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不同树龄枣园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辛小桂 吴普特 +1 位作者 汪有科 肖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研究黄土高原梨枣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利用TRIME管和洛阳铲对灌溉及雨养两种条件下不同种植年限(1 a、4 a、9 a、12 a)的梨枣林0~160 cm、0~700 cm范围深度内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树龄增长梨枣林地土壤水分... 为研究黄土高原梨枣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利用TRIME管和洛阳铲对灌溉及雨养两种条件下不同种植年限(1 a、4 a、9 a、12 a)的梨枣林0~160 cm、0~700 cm范围深度内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树龄增长梨枣林地土壤水分储量下降;灌溉梨枣林与雨养梨枣林相比,其主根系层0~160 cm土壤水分储量较高;现有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溉梨枣林地根区平均土壤水分满足度仍然相对较低;旱作梨枣林随树龄增大,土壤干层的分布深度和土壤干燥化强度趋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状况 不同树龄枣园 灌溉 雨养 陕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条件下几种化学材料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辛小桂 黄占斌 朱元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泥炭、沸石、稀土、保水剂等不同特性化学材料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化学材料能够部分补偿水分胁迫给玉米带来的伤害,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能,并且各类化学材料的作用效... 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泥炭、沸石、稀土、保水剂等不同特性化学材料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化学材料能够部分补偿水分胁迫给玉米带来的伤害,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能,并且各类化学材料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沸石 稀土 保水剂 玉米 幼苗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9
3
作者 黄占斌 辛小桂 +1 位作者 宁荣昌 祝光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4,共4页
总结了国内外保水剂研制与应用概况,介绍了保水剂自身保水特性和土壤学作用机理;分析了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以及发展前景和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认为保水剂研制和应用应向多功能和复合产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保水剂 农业生产 应用 发展趋势 多功能 复合产品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集成与示范 被引量:65
4
作者 吴普特 汪有科 +1 位作者 辛小桂 朱德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2,共7页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综合集成了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技术、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及修剪技术,在对微灌技术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山地红枣微灌技术体系,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创建了技...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综合集成了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技术、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及修剪技术,在对微灌技术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山地红枣微灌技术体系,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创建了技术体系应用实体样板,该样板地红枣平均产量达到19 800 kg/hm^2,较无灌溉条件(产量4 500-6 000 kg/hm^2)增产2-3倍,较管灌条件(产量一般为12 000-15 000 kg/hm^2)增产30%-60%,且节水36%以上。在单项技术研究方面,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确定了红枣生育期理论耗水量(438.8mm);通过不同灌水量处理的田间试验,初步确定出合理的灌水量区间为396-1 320 m^3/hm^2;提出了坡地低压滴灌工程新的设计理论,即微地形影响下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取值理论及毛管设计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上部采用三项配套技术+低压滴灌、坡下部采用三项配套技术+涌泉根灌+雾喷的工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山地微灌技术 生态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墒措施对枣园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牛涛 汪有科 +1 位作者 吴普特 辛小桂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山地枣林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保墒措施的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和剖面分布,相对于对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地下25 cm处铺玉米秸秆+地表铺玉米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效果最好,但是二...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山地枣林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保墒措施的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和剖面分布,相对于对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地下25 cm处铺玉米秸秆+地表铺玉米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效果最好,但是二者土壤含水量相差0.72%。地膜覆盖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覆盖玉米秸秆对温度的影响则表现出"双重"效应:高温时具有降温效应,低温时具有保温特点。不同的保墒处理对枣树生长有不同影响,但各处理的新梢生长量、干周净增量、百叶鲜物质量、平均单果重比对照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墒措施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枣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陆军 汪有科 +1 位作者 辛小桂 李红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5年生梨枣树为试验树种,设置了4个处理(T1~T4),即每株枣树分别安装1、2、3、4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在灌水器流量4 L/h、埋深35 cm,单株枣树单次灌水量80 L情况下,对山地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2在灌水后... 以5年生梨枣树为试验树种,设置了4个处理(T1~T4),即每株枣树分别安装1、2、3、4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在灌水器流量4 L/h、埋深35 cm,单株枣树单次灌水量80 L情况下,对山地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2在灌水后土壤湿润体与枣树主要吸收根匹配最好,0~80 cm土层范围水分保持也较好;各处理枣树的枣吊长度、叶面积在停止生长后有一定的差异,枣吊平均长度顺序为T2>T3>T1>T4,叶面积大小顺序为T2=T3>T4>T1;T2枣树在生理落果以后挂果最多,达到平均每株215个,比T1、T3、T4分别高57%、14%和32%;在一个灌水周期的末期,各处理叶水势处于-1.0^-1.4 MPa之间,叶水势大小顺序为T2>T4>T3>T1。综合分析表明,每株枣树安装2个灌水器对枣树生长、生理最有利,是一种适宜的布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涌泉根灌 布置方式 湿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风沙区几种化学节水制剂马铃薯产量效应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殿红 李建铃 +3 位作者 辛小桂 杨奇平 黄占斌 杨新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1,共3页
在半干旱风沙区的山西省天镇县台地比较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保水剂、保水肥剂、济农、复绿灵等化学抗旱节水制剂对马铃薯作物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开花期施用各种抗旱节水制剂,能不同程度地增加马铃薯产量,其中喷施济农和复绿灵... 在半干旱风沙区的山西省天镇县台地比较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保水剂、保水肥剂、济农、复绿灵等化学抗旱节水制剂对马铃薯作物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开花期施用各种抗旱节水制剂,能不同程度地增加马铃薯产量,其中喷施济农和复绿灵效果最明显,值得推广。保水剂和保水肥效果不甚明显,原因是施用时间偏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风沙区 化学节水制剂 保水利 马铃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密植枣林株行间土壤水分状况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森 汪有科 +4 位作者 黎朋红 蔺君 辛小桂 卢俊寰 赵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
为了揭示陕北山地密植红枣林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对枣林株行间不同位置(株间、行间、中心点)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7~9月,枣林地株间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行间。株间、行间、中心点土壤含水量均值分别为9... 为了揭示陕北山地密植红枣林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对枣林株行间不同位置(株间、行间、中心点)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7~9月,枣林地株间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行间。株间、行间、中心点土壤含水量均值分别为9.77%、7.66%、7.52%。不同降雨量下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的累计入渗量不同,株间入渗量大于行间,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各位置入渗量也随之增大,株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增强,但行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减弱。中雨(p=14.8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13.5、8.8、8.4 mm;大雨(p=31.6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30.9、16.5、12、8mm。雨后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日均消耗量以株间最大,达4.09 mm/d,行间次之,为3.77 mm/d,中心点最小,为2.27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土壤水分消耗 枣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平县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天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岁岐 辛小桂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32-36,共5页
根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富平县的农业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富平县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光热水资源基本同季,光热资源能满足作物一年两熟需要,但降水量不足且年际间变率大,有效降水日数少,限制了光热潜力的发挥。干旱... 根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富平县的农业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富平县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光热水资源基本同季,光热资源能满足作物一年两熟需要,但降水量不足且年际间变率大,有效降水日数少,限制了光热潜力的发挥。干旱、连阴雨、干热风、冰雹是富平县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 灾害性天气 富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地农业集雨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占斌 程积民 +1 位作者 辛小桂 赵世伟 《四川水利》 2004年第z1期40-43,共4页
在西北旱地农业生产中,雨水收集利用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我国雨水收集利用研究和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农业生产实际,总结提出了雨水收集利用的五种模式,即庭院集雨人畜饮水利用模式、庭院集雨多种经营利用模式、人工汇集雨水农田补灌利用... 在西北旱地农业生产中,雨水收集利用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我国雨水收集利用研究和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农业生产实际,总结提出了雨水收集利用的五种模式,即庭院集雨人畜饮水利用模式、庭院集雨多种经营利用模式、人工汇集雨水农田补灌利用模式、山坡地集雨林草建设利用模式和小流域集雨综合利用模式.并简要分析了这些模式结构的利用方式和效果,讨论了旱地农业雨水收集利用的发展与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业 集雨利用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