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工位针刺机器人系统设计
1
作者 李皎 辛世纪 +1 位作者 陈利 陈小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212,共9页
针对单工位针刺成型系统中人和机器无法高效协同生产,预制体生产效率较低;现有的直线型双工位针刺机器人设备需要2个外部回转轴带动双工位参与织物针刺,系统编程难度较高,且工位切换时需要占据的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切换双工位... 针对单工位针刺成型系统中人和机器无法高效协同生产,预制体生产效率较低;现有的直线型双工位针刺机器人设备需要2个外部回转轴带动双工位参与织物针刺,系统编程难度较高,且工位切换时需要占据的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切换双工位针刺机器人系统,并开展了双工位针刺成形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异型预制体模具和针刺工艺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运动仿真以及预制体制备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成功实现了大尺寸异型曲面预制体的高效针刺成形,直线/旋转混合切换的双工位使得实现预制体的自动换装的同时又能保证系统空间占用量小;双工位中只有针刺工位上的外部回转轴与6关节机械臂联动,系统较为简单,编程方便;同时提高了数控回转工作台的承载力且将针刺末端执行器的布针数量增加至25针,满足了大尺寸预制体的针刺成形,并使得针刺成形效率直接提高2倍。本文系统可应用于批量化制备大尺寸异型曲面复材预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工位 预制体 机器人 针刺技术 异型曲面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缝合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行为
2
作者 陈小明 吴凯杰 +5 位作者 郑宏伟 张敬义 苏星兆 辛世纪 郭东升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82,共10页
为明晰缝合工艺对针刺结构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石英机织布和石英纱线为原料,设计制备了针刺/缝合多尺度联锁织物及复合材料,采用Micro-CT对多尺度联锁织物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行为,... 为明晰缝合工艺对针刺结构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石英机织布和石英纱线为原料,设计制备了针刺/缝合多尺度联锁织物及复合材料,采用Micro-CT对多尺度联锁织物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力学行为,同时建立了Ⅰ型层间断裂行为有限元分析模型,阐明了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的层间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针刺复合材料,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的层间载荷值最大提高46.61%,临界能量释放率最大提高55.55%;在缝合矩阵不变的情况下,单束缝合纱线从100 tex增大到200 tex,最大破坏载荷提高了12.91%,临界能量释放率提高了17.8%;随着缝合矩阵增大,总植入量从800 tex增大到1600 tex后,最大破坏载荷提高了22.8%,临界能量释放率提高了47.3%;此外,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Ⅰ型层间断裂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最大误差仅为3.1%,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多尺度联锁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失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织物 复合材料 缝合 层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配色优化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查运卓 杨莉军 +1 位作者 刘涵弘 辛世纪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针对不透明制品配色外观美观度和市场竞争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配色优化模型,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基因进化过程来寻找最优颜色搭配。该模型将颜色搭配问题转化为一个遗传搜索问题,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优化,寻找出最佳的色彩组... 针对不透明制品配色外观美观度和市场竞争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配色优化模型,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基因进化过程来寻找最优颜色搭配。该模型将颜色搭配问题转化为一个遗传搜索问题,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优化,寻找出最佳的色彩组合。依据不同波长不同浓度下着色剂的K/S值、计算机配色理论K-M光学模型以及CIELAB色差计算公式,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配色优化模型,对样品的配方进行细致分析,充分发挥MATLAB对于不同数据处理的优劣,快速、准确地完成数据的处理且寻找配方时循环遍历的思想运用恰当,操作简便且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配色理论 色料加和混合模型 K-M光学模型 多项式回归模型 整数规划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马述海 王萌萌 +3 位作者 王茜 班立桐 辛世纪 廖晓晓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以玉米秸秆栽培糙皮侧耳后产生的菌糠制作出的有机肥为底肥进行玉米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每1kg土壤中添加12g菌糠肥料培育的玉米苗期株高比对照增加18%,地上部鲜质量比... 以玉米秸秆栽培糙皮侧耳后产生的菌糠制作出的有机肥为底肥进行玉米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每1kg土壤中添加12g菌糠肥料培育的玉米苗期株高比对照增加18%,地上部鲜质量比对照增加23.27%,地上部干质量比对照增加23.89%,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也有显著提升;同时,施加糙皮侧耳菌糠肥料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电导率、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养分以及土壤全量养分均有增加,并降低了土壤p 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菌糠 玉米 生理指标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北京市煤改电工程减排成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太继 马添翼 +3 位作者 李婷 辛世纪 王磐鸿 王静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7-33,共7页
以北京市煤改电工程对双碳目标达成的贡献度分析为出发点,结合北京市煤改电工程的运营现状对该工程所取得的减排成效进行了分析。采用标准煤换算的方式对煤改电工程在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减排贡献度上进行了深度调研和详细分析,计算得... 以北京市煤改电工程对双碳目标达成的贡献度分析为出发点,结合北京市煤改电工程的运营现状对该工程所取得的减排成效进行了分析。采用标准煤换算的方式对煤改电工程在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减排贡献度上进行了深度调研和详细分析,计算得出该工程所节约的污染治理成本。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减排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采用优劣解距离评价法对北京与其他实施市煤改电工程地区煤改电减排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煤改电工程的减排成效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北京市煤改电 减排成效评价 优劣解距离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芦苇为碳源进行灵芝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静雯 辛世纪 +3 位作者 王竟夷 连洁 黄亮 班立桐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20,25,共6页
以芦苇秸秆为培养基碳源,以灵芝菌丝体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为芦苇秸秆0.5%、酵母浸粉1.5%、KH2PO40.15%、MgSO40.075%、pH为6,培养条件为转速150r/min、温度25℃时... 以芦苇秸秆为培养基碳源,以灵芝菌丝体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为芦苇秸秆0.5%、酵母浸粉1.5%、KH2PO40.15%、MgSO40.075%、pH为6,培养条件为转速150r/min、温度25℃时,灵芝菌丝体产量最高,菌丝干重为12.20g/L,较优化前提高了1.5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秸秆 灵芝 液体发酵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头鬼伞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刘会君 杨文琪 +3 位作者 王茜 班立桐 辛世纪 刘猛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毛头鬼伞产生的菌糠制作成有机肥,在温室内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毛头鬼伞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每1 kg土壤添加20 g毛头鬼伞菌糠肥料的处理比对照(CK)处理的玉米幼苗株高、鲜质...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毛头鬼伞产生的菌糠制作成有机肥,在温室内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毛头鬼伞菌糠肥料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每1 kg土壤添加20 g毛头鬼伞菌糠肥料的处理比对照(CK)处理的玉米幼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分别增加20.06%、39.82%、57.91%,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也有一定的提高。施用毛头鬼伞菌糠肥料后,土壤电导率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以及全量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均有增加,并且对降低碱性土壤的pH起到了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头鬼伞 菌糠 玉米 生理指标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
8
作者 李皎 辛世纪 +2 位作者 陈利 易伟 陈小明 《纺织学报》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为提高类回转曲面预制体的针刺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技术。利用类回转体的对称面,将针刺区域等分,实现双机器人针刺任务的均衡分配及其动作的独立控制,再使用三维CAD软件处理曲面数模获得针刺路径,... 为提高类回转曲面预制体的针刺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技术。利用类回转体的对称面,将针刺区域等分,实现双机器人针刺任务的均衡分配及其动作的独立控制,再使用三维CAD软件处理曲面数模获得针刺路径,然后通过由针刺点和辅助点构造的4个共顶点的三角网格单元,计算针刺点空间姿态。结果表明:构建的双机器人分区针刺轨迹规划理论与方法可行,开发的CAM后置处理软件可在2 s内实现机器人可执行程序的高效、高精确输出。双机器人分区针刺离线仿真过程无碰撞,末端执行器的位姿精准,类回转预制体针刺成形的针迹与计算机模拟轨迹的结果高度一致。双机器人高效完成了类回转预制体的针刺成形,生产效率比单台机器人提高了1倍,总针刺频率达到110次/min,适用于类回转预制体的批量化高效生产织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机器人 分区针刺 轨迹规划 异形预制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