBP(85.4±10.1)mmHgvs(74.2±6.9)mmHg,PP(56.1±27.3)mmHgvs(49.9±8.8)mmHg;联合组SBP(145.0±9.3)mmHgvs(117.0±9.7)mmHg,DBP(87.8±10.7)mmHgvs(68.3±6.4)mmHg,PP(57.7±22.5)mmHgvs(45.4±8.7)mmHg。药物治疗24周后,SBP、DBP、PP值降低幅度联合组均分别大于螺内酯和厄贝沙坦单药治疗组(P〈0.01或〈0.05)。厄贝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R)]为[[5.6(2.31~8.21)]mg/Lvs12.8(2.48~20.12)]mg/L,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13.7(5.89~19.02)]ml/mmHg×10vs[10.3(4.52~17.02)]ml/mmHg×10,C2[5.1(1.38~7.98)]ml/mmHg×100vs[3.4(1.37~6.05)]ml/mmHg×100,均明显高于螺内酯组(均P〈0.05);联合组血清脂联素水平[15.3(5.62~20.23)]mg/Lvs[5.4(2.13~8.16)]ml/L,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14.3(7.81~12.98)]ml/mmHg×10vs[10.2(5.02~19.10)]ml/mmHg×10,C2[5.9(1.62~8.20)]ml/mmHg×100vs[3.5(1.39~5.91)]ml/mmHg×100则分别显著高于螺内酯和厄贝沙坦组(P〈0.01或〈0.05)。结论螺内酯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提高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明显优于单药应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症 螺内酯 厄贝沙坦 脂联素 动脉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42例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辛建文 杨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6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42例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患,予以平喘以及抗感染等治疗,并用气管插管来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在出现肺感... 目的:观察并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42例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患,予以平喘以及抗感染等治疗,并用气管插管来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在出现肺感染控制窗以后,随机将42例病患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21例,其中对照组继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来予以治疗,观察组将气管导管拔除,改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予以治疗,即无创无压通气,对比两组病患呼吸机有关性肺炎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管是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还是呼吸机有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对于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来予以治疗,相对于传统有创通气而言,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缩短病患住院的时间以及总通气时间,使呼吸机有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